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发(作者:真晶霞)
成都三星堆一日游攻略
来成都游玩儿是不能不来三星堆的,那里有太多太多的神秘待解。三星堆遗址(古蜀文
化遗址)位于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三星堆遗址最初
在1929年因农民挖沟发现玉器坑后,开始发掘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考
古发掘。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
发现之一,并被命名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
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来三星堆主要是参观一号馆(综合馆)和二号馆(青铜器馆)。如果慢慢看,你需要一整天
或更多,粗看的话两个多小时足够了。笔者根据自己参观的体验,总结出一个参观攻略,
为的是不漏掉一件国宝,大饱眼福。
在来三星堆之前,我印象中最深的要属面具和大立人啦。在来到综合馆参观后,才对
三星堆文化有了一点浅浅的了解。原来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只是起源于黄河,殊不知,长江
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之一。三星堆展出文物证明了这一点。
号称世界铜像之王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仅人像就高达1.8米、连同底座通高2.62
米,重约180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它于1986年
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是国家明令禁止出国展出的重量级国宝。
这么大体量的青铜浇铸,衣服上的纹饰又那么精致细腻,在3000多年前古人的如此
技艺是不可想象的。专家解释大立人是通过分段浇铸的,人像和底座分别浇铸,再组装到
一起。
第 1 页 共 6 页
铜像大体上是采用写实手法,对眼睛、耳朵及手又作了较大的夸张。目前考古学界认
为,大立人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明、巫师和帝王三者身份融为一体的最具权威的领袖人物,
是神权和王权的象征。其两只手的姿势让人们有了很多的遐想,他双手应该握着什么?因年
代久远,把握物灭失了。这里出土了好几尊有着这样握姿的小铜人,很明显这种握姿不是
随意的。
镇馆之宝一号神树,也是不允许出国展出的。1986年出土,经过几十年的修复成现在
的形状。神树高3.96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高的青铜器器物。神树由基座、树干和龙三
部分组成,基座呈汉字山字形,意味着山上生长出的神树。树分为三层,每一层又有三枝
树枝,每枝树枝上又有上下两颗果实,上面还站立着一只神鸟。在神树的树干一侧还攀爬
一条巨龙,龙通常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图腾。
一号神树和《山海经》中记述的扶桑神树十分相似。《山海经》中记述的东海扶桑神
树上挂着十个太阳,而一号神树上,神鸟的位置和扶桑神树上太阳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悉,
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棵青铜神树的残件,经考古工作者十数年的努力,修复成功三棵。
在神树的旁边还展出了一株摇钱树,树上挂满了带有方孔的铜钱。明白的人一看就知
道这是汉代的文物,并不是在三星堆出土的,而是1990在广汉三水镇出土的。把一株比
三星堆神树晚了一千多年的摇钱树放在这里展岀,为的是将三星堆的神树与汉代的摇钱树
作一个对比,似乎是用来说明这两种神树是同宗同源。
在青铜大立人的旁边就是另一件禁止岀国展岀的国宝——金杖。金杖全长1.42米,直
径为2.3厘米。所谓金杖是在木制手杖外面包了一层金皮,金皮上刻有十分精美的图案。
因年代久远,木棍已碳化或灭失,金箔也失去了圆润的外形。人们普遍认为,金杖象征着
权力。中国人用杖,由来已久。早在良渚时期(5000年前),良渚人便以玉为权杖,而三星
第 2 页 共 6 页
堆人以金为权杖。不同身份的人,手杖的装饰和长度都各不相同。
三星堆遗址展出的金面罩,1986年出土于一号祭祀坑。金面罩有部分残损,高约11.3
厘米,宽约21.5厘米,金面罩最初是用金箔在青铜头像上捶拓而成的。由于祭祀坑曾被人
为放火焚烧,金面罩损毁变形严重,复原后成此形状。
下面这具金面罩于2021年9月,在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的,是三星堆文物中保存最完
整的金面罩。面罩宽28.5厘米、高17.4厘米,净重97克。考古人员在金面罩的鼻腔内,
还发现一颗直径不到2毫米的金珠。注意,这件国宝是在最近开放的三星堆开放及文物保
护修复馆内展示的,千万不要漏掉。
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四件文物国家禁止它们出国展览,分别为青铜
大立人、金杖、青铜神树和祭山玉璋。祭山玉璋高54.5厘米,在玉璋表面,雕刻了上下对
称的两组人和山的图案。图案反映了古蜀人举着玉璋,彰显以璋祭祀山川的情景。传说祭
山礼毕时要将璋埋于山上土里,祭川(河)礼毕时要将璋掷于河中。
据统计,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百片大小不一、厚度几毫米计、形状各异的玉璋。形
状大同小异,均由璋头、璋身、璋结及璋柄构成。玉璋是古时六器之一,即玉璧、玉琮、
玉圭、玉琥、玉璋、玉璜,它们都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即以璧礼天,以琮礼地,
以圭礼东方, 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在我国神州大地各处都有璋出土,
近来在香港也有出土。在三星堆出土大量玉璋,足见三星堆文化与五千年华夏文明同宗同
祖。
我们看到,三星堆出土的玉璋、玉璧、青铜龙虎尊、铜罍(古时的酒器,音雷)和陶盉(古
时温酒的容器,音禾)等文物,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相比较,从外形到功能,都有很多相
第 3 页 共 6 页
似之处,很明显是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
三星堆的另一个谜是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海贝。三星堆和附近的金沙遗址两地共出土
象牙达六、七百根之多,而三星堆仅在二号坑就出土了六千多只海贝。我们知道四川盆地
既不临海,又不是大象的栖息地。那么,这些象牙和海贝是从何而来的?这些象牙和海贝又
是作什么用的?
离开综合馆来到青铜馆,这里人流稍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1.32米长,0.72米
高的青铜大面具。三星堆出土了数十个青铜面具,这是最大的一件。这么大的面具是用来
做什么的?面具的正上方和左右上方各有一个方孔,是做什么用的?当时古蜀古国的人们为
什么这么崇拜面具?这些疑问不得其解!
旁边还有一件奇怪的面具,大小与上面的差不多,形象却差很多。两只眼球铸造成向
外突出的16厘米长的圆柱形,两只耳朵的耳冠向斜上方突起。看说明这是青铜纵目大面
具,被史学家誉为是3000年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这样形象的青铜面具并不止上面这一件,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古蜀人的始祖纵目蚕
丛的形象。蚕丛是古蜀人的始祖,传说他的眼睛就像螃蟹的眼睛一样,向前突起的。
青铜面具在我国多处地方都有出土,其形状也各异,唯三星堆出土的面具独特。三星
堆共出土了数十具规格不同的青铜面具,最大的70多厘米高,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高。这
些大的和小的很明显不是戴在脸上的,专业人士称,青铜面具是从事巫术活动的道具。巫
师去世后也把他们活着时日常使用的用品随葬,青铜面具就成了随葬品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50多件青铜人头像,这些人头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出土时面部均
第 4 页 共 6 页
有彩绘。头像耳朵上有穿孔,眼晴和面具一样,都没有瞳孔,并且都是紧闭着嘴唇。从常
识上分析,能做成青铜头像的不可能是普通人,应该是神祇、王、巫师等。年青的参观者
看到这些青铜头像,无不惊叹,这不就是“奥特曼吗”!
在这些青铜头像中,有四件是带有金面罩的,其地位一定更高。据分析,金面罩是将
金块放在青铜头像上捶打而成的,再用生漆和石灰粘在青铜像上。金面罩上沿与额头相平,
下面到嘴部,两侧还要将耳朵罩住,在眼睛和眉毛处镂空,耳垂上打孔。
青铜太阳轮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之一,它的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
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们对太阳崇拜的一种装饰器物。三星堆一共出土了6件青
铜太阳轮,最大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
太阳轮是采用二次铸造法制作的,先将外圈和五道光芒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状
物嵌铸在光芒上,最后与外圈相连接。
古蜀人对飞鸟很崇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鸟形器与鸟形装饰便是佐证。鸟的造
型在三星堆文物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复杂多样,蔚为大观。这源于古蜀人对天十分崇
拜,鸟又是唯一能在天地间飞翔,能通天的生灵,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神鸟,从而被崇拜。
神树上的鸟象征着太阳,礼器上的鸟象征着自由,花朵上的鸟象征着美丽,鸟形人身
象征着人们的向往等等。
三星堆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在祭祀坑中发现的,文物在坑中乱七八糟的,有的甚致被
人为砸毁,并且被放火烧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慌乱之中,将这些文物扔入坑中再放火
焚烧,至今无人能解释。
第 5 页 共 6 页
据悉,三星堆开放及文物保护修复馆已经正式开馆,又给了我们一个进一步了解三星
堆文化的窗口。你不但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物,还有机会看到考古工作者修复文物的场景。
有机会一定再赴三星堆参观,以增加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
景区内的大立人广场,非常适合打卡拍照留念。
三星堆有太多太多的神密令人费解,最令人费解的是,至今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的文
物上,竟然没有发现一个甲骨文或汉字。甲骨文形成于公元前1600多年前,也正是三星
堆文化的鼎盛时期。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大多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这时甲骨文(汉字)已形
成400年了,为什么没有发现有汉字的文物呢?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熖万丈!”,这
是三星堆博物馆前言中结束的两句话,用这两句话为本文结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笔者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撰写编辑此文,且绝大部分图片(带水印者)都是自己拍的,为
的是使读者读罢此文,犹如身在三星堆参观了一遍。
第 6 页 共 6 页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真晶霞)
成都三星堆一日游攻略
来成都游玩儿是不能不来三星堆的,那里有太多太多的神秘待解。三星堆遗址(古蜀文
化遗址)位于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三星堆遗址最初
在1929年因农民挖沟发现玉器坑后,开始发掘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考
古发掘。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
发现之一,并被命名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
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来三星堆主要是参观一号馆(综合馆)和二号馆(青铜器馆)。如果慢慢看,你需要一整天
或更多,粗看的话两个多小时足够了。笔者根据自己参观的体验,总结出一个参观攻略,
为的是不漏掉一件国宝,大饱眼福。
在来三星堆之前,我印象中最深的要属面具和大立人啦。在来到综合馆参观后,才对
三星堆文化有了一点浅浅的了解。原来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只是起源于黄河,殊不知,长江
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之一。三星堆展出文物证明了这一点。
号称世界铜像之王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仅人像就高达1.8米、连同底座通高2.62
米,重约180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它于1986年
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是国家明令禁止出国展出的重量级国宝。
这么大体量的青铜浇铸,衣服上的纹饰又那么精致细腻,在3000多年前古人的如此
技艺是不可想象的。专家解释大立人是通过分段浇铸的,人像和底座分别浇铸,再组装到
一起。
第 1 页 共 6 页
铜像大体上是采用写实手法,对眼睛、耳朵及手又作了较大的夸张。目前考古学界认
为,大立人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明、巫师和帝王三者身份融为一体的最具权威的领袖人物,
是神权和王权的象征。其两只手的姿势让人们有了很多的遐想,他双手应该握着什么?因年
代久远,把握物灭失了。这里出土了好几尊有着这样握姿的小铜人,很明显这种握姿不是
随意的。
镇馆之宝一号神树,也是不允许出国展出的。1986年出土,经过几十年的修复成现在
的形状。神树高3.96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高的青铜器器物。神树由基座、树干和龙三
部分组成,基座呈汉字山字形,意味着山上生长出的神树。树分为三层,每一层又有三枝
树枝,每枝树枝上又有上下两颗果实,上面还站立着一只神鸟。在神树的树干一侧还攀爬
一条巨龙,龙通常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图腾。
一号神树和《山海经》中记述的扶桑神树十分相似。《山海经》中记述的东海扶桑神
树上挂着十个太阳,而一号神树上,神鸟的位置和扶桑神树上太阳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悉,
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棵青铜神树的残件,经考古工作者十数年的努力,修复成功三棵。
在神树的旁边还展出了一株摇钱树,树上挂满了带有方孔的铜钱。明白的人一看就知
道这是汉代的文物,并不是在三星堆出土的,而是1990在广汉三水镇出土的。把一株比
三星堆神树晚了一千多年的摇钱树放在这里展岀,为的是将三星堆的神树与汉代的摇钱树
作一个对比,似乎是用来说明这两种神树是同宗同源。
在青铜大立人的旁边就是另一件禁止岀国展岀的国宝——金杖。金杖全长1.42米,直
径为2.3厘米。所谓金杖是在木制手杖外面包了一层金皮,金皮上刻有十分精美的图案。
因年代久远,木棍已碳化或灭失,金箔也失去了圆润的外形。人们普遍认为,金杖象征着
权力。中国人用杖,由来已久。早在良渚时期(5000年前),良渚人便以玉为权杖,而三星
第 2 页 共 6 页
堆人以金为权杖。不同身份的人,手杖的装饰和长度都各不相同。
三星堆遗址展出的金面罩,1986年出土于一号祭祀坑。金面罩有部分残损,高约11.3
厘米,宽约21.5厘米,金面罩最初是用金箔在青铜头像上捶拓而成的。由于祭祀坑曾被人
为放火焚烧,金面罩损毁变形严重,复原后成此形状。
下面这具金面罩于2021年9月,在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的,是三星堆文物中保存最完
整的金面罩。面罩宽28.5厘米、高17.4厘米,净重97克。考古人员在金面罩的鼻腔内,
还发现一颗直径不到2毫米的金珠。注意,这件国宝是在最近开放的三星堆开放及文物保
护修复馆内展示的,千万不要漏掉。
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四件文物国家禁止它们出国展览,分别为青铜
大立人、金杖、青铜神树和祭山玉璋。祭山玉璋高54.5厘米,在玉璋表面,雕刻了上下对
称的两组人和山的图案。图案反映了古蜀人举着玉璋,彰显以璋祭祀山川的情景。传说祭
山礼毕时要将璋埋于山上土里,祭川(河)礼毕时要将璋掷于河中。
据统计,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百片大小不一、厚度几毫米计、形状各异的玉璋。形
状大同小异,均由璋头、璋身、璋结及璋柄构成。玉璋是古时六器之一,即玉璧、玉琮、
玉圭、玉琥、玉璋、玉璜,它们都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即以璧礼天,以琮礼地,
以圭礼东方, 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在我国神州大地各处都有璋出土,
近来在香港也有出土。在三星堆出土大量玉璋,足见三星堆文化与五千年华夏文明同宗同
祖。
我们看到,三星堆出土的玉璋、玉璧、青铜龙虎尊、铜罍(古时的酒器,音雷)和陶盉(古
时温酒的容器,音禾)等文物,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相比较,从外形到功能,都有很多相
第 3 页 共 6 页
似之处,很明显是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
三星堆的另一个谜是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海贝。三星堆和附近的金沙遗址两地共出土
象牙达六、七百根之多,而三星堆仅在二号坑就出土了六千多只海贝。我们知道四川盆地
既不临海,又不是大象的栖息地。那么,这些象牙和海贝是从何而来的?这些象牙和海贝又
是作什么用的?
离开综合馆来到青铜馆,这里人流稍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1.32米长,0.72米
高的青铜大面具。三星堆出土了数十个青铜面具,这是最大的一件。这么大的面具是用来
做什么的?面具的正上方和左右上方各有一个方孔,是做什么用的?当时古蜀古国的人们为
什么这么崇拜面具?这些疑问不得其解!
旁边还有一件奇怪的面具,大小与上面的差不多,形象却差很多。两只眼球铸造成向
外突出的16厘米长的圆柱形,两只耳朵的耳冠向斜上方突起。看说明这是青铜纵目大面
具,被史学家誉为是3000年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这样形象的青铜面具并不止上面这一件,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古蜀人的始祖纵目蚕
丛的形象。蚕丛是古蜀人的始祖,传说他的眼睛就像螃蟹的眼睛一样,向前突起的。
青铜面具在我国多处地方都有出土,其形状也各异,唯三星堆出土的面具独特。三星
堆共出土了数十具规格不同的青铜面具,最大的70多厘米高,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高。这
些大的和小的很明显不是戴在脸上的,专业人士称,青铜面具是从事巫术活动的道具。巫
师去世后也把他们活着时日常使用的用品随葬,青铜面具就成了随葬品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50多件青铜人头像,这些人头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出土时面部均
第 4 页 共 6 页
有彩绘。头像耳朵上有穿孔,眼晴和面具一样,都没有瞳孔,并且都是紧闭着嘴唇。从常
识上分析,能做成青铜头像的不可能是普通人,应该是神祇、王、巫师等。年青的参观者
看到这些青铜头像,无不惊叹,这不就是“奥特曼吗”!
在这些青铜头像中,有四件是带有金面罩的,其地位一定更高。据分析,金面罩是将
金块放在青铜头像上捶打而成的,再用生漆和石灰粘在青铜像上。金面罩上沿与额头相平,
下面到嘴部,两侧还要将耳朵罩住,在眼睛和眉毛处镂空,耳垂上打孔。
青铜太阳轮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之一,它的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
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们对太阳崇拜的一种装饰器物。三星堆一共出土了6件青
铜太阳轮,最大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
太阳轮是采用二次铸造法制作的,先将外圈和五道光芒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状
物嵌铸在光芒上,最后与外圈相连接。
古蜀人对飞鸟很崇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鸟形器与鸟形装饰便是佐证。鸟的造
型在三星堆文物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复杂多样,蔚为大观。这源于古蜀人对天十分崇
拜,鸟又是唯一能在天地间飞翔,能通天的生灵,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神鸟,从而被崇拜。
神树上的鸟象征着太阳,礼器上的鸟象征着自由,花朵上的鸟象征着美丽,鸟形人身
象征着人们的向往等等。
三星堆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在祭祀坑中发现的,文物在坑中乱七八糟的,有的甚致被
人为砸毁,并且被放火烧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慌乱之中,将这些文物扔入坑中再放火
焚烧,至今无人能解释。
第 5 页 共 6 页
据悉,三星堆开放及文物保护修复馆已经正式开馆,又给了我们一个进一步了解三星
堆文化的窗口。你不但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物,还有机会看到考古工作者修复文物的场景。
有机会一定再赴三星堆参观,以增加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
景区内的大立人广场,非常适合打卡拍照留念。
三星堆有太多太多的神密令人费解,最令人费解的是,至今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的文
物上,竟然没有发现一个甲骨文或汉字。甲骨文形成于公元前1600多年前,也正是三星
堆文化的鼎盛时期。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大多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这时甲骨文(汉字)已形
成400年了,为什么没有发现有汉字的文物呢?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熖万丈!”,这
是三星堆博物馆前言中结束的两句话,用这两句话为本文结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笔者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撰写编辑此文,且绝大部分图片(带水印者)都是自己拍的,为
的是使读者读罢此文,犹如身在三星堆参观了一遍。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