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朱溪)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 名:柯昌江 教育层次:本科
学 号: 070635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分 校:商洛分校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目 录
一、目录.... .... .... .... .... .... .... .... .... .... .... ....2
二、序论.... .... .... .... .... .... .... .... .... .... .... ....3
三、杜甫的巨大成就.... .... .... .... .... .... .... .... .... ....3
1、杜甫的成就....... ....... ....... ....... ....... .......3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 .... .... .... .... .... ....3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 .... .... .... ....4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 .... .... ....5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 .... .... .... .... .... ....5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 .... .... ....7
4、小结.... .... .... .... .... .... .... .... .... .... ....7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 .... .... .... .... .... .... .... ....8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 .... .... .... ....8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 .... .... .... .... ....8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 .... .... .... ....8
4、小结.... .... .... .... .... .... .... .... .... .... ....8
四、结语.... .... .... .... .... .... .... .... .... .... .... ....9
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 学号:070635
【摘 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具有很强的
思想性 ,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
恶与批判 ;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融情于事 ,寄情于景 ,达到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
点。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 ,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
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
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
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
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他以伟
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
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
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
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他在
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
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他就是伟大的,全能
的,空前绝后的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
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
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
“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
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
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
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
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
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
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
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首
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
爱联系在一起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皇
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
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
他偏向了人民一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
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
议者死路衢。”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揭露帝王穷奢
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
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
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
敌入冠时,他疾呼 “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
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
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
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
米贱大伤农。”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
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的境界。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
有疆。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
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
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
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
汾阳异姓王。”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捐躯健儿;
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巾。”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的张仁愿……
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
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
雄,纵暴略与浑羌同。”的皇室禁军。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
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石
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
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他反对唐王
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
有驱除,隐忍用此物。”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 “西
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
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
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
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他们
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珍
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
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
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
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
平之风袭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落日照大旗,马鸣
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
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象是丰
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
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
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风格上,美学趣味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首先,在诗歌的
体裁上,杜甫各体皆精,各体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五言古诗,杜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是健全了周密的法度;二是完善了长篇叙事诗的样式。使五言古诗
发展到形式精美、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的水平。七言古诗,杜甫在章法、句法、内容、风
格上都纵横变化,曲尽状态,达到了新的高度。后人誉之为“格大体深”“老成深厚”。五
言律诗,杜甫超越诸家之处在于意境鲜明、气象宏大。尤其是广阔的格局,沉雄的气象,
为同侪俊贤所不及。七言绝句,杜甫成就不算最高,但是,引入律法,另开生面,比之于
同辈诸贤,亦各有行秋。尤其 是诗歌的容量,无与伦比。七言律诗,杜甫雄视天下,独步
古今。其基本特点是格律精细、对仗工稳、词句雕琢、气象雄浑、内容深刻,取得了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形式风格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杜诗的境界极雄浑,极壮
大。杜甫的长篇叙事诗,首尾开合、波澜顿挫。就是八行的近体诗,也是格局广阔、气象
万千。他善于用精练的句式,营造出开阔的视野,表现出沉厚的力度,收到笼罩天地、惊
心动魄的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山仰止、大海巨石。几令后人难以为继。杜
诗的笔法,变化极度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大调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
燃。”清丽自然;“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笔力万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
子斜。”弱不禁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沉郁顿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表天。”闲适自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忧患愤激;“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淋漓酣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
黄粱。”情辞真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富于哲理……烟云满纸、气象万千,令人
目不暇接。杜甫诗歌善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其强烈的效果,往往震摄心神,达到“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比新奇;“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夸张大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强烈;“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夸张动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埋沟壑。”对比竦然;“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余丈。”夸张触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比强烈;“霜皮溜雨四十
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大胆……凡此种种,都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杜甫诗
歌的议论是深刻而尖锐的。“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往昔铸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
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公
何以答升平。”……都增加了诗歌的强烈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还善于创造典型的环境和典型
的人物。《悲青坂》刻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交待了
战场的形势,突出了唐军处境艰难;“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重笔描写了叛
军的悍勇和骄横,衬托出唐军的溃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描写了唐军
败后的已惨景;“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总结失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忧
虑和希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剑器行》则描写了两位身怀绝技的艺术家,
从盛极一时到流漓颠沛的坎坷人生,反映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画面。类似的典型描
写在杜诗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堂堂正正,血肉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杜甫诗中,最成功的是崇高。开阔的境界,沉重的笔力,广袤的舞台,沧桑的社会变
迁……反映在笔底,就充满了历史的重负。诗人以其伟岸的人格力量,肩挑道义,手擎乾坤,
完成了永恒的正义力量的升华,有一种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崇高美。杜甫诗歌,还有优
美的一面。许多写景小诗,词清句丽、意境空灵、韵味悠长,恍如深潭见底、烟袅晴空,
体现了优美的意味。
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是浓厚的。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心存社稷而身落荒
丘,胸怀稷契之志却流离困顿于三程水驿。他把为社稷苍生纾难解悬的心思深深的蕴结在
一篇篇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爱国之悲、忧民之愁,也把自己壮志未酬、几经离乱、
百病缠身、孤独穷困的感时伤世的情感凝聚在一首首的诗歌中,使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追
求的无奈慨叹和天道不我的忧伤情怀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剧的
时代,悲剧的国家,悲剧的人物命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道德力量,产生了沉重的缺
遗。
杜甫的诗中也不乏喜剧色彩。无疑,诗人杜甫是时代民族的一个悲剧人物,他大半生
颠沛流离、顽疾缠身,仅活了59岁,却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黑白颠倒、有志难酬的整
个社会,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广袤“乾坤”以及转烛潦倒、孤寂悲苦的多难人生作顽强
的抗争。和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杜甫没能打败他异常强大的对手,他的微躯无可
奈何地消融于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那无边的苦难却又并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抗争中突显
出来的崇高人格,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某种永恒的东西播扬于后世。然
而,这些并不是全于“悲壮”中实现的,至少在杜甫眼里,那些强大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处
于一种喜剧性的存在的,他敢于在壮阔的人生战场上张显自己人的主体人格,更敢于藐视
和嘲弄一切压迫他的敌对力量,使它们往往显得名不符实、荒谬绝伦、陈腐可笑,以至诗
人在心灵世界可以自由驱驰,或狂欢、或冷观,表现出一种“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
赏”的喜剧精神,于是其个体生命又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张扬。“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
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产生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小结
总之,杜甫的诗歌成功地超越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
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中晚唐时代离杜甫较近,大量的诗人以杜甫为师,学习杜甫又区别于杜甫,将笔触延
伸到了杜诗未曾涉及的,或者虽有涉及,却不够深入的领域,补充了杜诗的不足。韩愈和
柳宗元发展了杜甫的刚健、雄壮的风格。韩愈偏重于力量,并引入了散文的笔法;柳宗元
于雄健中杂入了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产生出强烈的美感。元缜和白居易继承了杜甫
的现实主义传统,增加了通俗的语言,完善了七言长篇叙事诗。元缜还在悼亡诗的领域获
得了成功,白居易则在新乐府的样式上取得了进展。李贺以杜甫的创作方法,表达李白的
出世思想和屈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悸鬼惊神的诡奇境界。李商隐和杜牧学习杜甫的现实
主义文学传统,各有专精。李商隐沉郁悲愤,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无题诗;杜牧奇伟超拔,
擅长七绝,营造出清新俊朗的意境。另外,孟效与贾岛,皮日休与陆龟蒙,刘禹锡与李绅
等,无一不在杜甫身上吸取营养,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两宋是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求变的时期。他们学
习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千奇百怪、自成别调。
苏轼与黄庭坚是宋朝诗坛的两面大旗。苏轼学习杜甫,得意忘言,自铸伟词,卓成大
家;黄庭坚学习杜甫,“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的百年辉煌。
王安石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创造了优美清丽的“半山体”。他的七古、七律,
则波澜顿挫、变形夸张,富于表现力。
陆游学习杜甫悲壮沉雄的风格,气势充足。内容则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
倾向性和时代特征。
另外,江西诸贤的透彻,王令的力量,李清照的奇伟等,都得力于杜甫的启迪 ,各自
有所建树。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元、明两朝,杜甫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因袭风气浓厚,诗歌的成就不高。清朝诗
道复兴,流派纷呈,各有标举。创作上则学习杜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代,诗界开始
孕育革命,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美学趣味,仍受杜甫极深的影响。
4、小结
总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已经成
为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精粹,永远保留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最广泛的示范意
义和最持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今天,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诗歌局面。超越杜甫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完成民族诗歌
的伟大复兴,是新世纪里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
[3] 张梅,论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2。
[4] 阮璐,唐人戏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 王宁宁,真者无畏·善者无私·智者无忧[D],西南师范大学,2004。
[6] 林琳,杜甫写景抒情诗与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7] 钱翠霞,试论杜甫的忠君思想的发展和转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0。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朱溪)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 名:柯昌江 教育层次:本科
学 号: 070635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分 校:商洛分校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目 录
一、目录.... .... .... .... .... .... .... .... .... .... .... ....2
二、序论.... .... .... .... .... .... .... .... .... .... .... ....3
三、杜甫的巨大成就.... .... .... .... .... .... .... .... .... ....3
1、杜甫的成就....... ....... ....... ....... ....... .......3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 .... .... .... .... .... ....3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 .... .... .... ....4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 .... .... ....5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 .... .... .... .... .... ....5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 .... .... ....7
4、小结.... .... .... .... .... .... .... .... .... .... ....7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 .... .... .... .... .... .... .... ....8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 .... .... .... ....8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 .... .... .... .... ....8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 .... .... .... ....8
4、小结.... .... .... .... .... .... .... .... .... .... ....8
四、结语.... .... .... .... .... .... .... .... .... .... .... ....9
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 学号:070635
【摘 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具有很强的
思想性 ,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
恶与批判 ;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融情于事 ,寄情于景 ,达到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
点。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 ,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
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
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
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
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他以伟
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
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
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
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他在
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
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他就是伟大的,全能
的,空前绝后的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
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
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
“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
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
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
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
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
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
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
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首
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
爱联系在一起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皇
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
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
他偏向了人民一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
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
议者死路衢。”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揭露帝王穷奢
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
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
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
敌入冠时,他疾呼 “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
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
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
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
米贱大伤农。”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
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的境界。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
有疆。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
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
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
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
汾阳异姓王。”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捐躯健儿;
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巾。”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的张仁愿……
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
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
雄,纵暴略与浑羌同。”的皇室禁军。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
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石
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
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他反对唐王
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
有驱除,隐忍用此物。”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 “西
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
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
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
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他们
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珍
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
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
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
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
平之风袭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落日照大旗,马鸣
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
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象是丰
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
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
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风格上,美学趣味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首先,在诗歌的
体裁上,杜甫各体皆精,各体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五言古诗,杜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是健全了周密的法度;二是完善了长篇叙事诗的样式。使五言古诗
发展到形式精美、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的水平。七言古诗,杜甫在章法、句法、内容、风
格上都纵横变化,曲尽状态,达到了新的高度。后人誉之为“格大体深”“老成深厚”。五
言律诗,杜甫超越诸家之处在于意境鲜明、气象宏大。尤其是广阔的格局,沉雄的气象,
为同侪俊贤所不及。七言绝句,杜甫成就不算最高,但是,引入律法,另开生面,比之于
同辈诸贤,亦各有行秋。尤其 是诗歌的容量,无与伦比。七言律诗,杜甫雄视天下,独步
古今。其基本特点是格律精细、对仗工稳、词句雕琢、气象雄浑、内容深刻,取得了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形式风格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杜诗的境界极雄浑,极壮
大。杜甫的长篇叙事诗,首尾开合、波澜顿挫。就是八行的近体诗,也是格局广阔、气象
万千。他善于用精练的句式,营造出开阔的视野,表现出沉厚的力度,收到笼罩天地、惊
心动魄的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山仰止、大海巨石。几令后人难以为继。杜
诗的笔法,变化极度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大调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
燃。”清丽自然;“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笔力万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
子斜。”弱不禁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沉郁顿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表天。”闲适自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忧患愤激;“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淋漓酣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
黄粱。”情辞真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富于哲理……烟云满纸、气象万千,令人
目不暇接。杜甫诗歌善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其强烈的效果,往往震摄心神,达到“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比新奇;“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夸张大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强烈;“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夸张动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埋沟壑。”对比竦然;“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余丈。”夸张触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比强烈;“霜皮溜雨四十
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大胆……凡此种种,都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杜甫诗
歌的议论是深刻而尖锐的。“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往昔铸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
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公
何以答升平。”……都增加了诗歌的强烈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还善于创造典型的环境和典型
的人物。《悲青坂》刻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交待了
战场的形势,突出了唐军处境艰难;“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重笔描写了叛
军的悍勇和骄横,衬托出唐军的溃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描写了唐军
败后的已惨景;“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总结失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忧
虑和希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剑器行》则描写了两位身怀绝技的艺术家,
从盛极一时到流漓颠沛的坎坷人生,反映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画面。类似的典型描
写在杜诗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堂堂正正,血肉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杜甫诗中,最成功的是崇高。开阔的境界,沉重的笔力,广袤的舞台,沧桑的社会变
迁……反映在笔底,就充满了历史的重负。诗人以其伟岸的人格力量,肩挑道义,手擎乾坤,
完成了永恒的正义力量的升华,有一种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崇高美。杜甫诗歌,还有优
美的一面。许多写景小诗,词清句丽、意境空灵、韵味悠长,恍如深潭见底、烟袅晴空,
体现了优美的意味。
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是浓厚的。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心存社稷而身落荒
丘,胸怀稷契之志却流离困顿于三程水驿。他把为社稷苍生纾难解悬的心思深深的蕴结在
一篇篇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爱国之悲、忧民之愁,也把自己壮志未酬、几经离乱、
百病缠身、孤独穷困的感时伤世的情感凝聚在一首首的诗歌中,使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追
求的无奈慨叹和天道不我的忧伤情怀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剧的
时代,悲剧的国家,悲剧的人物命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道德力量,产生了沉重的缺
遗。
杜甫的诗中也不乏喜剧色彩。无疑,诗人杜甫是时代民族的一个悲剧人物,他大半生
颠沛流离、顽疾缠身,仅活了59岁,却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黑白颠倒、有志难酬的整
个社会,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广袤“乾坤”以及转烛潦倒、孤寂悲苦的多难人生作顽强
的抗争。和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杜甫没能打败他异常强大的对手,他的微躯无可
奈何地消融于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那无边的苦难却又并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抗争中突显
出来的崇高人格,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某种永恒的东西播扬于后世。然
而,这些并不是全于“悲壮”中实现的,至少在杜甫眼里,那些强大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处
于一种喜剧性的存在的,他敢于在壮阔的人生战场上张显自己人的主体人格,更敢于藐视
和嘲弄一切压迫他的敌对力量,使它们往往显得名不符实、荒谬绝伦、陈腐可笑,以至诗
人在心灵世界可以自由驱驰,或狂欢、或冷观,表现出一种“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
赏”的喜剧精神,于是其个体生命又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张扬。“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
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产生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小结
总之,杜甫的诗歌成功地超越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
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中晚唐时代离杜甫较近,大量的诗人以杜甫为师,学习杜甫又区别于杜甫,将笔触延
伸到了杜诗未曾涉及的,或者虽有涉及,却不够深入的领域,补充了杜诗的不足。韩愈和
柳宗元发展了杜甫的刚健、雄壮的风格。韩愈偏重于力量,并引入了散文的笔法;柳宗元
于雄健中杂入了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产生出强烈的美感。元缜和白居易继承了杜甫
的现实主义传统,增加了通俗的语言,完善了七言长篇叙事诗。元缜还在悼亡诗的领域获
得了成功,白居易则在新乐府的样式上取得了进展。李贺以杜甫的创作方法,表达李白的
出世思想和屈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悸鬼惊神的诡奇境界。李商隐和杜牧学习杜甫的现实
主义文学传统,各有专精。李商隐沉郁悲愤,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无题诗;杜牧奇伟超拔,
擅长七绝,营造出清新俊朗的意境。另外,孟效与贾岛,皮日休与陆龟蒙,刘禹锡与李绅
等,无一不在杜甫身上吸取营养,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两宋是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求变的时期。他们学
习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千奇百怪、自成别调。
苏轼与黄庭坚是宋朝诗坛的两面大旗。苏轼学习杜甫,得意忘言,自铸伟词,卓成大
家;黄庭坚学习杜甫,“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的百年辉煌。
王安石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创造了优美清丽的“半山体”。他的七古、七律,
则波澜顿挫、变形夸张,富于表现力。
陆游学习杜甫悲壮沉雄的风格,气势充足。内容则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
倾向性和时代特征。
另外,江西诸贤的透彻,王令的力量,李清照的奇伟等,都得力于杜甫的启迪 ,各自
有所建树。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元、明两朝,杜甫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因袭风气浓厚,诗歌的成就不高。清朝诗
道复兴,流派纷呈,各有标举。创作上则学习杜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代,诗界开始
孕育革命,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美学趣味,仍受杜甫极深的影响。
4、小结
总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已经成
为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精粹,永远保留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最广泛的示范意
义和最持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今天,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诗歌局面。超越杜甫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完成民族诗歌
的伟大复兴,是新世纪里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
[3] 张梅,论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2。
[4] 阮璐,唐人戏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 王宁宁,真者无畏·善者无私·智者无忧[D],西南师范大学,2004。
[6] 林琳,杜甫写景抒情诗与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7] 钱翠霞,试论杜甫的忠君思想的发展和转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