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10月9日发(作者:仲睿才)

杨连宁: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选载一)点击:229675 回复:999

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11页直接到页 作者:杨连宁 发表日期:2010-10-27 22:01:00

我在曼彻斯特住过几个月,拜访过经济学重镇剑桥大学和斯密当过校长的格拉斯哥大

学,也学习他观察过英国市场的物价。英国最低工资千把块,多数人2、3千块,4、5千算

高收入,可以说跟中国差不多。可一看人家的最低物价,你晕了:1斤面粉9分钱,1个鸡

蛋4分钱,1斤鸡腿5毛钱,1斤牛奶4毛钱,1斤黄油3毛钱,1条面包3毛钱,肯德基套

餐4块钱。几乎所有蔬菜、水果,不超过1斤1块钱。1度电几分钱,1公升汽油9毛钱,

公车票几毛钱。座机打市话不要钱,1000分钟的国际长话卡15元,1双名牌鞋20、30元,

欧洲15日游400元。1台小排量轿车几千元,1套80平米的联排别墅月租300元,卖10

多万元。对此你会说,你说的那是英镑吧?1英镑兑11块人民币呢。没错,我说的是英镑,

汇率是怎么一回事,我稍后会说到。这里说的是当地的收入/支出比率,可比的也是国内的

收入/支出比率。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之所以有“快乐的英格兰穷人”一说,是说一

个穷人生活在西方,决不会像生活在国内那样发愁,你认同吗?

英国超市里饼干、面包的沉甸甸,与中国超市里不是膨化食品也像膨化食品的轻飘飘,你的

手感会全然不同——前者瓷实,后者虚浮。人家20、30块钱推出半车粮油肉菜,也够1家

人1周吃喝。我估算了一下,这样半车食品,在国内超市得花你200到300元。依据自己的

花销记账,我才敢专写个帖子,题目就叫《超英赶美:工资涨10倍,物价降一半》!说实话,

只看股价、楼价,不看日常消费,你很难领悟什么叫经济泡沫。观察到英国人生活得很省钱

不虚耗,你才能反省到自己花钱花得很虚妄、不值当,才能掂量出人民币的币值在变轻。市

场经济 300年的英国,基础物价低得让你吃惊,也即英镑的币值沉甸甸的让你吃惊。我知

道这背后,是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我也知道,低成本的中国制造肯定贡献

其中。但除了少数服装、鞋子、玩具之外,我还真没发现有多少中国制造。对比英国的物价,

市场经济才搞了30年的国内,核心物价相对收入高不高?不说你也有答案。

(旁贴)【商品价值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也会因成本的节约而降低。——大卫?

李嘉图】

当下国内,也有绝对价格越卖越便宜的货品;但那都是外企、民企激烈竞争的领域,也

都是消费弹性最大的耐用品——汽车、手机、家电等不住地降价。还譬如,有外企和民企主

导了养猪业,肉价就难以涨起来。但无争的事实是,刚性消费的民生必需品,几乎全在不住

地涨价。为什么?因为民生必需品被垄断国企扼住了咽喉,因为“主导产权、控制命脉、垄

断资源、占领上游、支配关键、掌握要素”的骨干企业,也即掌控着国计民生命穴的国企,

成本不断地企高,也就不断地转嫁给民生。这又是为什么?答案恐怕只能是一个:这些领域

缺乏公平竞争,这些垄断国企是不完全企业,也就不靠降低成本生存。至此,你理解了经济

学家为什么只盘算成本。为什么?因为唯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竞争,才能扩大

消费,惠及大众,实现企业利润与社会福祉的双赢。所以,别以为经济学家真的刻薄无情,

他们坚持不许任何人白吃午餐,容不得不公平与低效率,是因为自由竞争才能令消费者分享

廉价美餐。至此你也理解了,只能靠涨价赚钱的企业不算完全企业,有白吃午餐之嫌;事实

上,国企也的确吃了偏饭。靠不停地降价还能赚钱的企业,才叫真企业,才能施惠于社会。

如若不信,翻翻全球500强里随便哪家的发迹史,你就服气了——因为“资本家若要发财致

富,唯一的途径是像满足他们自身需求一样来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米塞斯语)”

(旁贴)【如果这种竞争是不受管制的、公平的,它就会创造出更低的价格、更多的物

品、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亚当?斯密】

米塞斯揭示了百年前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围绕着一个英国工人在生活中使用什么、消

费什么的问题,全世界五大洲的所有国家都在发挥作用。日本和泰国为他提供茶叶;巴西或

爪哇提供咖啡;印尼提供食糖;澳大利亚或阿根廷提供肉类;西班牙或法国供给葡萄酒;羊

毛来自澳洲;棉花来自美国或埃及;制造皮革专用的生皮来自澳大利亚或俄罗斯,如此等等。

为了交换上述产品,英国的商品走向了全世界,以至于遍及最偏远的乡村和农舍。”当年西

方的“洋布”、“洋糖”、“洋油”、“洋火”、“洋钉”、“洋表”“洋铁”、“洋车”、“洋枪”等等,

靠的就是优质低价的竞争力,才打进中国市场的。说到竞争力,曼彻斯特领先成为世界棉纺

之都,就是个竞争力的奇迹。为什么?因为英国不但不产棉,英国人早先习惯穿毛,也不穿

棉。这个当年的“世界工厂”也是“两头在外”:棉花来自加勒比海岛,质优价廉的棉布打

败了古老产棉国印度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英国人靠的是什么?布罗代尔告诉了我们:“英

国的发明者和革新者终于解决了用棉线做经线的问题,从而以机器与印度人的灵巧双手展开

了竞争”。他发现了档案:1844年英商在中国把各种土布样品标上价格寄回老家,并在信中

警告同行:“不能在曼彻斯特依照开列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将其运往中国”——毋

庸写明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只能是质更优、价更廉的竞争力!至此我理解了,作为曼彻

斯特棉纺业资本家的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揭露女工的生活境遇,为什么

形同今天珠三角、长三角的打工妹——我看到曼城仍保留着的当年民居狭小逼仄,是名副其

实的蜗居。

所谓经济学,不过是人类学着怎么更经济地生活。怎样更经济地生活需要人的盘算。但人有

千算,天只一算: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给你。所以,人有千算,其实也只有一算,只能盘算两

个字:“成本”。成本过高,比如透支过多带来了长期负债,比如投资膨胀带来了资产泡沫,

比如货币泛滥带来了通货膨胀等等,收益就不会最大化,对不对?

由此可见,只盘算牟利不构成学问,盘算低成本/高收益才使经济学成为学问。因而,当政

治家讲历史成就的时候,经济学家讲的是这些成就的成本。当官员追求增长业绩的时候,经

济学家盘算的是这些业绩的成本。当企业家寻求新的投资时,经济学家审核的是企业的财务

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当任何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干某件事时,经济学家顾惜的是作为成

本的“一切代价”。你看,在只盘算降低成本的经济学家眼里,他们看问题永远刻薄,永远

坚守谁都别吃免费午餐的吝啬原则!所以,你能想到的,往往是错的,你能学到的,都是表

面的(郎咸平语)。你认为汽车是厂家制造出来的,造汽车的丰田章男却说汽车是道路创造

出来的。你认为利润是商家经营出来的,大商家沃尔玛却说利润是为消费者省钱省出来的。

你学着巴菲特去买绩优股,却不会像他那样细细盘算该企业的所有财务报表,像他那样首先

确保不亏本,或像他在奥马哈仍住着旧房、开着旧车;我家人曾亲眼所见。总之,在只讲成

本的经济学词汇里,似乎永远不会有“奇迹”二字。

(旁贴)【为了人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聪明的方式行事。 ——路德维希

•冯•米塞斯】

其实不然,经济学也讲奇迹。亚当•斯密当年亲身观察到的经济活动,就令他叹

服。他看到1名未经训练的工匠辛劳1天,最多只能制造出1枚扣针;因为这个虽然简单的

小物件儿,也需要加热、拔丝、拉直、截断、磨尖、磨平、装头、抛光。而在10名熟练工

匠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里,每天能生产出48000枚。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制造了4800枚扣

针!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就能创造出扣针越卖越便宜的奇迹。要说经济有奇迹,技术进步

降低了成本是奇迹,货品越卖越便宜更是奇迹。这就像当年汽车还是奢侈品时,要卖到2000

多美元1台;可福特先生靠流水线把T型车卖成了850美元。10年竞争下来,T型车只卖

299美元。汽车变得大众化,也是技术与管理降低了成本的奇迹。你会说绝对价格的降低不

是常态,也对。但你不得不承认,激烈竞争导致相对价格的不断降低,的确是经济良性增长

的特征。通常你会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赢利;而经济学却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理

由和动力,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甚至经济制度变革的唯一理由和动力,也是降低交易成本。

你要追求获益最大,先得设法把成本压至最低。你不剔除成本,只要个毛利润的含水数据,

而那些进入国内的跨国公司可不,它们不要掺水的收益。它们趋利避害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要的可是净利润。

(旁贴)【企业产生和存在,以及企业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原因和动力,在于能够实现

交易成本的节省。——罗纳德•哈里•科斯】

所以,你原先高唱“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是你幼稚。跨国公司来到国内

非敌非友,只是冲着低成本/高收益而来,冲着你的廉价劳力、廉价厂房和税费减让而来。

国际资本凭借贸易自由化实现了投资自由化,才转移到中国这块性价比更高的地方来了。国

内输出劳务有重重阻遏,可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与经理人却在全球自由迁徙,并与你的劳

力成功对接。国内的泡沫与通胀若把各项成本弄得过高,蚕食了它的净收益,跨国公司也会

悄悄地走,正如它当年悄悄地来。但它悄悄地走,会带走很多片云彩,造成投资的干旱。至

此你理解了吧?令你自豪无比的中国制造,其实大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最新数据是,

国内出口200强的企业80%是外企。这个数据的背后,是不远万里来到国内的老外,其实

非敌非友,只是为高获益/低成本而来。

(旁贴)【我们的外汇储备被很多人误会,那不是我们的财富,而是我们的负债。基于

中国的强制换汇政策,在每1个美元进来之后,就必须换成人民币流通到市面上。我们的货

币体系是被动的基于美元的发放,而这些美元并不属于我们,当外资要撤出时,银行就必须

回收人民币,归还美元。而这也形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王海滨】

还要配BP机才能用。怎么一回事?原来那砖头只能打出不能打进,谁“拷”我,我才抡起

砖打他——部队也很会赚钱,那个功能减半的砖头,就是广州军区卖的——今天街头拾荒人

用的手机,也比那砖头功能强大而又小巧便捷了。价格呢?价格比当年的BP机还便宜。这

个例子是说,为什么低成本增长能带来福利的普及?因为价格竞争能调动起充足的消费需

求,也反过来促成了企业持续赢利。市场竞争扩散了新技术,带动了增长。这些增长,全都

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全社会,包括惠及了穷人、老人、妇女与孩子;早先的奢侈品变得稀松平

常,变成了大众消费的必需品。“中国制造”在西方市场上取胜,靠的就是低成本。在这个

意义上,中国奇迹就是低成本竞争力的奇迹。

(旁贴)【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这就是经济历史的发展规律。 ——路德维希

•冯•米塞斯】

低成本竞争的国际赢家角色,人家唱罢早已轮到我们登场了——不必舍近求远,更不必

妄自菲薄——近年“中国制造”已开始领唱世界低端消费品市场了。被称为“互补性极强”

也罢,或被叫做“依附性积累”也罢,总之,经济学家说出了“中国制造”低成本竞争的实

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就是靠和美国人的配合,美国人那边花钱,我们帮他们造东西。

我们赚钱以后,建设基础设施,再搞点房地产,放大了需求。(谢国忠语)”这个“美国消费

+中国制造”的模式,既是个跨国合作的双赢模式,也是个美国的消费引擎跨国驱动了中国

增长的“引擎外置”、动力来自体外的模式——必须提醒你注意的是,中国靠低技术但高密

集劳动出口创汇的企业,大多不是国企,而是从事加工工业的外企、民企。为什么?因为加

工业难以形成垄断,只有资源、能源才便于垄断。这类加工工业,大多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什么叫食物链底端?是指最终价格的约85%归主导了技术、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的外企,

加工费这个环节才占最终价格的约15%。譬如市场卖199美元的iPod音乐播放器,加工企

业只赚取到4美元。

只赚到约15%加工费,意味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实际上是“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出口产品中包含着外企的产品,出口价值中包含着“日本制造”、

“德国制造”的价值。可以判定,越是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其中非中国制造的含量越高。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是早已“拼盘化”、“夹层汉堡化”的跨国公司产品,国内制造了上下两

层面包片,中间的肉饼或奶酪片来自外企。事实上,中国每出口100万美元产品,就要进

口50万美元的核心材料。人家靠智力拿大头,我们出苦力拿小头。这个二八分成的夹层汉

堡产品,既表明低技术产品收益低,更表明“中国制造”实际上是“跨国制造”,收益不为

中国独享,但其中低成本归功中国。澄清中国制造是跨国制造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只有

澄清了这个真相,才能接着澄清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出口美国的货

品中只有一小部分货值完全出自中国,其余那约50%至75%的货值,其实不属中国。

说成本是为了说增长。到底什么是经济增长?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4个引擎是人力资

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或把增长归结为3个要素:制度、投入和技术进步。然而索洛

分析了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

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劳动产出的80%源于技术进步。不是说有几个引擎吗?怎么主

要引擎只有1个?索洛的经济核算法被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意即劳动、资源和资本这其

它3个要素,都已转化为科技要素。解释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理论,有“内生增长

理论”,有“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等等。所有这些理论,佐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结论。我们还是听听经济学家怎么说吧:“什么是经济成长的基础?我相信我们

大家都同意这样一点:成长是不断地、有效地把新技术吸收到经济之中的结果。

••••••现代成长的根源,在于新技术在一个有效

的基础上的不断扩散。(罗斯托语)”

(旁贴)【经济增长的初期,投入至关重要,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长。但资源限制和收益

边际递减会使增长减慢直至停滞。此时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就要从投入型增长转变为

技术型增长。 ——索洛】

经济增长越来越仰赖技术,其实质到底是什么?你不难看出,其实质是技术能最大限度

地降低成本。你会明显地看出,与资源、制度、资本、劳动等要素相比,技术突破最快,靠

技术革新大幅降低成本的神奇故事,天天都在传说;而其它几个要素的功力,则相形见拙。

但强调技术决定增长,会让你误以为是“手工磨产生了封建领主社会,蒸汽机产生了工业资

本家社会(马克思语)”,其实不是。技术决定增长,还是指只有市场经济制度才能创造和普

及新技术,而不是新技术创造了市场经济制度。弄清了这个因果逻辑,你才能理解“在技术

因素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创新也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诺斯语)”

你知道微电子产品的容积、速度或性能大概每18-24个月就提升一倍,而售价并未提

高。这是摩尔告诉我们的一个定律:通过缩减芯片上导体线的宽度,给定大小的硅片上晶体

管的数量每1年半到两年就翻一番。成本不增但性能增了两倍,售价不变或者降低。总之,

我们已知的是,机械化、电气化带来了低成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职业化,普及了便利的生

活方式。微电子的低成本扩散了信息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匀值化——取款机、手机、

电脑网络普及为大众消费,你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开个小店。

2024年10月9日发(作者:仲睿才)

杨连宁: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选载一)点击:229675 回复:999

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11页直接到页 作者:杨连宁 发表日期:2010-10-27 22:01:00

我在曼彻斯特住过几个月,拜访过经济学重镇剑桥大学和斯密当过校长的格拉斯哥大

学,也学习他观察过英国市场的物价。英国最低工资千把块,多数人2、3千块,4、5千算

高收入,可以说跟中国差不多。可一看人家的最低物价,你晕了:1斤面粉9分钱,1个鸡

蛋4分钱,1斤鸡腿5毛钱,1斤牛奶4毛钱,1斤黄油3毛钱,1条面包3毛钱,肯德基套

餐4块钱。几乎所有蔬菜、水果,不超过1斤1块钱。1度电几分钱,1公升汽油9毛钱,

公车票几毛钱。座机打市话不要钱,1000分钟的国际长话卡15元,1双名牌鞋20、30元,

欧洲15日游400元。1台小排量轿车几千元,1套80平米的联排别墅月租300元,卖10

多万元。对此你会说,你说的那是英镑吧?1英镑兑11块人民币呢。没错,我说的是英镑,

汇率是怎么一回事,我稍后会说到。这里说的是当地的收入/支出比率,可比的也是国内的

收入/支出比率。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之所以有“快乐的英格兰穷人”一说,是说一

个穷人生活在西方,决不会像生活在国内那样发愁,你认同吗?

英国超市里饼干、面包的沉甸甸,与中国超市里不是膨化食品也像膨化食品的轻飘飘,你的

手感会全然不同——前者瓷实,后者虚浮。人家20、30块钱推出半车粮油肉菜,也够1家

人1周吃喝。我估算了一下,这样半车食品,在国内超市得花你200到300元。依据自己的

花销记账,我才敢专写个帖子,题目就叫《超英赶美:工资涨10倍,物价降一半》!说实话,

只看股价、楼价,不看日常消费,你很难领悟什么叫经济泡沫。观察到英国人生活得很省钱

不虚耗,你才能反省到自己花钱花得很虚妄、不值当,才能掂量出人民币的币值在变轻。市

场经济 300年的英国,基础物价低得让你吃惊,也即英镑的币值沉甸甸的让你吃惊。我知

道这背后,是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我也知道,低成本的中国制造肯定贡献

其中。但除了少数服装、鞋子、玩具之外,我还真没发现有多少中国制造。对比英国的物价,

市场经济才搞了30年的国内,核心物价相对收入高不高?不说你也有答案。

(旁贴)【商品价值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也会因成本的节约而降低。——大卫?

李嘉图】

当下国内,也有绝对价格越卖越便宜的货品;但那都是外企、民企激烈竞争的领域,也

都是消费弹性最大的耐用品——汽车、手机、家电等不住地降价。还譬如,有外企和民企主

导了养猪业,肉价就难以涨起来。但无争的事实是,刚性消费的民生必需品,几乎全在不住

地涨价。为什么?因为民生必需品被垄断国企扼住了咽喉,因为“主导产权、控制命脉、垄

断资源、占领上游、支配关键、掌握要素”的骨干企业,也即掌控着国计民生命穴的国企,

成本不断地企高,也就不断地转嫁给民生。这又是为什么?答案恐怕只能是一个:这些领域

缺乏公平竞争,这些垄断国企是不完全企业,也就不靠降低成本生存。至此,你理解了经济

学家为什么只盘算成本。为什么?因为唯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竞争,才能扩大

消费,惠及大众,实现企业利润与社会福祉的双赢。所以,别以为经济学家真的刻薄无情,

他们坚持不许任何人白吃午餐,容不得不公平与低效率,是因为自由竞争才能令消费者分享

廉价美餐。至此你也理解了,只能靠涨价赚钱的企业不算完全企业,有白吃午餐之嫌;事实

上,国企也的确吃了偏饭。靠不停地降价还能赚钱的企业,才叫真企业,才能施惠于社会。

如若不信,翻翻全球500强里随便哪家的发迹史,你就服气了——因为“资本家若要发财致

富,唯一的途径是像满足他们自身需求一样来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米塞斯语)”

(旁贴)【如果这种竞争是不受管制的、公平的,它就会创造出更低的价格、更多的物

品、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亚当?斯密】

米塞斯揭示了百年前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围绕着一个英国工人在生活中使用什么、消

费什么的问题,全世界五大洲的所有国家都在发挥作用。日本和泰国为他提供茶叶;巴西或

爪哇提供咖啡;印尼提供食糖;澳大利亚或阿根廷提供肉类;西班牙或法国供给葡萄酒;羊

毛来自澳洲;棉花来自美国或埃及;制造皮革专用的生皮来自澳大利亚或俄罗斯,如此等等。

为了交换上述产品,英国的商品走向了全世界,以至于遍及最偏远的乡村和农舍。”当年西

方的“洋布”、“洋糖”、“洋油”、“洋火”、“洋钉”、“洋表”“洋铁”、“洋车”、“洋枪”等等,

靠的就是优质低价的竞争力,才打进中国市场的。说到竞争力,曼彻斯特领先成为世界棉纺

之都,就是个竞争力的奇迹。为什么?因为英国不但不产棉,英国人早先习惯穿毛,也不穿

棉。这个当年的“世界工厂”也是“两头在外”:棉花来自加勒比海岛,质优价廉的棉布打

败了古老产棉国印度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英国人靠的是什么?布罗代尔告诉了我们:“英

国的发明者和革新者终于解决了用棉线做经线的问题,从而以机器与印度人的灵巧双手展开

了竞争”。他发现了档案:1844年英商在中国把各种土布样品标上价格寄回老家,并在信中

警告同行:“不能在曼彻斯特依照开列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将其运往中国”——毋

庸写明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只能是质更优、价更廉的竞争力!至此我理解了,作为曼彻

斯特棉纺业资本家的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揭露女工的生活境遇,为什么

形同今天珠三角、长三角的打工妹——我看到曼城仍保留着的当年民居狭小逼仄,是名副其

实的蜗居。

所谓经济学,不过是人类学着怎么更经济地生活。怎样更经济地生活需要人的盘算。但人有

千算,天只一算: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给你。所以,人有千算,其实也只有一算,只能盘算两

个字:“成本”。成本过高,比如透支过多带来了长期负债,比如投资膨胀带来了资产泡沫,

比如货币泛滥带来了通货膨胀等等,收益就不会最大化,对不对?

由此可见,只盘算牟利不构成学问,盘算低成本/高收益才使经济学成为学问。因而,当政

治家讲历史成就的时候,经济学家讲的是这些成就的成本。当官员追求增长业绩的时候,经

济学家盘算的是这些业绩的成本。当企业家寻求新的投资时,经济学家审核的是企业的财务

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当任何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干某件事时,经济学家顾惜的是作为成

本的“一切代价”。你看,在只盘算降低成本的经济学家眼里,他们看问题永远刻薄,永远

坚守谁都别吃免费午餐的吝啬原则!所以,你能想到的,往往是错的,你能学到的,都是表

面的(郎咸平语)。你认为汽车是厂家制造出来的,造汽车的丰田章男却说汽车是道路创造

出来的。你认为利润是商家经营出来的,大商家沃尔玛却说利润是为消费者省钱省出来的。

你学着巴菲特去买绩优股,却不会像他那样细细盘算该企业的所有财务报表,像他那样首先

确保不亏本,或像他在奥马哈仍住着旧房、开着旧车;我家人曾亲眼所见。总之,在只讲成

本的经济学词汇里,似乎永远不会有“奇迹”二字。

(旁贴)【为了人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聪明的方式行事。 ——路德维希

•冯•米塞斯】

其实不然,经济学也讲奇迹。亚当•斯密当年亲身观察到的经济活动,就令他叹

服。他看到1名未经训练的工匠辛劳1天,最多只能制造出1枚扣针;因为这个虽然简单的

小物件儿,也需要加热、拔丝、拉直、截断、磨尖、磨平、装头、抛光。而在10名熟练工

匠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里,每天能生产出48000枚。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制造了4800枚扣

针!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就能创造出扣针越卖越便宜的奇迹。要说经济有奇迹,技术进步

降低了成本是奇迹,货品越卖越便宜更是奇迹。这就像当年汽车还是奢侈品时,要卖到2000

多美元1台;可福特先生靠流水线把T型车卖成了850美元。10年竞争下来,T型车只卖

299美元。汽车变得大众化,也是技术与管理降低了成本的奇迹。你会说绝对价格的降低不

是常态,也对。但你不得不承认,激烈竞争导致相对价格的不断降低,的确是经济良性增长

的特征。通常你会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赢利;而经济学却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理

由和动力,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甚至经济制度变革的唯一理由和动力,也是降低交易成本。

你要追求获益最大,先得设法把成本压至最低。你不剔除成本,只要个毛利润的含水数据,

而那些进入国内的跨国公司可不,它们不要掺水的收益。它们趋利避害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要的可是净利润。

(旁贴)【企业产生和存在,以及企业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原因和动力,在于能够实现

交易成本的节省。——罗纳德•哈里•科斯】

所以,你原先高唱“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是你幼稚。跨国公司来到国内

非敌非友,只是冲着低成本/高收益而来,冲着你的廉价劳力、廉价厂房和税费减让而来。

国际资本凭借贸易自由化实现了投资自由化,才转移到中国这块性价比更高的地方来了。国

内输出劳务有重重阻遏,可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与经理人却在全球自由迁徙,并与你的劳

力成功对接。国内的泡沫与通胀若把各项成本弄得过高,蚕食了它的净收益,跨国公司也会

悄悄地走,正如它当年悄悄地来。但它悄悄地走,会带走很多片云彩,造成投资的干旱。至

此你理解了吧?令你自豪无比的中国制造,其实大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最新数据是,

国内出口200强的企业80%是外企。这个数据的背后,是不远万里来到国内的老外,其实

非敌非友,只是为高获益/低成本而来。

(旁贴)【我们的外汇储备被很多人误会,那不是我们的财富,而是我们的负债。基于

中国的强制换汇政策,在每1个美元进来之后,就必须换成人民币流通到市面上。我们的货

币体系是被动的基于美元的发放,而这些美元并不属于我们,当外资要撤出时,银行就必须

回收人民币,归还美元。而这也形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王海滨】

还要配BP机才能用。怎么一回事?原来那砖头只能打出不能打进,谁“拷”我,我才抡起

砖打他——部队也很会赚钱,那个功能减半的砖头,就是广州军区卖的——今天街头拾荒人

用的手机,也比那砖头功能强大而又小巧便捷了。价格呢?价格比当年的BP机还便宜。这

个例子是说,为什么低成本增长能带来福利的普及?因为价格竞争能调动起充足的消费需

求,也反过来促成了企业持续赢利。市场竞争扩散了新技术,带动了增长。这些增长,全都

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全社会,包括惠及了穷人、老人、妇女与孩子;早先的奢侈品变得稀松平

常,变成了大众消费的必需品。“中国制造”在西方市场上取胜,靠的就是低成本。在这个

意义上,中国奇迹就是低成本竞争力的奇迹。

(旁贴)【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这就是经济历史的发展规律。 ——路德维希

•冯•米塞斯】

低成本竞争的国际赢家角色,人家唱罢早已轮到我们登场了——不必舍近求远,更不必

妄自菲薄——近年“中国制造”已开始领唱世界低端消费品市场了。被称为“互补性极强”

也罢,或被叫做“依附性积累”也罢,总之,经济学家说出了“中国制造”低成本竞争的实

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就是靠和美国人的配合,美国人那边花钱,我们帮他们造东西。

我们赚钱以后,建设基础设施,再搞点房地产,放大了需求。(谢国忠语)”这个“美国消费

+中国制造”的模式,既是个跨国合作的双赢模式,也是个美国的消费引擎跨国驱动了中国

增长的“引擎外置”、动力来自体外的模式——必须提醒你注意的是,中国靠低技术但高密

集劳动出口创汇的企业,大多不是国企,而是从事加工工业的外企、民企。为什么?因为加

工业难以形成垄断,只有资源、能源才便于垄断。这类加工工业,大多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什么叫食物链底端?是指最终价格的约85%归主导了技术、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的外企,

加工费这个环节才占最终价格的约15%。譬如市场卖199美元的iPod音乐播放器,加工企

业只赚取到4美元。

只赚到约15%加工费,意味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实际上是“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出口产品中包含着外企的产品,出口价值中包含着“日本制造”、

“德国制造”的价值。可以判定,越是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其中非中国制造的含量越高。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是早已“拼盘化”、“夹层汉堡化”的跨国公司产品,国内制造了上下两

层面包片,中间的肉饼或奶酪片来自外企。事实上,中国每出口100万美元产品,就要进

口50万美元的核心材料。人家靠智力拿大头,我们出苦力拿小头。这个二八分成的夹层汉

堡产品,既表明低技术产品收益低,更表明“中国制造”实际上是“跨国制造”,收益不为

中国独享,但其中低成本归功中国。澄清中国制造是跨国制造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只有

澄清了这个真相,才能接着澄清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出口美国的货

品中只有一小部分货值完全出自中国,其余那约50%至75%的货值,其实不属中国。

说成本是为了说增长。到底什么是经济增长?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4个引擎是人力资

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或把增长归结为3个要素:制度、投入和技术进步。然而索洛

分析了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

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劳动产出的80%源于技术进步。不是说有几个引擎吗?怎么主

要引擎只有1个?索洛的经济核算法被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意即劳动、资源和资本这其

它3个要素,都已转化为科技要素。解释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理论,有“内生增长

理论”,有“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等等。所有这些理论,佐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结论。我们还是听听经济学家怎么说吧:“什么是经济成长的基础?我相信我们

大家都同意这样一点:成长是不断地、有效地把新技术吸收到经济之中的结果。

••••••现代成长的根源,在于新技术在一个有效

的基础上的不断扩散。(罗斯托语)”

(旁贴)【经济增长的初期,投入至关重要,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长。但资源限制和收益

边际递减会使增长减慢直至停滞。此时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就要从投入型增长转变为

技术型增长。 ——索洛】

经济增长越来越仰赖技术,其实质到底是什么?你不难看出,其实质是技术能最大限度

地降低成本。你会明显地看出,与资源、制度、资本、劳动等要素相比,技术突破最快,靠

技术革新大幅降低成本的神奇故事,天天都在传说;而其它几个要素的功力,则相形见拙。

但强调技术决定增长,会让你误以为是“手工磨产生了封建领主社会,蒸汽机产生了工业资

本家社会(马克思语)”,其实不是。技术决定增长,还是指只有市场经济制度才能创造和普

及新技术,而不是新技术创造了市场经济制度。弄清了这个因果逻辑,你才能理解“在技术

因素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创新也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诺斯语)”

你知道微电子产品的容积、速度或性能大概每18-24个月就提升一倍,而售价并未提

高。这是摩尔告诉我们的一个定律:通过缩减芯片上导体线的宽度,给定大小的硅片上晶体

管的数量每1年半到两年就翻一番。成本不增但性能增了两倍,售价不变或者降低。总之,

我们已知的是,机械化、电气化带来了低成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职业化,普及了便利的生

活方式。微电子的低成本扩散了信息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匀值化——取款机、手机、

电脑网络普及为大众消费,你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开个小店。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