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22-2023学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12月份

IT圈 admin 26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赛灵雨)

2022-2023

学年八省八校(

T8

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

试卷(

12

月份)

1.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

文献记载

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

《尚书•尧典》

群臣之父子兄弟)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

其是官,是为百姓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国语•楚语下》

《论语•颜渊》

A.

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

C.

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

B.

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D.

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

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承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

在“传”的末尾。这表明( )

A.

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C.

中央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B.

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D.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3.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

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

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

A.

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C.

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B.

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D.

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4.

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公元1181年陆九渊访问

朱熹时,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年谱记载“……当时说得来痛快,

至有流涕者。元晦(朱熹)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这说明( )

A.

科举制完善推动儒学思想的发展

C.

两人在道德修养方式上观点一致

B.

宋代儒学强调存理灭欲

D.

理学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5.

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

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

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

第1页,共14页

A.

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C.

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B.

商品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转型

D.

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6.

如图为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由此可知洋务企业( )

A.

受列强入侵的影响

C.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B.

工业结构渐趋于均衡

D.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7.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

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

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

第2页,共14页

A.

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C.

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B.

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D.

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8.

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量发生重大转

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潜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

成功的“玄机”理解正确的是( )

A.

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底层民意

C.

参加重庆谈判获取政治主动

B.

民主政治实践争取中间派支持

D.

组织工业内迁为抗战提供基础

9.

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

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四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延续备战方针

A.

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计划始终

B.

说明经济计划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D.

说明国际环境决定经济计划制定

10.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

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

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

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D.

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11.

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

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常向哲学家请教,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尖锐批判。这一转变的根

本原因是( )

A.

观剧津贴鼓励哲学批判

C.

雅典民主范围日益扩大

B.

商业发展推动思想进步

D.

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12.

13世纪布汶之战后签订的《莫伦条约》定义了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条

约除规定佛兰德尔伯爵的若干经济义务外,还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

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

王权的逐渐强化

B.

罗马教会势力增长

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第3页,共14页

13.

新教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重灵魂教化、轻身体锻炼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

要内容。由于新教各派反对教会控制学校,主张推进全民义务教育,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学校

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知( )

A.

体育推动西方人文主义萌芽

C.

宗教改革推动教育政策调整

B.

启蒙运动推动大学学术繁荣

D.

教育学科设置向制度化转变

14.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

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泰晤士报》群众来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肮脏的地

方。我们没有私人厕所,没有垃圾箱,没有排水沟……”这反映当时( )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C.

工业建设不受政府重视

B.

工业革命造成了贫富分化

D.

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15.

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

割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

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

A.

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

C.

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

B.

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D.

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16.

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

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

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如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

( )

A.

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C.

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17.

【中国古代海洋政策】

B.

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D.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

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

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

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

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

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材料二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

洋政策演变

第4页,共14页

时间

洪武十四年

永乐三年

永乐

顺治十八年

乾隆二十四年

政府政令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

(2) 根据材料二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根据上述两则史料,梳理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

当代启示。

18.

【近代西书阅读】

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 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

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

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

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

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

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

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

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

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19.

【世界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美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避免结盟,在国际社会上奉行孤立主义。但

是美国在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和多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

密切的联盟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不断调整战略、扩

展成员、强化功能,成为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综合实力成

功操控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来强化和拓展自己的霸权。

——摘编自仝广军《试析美国支撑霸权主义的战争潜力》

第5页,共14页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领导权从欧洲转向美国,通过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美国顺势

输出自由市场规则和公民社会理念,首先实现了对欧洲的文化改造;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全面获得了全球领导权,借助全球化的迅猛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套

被普遍接受的规则体系”之上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帝国”体系,实现了世界文化领导

权。

——摘编自魏南枝《欧洲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后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原

因?

(2)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霸权的“支撑因素”及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0.

【宣传画里的历史】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宣传画里的历史”,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

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6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

之父子兄弟)”“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

官,是为百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可知,在《尚书》中“百姓”

是指贵族子弟,而在《国语》和《论语》中“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成为社会大众的代称,

社会地位与黎民相似。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由贵族称谓到普通民众称谓的的演变,

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所以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C项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国人”在先秦政治中的影响,排除A

项;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民本思想对商周统治理念的影响,排除

B项;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需要结合西周中法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汉班固的做法强化了汉朝刘姓王朝的中心地位,弱化了项羽、王莽等

政权的地位,这表明大一统思想的强化,故B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故A项错误;

《汉书》是断代史,而非纪传体通史,故C项错误;

材料未反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文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汉代史学的成就和儒家思想的内容

及其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汉代的史学和儒家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

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

第7页,共14页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赛灵雨)

2022-2023

学年八省八校(

T8

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

试卷(

12

月份)

1.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

文献记载

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

《尚书•尧典》

群臣之父子兄弟)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

其是官,是为百姓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国语•楚语下》

《论语•颜渊》

A.

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

C.

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

B.

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D.

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

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承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

在“传”的末尾。这表明( )

A.

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C.

中央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B.

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D.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3.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

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

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

A.

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C.

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B.

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D.

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4.

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公元1181年陆九渊访问

朱熹时,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年谱记载“……当时说得来痛快,

至有流涕者。元晦(朱熹)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这说明( )

A.

科举制完善推动儒学思想的发展

C.

两人在道德修养方式上观点一致

B.

宋代儒学强调存理灭欲

D.

理学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5.

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

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

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

第1页,共14页

A.

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C.

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B.

商品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转型

D.

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6.

如图为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由此可知洋务企业( )

A.

受列强入侵的影响

C.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B.

工业结构渐趋于均衡

D.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7.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

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

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

第2页,共14页

A.

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C.

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B.

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D.

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8.

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量发生重大转

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潜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

成功的“玄机”理解正确的是( )

A.

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底层民意

C.

参加重庆谈判获取政治主动

B.

民主政治实践争取中间派支持

D.

组织工业内迁为抗战提供基础

9.

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

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四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延续备战方针

A.

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计划始终

B.

说明经济计划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D.

说明国际环境决定经济计划制定

10.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

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

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

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D.

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11.

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

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常向哲学家请教,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尖锐批判。这一转变的根

本原因是( )

A.

观剧津贴鼓励哲学批判

C.

雅典民主范围日益扩大

B.

商业发展推动思想进步

D.

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12.

13世纪布汶之战后签订的《莫伦条约》定义了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条

约除规定佛兰德尔伯爵的若干经济义务外,还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

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

王权的逐渐强化

B.

罗马教会势力增长

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第3页,共14页

13.

新教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重灵魂教化、轻身体锻炼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

要内容。由于新教各派反对教会控制学校,主张推进全民义务教育,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学校

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知( )

A.

体育推动西方人文主义萌芽

C.

宗教改革推动教育政策调整

B.

启蒙运动推动大学学术繁荣

D.

教育学科设置向制度化转变

14.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

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泰晤士报》群众来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肮脏的地

方。我们没有私人厕所,没有垃圾箱,没有排水沟……”这反映当时( )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C.

工业建设不受政府重视

B.

工业革命造成了贫富分化

D.

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15.

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

割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

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

A.

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

C.

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

B.

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D.

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16.

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

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

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如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

( )

A.

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C.

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17.

【中国古代海洋政策】

B.

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D.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

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

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

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

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

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材料二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

洋政策演变

第4页,共14页

时间

洪武十四年

永乐三年

永乐

顺治十八年

乾隆二十四年

政府政令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

(2) 根据材料二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根据上述两则史料,梳理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

当代启示。

18.

【近代西书阅读】

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 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

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

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

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

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

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

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

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

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19.

【世界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美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避免结盟,在国际社会上奉行孤立主义。但

是美国在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和多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

密切的联盟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不断调整战略、扩

展成员、强化功能,成为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综合实力成

功操控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来强化和拓展自己的霸权。

——摘编自仝广军《试析美国支撑霸权主义的战争潜力》

第5页,共14页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领导权从欧洲转向美国,通过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美国顺势

输出自由市场规则和公民社会理念,首先实现了对欧洲的文化改造;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全面获得了全球领导权,借助全球化的迅猛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套

被普遍接受的规则体系”之上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帝国”体系,实现了世界文化领导

权。

——摘编自魏南枝《欧洲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后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原

因?

(2)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霸权的“支撑因素”及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0.

【宣传画里的历史】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宣传画里的历史”,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

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6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

之父子兄弟)”“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

官,是为百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可知,在《尚书》中“百姓”

是指贵族子弟,而在《国语》和《论语》中“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成为社会大众的代称,

社会地位与黎民相似。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由贵族称谓到普通民众称谓的的演变,

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所以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C项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国人”在先秦政治中的影响,排除A

项;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民本思想对商周统治理念的影响,排除

B项;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需要结合西周中法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汉班固的做法强化了汉朝刘姓王朝的中心地位,弱化了项羽、王莽等

政权的地位,这表明大一统思想的强化,故B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故A项错误;

《汉书》是断代史,而非纪传体通史,故C项错误;

材料未反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文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汉代史学的成就和儒家思想的内容

及其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汉代的史学和儒家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

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

第7页,共14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