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虎纳)
海胆的养殖技术
概述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国内养殖的状况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主要经济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1、中间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
2、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
3、紫海胆
第二节 海胆的形态构造
一、外形
海胆的软体部之外包被有一个石灰质的
外壳,壳外还有一层较薄的膜质壳皮。壳上
生有许多可动的棘,形似刺猬。
根据海胆外形等不同,分为:
正形海胆
歪形海胆
二、内部构造
海胆的外壳内为一个很大的空腔,称体
腔。各主要器官系统大部分都生于体腔内。
体腔内还充满体腔液,体腔液中含有许多无
色变形细胞,该细胞游走于各组织器官之
间,具营养输送、协助排泄等功能。
第三节 海胆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二、繁殖习性
三、早期胚胎发育
四、幼虫发育
生活习性
1、对盐度的要求
海胆属狭盐性海洋生物,要求生活于海水
盐度较高的海域,并且对盐度的变化反应比
较敏感,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较弱
不同种类的海胆,或者同一种类但
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个体,对盐度的适
应能力有时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生活习性
2、摄食习性
●食性
海胆一生中经过2次比较明显的食性转变:
a 浮游幼体期间主要摄食单细胞藻类;
b底栖变态后以底栖硅藻为主,兼食其它附
着性单胞藻、某些大型海藻类的配子体和小
型孢子体、以及有机碎屑等;
c海胆成体后摄食的饵料随种类不同而差
异。
●摄食活动的日周期性与季节变化
成体海胆摄食活动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海胆的摄食还有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
变化
生活习性
3、生长
包括:壳生长
生殖腺生长(体重增长)
海胆的壳生长和生殖腺生长交替进行,在生
殖腺未发育季节,壳生长明显;生殖腺发育
季节,壳生长变慢,甚至停止。
影响海胆生长的主要因子:水温、饵料种类、
海胆种类、年龄、发育时间等。
生活习性
4、寿命
因种类不同而异:
冷水性种类寿命长
——马粪海胆5~6年、红海胆8~9年、
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可达10年以上;
暖水性种类寿命短
——白棘三列海胆、杂色松海胆大多
2~3年
生活习性
5、生长发育的能量收支
(1)饵料效率(饵料转换系数)
表示饵料对海胆的生长效果
海胆
体重的增长量
饵料效率表达式 = —————————
增长该
体重的饵料量
(2)能量转换
正常情况下海胆摄取的饵料中大约有
70%的能量被吸收利用,其余30%随代谢
废物排出。
吸收的能量又被转化成代谢消耗能量和
生长发育消耗能量
二、繁殖习性
1、性成熟年龄与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大多在2~3龄。
暖水种类略早、
冷水种类略晚
●生物学最小型:指首次性成熟的群体平均
壳径。
生物学最小型大小与种类有关:
马粪海胆2.5cm、红海胆2.2cm、紫海胆
2.5cm、光棘球海胆4~4.5cm、白棘三列海
胆4.7~5cm。
二、繁殖习性
2、怀卵量
与种类、个体大小、生殖腺成熟程度等有
关。
马粪海胆怀卵量300~500万粒
红海胆怀卵量500~1000万粒
紫海胆怀卵量400~600万粒
光棘球海胆怀卵量500~600万粒
壳径在4.5~6.8cm的中间球海胆怀卵量
在10万~2000万粒。
二、繁殖习性
3、繁殖期
同种海胆在不同海区、不同年份繁殖时
间早晚有一定差异。主要与水温有关。
二、繁殖习性
4、生殖腺指数
是指生殖腺的发育状态、或者成熟
程度。
●生殖腺指数的计算方法:
a:生殖腺中÷体重×10
b:生殖腺中÷体重×100
c:生殖腺中÷壳容积×100
d:生殖腺中÷ (壳径
2
×壳重) × 10
●一些成熟好的个体,其生殖腺重量可占
海胆总体重的1/3、或者全部软体组织重量
的2/3以上。
早期胚胎发育
1、生殖细胞
2、受精
3、早期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1、棱柱幼虫
2、长腕幼虫
第四节 海胆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海胆的育苗设施和器材
二、饵料藻类的培养
三、种海胆的选择与暂养技术
四、种海胆促熟培育技术
五、人工诱导采卵
六、海胆的人工授精技术
七、受精卵的孵化技术
八、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九、稚海胆的采集与培育管理
十、幼海胆的中间育成
十一 海区半人工采苗
一、海胆的育苗设施和器材
1、浮游幼体培育池
2、稚海胆培育池
单列式培育池
并列式培育池
3、采苗板及框架
4、网箱及附着板
5、一级饵料保种室、饵料培育室和饵料
培育池
二、饵料藻类的培养
1、角毛藻的培养
2、底栖硅藻的培养
●采苗板及其框架的消毒处理
●藻种的采集
●接种
●接种后的管理
●营养盐
三、种海胆的选择与暂养技术
种海胆的选择标准:
●年龄3~4龄、活力强、无损伤、外观健壮;
●雌雄个体最好采至不同海区;
种海胆的获得途径:
●在海胆繁殖季节直接从自然海区采捕性
成熟个体
●从室内外人工养殖的群体中挑选生殖腺
发育好的个体
●采取促熟培育手段人工培育成熟个体
四、种海胆促熟培育技术
种海胆的促熟培育技术:
调节培育水温、投饵、合适的光照、充氧等
五、人工诱导采卵
1、氯化钾溶液注射法
配制0.5摩尔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采卵前用医用注射器在种海胆围口膜处
注射1.5~2.5ml,然后将种海胆口面向上静
置1~5分钟后,放入采卵槽中。一般几分钟
后即可排放,收集精卵。
2、摘除口器法
用剪刀环状剪开围口膜,提出口器后剪
掉。用洁净海水壳内黏液,然后将其生殖孔
向下悬吊于采卵槽水体上层,一般几分钟后
排放,收集精卵。
六、海胆的人工授精技术
1、授精时间
精卵排出后30分钟之内授精。
2、精子量的控制
平均每个卵子加入1000个精子比例。
显微镜观察:加入精液1~3分钟后,取
少量精液显微镜下观察,若绝大多数卵的卵
黄周围开始出现围卵腔,说明受精良好。
3、洗卵
目的:洗去多余精子及黏液
方法:倾倒法
虹吸法
七、受精卵的孵化技术
孵化密度:
一般控制在1~2个/ml
幼体上浮时间:
幼体孵化上浮时间与种类和孵化水温有
关。
马粪海胆在14~17℃时22h;
光棘球海胆20~23℃时10~15h;
中间球海胆17~18.5℃时11.5h 。
八、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1、上浮幼体的选育
2、浮游幼体的培育密度
3、开始投饵的时间
4、饵料种类与投饵量
5、其它管理措施
1、上浮幼体的选育
选育目的
选育方法
拖网法:100~120目网箱在水体上层拖
取
虹吸法:
2、浮游幼体的培育密度
选育后幼体的培育密度一般在:
0.5~0.8个/ml
3、开始投饵的时间
选育后的次日,当幼体发育到棱柱幼体时
及时投饵。
开始投饵时间早晚对幼体生长率、成活率
影响很大。
4、饵料种类与投饵量
饵料种类:
浮游幼体期间以单胞藻为主,角毛藻等。
投饵量:
根据幼体密度、个体大小、摄食状况、
饵料剩余状况等灵活掌握。
一般初期按每日每ml0.6万~2.0万个
cell;
后期逐渐增加至每日每ml5.0万~7.0万
个cell;
分2~4次投喂。
5、其它管理措施
1、换水量
日换水1~2次,每次换50~70%,5~7d
倒池 一次。
2、光照
海胆浮游幼体具有一定趋光性,培育室
的光照以暗光或弱光为好。
九、稚海胆的采集与培育管理
1、附苗时间
2、采苗密度
3、饵料藻类对附苗率的影响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5、稚海胆的剥离
1、附苗时间
海胆由浮游幼体变态为稚海胆所经历时
间,主要取决于海胆种类和培育水温。
●椐资料报道:
光棘球海胆的浮游幼体在20~24℃水温
下,大约要15~20d开始变态为稚海胆;
中间球海胆的浮游幼体在15~18℃水温
下,大约要18~21d开始变态为稚海胆;
●浮游幼体在开始变态之前应及时投放采
苗板进行采苗,投放采苗板的时间最好选择
在海胆原基出现的2~3d之内。
。
2、采苗密度
采苗密度:
以平均每片采苗板投放后期8腕幼虫
300~500个为适宜。
3、饵料藻类对附苗率的影响
采苗板在采苗前必须预先培养上一定数
量的硅藻饵料。
采苗板上硅藻饵料的种类和质量不仅对
幼体的附着率有较大影响,而且对附着后幼
体的变态率影响明显。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1、前期管理
●要点是:
设法提高采苗板上硅藻饵料的增殖速
度,尽量使硅藻饵料的增殖量与稚海胆的摄
食消耗量保持相对平衡,满足稚海胆摄食需
要。
●具体措施:
光照控制在500~3000lx,适量增加营养
盐。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2、后期管理
●增加投喂石莼、海带、羊栖菜等柔嫩大型
海藻。
●当采苗板上的硅藻饵料消耗殆尽时,将稚
海胆剥离至网箱中,直接投喂柔嫩大型海藻
或人工配合饵料。
5、稚海胆的剥离
稚海胆剥离时机:
当采苗板上的硅藻饵料消耗殆尽时,将稚
海胆剥离至网箱中。
稚海胆剥离方法:
1、用软毛刷直接将稚海胆从采苗板上刷下
2、用0.5mol浓度的氯化钾溶液浸泡或
者反复冲洗0.5~3分钟。
十、幼海胆的中间育成
幼海胆的中间育成是指人工繁育的幼海
胆到当年年底一般只能生长到4~10m
m,这样的种苗直接底播增殖或者海上养
殖,成活率不高,要再经过3~6个月的培
育,使之达到1~2cm以上规格。
幼海胆的中间育成方法
●陆上中间育成:室内育苗池
●海上中间育成:浮筏吊养
十一 海区半人工采苗
海胆海区半人工采苗常用的采苗器材:
●30cm× 30cm的透明聚氯乙烯波
纹板、 30cm× 30cm的竹席片、塑
料洗衣板等。
●采苗器材成串吊挂于筏身长50~10
0m的浮筏上。
●海胆海区半人工采苗效果,取决于采苗海
区幼体数量及其分布水层、采苗器材的种
类、投放时机、采集水层等。
第五节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浮筏式养殖
二、工厂化养殖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浮筏式养殖
一、养殖器材
●鲍鱼、扇贝养殖笼
●塑料筐(规格:56cm×36cm×1
8cm)
二、养殖密度
●扇贝养殖笼→海胆壳径1.0cm→养殖
密度40个/层
●扇贝养殖笼→海胆壳径3.5cm→养殖
密度5~10个/层
●鲍鱼养殖笼→海胆壳径1.0cm→养殖
密度40~65个/层
●塑料筐→海胆壳径1.0~3.0cm→养
殖密度120~300个/箱
●塑料筐→海胆壳径3.0cm以上→养殖
密度60个/箱
三、养殖水层
●4~12m
四、套养与轮养
●海胆与海带、裙带菜套养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工厂化养殖
养殖设备
多层式玻璃钢水槽,规格为2.4× 0.
6×0.3m。
养殖密度
壳径1.0cm→每m
2
1000~200
0个
壳径2.0cm→每m
2
500~1000
个
壳径3.0cm以上→每m
2
150~50
0个
饵料
海带、裙带菜、石莼等,日投饵量按照海
胆体重的5%左右。
连续流水养殖,日给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
0倍。
第六节 海胆的增殖技术
一、底播增殖
二、移殖增殖
海胆的增殖技术—底播增殖
是指将壳径1cm以上的海胆苗投放到
环境适宜的海域,经过2~3年的自然生
长,待其达到商品规格后再进行回捕的一种
资源人工增殖方式。
一、增殖海区的选择
1、水环境:27‰以上、深10m以内
2、底质环境:海底为岩礁或有快石分布的
砾石海底
3、饵料环境:有丰富的适合海胆摄食的藻
类。
4、生物环境:敌害生物少。
二、底播苗的规格
最好2cm以上的大苗。
三、底播苗的标志
日本用2%的亮红溶液对海胆进行活体染
色。
海胆的增殖技术—移殖增殖
移殖增殖是指将生活在环境条件较差的
海域中、生长速度缓慢的幼海胆或者低龄个
体,移植到环境条件较好的海域,以加速其
生长和繁殖,促进资源量快速增长的一种资
源增殖方法。
第七节 海胆的敌病害及其防治
一、敌害生物
1、食害性生物:
某些鲀科及鲷科鱼类对成海胆有危害;
海星、蟹类、龙虾、鲀科及鲷科鱼类可直接
残食0.5~1.0cm的幼海胆。
2、饵料竞争性敌害生物
鲍鱼、蝾螺等与海胆争食饵料。
二、海胆的疾病及其防治
1、海胆秃斑病
2、秃海胆病
3、生殖腺黑斑病
4、海胆瘟疫病
5、海胆变形虫病
6、海胆线虫病
7、海胆吸虫病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虎纳)
海胆的养殖技术
概述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国内养殖的状况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主要经济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1、中间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
2、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
3、紫海胆
第二节 海胆的形态构造
一、外形
海胆的软体部之外包被有一个石灰质的
外壳,壳外还有一层较薄的膜质壳皮。壳上
生有许多可动的棘,形似刺猬。
根据海胆外形等不同,分为:
正形海胆
歪形海胆
二、内部构造
海胆的外壳内为一个很大的空腔,称体
腔。各主要器官系统大部分都生于体腔内。
体腔内还充满体腔液,体腔液中含有许多无
色变形细胞,该细胞游走于各组织器官之
间,具营养输送、协助排泄等功能。
第三节 海胆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二、繁殖习性
三、早期胚胎发育
四、幼虫发育
生活习性
1、对盐度的要求
海胆属狭盐性海洋生物,要求生活于海水
盐度较高的海域,并且对盐度的变化反应比
较敏感,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较弱
不同种类的海胆,或者同一种类但
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个体,对盐度的适
应能力有时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生活习性
2、摄食习性
●食性
海胆一生中经过2次比较明显的食性转变:
a 浮游幼体期间主要摄食单细胞藻类;
b底栖变态后以底栖硅藻为主,兼食其它附
着性单胞藻、某些大型海藻类的配子体和小
型孢子体、以及有机碎屑等;
c海胆成体后摄食的饵料随种类不同而差
异。
●摄食活动的日周期性与季节变化
成体海胆摄食活动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海胆的摄食还有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
变化
生活习性
3、生长
包括:壳生长
生殖腺生长(体重增长)
海胆的壳生长和生殖腺生长交替进行,在生
殖腺未发育季节,壳生长明显;生殖腺发育
季节,壳生长变慢,甚至停止。
影响海胆生长的主要因子:水温、饵料种类、
海胆种类、年龄、发育时间等。
生活习性
4、寿命
因种类不同而异:
冷水性种类寿命长
——马粪海胆5~6年、红海胆8~9年、
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可达10年以上;
暖水性种类寿命短
——白棘三列海胆、杂色松海胆大多
2~3年
生活习性
5、生长发育的能量收支
(1)饵料效率(饵料转换系数)
表示饵料对海胆的生长效果
海胆
体重的增长量
饵料效率表达式 = —————————
增长该
体重的饵料量
(2)能量转换
正常情况下海胆摄取的饵料中大约有
70%的能量被吸收利用,其余30%随代谢
废物排出。
吸收的能量又被转化成代谢消耗能量和
生长发育消耗能量
二、繁殖习性
1、性成熟年龄与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大多在2~3龄。
暖水种类略早、
冷水种类略晚
●生物学最小型:指首次性成熟的群体平均
壳径。
生物学最小型大小与种类有关:
马粪海胆2.5cm、红海胆2.2cm、紫海胆
2.5cm、光棘球海胆4~4.5cm、白棘三列海
胆4.7~5cm。
二、繁殖习性
2、怀卵量
与种类、个体大小、生殖腺成熟程度等有
关。
马粪海胆怀卵量300~500万粒
红海胆怀卵量500~1000万粒
紫海胆怀卵量400~600万粒
光棘球海胆怀卵量500~600万粒
壳径在4.5~6.8cm的中间球海胆怀卵量
在10万~2000万粒。
二、繁殖习性
3、繁殖期
同种海胆在不同海区、不同年份繁殖时
间早晚有一定差异。主要与水温有关。
二、繁殖习性
4、生殖腺指数
是指生殖腺的发育状态、或者成熟
程度。
●生殖腺指数的计算方法:
a:生殖腺中÷体重×10
b:生殖腺中÷体重×100
c:生殖腺中÷壳容积×100
d:生殖腺中÷ (壳径
2
×壳重) × 10
●一些成熟好的个体,其生殖腺重量可占
海胆总体重的1/3、或者全部软体组织重量
的2/3以上。
早期胚胎发育
1、生殖细胞
2、受精
3、早期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1、棱柱幼虫
2、长腕幼虫
第四节 海胆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海胆的育苗设施和器材
二、饵料藻类的培养
三、种海胆的选择与暂养技术
四、种海胆促熟培育技术
五、人工诱导采卵
六、海胆的人工授精技术
七、受精卵的孵化技术
八、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九、稚海胆的采集与培育管理
十、幼海胆的中间育成
十一 海区半人工采苗
一、海胆的育苗设施和器材
1、浮游幼体培育池
2、稚海胆培育池
单列式培育池
并列式培育池
3、采苗板及框架
4、网箱及附着板
5、一级饵料保种室、饵料培育室和饵料
培育池
二、饵料藻类的培养
1、角毛藻的培养
2、底栖硅藻的培养
●采苗板及其框架的消毒处理
●藻种的采集
●接种
●接种后的管理
●营养盐
三、种海胆的选择与暂养技术
种海胆的选择标准:
●年龄3~4龄、活力强、无损伤、外观健壮;
●雌雄个体最好采至不同海区;
种海胆的获得途径:
●在海胆繁殖季节直接从自然海区采捕性
成熟个体
●从室内外人工养殖的群体中挑选生殖腺
发育好的个体
●采取促熟培育手段人工培育成熟个体
四、种海胆促熟培育技术
种海胆的促熟培育技术:
调节培育水温、投饵、合适的光照、充氧等
五、人工诱导采卵
1、氯化钾溶液注射法
配制0.5摩尔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采卵前用医用注射器在种海胆围口膜处
注射1.5~2.5ml,然后将种海胆口面向上静
置1~5分钟后,放入采卵槽中。一般几分钟
后即可排放,收集精卵。
2、摘除口器法
用剪刀环状剪开围口膜,提出口器后剪
掉。用洁净海水壳内黏液,然后将其生殖孔
向下悬吊于采卵槽水体上层,一般几分钟后
排放,收集精卵。
六、海胆的人工授精技术
1、授精时间
精卵排出后30分钟之内授精。
2、精子量的控制
平均每个卵子加入1000个精子比例。
显微镜观察:加入精液1~3分钟后,取
少量精液显微镜下观察,若绝大多数卵的卵
黄周围开始出现围卵腔,说明受精良好。
3、洗卵
目的:洗去多余精子及黏液
方法:倾倒法
虹吸法
七、受精卵的孵化技术
孵化密度:
一般控制在1~2个/ml
幼体上浮时间:
幼体孵化上浮时间与种类和孵化水温有
关。
马粪海胆在14~17℃时22h;
光棘球海胆20~23℃时10~15h;
中间球海胆17~18.5℃时11.5h 。
八、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1、上浮幼体的选育
2、浮游幼体的培育密度
3、开始投饵的时间
4、饵料种类与投饵量
5、其它管理措施
1、上浮幼体的选育
选育目的
选育方法
拖网法:100~120目网箱在水体上层拖
取
虹吸法:
2、浮游幼体的培育密度
选育后幼体的培育密度一般在:
0.5~0.8个/ml
3、开始投饵的时间
选育后的次日,当幼体发育到棱柱幼体时
及时投饵。
开始投饵时间早晚对幼体生长率、成活率
影响很大。
4、饵料种类与投饵量
饵料种类:
浮游幼体期间以单胞藻为主,角毛藻等。
投饵量:
根据幼体密度、个体大小、摄食状况、
饵料剩余状况等灵活掌握。
一般初期按每日每ml0.6万~2.0万个
cell;
后期逐渐增加至每日每ml5.0万~7.0万
个cell;
分2~4次投喂。
5、其它管理措施
1、换水量
日换水1~2次,每次换50~70%,5~7d
倒池 一次。
2、光照
海胆浮游幼体具有一定趋光性,培育室
的光照以暗光或弱光为好。
九、稚海胆的采集与培育管理
1、附苗时间
2、采苗密度
3、饵料藻类对附苗率的影响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5、稚海胆的剥离
1、附苗时间
海胆由浮游幼体变态为稚海胆所经历时
间,主要取决于海胆种类和培育水温。
●椐资料报道:
光棘球海胆的浮游幼体在20~24℃水温
下,大约要15~20d开始变态为稚海胆;
中间球海胆的浮游幼体在15~18℃水温
下,大约要18~21d开始变态为稚海胆;
●浮游幼体在开始变态之前应及时投放采
苗板进行采苗,投放采苗板的时间最好选择
在海胆原基出现的2~3d之内。
。
2、采苗密度
采苗密度:
以平均每片采苗板投放后期8腕幼虫
300~500个为适宜。
3、饵料藻类对附苗率的影响
采苗板在采苗前必须预先培养上一定数
量的硅藻饵料。
采苗板上硅藻饵料的种类和质量不仅对
幼体的附着率有较大影响,而且对附着后幼
体的变态率影响明显。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1、前期管理
●要点是:
设法提高采苗板上硅藻饵料的增殖速
度,尽量使硅藻饵料的增殖量与稚海胆的摄
食消耗量保持相对平衡,满足稚海胆摄食需
要。
●具体措施:
光照控制在500~3000lx,适量增加营养
盐。
4、附着后的培育管理
2、后期管理
●增加投喂石莼、海带、羊栖菜等柔嫩大型
海藻。
●当采苗板上的硅藻饵料消耗殆尽时,将稚
海胆剥离至网箱中,直接投喂柔嫩大型海藻
或人工配合饵料。
5、稚海胆的剥离
稚海胆剥离时机:
当采苗板上的硅藻饵料消耗殆尽时,将稚
海胆剥离至网箱中。
稚海胆剥离方法:
1、用软毛刷直接将稚海胆从采苗板上刷下
2、用0.5mol浓度的氯化钾溶液浸泡或
者反复冲洗0.5~3分钟。
十、幼海胆的中间育成
幼海胆的中间育成是指人工繁育的幼海
胆到当年年底一般只能生长到4~10m
m,这样的种苗直接底播增殖或者海上养
殖,成活率不高,要再经过3~6个月的培
育,使之达到1~2cm以上规格。
幼海胆的中间育成方法
●陆上中间育成:室内育苗池
●海上中间育成:浮筏吊养
十一 海区半人工采苗
海胆海区半人工采苗常用的采苗器材:
●30cm× 30cm的透明聚氯乙烯波
纹板、 30cm× 30cm的竹席片、塑
料洗衣板等。
●采苗器材成串吊挂于筏身长50~10
0m的浮筏上。
●海胆海区半人工采苗效果,取决于采苗海
区幼体数量及其分布水层、采苗器材的种
类、投放时机、采集水层等。
第五节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浮筏式养殖
二、工厂化养殖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浮筏式养殖
一、养殖器材
●鲍鱼、扇贝养殖笼
●塑料筐(规格:56cm×36cm×1
8cm)
二、养殖密度
●扇贝养殖笼→海胆壳径1.0cm→养殖
密度40个/层
●扇贝养殖笼→海胆壳径3.5cm→养殖
密度5~10个/层
●鲍鱼养殖笼→海胆壳径1.0cm→养殖
密度40~65个/层
●塑料筐→海胆壳径1.0~3.0cm→养
殖密度120~300个/箱
●塑料筐→海胆壳径3.0cm以上→养殖
密度60个/箱
三、养殖水层
●4~12m
四、套养与轮养
●海胆与海带、裙带菜套养
海胆的人工养殖技术—工厂化养殖
养殖设备
多层式玻璃钢水槽,规格为2.4× 0.
6×0.3m。
养殖密度
壳径1.0cm→每m
2
1000~200
0个
壳径2.0cm→每m
2
500~1000
个
壳径3.0cm以上→每m
2
150~50
0个
饵料
海带、裙带菜、石莼等,日投饵量按照海
胆体重的5%左右。
连续流水养殖,日给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
0倍。
第六节 海胆的增殖技术
一、底播增殖
二、移殖增殖
海胆的增殖技术—底播增殖
是指将壳径1cm以上的海胆苗投放到
环境适宜的海域,经过2~3年的自然生
长,待其达到商品规格后再进行回捕的一种
资源人工增殖方式。
一、增殖海区的选择
1、水环境:27‰以上、深10m以内
2、底质环境:海底为岩礁或有快石分布的
砾石海底
3、饵料环境:有丰富的适合海胆摄食的藻
类。
4、生物环境:敌害生物少。
二、底播苗的规格
最好2cm以上的大苗。
三、底播苗的标志
日本用2%的亮红溶液对海胆进行活体染
色。
海胆的增殖技术—移殖增殖
移殖增殖是指将生活在环境条件较差的
海域中、生长速度缓慢的幼海胆或者低龄个
体,移植到环境条件较好的海域,以加速其
生长和繁殖,促进资源量快速增长的一种资
源增殖方法。
第七节 海胆的敌病害及其防治
一、敌害生物
1、食害性生物:
某些鲀科及鲷科鱼类对成海胆有危害;
海星、蟹类、龙虾、鲀科及鲷科鱼类可直接
残食0.5~1.0cm的幼海胆。
2、饵料竞争性敌害生物
鲍鱼、蝾螺等与海胆争食饵料。
二、海胆的疾病及其防治
1、海胆秃斑病
2、秃海胆病
3、生殖腺黑斑病
4、海胆瘟疫病
5、海胆变形虫病
6、海胆线虫病
7、海胆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