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发(作者:幸一南)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
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
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
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
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23
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
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
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
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
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
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
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
群的年代范围距今约5000年至3700年间,前后延续2023年,前后共出土文物
4000余件,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
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
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
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__多年。已确定
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
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
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
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
则属于青铜文化。
观众朋友:
您好,欢迎您到三星堆参观游览!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2023年~282023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
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
约2023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
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
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狭义的三
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
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yan1)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
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从30年
代开始,几代的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
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第一单元 雄踞西南—古蜀2023年沧桑史
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
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
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
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
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
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
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
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2023年秦
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
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
化圈的中心区域,是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
三星堆文化从距今502023年到282023年,延续了2023多年。从考古地层学和
类型学上看,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约5000~402023年。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镂孔
圈足器等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制,生产工具以石制的斧、锛、凿为主,器型小,
同时出现了玉璧、玉圭(guī)、玉环等小型礼仪用品。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
防风防潮性能良好。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
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非常广阔,特别是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
其中以新津龙马乡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
紫竹村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的发现为大宗。这些古城的发现,说明在早在新
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已经有了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只有三星堆脱颖而出,成为古
蜀国的中心都邑。
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为代表,大约距今
402023年至322023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代,这是三星堆文化最繁荣的
时期,一般认为属于古蜀史传说中的鱼凫王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具地方特色的高柄
豆、小平底罐、鸟头把(ba4)勺等陶器大量出现,并形成了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幸一南)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
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
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
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
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23
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
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
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
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
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
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
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
群的年代范围距今约5000年至3700年间,前后延续2023年,前后共出土文物
4000余件,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
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
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
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__多年。已确定
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
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
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
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
则属于青铜文化。
观众朋友:
您好,欢迎您到三星堆参观游览!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2023年~282023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
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
约2023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
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
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狭义的三
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
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yan1)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
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从30年
代开始,几代的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
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第一单元 雄踞西南—古蜀2023年沧桑史
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
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
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
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
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
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
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
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2023年秦
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
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
化圈的中心区域,是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
三星堆文化从距今502023年到282023年,延续了2023多年。从考古地层学和
类型学上看,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约5000~402023年。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镂孔
圈足器等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制,生产工具以石制的斧、锛、凿为主,器型小,
同时出现了玉璧、玉圭(guī)、玉环等小型礼仪用品。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
防风防潮性能良好。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
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非常广阔,特别是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
其中以新津龙马乡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
紫竹村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的发现为大宗。这些古城的发现,说明在早在新
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已经有了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只有三星堆脱颖而出,成为古
蜀国的中心都邑。
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为代表,大约距今
402023年至322023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代,这是三星堆文化最繁荣的
时期,一般认为属于古蜀史传说中的鱼凫王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具地方特色的高柄
豆、小平底罐、鸟头把(ba4)勺等陶器大量出现,并形成了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