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肖惜玉)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中国企业频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陈丽艳
(鞍钢职工大学文管系,辽宁鞍山114032)
摘要: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日益增多,我国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浪潮中最大的受
害者。本文通过对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反倾销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i反倾销;原因;对策
一
、
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的现状与危害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04年已经成为世
界第六大贸易国。2005年的前10个月,外贸出口总值达
262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势头。但是,随着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也正在被越
来越多的国外反倾销案件所困扰。
目前,中国已成为邵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
害国。自1995年来,我国一直居于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榜
首,这种趋势在中国加入wro之后更有上升。提起反倾销
调查的国家除欧美外,墨西哥、日本、印度、阿根廷、土
耳其也加入了其中的行列。据统计,自1979年8月中国出
口到欧共体的糖精钠被投诉倾销以来,我国企业被全球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指控达600多起,涉及到五
矿、化工、轻工、纺织、土畜、机械、电子、医保等诸多
商品,直接影响出口金额150亿美元以上。世界贸易组织
(wro)发布的各国反倾销半年报显示,我国仍然是2005
年上半年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共有22例反倾销调
查、18例反倾销最终裁决指向中国。
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销使得中国企业的不少
商品出口受阻,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反倾销涉及中国出口18.75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超过了1%。实际
上反倾销对出口的损害还要远远大于涉案金额。一是征收
反倾销税期限一般为5年,损害要叠加计算;二是损害还
应包括企业被迫承诺的出口数量、最低限价;三是反倾销
威胁使潜在出口企业望而却步。照此推算,反倾销已危及
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5%一10%。由于一般贸易出口的国
内产业关联效应明显,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税收和就业带
来的损害就更大了。
二、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
1.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逐
渐加大,这是根本原因
一
个国家的外贸出口的迅速增加往往会导致国外反倾
销投诉随之增加。不仅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曾面临这样
的局面。有数据表明,1990年前,当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
日本被诉倾销最多,其次是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韩国与中
国台湾。1993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出口数
量的不断增加,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
国、日本、韩国。以钢材为例,1994年中国开始出口钢
.
22.
材,1996年l1月便遭到倾销投诉,案值高达1亿多美元。
可以说,遭到倾销投诉多的国家,往往是出口成功的国
家。人世以来,中国利用自己在传统领域里的优势竞争
力,增加了产品出口,扩大了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到wro成员国国内相关领域的行业利益,使得各国越
来越充分地利用反倾销达到推行自己的贸易政策,保护本
国利益的目的。
2、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法
律武器,被一些国家滥用
以前各国是靠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现在关贸总协
定和世贸组织通过八轮回合的多边谈判,降低了关税门
槛,为了继续保护国内产业,各国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反倾
销、反补贴、保障等措施。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
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反
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
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又合法又便利的
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自己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3.中国在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招致国外对华反
倾销的泛滥
尽管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根据与一些国
家谈判达成的协议,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中国仍将被视
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一些国家并
不是以中国商品的国内价格为准,而是以“替代国”的价
格因素为参照,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的
运用上,往往采取歧视性政策,滥用反倾销,以与中国产
品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作为“替代国”,以至于出现用
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印度的煤价、恒河的运费来计算中国
产品正常价格的荒谬做法,这也给一些国外企业随意投诉
中国企业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
4.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是频遭反倾销调查的重要
原因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多是劳动密集型
的纺织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我国人工费用非常低
(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当于中国工人的36倍),产
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于正常价格”
倾销的印象。从市场结构看,我国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
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竞争激烈,这样必然会增加与这
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据统计,近九成以上的反倾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销措施是由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实施的。
5.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失误及出口秩序混乱,增大
了对我国反倾鞘的概率
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往往表现为重量不重质,参与国际
竞争往往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对市场缺
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表现为一种元序性和随机性。不
重视品牌的塑造,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
场,而价格竞争往往会将竞争各方拖人倾销的深渊。国内
很多出口企业急于出口,同行竞相压价,展开恶性竞争,
在发展中国家出口秩序混乱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对新开拓
的市场一哄而上,给进口国留下了中国企业低价1顷销的印
象,致使进口国开展反倾销调查。
6.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消极应对,助长了国外相关
产业的反倾销势头
在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或
“
一
国一税”制度使企业应诉积极性降低,经常出现元人
应诉、一哄而散的局面,怕打“洋官司”或希望别人应
诉,自己搭便车,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而应诉经费不
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而
且越是如此就越导致国外的变本加厉。
7.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反倾销的扩大化有重要影响
WTO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进人新世纪以来,随着新
经济泡沫的破裂,世界经济开始转人低迷,全球外国直接
投资大幅减少,加上“9ll事件”以来反恐战争及美伊战争
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低迷,
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导致当今世界反倾销有扩大化趋
势,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投诉也会随之增加。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面对日益频繁的国外反倾销,国内企业、行业协会和
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分工和协作,建立政府、企业和行
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反倾销应对机制。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频繁,中国企业自我保护迫切
1.我国企业要走市场多元化、分散化之路,避免出口市
场过分集中带来反倾销的风险;出口产品竞争应由价格竞
争为主逐步向以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为主转变。
2.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实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化,注重本企业生产销售资料的收
集和保存,以防反倾销调查。
3.反倾销态度是关键,一旦遭遇反倾销立粲,涉案企
业应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争取撤诉或胜诉。只要中国企
业能够提供充分的数据,证实自己的产品不存在倾销,或
是没有对某一国家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性
威胁”,那么涉诉产品可能免征或是少征倾销税,使出口市
场得以保持。根据国际惯例,应诉费用是企业开拓和扩大
出口市场的必要开支,中国企业也应将其计人生产成本,
而不能将其视为额外负担。
(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应对国外对华反
倾销中的积极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本部门所有企业的合作组织,应按照市
20 06年第1期
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要求对自身体制进行改革,真正成为
能提供各种有效服务的行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要承担以
下方面的责任:
1.作为行业组织的商会,应充分发挥协商与监督的作
用,协调价格,协调市场,协调客户,加强出口自律,规
范出口秩序,严格制止出口企业相互倾轧,低价竞销或与
进口商相互勾结低价报关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反倾销的
出现。
2.和政府联合逐步建立产品生产、消费及价格变化的
预警系统,监控国外反倾销动态,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
提前预警并及时制定对策。
3.重视行业联合行动,代表或协助本部门企业对外应
诉。
(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宏观管理者,应该在如
下方面强化职能
1.要从根本上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蔓延势头,必须
解决中国在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一方面,
我国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币场经济
体制,尤其是在避免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理顺政
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实现生产要素及其价格市场化方面
要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谈
判,早日取得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2.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配合下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和
相关信息服务网,尽量避免国外反倾销。
3、加强在具体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和普法的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优
势,为企业应诉提供服务和便利。政府可建立相应的激励
机制,通过设立反倾销基金、反倾销资料数据厍,给应诉
企业以相应支持。
4.加强国内反倾销立法和执法,在实事求是地保护国
内产业免遭或减少来自国外倾销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可以
对国外对华肆元忌惮的反倾销构成一定的威慑。
5.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有关协议的制定和修
改,还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利用wrO争端解决机制同国
外不公平的反倾销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的声誉和权益。
总之,我国政府和企业要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采
取综合对策,积极预防和应对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减少损
失,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出口贸易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l】赵维田 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
[2]田亦夫.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侨乡论
坛,2002,(5).
【3】薛荣久 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杜志雄.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特征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4,(8).
.
23.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肖惜玉)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中国企业频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陈丽艳
(鞍钢职工大学文管系,辽宁鞍山114032)
摘要: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日益增多,我国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浪潮中最大的受
害者。本文通过对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反倾销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i反倾销;原因;对策
一
、
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的现状与危害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04年已经成为世
界第六大贸易国。2005年的前10个月,外贸出口总值达
262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势头。但是,随着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也正在被越
来越多的国外反倾销案件所困扰。
目前,中国已成为邵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
害国。自1995年来,我国一直居于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榜
首,这种趋势在中国加入wro之后更有上升。提起反倾销
调查的国家除欧美外,墨西哥、日本、印度、阿根廷、土
耳其也加入了其中的行列。据统计,自1979年8月中国出
口到欧共体的糖精钠被投诉倾销以来,我国企业被全球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指控达600多起,涉及到五
矿、化工、轻工、纺织、土畜、机械、电子、医保等诸多
商品,直接影响出口金额150亿美元以上。世界贸易组织
(wro)发布的各国反倾销半年报显示,我国仍然是2005
年上半年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共有22例反倾销调
查、18例反倾销最终裁决指向中国。
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销使得中国企业的不少
商品出口受阻,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反倾销涉及中国出口18.75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超过了1%。实际
上反倾销对出口的损害还要远远大于涉案金额。一是征收
反倾销税期限一般为5年,损害要叠加计算;二是损害还
应包括企业被迫承诺的出口数量、最低限价;三是反倾销
威胁使潜在出口企业望而却步。照此推算,反倾销已危及
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5%一10%。由于一般贸易出口的国
内产业关联效应明显,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税收和就业带
来的损害就更大了。
二、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
1.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逐
渐加大,这是根本原因
一
个国家的外贸出口的迅速增加往往会导致国外反倾
销投诉随之增加。不仅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曾面临这样
的局面。有数据表明,1990年前,当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
日本被诉倾销最多,其次是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韩国与中
国台湾。1993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出口数
量的不断增加,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
国、日本、韩国。以钢材为例,1994年中国开始出口钢
.
22.
材,1996年l1月便遭到倾销投诉,案值高达1亿多美元。
可以说,遭到倾销投诉多的国家,往往是出口成功的国
家。人世以来,中国利用自己在传统领域里的优势竞争
力,增加了产品出口,扩大了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到wro成员国国内相关领域的行业利益,使得各国越
来越充分地利用反倾销达到推行自己的贸易政策,保护本
国利益的目的。
2、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法
律武器,被一些国家滥用
以前各国是靠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现在关贸总协
定和世贸组织通过八轮回合的多边谈判,降低了关税门
槛,为了继续保护国内产业,各国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反倾
销、反补贴、保障等措施。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
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反
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
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又合法又便利的
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自己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3.中国在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招致国外对华反
倾销的泛滥
尽管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根据与一些国
家谈判达成的协议,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中国仍将被视
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一些国家并
不是以中国商品的国内价格为准,而是以“替代国”的价
格因素为参照,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的
运用上,往往采取歧视性政策,滥用反倾销,以与中国产
品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作为“替代国”,以至于出现用
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印度的煤价、恒河的运费来计算中国
产品正常价格的荒谬做法,这也给一些国外企业随意投诉
中国企业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
4.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是频遭反倾销调查的重要
原因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多是劳动密集型
的纺织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我国人工费用非常低
(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当于中国工人的36倍),产
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于正常价格”
倾销的印象。从市场结构看,我国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
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竞争激烈,这样必然会增加与这
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据统计,近九成以上的反倾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销措施是由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实施的。
5.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失误及出口秩序混乱,增大
了对我国反倾鞘的概率
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往往表现为重量不重质,参与国际
竞争往往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对市场缺
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表现为一种元序性和随机性。不
重视品牌的塑造,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
场,而价格竞争往往会将竞争各方拖人倾销的深渊。国内
很多出口企业急于出口,同行竞相压价,展开恶性竞争,
在发展中国家出口秩序混乱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对新开拓
的市场一哄而上,给进口国留下了中国企业低价1顷销的印
象,致使进口国开展反倾销调查。
6.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消极应对,助长了国外相关
产业的反倾销势头
在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或
“
一
国一税”制度使企业应诉积极性降低,经常出现元人
应诉、一哄而散的局面,怕打“洋官司”或希望别人应
诉,自己搭便车,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而应诉经费不
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而
且越是如此就越导致国外的变本加厉。
7.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反倾销的扩大化有重要影响
WTO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进人新世纪以来,随着新
经济泡沫的破裂,世界经济开始转人低迷,全球外国直接
投资大幅减少,加上“9ll事件”以来反恐战争及美伊战争
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低迷,
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导致当今世界反倾销有扩大化趋
势,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投诉也会随之增加。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面对日益频繁的国外反倾销,国内企业、行业协会和
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分工和协作,建立政府、企业和行
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反倾销应对机制。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频繁,中国企业自我保护迫切
1.我国企业要走市场多元化、分散化之路,避免出口市
场过分集中带来反倾销的风险;出口产品竞争应由价格竞
争为主逐步向以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为主转变。
2.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实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化,注重本企业生产销售资料的收
集和保存,以防反倾销调查。
3.反倾销态度是关键,一旦遭遇反倾销立粲,涉案企
业应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争取撤诉或胜诉。只要中国企
业能够提供充分的数据,证实自己的产品不存在倾销,或
是没有对某一国家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性
威胁”,那么涉诉产品可能免征或是少征倾销税,使出口市
场得以保持。根据国际惯例,应诉费用是企业开拓和扩大
出口市场的必要开支,中国企业也应将其计人生产成本,
而不能将其视为额外负担。
(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应对国外对华反
倾销中的积极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本部门所有企业的合作组织,应按照市
20 06年第1期
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要求对自身体制进行改革,真正成为
能提供各种有效服务的行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要承担以
下方面的责任:
1.作为行业组织的商会,应充分发挥协商与监督的作
用,协调价格,协调市场,协调客户,加强出口自律,规
范出口秩序,严格制止出口企业相互倾轧,低价竞销或与
进口商相互勾结低价报关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反倾销的
出现。
2.和政府联合逐步建立产品生产、消费及价格变化的
预警系统,监控国外反倾销动态,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
提前预警并及时制定对策。
3.重视行业联合行动,代表或协助本部门企业对外应
诉。
(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宏观管理者,应该在如
下方面强化职能
1.要从根本上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蔓延势头,必须
解决中国在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一方面,
我国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币场经济
体制,尤其是在避免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理顺政
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实现生产要素及其价格市场化方面
要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谈
判,早日取得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2.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配合下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和
相关信息服务网,尽量避免国外反倾销。
3、加强在具体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和普法的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优
势,为企业应诉提供服务和便利。政府可建立相应的激励
机制,通过设立反倾销基金、反倾销资料数据厍,给应诉
企业以相应支持。
4.加强国内反倾销立法和执法,在实事求是地保护国
内产业免遭或减少来自国外倾销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可以
对国外对华肆元忌惮的反倾销构成一定的威慑。
5.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有关协议的制定和修
改,还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利用wrO争端解决机制同国
外不公平的反倾销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的声誉和权益。
总之,我国政府和企业要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采
取综合对策,积极预防和应对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减少损
失,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出口贸易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l】赵维田 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
[2]田亦夫.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侨乡论
坛,2002,(5).
【3】薛荣久 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杜志雄.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特征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4,(8).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