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莱曼耳放浅析Lehmann_black_cube_liner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碧高歌)
[原创]莱曼耳放浅析
这是我第一次在论坛上写长篇。标题是耳放浅析,理应是发在DIY区的。
但是为了对应耳机区 寻找雨中的猫《为什么仿来仿去,都出不来SOLO
莱曼的声音?》
希望版主能把这个贴留在耳机区,共同交流。
最初接触音响器材和音乐,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收音机开始的。在这个小
匣子里,
你永远不知道DJ会放什么东西给你听。而往往在你漫不经心的时候,突然闪现
出旋律将你感
动或者是再度出现你曾经梦寻千百度的声音。我深刻的记得当初一曲终了,恋恋
不舍的心情。
原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是特指对音乐旋律的追忆。这种音乐与心灵的强烈共
鸣和难以舍
弃,只因其不可预知和不可重复性。
后来想要自己记录音乐,是用当时普及率很高的三洋收录机。在那段时间,
收录机里都
放盘空白磁带的.也满怀喜悦的抢录下了一些片段。当然,反复的聆听自然不会
比遍寻不着而
偶然相遇带来的感动强烈。另外,由于乐曲的不完整和背景噪声。便萌生了使用
吉它记录曲谱
的方法.从接触乐器开始,音乐的观念便有了直接的转变: 我们欣赏音乐,就算你
深深沉迷的音
乐片段,所能感受到的,仍然不足作曲者和演奏者表达的十分之一.想要真正的理
解它.我们必
须把音乐当成是自己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作曲和演奏者心灵相通,
得到更深层的
感动. 做不到? 呵呵..我们可以自己演奏.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欣赏音乐。不管台上悲欢离合,一概冷
眼相看。
但我们会对某些旋律特别着迷。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对某些与自己的情感或经
历相似的音
乐片段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并完全沉醉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得到高度的审美
享受,产生
满足感和愉悦感。我所描述是的三种状态:旁观,喜好,共鸣.
旁观:音乐欣赏的常态,所有我们讨论的音响系统的特性都包含其中.
喜好:我们可以不断寻找喜欢的音乐.但是,基本上与音响系统无关.
共鸣: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但又不可能在音响系统中反复体验.
从上面两条看来,把自己喜欢的音乐谱曲并演奏出来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不管
是表达,舒缓,
渲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曲目.我不推荐每个爱乐者都就去学乐器,但自己表述和欣
赏音乐是完全
不同的体验方式,音乐从你手中流淌出来,是一种相当好的渲泻方式.
在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很有HIFI发烧潜质的.只是没人领入门,烧不着.可
惜了
在武汉,阿申爱乐现场音乐会和音乐学院的编钟音乐厅是很多爱乐者和习
乐者乐此不疲的
地方.在离开武汉五年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在那几年断断续续的聆听中,带给
我的是终生难忘
的音乐体验.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却与音乐没关系.印象最深的是美女. 她在第一
小提琴组,
大约是在前排的首席小提琴后面第三位.长发黑裙,春葱小手,大起大落的右手连
弓配合指法和换
把位的优雅连贯.弦乐组合奏的旋律扑面而来,听觉视觉同时带来的震撼,说实话,
非常的陶醉.
但我仍然想不出语言表述出来.大伙有空可以找下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林雨演
奏柴科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段。指法和换把位的优雅连贯,称之为指尖的舞蹈毫不为
过。后来我想,
真正的小提家指法应该不会这么规范优雅,流于形式.我所欣赏的,只是演奏者对
自己舞台形象苛
刻要求的结果.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玩儿耳机,再到制作耳放,所得到的快乐充其量只相当于在欣
赏音乐
的同时关注于某位女乐手的指法.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碧高歌)
[原创]莱曼耳放浅析
这是我第一次在论坛上写长篇。标题是耳放浅析,理应是发在DIY区的。
但是为了对应耳机区 寻找雨中的猫《为什么仿来仿去,都出不来SOLO
莱曼的声音?》
希望版主能把这个贴留在耳机区,共同交流。
最初接触音响器材和音乐,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收音机开始的。在这个小
匣子里,
你永远不知道DJ会放什么东西给你听。而往往在你漫不经心的时候,突然闪现
出旋律将你感
动或者是再度出现你曾经梦寻千百度的声音。我深刻的记得当初一曲终了,恋恋
不舍的心情。
原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是特指对音乐旋律的追忆。这种音乐与心灵的强烈共
鸣和难以舍
弃,只因其不可预知和不可重复性。
后来想要自己记录音乐,是用当时普及率很高的三洋收录机。在那段时间,
收录机里都
放盘空白磁带的.也满怀喜悦的抢录下了一些片段。当然,反复的聆听自然不会
比遍寻不着而
偶然相遇带来的感动强烈。另外,由于乐曲的不完整和背景噪声。便萌生了使用
吉它记录曲谱
的方法.从接触乐器开始,音乐的观念便有了直接的转变: 我们欣赏音乐,就算你
深深沉迷的音
乐片段,所能感受到的,仍然不足作曲者和演奏者表达的十分之一.想要真正的理
解它.我们必
须把音乐当成是自己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作曲和演奏者心灵相通,
得到更深层的
感动. 做不到? 呵呵..我们可以自己演奏.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欣赏音乐。不管台上悲欢离合,一概冷
眼相看。
但我们会对某些旋律特别着迷。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对某些与自己的情感或经
历相似的音
乐片段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并完全沉醉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得到高度的审美
享受,产生
满足感和愉悦感。我所描述是的三种状态:旁观,喜好,共鸣.
旁观:音乐欣赏的常态,所有我们讨论的音响系统的特性都包含其中.
喜好:我们可以不断寻找喜欢的音乐.但是,基本上与音响系统无关.
共鸣: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但又不可能在音响系统中反复体验.
从上面两条看来,把自己喜欢的音乐谱曲并演奏出来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不管
是表达,舒缓,
渲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曲目.我不推荐每个爱乐者都就去学乐器,但自己表述和欣
赏音乐是完全
不同的体验方式,音乐从你手中流淌出来,是一种相当好的渲泻方式.
在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很有HIFI发烧潜质的.只是没人领入门,烧不着.可
惜了
在武汉,阿申爱乐现场音乐会和音乐学院的编钟音乐厅是很多爱乐者和习
乐者乐此不疲的
地方.在离开武汉五年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在那几年断断续续的聆听中,带给
我的是终生难忘
的音乐体验.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却与音乐没关系.印象最深的是美女. 她在第一
小提琴组,
大约是在前排的首席小提琴后面第三位.长发黑裙,春葱小手,大起大落的右手连
弓配合指法和换
把位的优雅连贯.弦乐组合奏的旋律扑面而来,听觉视觉同时带来的震撼,说实话,
非常的陶醉.
但我仍然想不出语言表述出来.大伙有空可以找下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林雨演
奏柴科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段。指法和换把位的优雅连贯,称之为指尖的舞蹈毫不为
过。后来我想,
真正的小提家指法应该不会这么规范优雅,流于形式.我所欣赏的,只是演奏者对
自己舞台形象苛
刻要求的结果.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玩儿耳机,再到制作耳放,所得到的快乐充其量只相当于在欣
赏音乐
的同时关注于某位女乐手的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