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发(作者:佟纬)
IBM T60电路分析
一.IBM T60保护隔离电路分析
-PWR20_F
当插上电源适配器时,20V经过保险F后更名为DOCK-PWR20_F,此电压分成三路:
一路至保护隔离管Q34
第二路经二极管D39、R227供至MAX8765的DCIN,作为其供电,另经电阻R210、R211
分压后得到2.25V的电压至MAX8765的ACIN作为交流检测输入(此处ACIN门限电压为
2.048V),此时芯片ACOK#脚输出持续低电位信号EXTPWR#,作为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
第三路DOCK-PWR20_F经F5,D10后产生电压VREGIN20,此电压加给TB62506(BD4175KVT)
的57脚,做为TB62506的供电,TB62506由内部线性稳压电路从59脚输出VCC3SW待机
电压,同时其内部震荡电路起振,产生待机时钟(测点10,11脚),58脚外接电容C610
结合其内部电路,产生3.3V复位信号,使内部电路复位
2. 其中EXTPWR#加至TB62506的2脚,芯片1脚输出低电位的DISCHARGE信号(此处
DISCHARGE即电池放电信号,当系统由电池供电时,DISCHARGE为有效电平高电平,当
系统由适配器供电时,DISCHARGE为低电平)
TB62506的52输出PWRSHUTDOWN#信号此时未动作,被上拉电阻上拉至VCC3SW,即
PWRSHUTDOWN#信号电压值3.3V。
PWRSHUTDOWN#高电平 => Q79导通 =>Q51发射极接地。
EXTPWR#低电平 => DISCHARGE#低电平 =>Q78截止, DOCK_PWR20_F过电阻R369,Q51
内部两个100K电阻串联分压后得到5.97V电压=>Q51导通=> DOCK_PWR20_F经电阻
R143、R145、Q51的C‐> E极、Q79的D‐>S极至GND,经电阻分压后Q34 的G极电压
为6.66V=>Q34导通=>DC‐IN供至CV20。
引起PWRSHUTDOWN#动作的原因有:
过温:TB62506温控电路通过其55脚外接13只热敏电阻串联至地,热敏电阻分别位于
各相PWM电源电路的场管附近,用于检测温度。当系统未检测到过温时,55脚电压值
为0V,此时PWRSHUTDOWN#未动作。一旦检测到有过温存在,55脚电压值上升,当电
压值大于0.5V时,PWRSHUTDOWN#被芯片内部下拉至地,保护隔离电路动作,引起掉电。
,且各电
欠压:当上电后,TB62506
负责各路电压的切换(如将VCC3M切换成VCC3B)
压被开启后均反馈至TB62506,若芯片检测到某路电压有缺少,此时会拉低
PWRSHUTDOWN#,保护隔离电路动作,引起掉电。
3. CV20经过Q36的D‐>S之间二极管供至VINT20,此时由于Q36沟道未打开,供电电流不
大
VINT20供至TB62506的自举升压电路,经升压后产生DCIN_DRV电压值28V,此电压足以导通
Q36
至此,保护隔离电路正常工作.
二.T60待机时序分析
1. TB62506输出VCC3SW给PMH7作为待机电压,PMH7内部震荡器工作从26脚输出方波,
从25脚返回锯齿波,作为PMH7的待机时钟,VCC3SW其中一路过电阻R309经电容C304
延时加至PMH7的SWPWRG作为TB62506的复位。
2. VINT20过电阻R270、R523供至MAX1901的V+脚,在芯片22脚SHDN#脚有3.3V开启信
号后,芯片20脚VL输出5V线性电压.
此处MAX1901的SHDN#信号由SHUTDOWN2及PWRSHUTDOWN#逻辑相与而来
其中PWRSHUTDOWN来自于TB62506及温控电路MAX1989
SHUTDOWN2来自CPU温控电路U1
3.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EXTPWR#为有效电位低电位,MAX1901产生的5V线性电压VL加
至Q53的G极,Q53导通(2SK3019门坎电压2.5V),产生EXTPWR_PMH6#至PMH7的EXTPWR#
脚,告知PMH7此时适配器已插入,作为其发出M路电路开启信号的前提。
EXTPWR#、VL5、VCC3SW =>EXTPWR_PMH6# =>M1_ON、M2_ON
4. PMH7收到EXTPWR#的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后,从M_ON1输出M1_ON,从M_ON2输出M2_ON,
其中M1_ON转换成VCC3M_ON,VCC5M_ON至MAX1901的28脚、4脚开启VCC3M和VCC5M
电压。其中VCC5M经过电感升压后产生VDD15,此电压供至TB62506,为TB62506上电后
实现电压切换提供驱动电压,(如将VCC3M切换成VCC3B,其驱动信号VCC3B_DRV电压值被
提升至VDD15电压值)。接着M2_ON过电阻转换成VCC1R5M_ON至MAX1540开启VCC1R5M
电压。
5. VCC3M输出正常后输送到H8S的待机供电脚,H8S输出MAINOFF到PMH7作为PMH7开启
后级电压的必要条件。
6. VCC3M、VCC5M、VCC5M_ON =>MPWRG =>RSMRST#
当VCC3M,VCC5M输出正常后,VCC3M,VCC5M和VCC5M_ON在TB62506内部相与发出M路
电源好信号MPWRG, 此信号加至ICH7M的RSMRST#脚位,用于复位ICH内部ACPI控制器
休眠逻辑及状态寄存器
MPWRG =>RSMRST# => ICH_SLP_S4#=> ICH_SLP_S3#
7. ICH7M中VCC3SW、CMOS电池电压产生RTCVCC给RTC实时时钟电路供电,VCC3M供至
VCCSUS3.3、VCC5M供至V5REF_SUS。ICH7M各待机电压产生。当MPWRG供至ICH7M的
RSMRST#后,ICH7M发出ICH_SLP_S3#、ICH_SLP_S4#高电平信号至PMH7,由PMH7内部寄
存器暂存此两个休眠控制信号逻辑。
8. ICH_SLP_S3# =>AUX1_ON、AUX2_ON=>VCC3AUX1、VCC2R5AUX2、VCC3AUX2、VCC1R2AUX2
PMH7接收到ICH_SLP_S3#信号后,发出AUX1_ON和AUX2_ON开启网卡电压,其中AUX1_ON
过电阻R980更名为VCC3AUX1_ON控制场管Q50将VCC3M转换成VCC3AUX1供至无线网卡,
作为无线网卡待机电压。
AUX2_ON一路发往TB62506,TB62506发出VCC3AUX2_ON开启VCC2R5AUX2和VCC3AUX2,
供至板载网卡。
AUX2_ON过电阻更名为VCC1R2AUX2_ON至BD3508,开启板载网卡待机VCC1R2AUX2
至此T60待机电压均正常产生。
三.T60上电时序分析
1. VCC3M、VCC5M、VCC5M_ON=>MPWRG
TB62501在收到VCC3M,VCC5M,VCC5M_ON经内部与逻辑后发出MPWRG:
a. 到ICH7M的RSMRST#脚,复位ICH7M内部ACPI休眠唤醒逻辑。
b. 到PMH7,作为PMH7触发上电的重要前提。若MPWRG电压未上升,PMH7不能发
出后续的PM_SLP_S3#、PM_SLP_S4#等信号,即上电不触发。
2. ICH7M输出ICH_SLP_S3#,ICH_SLP_S4#到PMH7休眠逻辑寄存器寄存。IBM笔记本中ICH
已经将电脑休眠、唤醒、上电、关机等部分ACPI功能转嫁给PMH,由PMH管理这些
ACPI功能。
3. MPWRG=>ICH_SLP_S4#ICH_SLP_S3#=>PWRSWITCH#=>PM_SLP_S4#PM_SLP_S3#=>PWRS
W_H8#=>PWRBTN#
当按下开机键后产生低电位有效触发PWRSWITCH#信号:
a.供至H8S,用于H8S产生后续PWRSW_H8#发至ICH7M中的PWRBTN#。由于待机时
ICH7M已经输出高电平逻辑
ICH_SLP_S4#、ICH_SLP_S3#,因此PWRSW_H8#的作用是同步
时序用。
b.供至PMH7,PMH7收到此有效触后,把逻辑寄存器里的ICH_SLP_S3#,ICH_SLP_S4#转
换成PM_SLP_S3#,PM_SLP_S4#,发送给H8S,H8S收到PM_SLP_S3#,PM_SLP_S4#后发出一
个时序同步信号PWRSW_H8#到ICH,同时PMH7发出PM_SLP_S3#到MAX1901的SKIP#,
MAX1901工作模式切换成PWM模式,此时VCC3M,VCC5M输出电流增大。
4.PWRSWITCH#=>A1_ONB1_ON=>VCC1R8A B POWERS
PMH7发出A1_ON(由PM_SLP_S4#转换)和B1_ON (由PM_SLP_S3#转换),其中A1_ON过
电阻转换成VCC1R8A_ON至MAX8632,开启内存电压VCC1R8A。B1_ON过电阻后更名为
B_ON输入到TB62501的8、12脚(3B_ON、5B_ON),TB62506发出各种电压开启信号如
VCC3B_DRV、VCC5B_DRV开启3B,5B等电压。
B1_ON过电阻后更名为VCC0R9B_ON至MAX8632,开启内存VTT电压VCC0R9B。
B1_ON过电阻、二极管更名为VCC1R05B_ON至MAX1540,开启VCCP电压VCC1R05B。在
VCC1R05B电压产生正常后,MAX1540电源芯片输出VCCP电压电源好信号VTT_PWRG。
5.PM_SLP_S3#延时=> B2_ON、VTTPWRG、SHUTDOWN2#=>VCORE_ON
PMH7发出的B2_ON(由PM_SLP_S3#延时转换)、VTTPWRG、SHUTDOWN2#经过与逻辑产
生CPU核心电压开启信号VCORE_ON。
6. 5M_ON、3M_ON、3B_ON、APGS、VCC5B、VCC3B=>B_PGS=>PWROK
当TB62501检测到它所开启的各路电压输出正常后,(不包括网卡电压),发出BPWRG
到ICH的PWROK脚,告知ICH,系统电压已经正常。
7. 当CPU的核心电压输出正常后,CPU供电IC发出VR_PWRGD到ICH的VR_PWRGD脚,
告知南桥CPU供电已经正常,同时发出CLK_ENABLE信号至时钟IC,开启时钟。
8. BPWRG、VRMPWRGD=>CPUPWRG=>PLTRST#=>CPURST#
当BPWRG和VRMPWRGD在ICH内部相与后产生CPUPWRG给CPU,另延时缓冲后发出
PLTRST#至GMCH,GMCH再发出CPURST#至CPU,此时CPU最后一个工作条件满足,CPU
开始发出第一个寻址指令ADS#。
四.T60充电电路分析
1.电池接口信号:1、2脚电池正极。6、7脚电池负极。3、4脚系统管理总线:用于H8S
读取电池参数,如电池电芯数、电芯品牌、单个电芯容量、电池电量等信息。此处也作为电
池插入检测用。5脚电池温度检测脚
2.当H8S检测到电池后,其后发出BATMON_EN电池电压监控开启信号,控制如下电路工
作,监控电池电压。取样后的信号为M_BATVOLT、S_BATVOLT,即主副电池取样电压,取样
电压连接至H8S,受H8S监控。
3.若电池电压过低,H8S通过SPI总线告知PMH7,PMH7会发出BAT_CRG信号,此信号分
成两路:
一路加地MAX8765的8脚SHDN#,用于开启MAX8765内部电路工作,产生电池充电电压
CHARGER_OUT12
另一路控制Q35导通,将CHARGER_OUT12转换成BAT‐PWR12
4.PMH7发出BAT_CRG的同时,发出M1GATEON、M2GATEON信号给TB62506,TB62506
接收到这两个信号后发出M1_DRV、M2_DRV,其中M2_DRV为低电平,使Q10导通,M1_DRV
为24V,使Q8导通,BAT‐PWR12经下面电路充电至电池
4. 其中M1_DRV的24V电压由TB62506内部自举升压电路而得来,升压电路见下图
5. 当充电完成75%时,充电模式转换为涓流充电,PMH7停止输出BAT_CRG,此时输出高
电平的M_TRCL信号,使Q58导通,此时电阻R333接地,与379并联,改变了MAX8765
的ICTL脚位的电位,此时输出的充电电流变小,转为涓流充电。具体计算公式为
6. 同时M_TRCL通过控制Q54导通,将CHARGER_OUT12转换成M‐BAT‐TRCL
7.M‐BAT‐TRCL经过保险F9充电至电池主接口
联维双喜
‐
2024年5月3日发(作者:佟纬)
IBM T60电路分析
一.IBM T60保护隔离电路分析
-PWR20_F
当插上电源适配器时,20V经过保险F后更名为DOCK-PWR20_F,此电压分成三路:
一路至保护隔离管Q34
第二路经二极管D39、R227供至MAX8765的DCIN,作为其供电,另经电阻R210、R211
分压后得到2.25V的电压至MAX8765的ACIN作为交流检测输入(此处ACIN门限电压为
2.048V),此时芯片ACOK#脚输出持续低电位信号EXTPWR#,作为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
第三路DOCK-PWR20_F经F5,D10后产生电压VREGIN20,此电压加给TB62506(BD4175KVT)
的57脚,做为TB62506的供电,TB62506由内部线性稳压电路从59脚输出VCC3SW待机
电压,同时其内部震荡电路起振,产生待机时钟(测点10,11脚),58脚外接电容C610
结合其内部电路,产生3.3V复位信号,使内部电路复位
2. 其中EXTPWR#加至TB62506的2脚,芯片1脚输出低电位的DISCHARGE信号(此处
DISCHARGE即电池放电信号,当系统由电池供电时,DISCHARGE为有效电平高电平,当
系统由适配器供电时,DISCHARGE为低电平)
TB62506的52输出PWRSHUTDOWN#信号此时未动作,被上拉电阻上拉至VCC3SW,即
PWRSHUTDOWN#信号电压值3.3V。
PWRSHUTDOWN#高电平 => Q79导通 =>Q51发射极接地。
EXTPWR#低电平 => DISCHARGE#低电平 =>Q78截止, DOCK_PWR20_F过电阻R369,Q51
内部两个100K电阻串联分压后得到5.97V电压=>Q51导通=> DOCK_PWR20_F经电阻
R143、R145、Q51的C‐> E极、Q79的D‐>S极至GND,经电阻分压后Q34 的G极电压
为6.66V=>Q34导通=>DC‐IN供至CV20。
引起PWRSHUTDOWN#动作的原因有:
过温:TB62506温控电路通过其55脚外接13只热敏电阻串联至地,热敏电阻分别位于
各相PWM电源电路的场管附近,用于检测温度。当系统未检测到过温时,55脚电压值
为0V,此时PWRSHUTDOWN#未动作。一旦检测到有过温存在,55脚电压值上升,当电
压值大于0.5V时,PWRSHUTDOWN#被芯片内部下拉至地,保护隔离电路动作,引起掉电。
,且各电
欠压:当上电后,TB62506
负责各路电压的切换(如将VCC3M切换成VCC3B)
压被开启后均反馈至TB62506,若芯片检测到某路电压有缺少,此时会拉低
PWRSHUTDOWN#,保护隔离电路动作,引起掉电。
3. CV20经过Q36的D‐>S之间二极管供至VINT20,此时由于Q36沟道未打开,供电电流不
大
VINT20供至TB62506的自举升压电路,经升压后产生DCIN_DRV电压值28V,此电压足以导通
Q36
至此,保护隔离电路正常工作.
二.T60待机时序分析
1. TB62506输出VCC3SW给PMH7作为待机电压,PMH7内部震荡器工作从26脚输出方波,
从25脚返回锯齿波,作为PMH7的待机时钟,VCC3SW其中一路过电阻R309经电容C304
延时加至PMH7的SWPWRG作为TB62506的复位。
2. VINT20过电阻R270、R523供至MAX1901的V+脚,在芯片22脚SHDN#脚有3.3V开启信
号后,芯片20脚VL输出5V线性电压.
此处MAX1901的SHDN#信号由SHUTDOWN2及PWRSHUTDOWN#逻辑相与而来
其中PWRSHUTDOWN来自于TB62506及温控电路MAX1989
SHUTDOWN2来自CPU温控电路U1
3.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EXTPWR#为有效电位低电位,MAX1901产生的5V线性电压VL加
至Q53的G极,Q53导通(2SK3019门坎电压2.5V),产生EXTPWR_PMH6#至PMH7的EXTPWR#
脚,告知PMH7此时适配器已插入,作为其发出M路电路开启信号的前提。
EXTPWR#、VL5、VCC3SW =>EXTPWR_PMH6# =>M1_ON、M2_ON
4. PMH7收到EXTPWR#的适配器插入检测信号后,从M_ON1输出M1_ON,从M_ON2输出M2_ON,
其中M1_ON转换成VCC3M_ON,VCC5M_ON至MAX1901的28脚、4脚开启VCC3M和VCC5M
电压。其中VCC5M经过电感升压后产生VDD15,此电压供至TB62506,为TB62506上电后
实现电压切换提供驱动电压,(如将VCC3M切换成VCC3B,其驱动信号VCC3B_DRV电压值被
提升至VDD15电压值)。接着M2_ON过电阻转换成VCC1R5M_ON至MAX1540开启VCC1R5M
电压。
5. VCC3M输出正常后输送到H8S的待机供电脚,H8S输出MAINOFF到PMH7作为PMH7开启
后级电压的必要条件。
6. VCC3M、VCC5M、VCC5M_ON =>MPWRG =>RSMRST#
当VCC3M,VCC5M输出正常后,VCC3M,VCC5M和VCC5M_ON在TB62506内部相与发出M路
电源好信号MPWRG, 此信号加至ICH7M的RSMRST#脚位,用于复位ICH内部ACPI控制器
休眠逻辑及状态寄存器
MPWRG =>RSMRST# => ICH_SLP_S4#=> ICH_SLP_S3#
7. ICH7M中VCC3SW、CMOS电池电压产生RTCVCC给RTC实时时钟电路供电,VCC3M供至
VCCSUS3.3、VCC5M供至V5REF_SUS。ICH7M各待机电压产生。当MPWRG供至ICH7M的
RSMRST#后,ICH7M发出ICH_SLP_S3#、ICH_SLP_S4#高电平信号至PMH7,由PMH7内部寄
存器暂存此两个休眠控制信号逻辑。
8. ICH_SLP_S3# =>AUX1_ON、AUX2_ON=>VCC3AUX1、VCC2R5AUX2、VCC3AUX2、VCC1R2AUX2
PMH7接收到ICH_SLP_S3#信号后,发出AUX1_ON和AUX2_ON开启网卡电压,其中AUX1_ON
过电阻R980更名为VCC3AUX1_ON控制场管Q50将VCC3M转换成VCC3AUX1供至无线网卡,
作为无线网卡待机电压。
AUX2_ON一路发往TB62506,TB62506发出VCC3AUX2_ON开启VCC2R5AUX2和VCC3AUX2,
供至板载网卡。
AUX2_ON过电阻更名为VCC1R2AUX2_ON至BD3508,开启板载网卡待机VCC1R2AUX2
至此T60待机电压均正常产生。
三.T60上电时序分析
1. VCC3M、VCC5M、VCC5M_ON=>MPWRG
TB62501在收到VCC3M,VCC5M,VCC5M_ON经内部与逻辑后发出MPWRG:
a. 到ICH7M的RSMRST#脚,复位ICH7M内部ACPI休眠唤醒逻辑。
b. 到PMH7,作为PMH7触发上电的重要前提。若MPWRG电压未上升,PMH7不能发
出后续的PM_SLP_S3#、PM_SLP_S4#等信号,即上电不触发。
2. ICH7M输出ICH_SLP_S3#,ICH_SLP_S4#到PMH7休眠逻辑寄存器寄存。IBM笔记本中ICH
已经将电脑休眠、唤醒、上电、关机等部分ACPI功能转嫁给PMH,由PMH管理这些
ACPI功能。
3. MPWRG=>ICH_SLP_S4#ICH_SLP_S3#=>PWRSWITCH#=>PM_SLP_S4#PM_SLP_S3#=>PWRS
W_H8#=>PWRBTN#
当按下开机键后产生低电位有效触发PWRSWITCH#信号:
a.供至H8S,用于H8S产生后续PWRSW_H8#发至ICH7M中的PWRBTN#。由于待机时
ICH7M已经输出高电平逻辑
ICH_SLP_S4#、ICH_SLP_S3#,因此PWRSW_H8#的作用是同步
时序用。
b.供至PMH7,PMH7收到此有效触后,把逻辑寄存器里的ICH_SLP_S3#,ICH_SLP_S4#转
换成PM_SLP_S3#,PM_SLP_S4#,发送给H8S,H8S收到PM_SLP_S3#,PM_SLP_S4#后发出一
个时序同步信号PWRSW_H8#到ICH,同时PMH7发出PM_SLP_S3#到MAX1901的SKIP#,
MAX1901工作模式切换成PWM模式,此时VCC3M,VCC5M输出电流增大。
4.PWRSWITCH#=>A1_ONB1_ON=>VCC1R8A B POWERS
PMH7发出A1_ON(由PM_SLP_S4#转换)和B1_ON (由PM_SLP_S3#转换),其中A1_ON过
电阻转换成VCC1R8A_ON至MAX8632,开启内存电压VCC1R8A。B1_ON过电阻后更名为
B_ON输入到TB62501的8、12脚(3B_ON、5B_ON),TB62506发出各种电压开启信号如
VCC3B_DRV、VCC5B_DRV开启3B,5B等电压。
B1_ON过电阻后更名为VCC0R9B_ON至MAX8632,开启内存VTT电压VCC0R9B。
B1_ON过电阻、二极管更名为VCC1R05B_ON至MAX1540,开启VCCP电压VCC1R05B。在
VCC1R05B电压产生正常后,MAX1540电源芯片输出VCCP电压电源好信号VTT_PWRG。
5.PM_SLP_S3#延时=> B2_ON、VTTPWRG、SHUTDOWN2#=>VCORE_ON
PMH7发出的B2_ON(由PM_SLP_S3#延时转换)、VTTPWRG、SHUTDOWN2#经过与逻辑产
生CPU核心电压开启信号VCORE_ON。
6. 5M_ON、3M_ON、3B_ON、APGS、VCC5B、VCC3B=>B_PGS=>PWROK
当TB62501检测到它所开启的各路电压输出正常后,(不包括网卡电压),发出BPWRG
到ICH的PWROK脚,告知ICH,系统电压已经正常。
7. 当CPU的核心电压输出正常后,CPU供电IC发出VR_PWRGD到ICH的VR_PWRGD脚,
告知南桥CPU供电已经正常,同时发出CLK_ENABLE信号至时钟IC,开启时钟。
8. BPWRG、VRMPWRGD=>CPUPWRG=>PLTRST#=>CPURST#
当BPWRG和VRMPWRGD在ICH内部相与后产生CPUPWRG给CPU,另延时缓冲后发出
PLTRST#至GMCH,GMCH再发出CPURST#至CPU,此时CPU最后一个工作条件满足,CPU
开始发出第一个寻址指令ADS#。
四.T60充电电路分析
1.电池接口信号:1、2脚电池正极。6、7脚电池负极。3、4脚系统管理总线:用于H8S
读取电池参数,如电池电芯数、电芯品牌、单个电芯容量、电池电量等信息。此处也作为电
池插入检测用。5脚电池温度检测脚
2.当H8S检测到电池后,其后发出BATMON_EN电池电压监控开启信号,控制如下电路工
作,监控电池电压。取样后的信号为M_BATVOLT、S_BATVOLT,即主副电池取样电压,取样
电压连接至H8S,受H8S监控。
3.若电池电压过低,H8S通过SPI总线告知PMH7,PMH7会发出BAT_CRG信号,此信号分
成两路:
一路加地MAX8765的8脚SHDN#,用于开启MAX8765内部电路工作,产生电池充电电压
CHARGER_OUT12
另一路控制Q35导通,将CHARGER_OUT12转换成BAT‐PWR12
4.PMH7发出BAT_CRG的同时,发出M1GATEON、M2GATEON信号给TB62506,TB62506
接收到这两个信号后发出M1_DRV、M2_DRV,其中M2_DRV为低电平,使Q10导通,M1_DRV
为24V,使Q8导通,BAT‐PWR12经下面电路充电至电池
4. 其中M1_DRV的24V电压由TB62506内部自举升压电路而得来,升压电路见下图
5. 当充电完成75%时,充电模式转换为涓流充电,PMH7停止输出BAT_CRG,此时输出高
电平的M_TRCL信号,使Q58导通,此时电阻R333接地,与379并联,改变了MAX8765
的ICTL脚位的电位,此时输出的充电电流变小,转为涓流充电。具体计算公式为
6. 同时M_TRCL通过控制Q54导通,将CHARGER_OUT12转换成M‐BAT‐TRCL
7.M‐BAT‐TRCL经过保险F9充电至电池主接口
联维双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