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陶秀花:繁育特色中药材让药企主动找上门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昝哲)
陶秀花:繁育特色中药材让药企主动找上门
因为一次生病,陶秀花在口服药中意外发现了它。因为科特派制度的推行,陶秀花与
这个山高地远的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它,叫山香圆。这个县,叫全南县。
12月初,在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青龙山林场,陶秀花与伙伴们置身于宽敞的大棚中。
虽值隆冬,这里却郁郁葱葱。彩叶桂花、铁皮石斛、梅花、灵芝交相辉映,而一片片青翠
欲滴的山香圆苗,更是陶秀花眼中的宝贝。
“我们一直在等,等一场及时雨,这些山香圆苗就可以移植林下仿生栽培了,到时候,
我们的宝贝就可以变成大家的宝贝了!”陶秀花笑吟吟地说。
偶然的接触,必然的选择
山香圆,为省沽油科小乔木,其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
4年前,作为江西省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陶秀花加入到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中,来到
偏于一隅的赣南山区全南县。那时候,她的任务是开展花卉苗木培育推广,帮助地方发展
“芬芳产业”。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既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中国商品林基
地。“芬芳产业”为当地政府基于林业保护政策下的林下经济发展举措,与花卉苗木打了
半辈子交道的陶秀花,因此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
彩叶桂花新品种“虔南桂妃”“紫嫣公主”的选育、野生突托蜡梅快繁生根剂的研制、
梅花古桩复壮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陶秀花和她的特派团同伴有条不紊地播撒着心
血和汗水。而一次重感冒,使陶秀花首次接触到山香圆。
“那次感冒非常难受,当地山民介绍我服用山香圆这味中草药,结果效果很好!”陶
秀花说。长年与科研打交道形成的刨根问底的习惯,使她关注起这种羽状复叶、花多果圆
的小小植物来。
“怀胎”三年,繁育实生苗6万株
通过查阅资料和四处走访,陶秀花了解到,山香圆在江西自然分布广泛,其中赣南的
龙南、安远、全南、崇义等地成为山香圆优良地理种源核心分布区。作为一种特效药,本
世纪以来,各地主要靠采集野生山香圆制作中成药,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同时也造
成山香圆原料干叶的品种混杂、质量不稳。
10多年前,赣南相关科研单位曾经对山香圆药材进行了育苗造林研究,但最终因其
快速繁育、仿生栽培等关键技术未突破而失败,不了了之。
山香圆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但保而难护的现实使之濒临灭绝。在征得农科院领导的
大力支持后,陶秀花及其科特派团队决心揽下山香圆繁育栽培这个“烫手山芋”。在她的
信念中,对于大自然恩赐的宝贝,使之传续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责任。
较之常规的科特派技术推广,陶秀花团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科研课题,没有捷径、
没有巧力。依托单位科研资源,把实验室建在山区的田间地头,这是陶秀花搞科研“笨鸟
先飞”的一贯作风。
在一千多个日夜里,在省城南昌与全南一千余里的路途上,在崇山峻岭的林地间,陶
秀花的“山香圆情结”一步步累积着。从采集野生种子,到试验苗培育,从仿生栽培,到
病虫害防治,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反复纠缠,陶秀花及其伙伴们在坚守中添加着成功的砝码。
天时地利加“人和”,历经三年的艰辛探索,6万株符合野生性状的山香圆实生苗在
陶秀花团队建立的育苗基地破土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香圆实生苗在赣南的繁育成功,在业内被称为野生种源与人工培育的无缝对接,为
这株中医药瑰宝中的一员,提供了科研和市场的广阔空间。
培养土专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过去我们找药企,现在药企找我们”,12月6日,从全南山区风尘仆仆回到南昌
的陶秀花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由于对山香圆资源的掠夺性利用,野生山香圆远远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听闻陶
秀花团队成果繁育了种苗,许多中药生产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要求合作,陶秀花欣喜之余,
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为企业和林农间搭建一座座“金桥”,既壮大山香圆市场,又不辱科
技特派员为民谋利的使命。
在四年的科特派实践中,陶秀花团队在开展山香圆种苗繁育科研的同时,通过其它花
卉苗木和中药材的技术推广,形成了一套边研究、边总结、边示范的技术路线,创新应用
了以项目为载体,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型、典型引导型、项目推动型3种科技培训模式。
在她看来,这种路线和模式,运用到山香圆种植上,并非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而是要培
养一批又一批林农土专家,真正带动当地林农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对接贫困户提供山香圆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创建山香圆专业合作社,吸引大
量林农以林地、劳力、资金等入股参与山香圆产业培育,与药企合作实行订单保障生产,
有效保证产品原料的产销对接,在全南、安远、信丰及婺源建立山香圆林下栽培示范基
地……陶秀花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如果说,山香圆是她这个“有心人”的一次意外发
现的话,为我国中药材的有机传承、为广大林农通过林下经济增收致富,则是她最大的期
冀与心愿。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昝哲)
陶秀花:繁育特色中药材让药企主动找上门
因为一次生病,陶秀花在口服药中意外发现了它。因为科特派制度的推行,陶秀花与
这个山高地远的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它,叫山香圆。这个县,叫全南县。
12月初,在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青龙山林场,陶秀花与伙伴们置身于宽敞的大棚中。
虽值隆冬,这里却郁郁葱葱。彩叶桂花、铁皮石斛、梅花、灵芝交相辉映,而一片片青翠
欲滴的山香圆苗,更是陶秀花眼中的宝贝。
“我们一直在等,等一场及时雨,这些山香圆苗就可以移植林下仿生栽培了,到时候,
我们的宝贝就可以变成大家的宝贝了!”陶秀花笑吟吟地说。
偶然的接触,必然的选择
山香圆,为省沽油科小乔木,其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
4年前,作为江西省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陶秀花加入到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中,来到
偏于一隅的赣南山区全南县。那时候,她的任务是开展花卉苗木培育推广,帮助地方发展
“芬芳产业”。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既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中国商品林基
地。“芬芳产业”为当地政府基于林业保护政策下的林下经济发展举措,与花卉苗木打了
半辈子交道的陶秀花,因此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
彩叶桂花新品种“虔南桂妃”“紫嫣公主”的选育、野生突托蜡梅快繁生根剂的研制、
梅花古桩复壮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陶秀花和她的特派团同伴有条不紊地播撒着心
血和汗水。而一次重感冒,使陶秀花首次接触到山香圆。
“那次感冒非常难受,当地山民介绍我服用山香圆这味中草药,结果效果很好!”陶
秀花说。长年与科研打交道形成的刨根问底的习惯,使她关注起这种羽状复叶、花多果圆
的小小植物来。
“怀胎”三年,繁育实生苗6万株
通过查阅资料和四处走访,陶秀花了解到,山香圆在江西自然分布广泛,其中赣南的
龙南、安远、全南、崇义等地成为山香圆优良地理种源核心分布区。作为一种特效药,本
世纪以来,各地主要靠采集野生山香圆制作中成药,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同时也造
成山香圆原料干叶的品种混杂、质量不稳。
10多年前,赣南相关科研单位曾经对山香圆药材进行了育苗造林研究,但最终因其
快速繁育、仿生栽培等关键技术未突破而失败,不了了之。
山香圆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但保而难护的现实使之濒临灭绝。在征得农科院领导的
大力支持后,陶秀花及其科特派团队决心揽下山香圆繁育栽培这个“烫手山芋”。在她的
信念中,对于大自然恩赐的宝贝,使之传续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责任。
较之常规的科特派技术推广,陶秀花团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科研课题,没有捷径、
没有巧力。依托单位科研资源,把实验室建在山区的田间地头,这是陶秀花搞科研“笨鸟
先飞”的一贯作风。
在一千多个日夜里,在省城南昌与全南一千余里的路途上,在崇山峻岭的林地间,陶
秀花的“山香圆情结”一步步累积着。从采集野生种子,到试验苗培育,从仿生栽培,到
病虫害防治,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反复纠缠,陶秀花及其伙伴们在坚守中添加着成功的砝码。
天时地利加“人和”,历经三年的艰辛探索,6万株符合野生性状的山香圆实生苗在
陶秀花团队建立的育苗基地破土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香圆实生苗在赣南的繁育成功,在业内被称为野生种源与人工培育的无缝对接,为
这株中医药瑰宝中的一员,提供了科研和市场的广阔空间。
培养土专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过去我们找药企,现在药企找我们”,12月6日,从全南山区风尘仆仆回到南昌
的陶秀花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由于对山香圆资源的掠夺性利用,野生山香圆远远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听闻陶
秀花团队成果繁育了种苗,许多中药生产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要求合作,陶秀花欣喜之余,
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为企业和林农间搭建一座座“金桥”,既壮大山香圆市场,又不辱科
技特派员为民谋利的使命。
在四年的科特派实践中,陶秀花团队在开展山香圆种苗繁育科研的同时,通过其它花
卉苗木和中药材的技术推广,形成了一套边研究、边总结、边示范的技术路线,创新应用
了以项目为载体,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型、典型引导型、项目推动型3种科技培训模式。
在她看来,这种路线和模式,运用到山香圆种植上,并非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而是要培
养一批又一批林农土专家,真正带动当地林农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对接贫困户提供山香圆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创建山香圆专业合作社,吸引大
量林农以林地、劳力、资金等入股参与山香圆产业培育,与药企合作实行订单保障生产,
有效保证产品原料的产销对接,在全南、安远、信丰及婺源建立山香圆林下栽培示范基
地……陶秀花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如果说,山香圆是她这个“有心人”的一次意外发
现的话,为我国中药材的有机传承、为广大林农通过林下经济增收致富,则是她最大的期
冀与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