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甄平凡)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地质勘察、管桩规格、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
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27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 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 406—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
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PHC)管桩,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
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混凝土(PRC)管桩。
3.2
贯入度
用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
1
DB41/T 2314—2022
3.3
收锤标准
将桩端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4 地质勘察
4.1 一般要求
4.1.1 地质勘察应详细调查工程场地周围环境,查明地层分布、岩土分类、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对管桩及连接件的腐蚀性,以评价桥位处管桩的适用性。
4.1.2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勘探方式。
4.1.3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试验应符合GB 50021、
JTG C20—2011的规定。
4.1.4 勘探孔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JTG C20—2011中5.11.4和6.11.3的规定,其中静力触探孔比例
宜为1/3~1/2,特大、大桥取大值。
4.1.5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需符合下列规定:
—— 勘探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均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遇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粘
性土层、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时,宜沿深度方向每2 m测试一次,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
(岩)层宜每1 m测试一次;
—— 在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当锤击数已达到50击而贯入深度
不足30 cm时,可终止试验。
4.1.6 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达到设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 m;
—— 外径不小于800 mm时,达到设计桩端平面5 m以下深度;
—— 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穿透夹层;
—— 当遇断层破碎带时,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定土层不小于4 m;
—— 对膨胀土、遇水易软化岩石以及沉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岩土层,达到桩端平面以
下不小于10 m。
4.1.7 重要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应进行静力触探和钻探对比试验。
4.2 勘察报告
4.2.1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应符合GB 50021、JTG C20—2011的规定,并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
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编写。
4.2.2 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 对工程概况、场地、地形及地貌、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的描述;
—— 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管桩稳定性影响的判断结论;
——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 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当桩端为黏性土、粉土时,提供高压固结曲线;
—— 静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成果,静力触探成果包括实测贯入曲线;
—— 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分布和判定资料;
—— 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及其变化幅度;
—— 场地地下水、土对管桩腐蚀性评价的结论;
—— 桩端持力层选择和沉桩可行性评价;
2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甄平凡)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地质勘察、管桩规格、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
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27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 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 406—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
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PHC)管桩,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
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混凝土(PRC)管桩。
3.2
贯入度
用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
1
DB41/T 2314—2022
3.3
收锤标准
将桩端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4 地质勘察
4.1 一般要求
4.1.1 地质勘察应详细调查工程场地周围环境,查明地层分布、岩土分类、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对管桩及连接件的腐蚀性,以评价桥位处管桩的适用性。
4.1.2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勘探方式。
4.1.3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试验应符合GB 50021、
JTG C20—2011的规定。
4.1.4 勘探孔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JTG C20—2011中5.11.4和6.11.3的规定,其中静力触探孔比例
宜为1/3~1/2,特大、大桥取大值。
4.1.5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需符合下列规定:
—— 勘探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均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遇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粘
性土层、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时,宜沿深度方向每2 m测试一次,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
(岩)层宜每1 m测试一次;
—— 在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当锤击数已达到50击而贯入深度
不足30 cm时,可终止试验。
4.1.6 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达到设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 m;
—— 外径不小于800 mm时,达到设计桩端平面5 m以下深度;
—— 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穿透夹层;
—— 当遇断层破碎带时,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定土层不小于4 m;
—— 对膨胀土、遇水易软化岩石以及沉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岩土层,达到桩端平面以
下不小于10 m。
4.1.7 重要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应进行静力触探和钻探对比试验。
4.2 勘察报告
4.2.1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应符合GB 50021、JTG C20—2011的规定,并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
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编写。
4.2.2 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 对工程概况、场地、地形及地貌、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的描述;
—— 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管桩稳定性影响的判断结论;
——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 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当桩端为黏性土、粉土时,提供高压固结曲线;
—— 静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成果,静力触探成果包括实测贯入曲线;
—— 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分布和判定资料;
—— 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及其变化幅度;
—— 场地地下水、土对管桩腐蚀性评价的结论;
—— 桩端持力层选择和沉桩可行性评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