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利晓曼)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
原因与政策建议
张改枝
(
太原师范学院 社科部
,
山西 太原
030012
)
摘 要
: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
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
将会带
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
,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同产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
认真分析造成不同
产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原因
,
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
使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
收入差距
;
原因分析
;
政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972X
(
2003
)
04- 0016- 03
中图分类号
: F 046
改革开放以来
,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我
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
,
收入差距
和贫富悬殊已经成为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 从产业角度分析和研究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
原因与对策
,
对于解决贫富悬殊这一重大的经济和
社会问题
,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形成不同产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
有关资料显示
:
改革开放以来
,
第一产业职工的
平均工资虽然与第二、第三产业一样
,
呈逐年上升趋
势
,
但无论是年均增长速度还是总量都始终低于第
二、第三产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
尽管第二、三产业与
第一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的变动呈现出一定的波
动性
,
但总趋势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
1
。造成不同产
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的因素
:
1
1 第一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
50%
1 5
。这样
,
一方面
,
由于第一产业劳动者规模过
大出现了劳动力供过于求
;
另一方面
,
由于农业的边
际生产力太低
,
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太小
,
造
表
1 1980
~
2000
年我国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年份 项目比
第一
第一 第二 第三
产业
ƒ
产业 产业 产业 第二、
三产业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30
1
1 48
1
5 21
1
3 0
1
431
198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68
1
7 18
1
2 13
1
1 2
1
194
0
1
438 2
1
664 1
1
625 0
1
102
比较劳动生产率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8
1
3 43
1
1 28
1
5 0
1
395
1985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62
1
4 20
1
8 16
1
8 1
1
659
比较劳动生产率
0
1
453 2
1
072 1
1
696 0
1
120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7
1
0 41
1
6 31
1
3 0
1
37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比较劳动生产率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比较劳动生产率
60
1
1 21
1
4 18
1
5 1
1
506
0
1
449 1
1
943 1
1
691 0
1
123
52
1
2 23
1
0 24
1
8 1
1
092
0
1
392 2
1
121 1
1
237 0
1
116
1990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0
1
5 48
1
8 30
1
7 0
1
257
1995
近年来
,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
市下岗职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
导致对第一产业劳
动力的需求不仅没有增加
,
反而有所减少。加之大多
数城市采取的歧视农民工的做法
,
进一步加剧了第
一产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需求的有限
,
供给的增加
使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2000
年我国
第一产业劳动者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高达
收稿日期
: 2003- 02- 18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15
1
9 50
1
9 33
1
2 0
1
189
200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50
1
0 22
1
5 27
1
5 1
1
000
比较劳动生产率
0
1
318 2
1
262 1
1
207 0
1
091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
2001
)
》第
50
、
108
页有
关数据算出。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十五”规划项目
(
批准号
01
BJL
007)
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
张改枝
(1959
—
) ,
女
,
山西临猗人
,
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16
张改枝
:
表
2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原因与政策建议
(
单位
: %
)
1980
~
2000
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30
1
1
28
1
3
27
1
0
20
1
2
15
1
9
68
1
7
62
1
4
60
1
1
52
1
2
50
1
0
38
1
6
34
1
1
33
1
1
32
1
0
34
1
1
48
1
5
43
1
1
41
1
6
48
1
8
50
1
9
18
1
2
20
1
8
21
1
4
23
1
0
22
1
5
- 30
1
3
- 22
1
3
- 20
1
2
- 25
1
8
- 28
1
4
21
1
4
28
1
5
31
1
3
30
1
7
33
1
2
13
1
1
16
1
8
18
1
5
24
1
8
27
1
5
- 8
1
3
- 11
1
7
- 12
1
8
- 5
1
9
- 5
1
7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第
49
页、第
108
页有关数据计算。
注
:
差额值
=
就业比重
-
产值比重
成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不高。在
2000
年的国内生
产 总 值
(
GD P
)
构 成 中
,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仅 占
15
1
89% ,
而 第 二、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合 计 则 占 到
84
1
11%
2
。
2
1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第一产业劳动者
18
1
7
个百分点
,
尽管第一产业就业份额的下降速度
明显快于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
,
但第一产业的产值
与就业份额仍十分不对称。
2000
年第一产业产值份
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
15
1
9% ,
而其就业
份额则占到
50% ,
第一产业仍面临大量剩余劳动力
的压力。
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
第二、三产业产值
份额的增长速度快于就业份额的增长速度
,
也就是
说
,
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值结构
的变动
,
使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
5
1 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不足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推动
,
因此
,
各种经济理
论都把资本积累作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要
素。近年来
,
尽管三次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都在逐年
提高
,
但无论从总量上来看
,
还是从增长速度来说
,
第一产业都明显落后于第二、三产业。
1990
~
2000
年第一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由
28
1
65
亿元增加到
303
1
80
亿元
, 10
年增加投资
275
1
15
亿元
;
第二产业
收入偏低
,
主要原因是第一产
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通过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
说明这个问题。由表
1
可以看出
,
我国第一产业劳动
生产率不仅明显低于第二、三产业
,
而且第一产业比
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
值比较大
,
这说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比较低
,
农
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 经济效率的不同必然影响到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
这就使第一产业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必然低于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
3
1 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偏低
在我国
,
第一产业人力资源虽然最丰富
,
但在第
一产业中
,
可以被视为“宝贵财富”的人力资源却很
贫乏。
1990
年第一产业所有劳动者中达到大学本科
学历的只有
6
1
56
万人
,
仅占三次产业同等学历人数
的
1
1
52% ,
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
16
1
87
万人
,
占到
三次产业同等学历人数的
2
1
1% ,
而文盲、半文盲却
达到
10403
1
11
万人
,
占到三次产业文盲、半文盲的
95%
以上
由
1765
1
69
亿元
,
增加到
4820
1
51
亿元
, 10
年增加
投资
3054
1
82
亿元
;
第三产业由
1191
1
96
亿元增加
到
11380
1
13
亿 元
, 10
年 共 增 加 投 资
10188
1
17
亿
元。第一产业投资增加量仅为第二、三产业投资增加
1 162
量的
9%
和
2
1
7%
。
6
1 存在农副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剪
刀差
近几年来
,
农副产品的价格虽然在不断提高
,
但
工业品特别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得更快
,
工农
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
使得农业的比较利
益下降。 特别是在
2000
年农产品价格下跌
,
粮食减
产
,
使农民收入增幅减缓至
2
1
1% ,
已下降到历史最
低点
3
。
二、缩小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政策
建议
第一产业和第二、三次产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
17
。从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来看
,
第一
产业也是最少的。
2000
年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只
有
79
1
8
万人
,
仅为第二产业
754
万人的
10
1
58%
和
第三产业
2226
1
4
万人的
3
1
58%
1 128- 129
。
4
1 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
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
,
也是造成我国不同产业
之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
由表
2
可以看出
,
我国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变
动明显不同步
,
而且两者变动幅度的差距很大。
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
额 下 降 了
14
1
2
个 百 分 点
,
而 就 业 份 额 则 下 降 了
2
张改枝
: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原因与政策建议
存在和逐步扩大
,
不仅影响到城乡两大社会群体之
间的利益关系
,
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展和社会的稳定。事实上
,
正是由于广大农业劳动者
和政策
,
多渠道引资入农
;
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与
联合
,
促进社会资金向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
,
特别
是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聚集
;
要加大农业对外
开放的力度
,
积极吸引国外贷款和外商投资。
3
1 制定合理的产业金融政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
,
第一产业不仅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劳动力就业部门和农民获取收入
的重要部门
,
而且它的发展状况
,
还直接关系到我国
大多数农民的收入。 据统计
, 2000
年我国农村居民
家 庭 平 均 每 人 的 年 纯 收 入 中
,
有
63
1
33%
来 自 农
业
2 63
,
农民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市场的拓展
,
从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鉴于这种情况
,
国家应该与产业政策相配合
,
制
定合理的产业金融政策
,
在利率上给第一产业以优
惠
,
以此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具体办法可以在每年
的贷款总额中划出一块固定不变的数额
,
用于第一
产业
,
低息贷款所产生的市场利率和固定利息之间
的利率损失
,
由政府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偿。
4
1 设立产业援助基金 第一产业因受自然条件、
阶层的收入水平过于低下
,
目前中国已出现生产相
对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
,
不仅造成了对国外
市场高达
30%
以上的依存度
,
而且还潜藏着引发经
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因此
,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
展的过程中
,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同产业收入差距
问题的研究
,
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
使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得到有效改
善
,
使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1
1 增加对第一产业劳动力的需求 加快农村城
市化步伐。 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中
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
,
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严重
滞后于工业化。 没有城市化的发展
,
农村、农业和农
民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解决农民问题
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中
去就业。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多了
,
城镇居民多了
,
农产品便有了更大的市场。可见
,
加快农村城市化步
伐
,
是增加对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的一种好办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我国的情况看
,
第三产业
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投入产出效果看
,
每投资
100
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
,
重工业是
400
个
,
轻工
业是
700
个
,
第三产业是
1000
个
,
第三产业每增加
一个百分点的就业比重
,
就能够增加
1000
万个就业
机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般在
70%
~
80% ,
发展中国家也平均在
40%
左右
,
而我国
2000
生产周期的影响
,
容易
产生较大的波动
,
这就需要国家来援助第一产业
,
具
体办法是设立产业援助基金
,
对第一产业进行经济
补偿。 各级政府都应建立固定的农业补贴或扶持基
金
,
必要时对农民进行补贴。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估算
,
欧盟各国及美、日等国仅农业补贴一项就高
达
3000
多亿美元。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不可能像
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拿出巨额资金进行补贴
,
但是设
立产业援助基金
,
也是保证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的重
要手段。设立产业援助基金后
,
要对第一产业所需的
资金给予优惠
,
在进行投资时
,
可以按比例地让第一
产业得到优先或优惠贷款
;
同时对重要农产品要建
立储备调节基金和价格风险基金。
年仅为
27
1
5%
。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很
大。
2
1 增加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
要想提高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
,
关键是要加
大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而在市场经济中
,
投
资的目标是获得利润
(
除国家宏观调控性投资外
)
,
在利率既定的情况下
,
投资量的大小取决于预期利
润率的高低
,
预期利润率的高低则受市场的影响。与
第二、三产业相比
,
第一产业的联系效应较低
,
所以
其投资引诱力大大低于其他两个产业。因此
,
对第一
产业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和倾斜配置
,
是现实的必
然选择。 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中央
掌握的投资首先要向第一产业倾斜
,
地方掌握的投
资基金也要尽量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另外
,
要积
极推进农业投入体制的改革
,
制定比较优惠的条件
参考文献
:
1
国家统计局 1 中国统计年鉴
[M ]
1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
社
, 2001
1
138- 139
1
2
国家劳动人事部 1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M
]
1 北京
:
中国
统计出版社
, 2001,
(
9
)
1
3
马 洪 1 中国市场发展报告
[
M
]
1 北京
:
中国发展出版
社
, 2001
1
10
(
责任编辑
:
孙晓勇
)
18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利晓曼)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
原因与政策建议
张改枝
(
太原师范学院 社科部
,
山西 太原
030012
)
摘 要
: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
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
将会带
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
,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同产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
认真分析造成不同
产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原因
,
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
使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
收入差距
;
原因分析
;
政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972X
(
2003
)
04- 0016- 03
中图分类号
: F 046
改革开放以来
,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我
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
,
收入差距
和贫富悬殊已经成为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 从产业角度分析和研究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
原因与对策
,
对于解决贫富悬殊这一重大的经济和
社会问题
,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形成不同产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
有关资料显示
:
改革开放以来
,
第一产业职工的
平均工资虽然与第二、第三产业一样
,
呈逐年上升趋
势
,
但无论是年均增长速度还是总量都始终低于第
二、第三产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
尽管第二、三产业与
第一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的变动呈现出一定的波
动性
,
但总趋势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
1
。造成不同产
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的因素
:
1
1 第一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
50%
1 5
。这样
,
一方面
,
由于第一产业劳动者规模过
大出现了劳动力供过于求
;
另一方面
,
由于农业的边
际生产力太低
,
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太小
,
造
表
1 1980
~
2000
年我国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年份 项目比
第一
第一 第二 第三
产业
ƒ
产业 产业 产业 第二、
三产业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30
1
1 48
1
5 21
1
3 0
1
431
198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68
1
7 18
1
2 13
1
1 2
1
194
0
1
438 2
1
664 1
1
625 0
1
102
比较劳动生产率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8
1
3 43
1
1 28
1
5 0
1
395
1985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62
1
4 20
1
8 16
1
8 1
1
659
比较劳动生产率
0
1
453 2
1
072 1
1
696 0
1
120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7
1
0 41
1
6 31
1
3 0
1
37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比较劳动生产率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比较劳动生产率
60
1
1 21
1
4 18
1
5 1
1
506
0
1
449 1
1
943 1
1
691 0
1
123
52
1
2 23
1
0 24
1
8 1
1
092
0
1
392 2
1
121 1
1
237 0
1
116
1990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20
1
5 48
1
8 30
1
7 0
1
257
1995
近年来
,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
市下岗职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
导致对第一产业劳
动力的需求不仅没有增加
,
反而有所减少。加之大多
数城市采取的歧视农民工的做法
,
进一步加剧了第
一产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需求的有限
,
供给的增加
使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2000
年我国
第一产业劳动者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高达
收稿日期
: 2003- 02- 18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
)
15
1
9 50
1
9 33
1
2 0
1
189
2000
占总劳动力比重
(
%
)
50
1
0 22
1
5 27
1
5 1
1
000
比较劳动生产率
0
1
318 2
1
262 1
1
207 0
1
091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
2001
)
》第
50
、
108
页有
关数据算出。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十五”规划项目
(
批准号
01
BJL
007)
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
张改枝
(1959
—
) ,
女
,
山西临猗人
,
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16
张改枝
:
表
2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原因与政策建议
(
单位
: %
)
1980
~
2000
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差额值
30
1
1
28
1
3
27
1
0
20
1
2
15
1
9
68
1
7
62
1
4
60
1
1
52
1
2
50
1
0
38
1
6
34
1
1
33
1
1
32
1
0
34
1
1
48
1
5
43
1
1
41
1
6
48
1
8
50
1
9
18
1
2
20
1
8
21
1
4
23
1
0
22
1
5
- 30
1
3
- 22
1
3
- 20
1
2
- 25
1
8
- 28
1
4
21
1
4
28
1
5
31
1
3
30
1
7
33
1
2
13
1
1
16
1
8
18
1
5
24
1
8
27
1
5
- 8
1
3
- 11
1
7
- 12
1
8
- 5
1
9
- 5
1
7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第
49
页、第
108
页有关数据计算。
注
:
差额值
=
就业比重
-
产值比重
成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不高。在
2000
年的国内生
产 总 值
(
GD P
)
构 成 中
,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仅 占
15
1
89% ,
而 第 二、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合 计 则 占 到
84
1
11%
2
。
2
1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第一产业劳动者
18
1
7
个百分点
,
尽管第一产业就业份额的下降速度
明显快于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
,
但第一产业的产值
与就业份额仍十分不对称。
2000
年第一产业产值份
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
15
1
9% ,
而其就业
份额则占到
50% ,
第一产业仍面临大量剩余劳动力
的压力。
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
第二、三产业产值
份额的增长速度快于就业份额的增长速度
,
也就是
说
,
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值结构
的变动
,
使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
5
1 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不足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推动
,
因此
,
各种经济理
论都把资本积累作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要
素。近年来
,
尽管三次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都在逐年
提高
,
但无论从总量上来看
,
还是从增长速度来说
,
第一产业都明显落后于第二、三产业。
1990
~
2000
年第一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由
28
1
65
亿元增加到
303
1
80
亿元
, 10
年增加投资
275
1
15
亿元
;
第二产业
收入偏低
,
主要原因是第一产
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通过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
说明这个问题。由表
1
可以看出
,
我国第一产业劳动
生产率不仅明显低于第二、三产业
,
而且第一产业比
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
值比较大
,
这说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比较低
,
农
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 经济效率的不同必然影响到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
这就使第一产业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必然低于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
3
1 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偏低
在我国
,
第一产业人力资源虽然最丰富
,
但在第
一产业中
,
可以被视为“宝贵财富”的人力资源却很
贫乏。
1990
年第一产业所有劳动者中达到大学本科
学历的只有
6
1
56
万人
,
仅占三次产业同等学历人数
的
1
1
52% ,
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
16
1
87
万人
,
占到
三次产业同等学历人数的
2
1
1% ,
而文盲、半文盲却
达到
10403
1
11
万人
,
占到三次产业文盲、半文盲的
95%
以上
由
1765
1
69
亿元
,
增加到
4820
1
51
亿元
, 10
年增加
投资
3054
1
82
亿元
;
第三产业由
1191
1
96
亿元增加
到
11380
1
13
亿 元
, 10
年 共 增 加 投 资
10188
1
17
亿
元。第一产业投资增加量仅为第二、三产业投资增加
1 162
量的
9%
和
2
1
7%
。
6
1 存在农副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剪
刀差
近几年来
,
农副产品的价格虽然在不断提高
,
但
工业品特别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得更快
,
工农
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
使得农业的比较利
益下降。 特别是在
2000
年农产品价格下跌
,
粮食减
产
,
使农民收入增幅减缓至
2
1
1% ,
已下降到历史最
低点
3
。
二、缩小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政策
建议
第一产业和第二、三次产业劳动者收入差距的
17
。从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来看
,
第一
产业也是最少的。
2000
年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只
有
79
1
8
万人
,
仅为第二产业
754
万人的
10
1
58%
和
第三产业
2226
1
4
万人的
3
1
58%
1 128- 129
。
4
1 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
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
,
也是造成我国不同产业
之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
由表
2
可以看出
,
我国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变
动明显不同步
,
而且两者变动幅度的差距很大。
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
额 下 降 了
14
1
2
个 百 分 点
,
而 就 业 份 额 则 下 降 了
2
张改枝
:
不同产业间收入差距原因与政策建议
存在和逐步扩大
,
不仅影响到城乡两大社会群体之
间的利益关系
,
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展和社会的稳定。事实上
,
正是由于广大农业劳动者
和政策
,
多渠道引资入农
;
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与
联合
,
促进社会资金向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
,
特别
是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聚集
;
要加大农业对外
开放的力度
,
积极吸引国外贷款和外商投资。
3
1 制定合理的产业金融政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
,
第一产业不仅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劳动力就业部门和农民获取收入
的重要部门
,
而且它的发展状况
,
还直接关系到我国
大多数农民的收入。 据统计
, 2000
年我国农村居民
家 庭 平 均 每 人 的 年 纯 收 入 中
,
有
63
1
33%
来 自 农
业
2 63
,
农民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市场的拓展
,
从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鉴于这种情况
,
国家应该与产业政策相配合
,
制
定合理的产业金融政策
,
在利率上给第一产业以优
惠
,
以此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具体办法可以在每年
的贷款总额中划出一块固定不变的数额
,
用于第一
产业
,
低息贷款所产生的市场利率和固定利息之间
的利率损失
,
由政府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偿。
4
1 设立产业援助基金 第一产业因受自然条件、
阶层的收入水平过于低下
,
目前中国已出现生产相
对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
,
不仅造成了对国外
市场高达
30%
以上的依存度
,
而且还潜藏着引发经
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因此
,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
展的过程中
,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同产业收入差距
问题的研究
,
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
使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得到有效改
善
,
使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1
1 增加对第一产业劳动力的需求 加快农村城
市化步伐。 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中
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
,
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严重
滞后于工业化。 没有城市化的发展
,
农村、农业和农
民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解决农民问题
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中
去就业。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多了
,
城镇居民多了
,
农产品便有了更大的市场。可见
,
加快农村城市化步
伐
,
是增加对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的一种好办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我国的情况看
,
第三产业
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投入产出效果看
,
每投资
100
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
,
重工业是
400
个
,
轻工
业是
700
个
,
第三产业是
1000
个
,
第三产业每增加
一个百分点的就业比重
,
就能够增加
1000
万个就业
机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般在
70%
~
80% ,
发展中国家也平均在
40%
左右
,
而我国
2000
生产周期的影响
,
容易
产生较大的波动
,
这就需要国家来援助第一产业
,
具
体办法是设立产业援助基金
,
对第一产业进行经济
补偿。 各级政府都应建立固定的农业补贴或扶持基
金
,
必要时对农民进行补贴。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估算
,
欧盟各国及美、日等国仅农业补贴一项就高
达
3000
多亿美元。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不可能像
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拿出巨额资金进行补贴
,
但是设
立产业援助基金
,
也是保证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的重
要手段。设立产业援助基金后
,
要对第一产业所需的
资金给予优惠
,
在进行投资时
,
可以按比例地让第一
产业得到优先或优惠贷款
;
同时对重要农产品要建
立储备调节基金和价格风险基金。
年仅为
27
1
5%
。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很
大。
2
1 增加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
要想提高第一产业劳动者的收入
,
关键是要加
大对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而在市场经济中
,
投
资的目标是获得利润
(
除国家宏观调控性投资外
)
,
在利率既定的情况下
,
投资量的大小取决于预期利
润率的高低
,
预期利润率的高低则受市场的影响。与
第二、三产业相比
,
第一产业的联系效应较低
,
所以
其投资引诱力大大低于其他两个产业。因此
,
对第一
产业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和倾斜配置
,
是现实的必
然选择。 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中央
掌握的投资首先要向第一产业倾斜
,
地方掌握的投
资基金也要尽量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另外
,
要积
极推进农业投入体制的改革
,
制定比较优惠的条件
参考文献
:
1
国家统计局 1 中国统计年鉴
[M ]
1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
社
, 2001
1
138- 139
1
2
国家劳动人事部 1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M
]
1 北京
:
中国
统计出版社
, 2001,
(
9
)
1
3
马 洪 1 中国市场发展报告
[
M
]
1 北京
:
中国发展出版
社
, 2001
1
10
(
责任编辑
:
孙晓勇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