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优秀论文近年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善

IT圈 admin 61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蔡悦可)

优秀论文近年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

2011-04-08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小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吴文俊的“数学

定理机器证明方法”、中国科学家关于“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这些曾经引发

国际科技界广泛关注的学术成就,当年都首发在国内学术期刊上。与之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今天许多学者则对媒体坦承,“如果我有好的学术文章,我更倾向于

投到国外本领域的期刊上。”

面对优秀论文外流这一尴尬局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科技

发展的真实水平,优秀论文外流拷问科研评价导向机制。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专题: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推荐专题:当大学生“薪”同农民工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紧随评价指挥棒 科研时间争夺战科学家屡屡败北

推荐阅读:邓秀新委员建议:建科研成果分类分层评价体系

资料显示,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使得我国

科技产出迅猛发展。近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大幅增长,目前已位

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我国学术期刊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国际竞争力,一

些重大科研成果均以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方式受到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导致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我国科技发展真实

水平的原因是,国内不少学术研究和管理评价机构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显示

度与影响力,制定了针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例如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上发表

论文的各种奖励政策,“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学者投稿首选国外高影

响力期刊,造成大量的优质稿件外流”。

“如果不改变当前的科研评价导向机制和政策,倡导国内学者和专家将优秀

成果更多地投向国内期刊,论文外流现象势必进一步加剧。”《报告》分析认为,

由此将导致国内期刊无法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首发权,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难

以提升。

事实上,在我国大量外流的科研论文中,不乏极具科研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

一流论文,这一点从中国作者在国外若干领域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迅速增加中可见一斑。

一组数据可以为此写下注脚:近年来,美国《工程学与科学中的计算机建模》

在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的影响因子为4.785,

2000年时还未发表中国作者论文,2008年发表中国作者论文数量达33篇,占该

刊全年载文量的16.7%,份额列美国之后。在材料科学领域,2001年《纳米快报》

(美国化学会主办,在JCR材料科学期刊中排名第六)发表中国作者论文5篇,至

2009年已增长到72篇。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学术论

文我们不叫„外流‟,我们鼓励学术论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他同时反思,“大量的论文没有登在中国的期刊上,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办刊的质

量还不是太高,主要是学术论文信用方面出了问题,对好论文缺乏激励举措。”

“吸引好论文,培育好作者。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要做的。”冯长根说。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蔡悦可)

优秀论文近年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

2011-04-08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小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吴文俊的“数学

定理机器证明方法”、中国科学家关于“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这些曾经引发

国际科技界广泛关注的学术成就,当年都首发在国内学术期刊上。与之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今天许多学者则对媒体坦承,“如果我有好的学术文章,我更倾向于

投到国外本领域的期刊上。”

面对优秀论文外流这一尴尬局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科技

发展的真实水平,优秀论文外流拷问科研评价导向机制。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专题: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推荐专题:当大学生“薪”同农民工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紧随评价指挥棒 科研时间争夺战科学家屡屡败北

推荐阅读:邓秀新委员建议:建科研成果分类分层评价体系

资料显示,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使得我国

科技产出迅猛发展。近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大幅增长,目前已位

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我国学术期刊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国际竞争力,一

些重大科研成果均以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方式受到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导致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我国科技发展真实

水平的原因是,国内不少学术研究和管理评价机构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显示

度与影响力,制定了针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例如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上发表

论文的各种奖励政策,“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学者投稿首选国外高影

响力期刊,造成大量的优质稿件外流”。

“如果不改变当前的科研评价导向机制和政策,倡导国内学者和专家将优秀

成果更多地投向国内期刊,论文外流现象势必进一步加剧。”《报告》分析认为,

由此将导致国内期刊无法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首发权,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难

以提升。

事实上,在我国大量外流的科研论文中,不乏极具科研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

一流论文,这一点从中国作者在国外若干领域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迅速增加中可见一斑。

一组数据可以为此写下注脚:近年来,美国《工程学与科学中的计算机建模》

在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的影响因子为4.785,

2000年时还未发表中国作者论文,2008年发表中国作者论文数量达33篇,占该

刊全年载文量的16.7%,份额列美国之后。在材料科学领域,2001年《纳米快报》

(美国化学会主办,在JCR材料科学期刊中排名第六)发表中国作者论文5篇,至

2009年已增长到72篇。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学术论

文我们不叫„外流‟,我们鼓励学术论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他同时反思,“大量的论文没有登在中国的期刊上,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办刊的质

量还不是太高,主要是学术论文信用方面出了问题,对好论文缺乏激励举措。”

“吸引好论文,培育好作者。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要做的。”冯长根说。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