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1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5日发(作者:殷宜民)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MAS艇队源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意大利海军在亚德里亚海与奥匈帝国海军的对抗。

其时奥匈帝国认为,一战的胜负只有在陆地上才能一见分晓。因此自1916年春季起,奥

匈帝国海军就一直奉行一种“存在的舰队”的战略,避免在外海作战,多半时间都呆在波

拉港和卡塔罗港内严加保护,仅作为一种威慑力量。面对此种局面,意大利人虽然不能无

视奥匈海军的防卫而让昂贵的主力舰队奔赴亚德里亚海东岸冒险,但他们也拿出了行之有

效的对策,这就是MAS艇队。

所谓的MAS艇,其实就是一种快速敏捷,在海上四处乱窜装备了一门57毫米火炮,

三挺机枪和深水炸弹的摩托艇,体积小不易被击中,但装备的武器却足以对其水下敌人造

成严重损害。MAS是威尼斯航海设备公司(Societa Veneziana Automobili Nautiche,

简称SVAN)制造的武装摩托艇(Motoscafi Armati SVAN)的名称缩写,意大利海军将其

用于反潜,所以它的正式含义又转变成反潜摩托艇(Motoscafi Anti Sommergibili)。

这种易于建造和使用的摩托艇最初主要作为一种防卫武器来使用,然而当时MAS艇

队的总负责人科斯坦佐-齐亚诺海军上校却对这种小快艇有着不同的直觉,并成功地为其装

上了两枚鱼雷。这种直觉被证明是正确的,1918年6月10日夜晚,路易吉-里佐海军上

尉麾下由朱塞佩-亚昂佐指挥的MAS21号艇和阿曼多-戈里指挥的MAS15号艇在普雷慕

达岛附近海域用鱼雷击沉了奥匈战列舰圣-伊斯特万号。其间齐亚诺和保罗-塔翁迪雷维尔

海军上将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构想。MAS艇接受了进一步改装以求能够闯入敌方港口,也

就是说在一种安静状态下慢速航行钻入敌方海军基地而不被察觉,在不惊动警戒的情况下

通过设置的障碍物。它们的作战策略是先以驱逐舰拖带到敌方港口附近,混入港内后一击

得手便全速撤离。一种全新的海战方式诞生了,它们从防御者变成了进攻者。1918年2

月10-11日夜晚,这天后来也被意大利人称为“戏弄之夜”,又是路易吉-里佐带着3艘

MAS艇,随艇的还有意大利著名民族主义诗人加布里埃勒-邓南遮,突入了位于夸那罗湾

(Golfo del Quarnaro)的布卡里港(Buccari)。发射完鱼雷后,他们扔下了三个装有三

条分别为红,白,绿颜色的条幅(意大利国旗的颜色)的密封瓶,每条条幅上都写有邓南

遮的一句诗。这次突袭并没有获得战果,但受到戏弄的奥地利人的震怒之情可想而知,他

们原本以为不可能遭到来自海上的袭击。这次行动后,邓南遮从MAS艇的名称中受到启

发,创作出了他那句著名的铭言:永远记得要敢为(Memento Audere Semper)。

但MAS艇能做到的,还只是让对手促不及防而已,并没有达到来去无痕的境地。因

此一心求异的意大利海军在一战末期又投入了一种新式武器:一种名为“水蛭”的人控鱼

雷。该型鱼雷的发明者是海军工程兵少校拉法埃勒-罗塞蒂和一位名叫桑那的工人,由一个

操作员驾驶并负责将装有磁铁的弹头吸附在敌舰水下舰体上进行攻击。海军工程兵中尉贝

洛尼对其进行了第一次水下行动试验,设想用潜艇把它们运进敌方港口,然后鱼雷与潜艇

分离前往攻击可能的目标。一战中罗塞蒂发明的“水蛭”人控鱼雷获得了巨大成功。1918

年11月1日夜晚他和拉法埃勒-保鲁奇中尉一起成功潜入波拉港,将弹头安放在奥匈帝国

战列舰维里布斯-乌尼提斯号的底部将其炸沉。两人也因气力耗尽成了俘虏,但两天后奥匈

帝国便投降了,他们作为战争英雄荣归威尼斯。一战后这种武器被遗忘了十五年。到了1935

年,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开战,由此与英国的关系极度紧张。为了应对与英国海军可能发

生的冲突,意大利海军重启了相关研究和计划。两位海军工程兵中尉泰塞奥-泰塞伊和艾利

奥斯-托斯契,舍弃了原先的“水蛭”改用一种长6.7米宽0.533米的新鱼雷,以一台1.1

马力电动机驱动,配员两人,最高速度可达4.5节,航程为15海里@2.3节,装载了一枚

可折卸式弹头(约220千克炸药,最终型号可装300千克炸药)用以吸附在攻击目标的舭

龙骨上。这种新鱼雷当时出于保密的原因被称作SLC(siluro a lenta corsa,直译作“慢

速鱼雷”,也称为人控鱼雷),但由于操纵性甚差赢得了一个更著名的谑称:“猪”。想出这

个名字的人便是泰塞奥-泰塞伊,他在一次训练过后对他的副手说到:“把猪捆好。” 虽然

不清楚他为什么会用这个带着贬义的词来形容他沥心呕血发明出的东西,但这个形象化的

2024年5月5日发(作者:殷宜民)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MAS艇队源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意大利海军在亚德里亚海与奥匈帝国海军的对抗。

其时奥匈帝国认为,一战的胜负只有在陆地上才能一见分晓。因此自1916年春季起,奥

匈帝国海军就一直奉行一种“存在的舰队”的战略,避免在外海作战,多半时间都呆在波

拉港和卡塔罗港内严加保护,仅作为一种威慑力量。面对此种局面,意大利人虽然不能无

视奥匈海军的防卫而让昂贵的主力舰队奔赴亚德里亚海东岸冒险,但他们也拿出了行之有

效的对策,这就是MAS艇队。

所谓的MAS艇,其实就是一种快速敏捷,在海上四处乱窜装备了一门57毫米火炮,

三挺机枪和深水炸弹的摩托艇,体积小不易被击中,但装备的武器却足以对其水下敌人造

成严重损害。MAS是威尼斯航海设备公司(Societa Veneziana Automobili Nautiche,

简称SVAN)制造的武装摩托艇(Motoscafi Armati SVAN)的名称缩写,意大利海军将其

用于反潜,所以它的正式含义又转变成反潜摩托艇(Motoscafi Anti Sommergibili)。

这种易于建造和使用的摩托艇最初主要作为一种防卫武器来使用,然而当时MAS艇

队的总负责人科斯坦佐-齐亚诺海军上校却对这种小快艇有着不同的直觉,并成功地为其装

上了两枚鱼雷。这种直觉被证明是正确的,1918年6月10日夜晚,路易吉-里佐海军上

尉麾下由朱塞佩-亚昂佐指挥的MAS21号艇和阿曼多-戈里指挥的MAS15号艇在普雷慕

达岛附近海域用鱼雷击沉了奥匈战列舰圣-伊斯特万号。其间齐亚诺和保罗-塔翁迪雷维尔

海军上将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构想。MAS艇接受了进一步改装以求能够闯入敌方港口,也

就是说在一种安静状态下慢速航行钻入敌方海军基地而不被察觉,在不惊动警戒的情况下

通过设置的障碍物。它们的作战策略是先以驱逐舰拖带到敌方港口附近,混入港内后一击

得手便全速撤离。一种全新的海战方式诞生了,它们从防御者变成了进攻者。1918年2

月10-11日夜晚,这天后来也被意大利人称为“戏弄之夜”,又是路易吉-里佐带着3艘

MAS艇,随艇的还有意大利著名民族主义诗人加布里埃勒-邓南遮,突入了位于夸那罗湾

(Golfo del Quarnaro)的布卡里港(Buccari)。发射完鱼雷后,他们扔下了三个装有三

条分别为红,白,绿颜色的条幅(意大利国旗的颜色)的密封瓶,每条条幅上都写有邓南

遮的一句诗。这次突袭并没有获得战果,但受到戏弄的奥地利人的震怒之情可想而知,他

们原本以为不可能遭到来自海上的袭击。这次行动后,邓南遮从MAS艇的名称中受到启

发,创作出了他那句著名的铭言:永远记得要敢为(Memento Audere Semper)。

但MAS艇能做到的,还只是让对手促不及防而已,并没有达到来去无痕的境地。因

此一心求异的意大利海军在一战末期又投入了一种新式武器:一种名为“水蛭”的人控鱼

雷。该型鱼雷的发明者是海军工程兵少校拉法埃勒-罗塞蒂和一位名叫桑那的工人,由一个

操作员驾驶并负责将装有磁铁的弹头吸附在敌舰水下舰体上进行攻击。海军工程兵中尉贝

洛尼对其进行了第一次水下行动试验,设想用潜艇把它们运进敌方港口,然后鱼雷与潜艇

分离前往攻击可能的目标。一战中罗塞蒂发明的“水蛭”人控鱼雷获得了巨大成功。1918

年11月1日夜晚他和拉法埃勒-保鲁奇中尉一起成功潜入波拉港,将弹头安放在奥匈帝国

战列舰维里布斯-乌尼提斯号的底部将其炸沉。两人也因气力耗尽成了俘虏,但两天后奥匈

帝国便投降了,他们作为战争英雄荣归威尼斯。一战后这种武器被遗忘了十五年。到了1935

年,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开战,由此与英国的关系极度紧张。为了应对与英国海军可能发

生的冲突,意大利海军重启了相关研究和计划。两位海军工程兵中尉泰塞奥-泰塞伊和艾利

奥斯-托斯契,舍弃了原先的“水蛭”改用一种长6.7米宽0.533米的新鱼雷,以一台1.1

马力电动机驱动,配员两人,最高速度可达4.5节,航程为15海里@2.3节,装载了一枚

可折卸式弹头(约220千克炸药,最终型号可装300千克炸药)用以吸附在攻击目标的舭

龙骨上。这种新鱼雷当时出于保密的原因被称作SLC(siluro a lenta corsa,直译作“慢

速鱼雷”,也称为人控鱼雷),但由于操纵性甚差赢得了一个更著名的谑称:“猪”。想出这

个名字的人便是泰塞奥-泰塞伊,他在一次训练过后对他的副手说到:“把猪捆好。” 虽然

不清楚他为什么会用这个带着贬义的词来形容他沥心呕血发明出的东西,但这个形象化的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