2024年4月8日发(作者:金秀丽)
无机房电梯几种曳引机和对重布置结构
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和对重布置方式,同时对无机房
电梯对重装置安装以及加装安全钳后的检验要求展开了讲解,望能为有关人员提
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和对重;布置方式;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
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机房电梯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其
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容易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文章主要是对无机房
电梯中的曳引机和对重装置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1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布置方式
1.
主机上置式:曳引机置于在井道顶层轿厢和电梯井道壁之间的空间。大多数
无机房电梯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其主要优点是驱动主机和限速器与有机房电梯受
力工况相同以及控制柜调试维修方便。缺点是电梯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
提升高度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一旦轿厢冲顶,救援和维修均十分困难。
(2)主机下置式:曳引机置于井道的底坑或在底坑轿厢和对重之间的投影空间上
(日立、富士达)。其最大优点是增加电梯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最大提升高度
不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只要进入底坑就可以操作应急盘车装置,但一旦轿
厢蹲底,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底坑,救授和维修将无法操作。(3)主机置于轿厢
的顶部:由于曳引机置于轿厢顶部,如遇紧急情况,电梯维修人员只能通过紧急
电动运行装置救援或者登上轿项通过手动松闸将电梯移动,根本无法实现从井道
外人工松闸的措施来进行施救。但如果在遇到电梯停电或者冲顶停电,安全钳机
械动作等极端状况,相关人员无法进入轿顶松闸,营救工作相当困难。笔者认为
这种设计的无机房电梯在紧急救援方面是具有缺陷的。
2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定位方法
2.1 重新安装样板进行定位
对于拆除样板后的曳引机定位,比较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重新安装样板进行
定位。众所周知,样板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而且安装曳
引机以后样板无法安装在原来的位置进行安装,样架也需要重新搭设。故此,重
新安装样架需要花费大量的工时。再次安装的样板,是以导轨的工作面为基准,
而导轨工作面相对于原有的样线存在一定的误差,故此再次安装的样板本身就存
在一定的累积误差。重新安装样板不但耗费大量的工时,同时精度上也存在较大
的累积误差。
2.2 利用导轨进行定位
利用导轨定位,主要是考虑导轨安装精度较高,而且导轨的位置决定了电梯
轿厢、对重的曳引点的位置。其定位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在导轨工作面上放一
条细线作为基准线,测量基准线与曳引轮出绳中心的距离。相对而言这种方法避
免了再次安装样板的累积误差,但是测量线锤到基准线的距离容易产生测量上的
误差。
3 对重装置布置方式
电梯对重装置,主要由对重架、对重块、导靴、缓冲头组成。对重块为长条
状,每层可并排放置2~3块,顶层对重块的两端设有紧固部件,可将并排多层
重叠摆放的对重块紧固住。对重的结构设有固定的形式,站在电梯内面向门外,
如果对重布置在左侧或右侧轿壁之后即为对重侧置也就是侧对重,如果对重布置
在背后轿壁之后即为对重后置也就是后对重,但不论何种形式,保证对重的四个
角上都应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就是对重相
对于轿厢的位置,主要和井道尺寸和主机布置方式有关。有机房乘客电梯一般是
对重后置的。特殊情况可以对重侧置布置;无机房乘客电梯,观光电梯,货梯,
医梯,一般是对重侧置的。
3 对重安装流程
3.1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搭设操作平台,在适当高度两相对的对重导轨支架上拴
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
接拴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
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3.2 对重框架吊装就位
将对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绳头板和倒链钩连在一起。
操作倒链,缓缓将对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
的对重框架,移动对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
松倒链,使对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未装导靴的对重框架固
定在木方上时,应使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3.3 对重导靴安装调整
固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用
垫片进行调整。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将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
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安装。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导轨端面间隙不一致,
则在导靴座和对重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滚轮式导靴
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的初压力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家规定。如
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
心。
3.4 安放对重块并固定
(1)装入对重块的数量应由下列公式决定:
块数=[轿厢自重+额定载荷X(0.4-0.5)对重框架重]÷每块配重的重量
这只是一个估算值,具体数量应在做完平衡载荷实验后确定。装入配重块后
应按厂家要求装上对重块压紧装置,并上紧螺母,防止对重块在电梯运行时发出
撞击声。
(2)如果有滑轮固定在对重装置上,应设置有效装置以避免伤害人体、悬
挂绳松弛时脱离绳槽、绳与绳槽之间落入杂物。这些装置的结构应不妨碍对滑轮
的检查维护。对重装置如设有安全钳,应在对重装置未进入井道前,将有关安全
钳的部件装妥。对重在底坑的安全栅栏的底部距底坑地面应为500mm,安全栅栏的
顶部距底坑地面应为2500mm,一般用扁铁制作。在同一井道有多台电梯时,应设
安全护栅隔离,其高度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至底坑地面以上2.5m。如
两部电梯部件水平间距小于0.3m时,则护栅应贯穿整个井
4 加装对重安全钳后的检验要求
加装对重安全钳的施工类别为改造工程,检验人员应按照检规对其改造许可
证明文件与改造施工方案、施工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外,还要对加装的安全钳、限
速器等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证书、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调试证书
等技术资料进行核对审查后施工单位才可进行施工,且检验时还要提供施工过程
记录和自检报告)和改造质量证明文件。电梯设备部分在定期检验项目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维修、操作处的净空面积、地面开口、限速器铭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
装置铭牌与试验方法、井道内防护、限速器绳张紧装置的张紧形式、导向装置、
安全钳的铭牌与电气安全装置、轿厢内铭牌、限速器-安全钳试验等项目进行审
查、测量与观察确认。
虽然加装对重安全钳对于底坑下空间防护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步骤繁复,
成本又高,变动的部件较多,给制造、施工、检验工作都增加了难度与工作量的
同时,使用单位也得不偿失,有些不得而为之。所以使用单位在凡是涉及到电梯
有关方面的变动时,一定要与电梯维保单位充分沟通后再落实具体措施,才能避
免加装对重安全钳整改问题的出現。
5结语
由上可知,无机房电梯中还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威胁到人们
的人身安全。为此有关人员应当不断研究出解决方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充分发挥出无机房电梯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峥嵘.无机房电梯设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
(06):161-162.
[2]黄健勇.浅谈无机房电梯技术及发展[J].机电技术,2011(04):128-
129.
[3]黄荔生,胡诚,万亭亭,et al.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案例分析及隐患控制措
施[J].中国电梯,2020,560(12):41-43.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金秀丽)
无机房电梯几种曳引机和对重布置结构
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和对重布置方式,同时对无机房
电梯对重装置安装以及加装安全钳后的检验要求展开了讲解,望能为有关人员提
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和对重;布置方式;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
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机房电梯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其
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容易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文章主要是对无机房
电梯中的曳引机和对重装置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1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布置方式
1.
主机上置式:曳引机置于在井道顶层轿厢和电梯井道壁之间的空间。大多数
无机房电梯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其主要优点是驱动主机和限速器与有机房电梯受
力工况相同以及控制柜调试维修方便。缺点是电梯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
提升高度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一旦轿厢冲顶,救援和维修均十分困难。
(2)主机下置式:曳引机置于井道的底坑或在底坑轿厢和对重之间的投影空间上
(日立、富士达)。其最大优点是增加电梯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最大提升高度
不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只要进入底坑就可以操作应急盘车装置,但一旦轿
厢蹲底,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底坑,救授和维修将无法操作。(3)主机置于轿厢
的顶部:由于曳引机置于轿厢顶部,如遇紧急情况,电梯维修人员只能通过紧急
电动运行装置救援或者登上轿项通过手动松闸将电梯移动,根本无法实现从井道
外人工松闸的措施来进行施救。但如果在遇到电梯停电或者冲顶停电,安全钳机
械动作等极端状况,相关人员无法进入轿顶松闸,营救工作相当困难。笔者认为
这种设计的无机房电梯在紧急救援方面是具有缺陷的。
2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定位方法
2.1 重新安装样板进行定位
对于拆除样板后的曳引机定位,比较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重新安装样板进行
定位。众所周知,样板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而且安装曳
引机以后样板无法安装在原来的位置进行安装,样架也需要重新搭设。故此,重
新安装样架需要花费大量的工时。再次安装的样板,是以导轨的工作面为基准,
而导轨工作面相对于原有的样线存在一定的误差,故此再次安装的样板本身就存
在一定的累积误差。重新安装样板不但耗费大量的工时,同时精度上也存在较大
的累积误差。
2.2 利用导轨进行定位
利用导轨定位,主要是考虑导轨安装精度较高,而且导轨的位置决定了电梯
轿厢、对重的曳引点的位置。其定位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在导轨工作面上放一
条细线作为基准线,测量基准线与曳引轮出绳中心的距离。相对而言这种方法避
免了再次安装样板的累积误差,但是测量线锤到基准线的距离容易产生测量上的
误差。
3 对重装置布置方式
电梯对重装置,主要由对重架、对重块、导靴、缓冲头组成。对重块为长条
状,每层可并排放置2~3块,顶层对重块的两端设有紧固部件,可将并排多层
重叠摆放的对重块紧固住。对重的结构设有固定的形式,站在电梯内面向门外,
如果对重布置在左侧或右侧轿壁之后即为对重侧置也就是侧对重,如果对重布置
在背后轿壁之后即为对重后置也就是后对重,但不论何种形式,保证对重的四个
角上都应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就是对重相
对于轿厢的位置,主要和井道尺寸和主机布置方式有关。有机房乘客电梯一般是
对重后置的。特殊情况可以对重侧置布置;无机房乘客电梯,观光电梯,货梯,
医梯,一般是对重侧置的。
3 对重安装流程
3.1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搭设操作平台,在适当高度两相对的对重导轨支架上拴
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
接拴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
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3.2 对重框架吊装就位
将对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绳头板和倒链钩连在一起。
操作倒链,缓缓将对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
的对重框架,移动对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
松倒链,使对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未装导靴的对重框架固
定在木方上时,应使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3.3 对重导靴安装调整
固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用
垫片进行调整。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将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
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安装。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导轨端面间隙不一致,
则在导靴座和对重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滚轮式导靴
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的初压力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家规定。如
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
心。
3.4 安放对重块并固定
(1)装入对重块的数量应由下列公式决定:
块数=[轿厢自重+额定载荷X(0.4-0.5)对重框架重]÷每块配重的重量
这只是一个估算值,具体数量应在做完平衡载荷实验后确定。装入配重块后
应按厂家要求装上对重块压紧装置,并上紧螺母,防止对重块在电梯运行时发出
撞击声。
(2)如果有滑轮固定在对重装置上,应设置有效装置以避免伤害人体、悬
挂绳松弛时脱离绳槽、绳与绳槽之间落入杂物。这些装置的结构应不妨碍对滑轮
的检查维护。对重装置如设有安全钳,应在对重装置未进入井道前,将有关安全
钳的部件装妥。对重在底坑的安全栅栏的底部距底坑地面应为500mm,安全栅栏的
顶部距底坑地面应为2500mm,一般用扁铁制作。在同一井道有多台电梯时,应设
安全护栅隔离,其高度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至底坑地面以上2.5m。如
两部电梯部件水平间距小于0.3m时,则护栅应贯穿整个井
4 加装对重安全钳后的检验要求
加装对重安全钳的施工类别为改造工程,检验人员应按照检规对其改造许可
证明文件与改造施工方案、施工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外,还要对加装的安全钳、限
速器等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证书、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调试证书
等技术资料进行核对审查后施工单位才可进行施工,且检验时还要提供施工过程
记录和自检报告)和改造质量证明文件。电梯设备部分在定期检验项目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维修、操作处的净空面积、地面开口、限速器铭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
装置铭牌与试验方法、井道内防护、限速器绳张紧装置的张紧形式、导向装置、
安全钳的铭牌与电气安全装置、轿厢内铭牌、限速器-安全钳试验等项目进行审
查、测量与观察确认。
虽然加装对重安全钳对于底坑下空间防护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步骤繁复,
成本又高,变动的部件较多,给制造、施工、检验工作都增加了难度与工作量的
同时,使用单位也得不偿失,有些不得而为之。所以使用单位在凡是涉及到电梯
有关方面的变动时,一定要与电梯维保单位充分沟通后再落实具体措施,才能避
免加装对重安全钳整改问题的出現。
5结语
由上可知,无机房电梯中还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威胁到人们
的人身安全。为此有关人员应当不断研究出解决方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充分发挥出无机房电梯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峥嵘.无机房电梯设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
(06):161-162.
[2]黄健勇.浅谈无机房电梯技术及发展[J].机电技术,2011(04):128-
129.
[3]黄荔生,胡诚,万亭亭,et al.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案例分析及隐患控制措
施[J].中国电梯,2020,560(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