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_吴文祥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无醉波)

第9卷第1期

2002年3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Vol.9No.1

Mar.2002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

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

吴文祥

1,2

,刘东生

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5500aBP气候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促进了两

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和尼罗河流域埃及古代文明社会的诞生,对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

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形成地理限制可能是中国地区未能像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一样在5

500aBP前后形成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5500aBP气候事件;古代文明;古文化

中图分类号:P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进程之

一———古代原生文明或原生国家的形成一直是学术

界普遍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传统上一

般将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成解释为文化本身内在的

发展规律使然。但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人类社会

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地理和环境因素的

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缺乏古文化发展的环境

背景知识,单纯依靠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很难客观

地认识古文化变迁的原因并进而探讨更深层次的社

会问题。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气候和古文化发展的

一个重要时期,在气候上表现为许多地区全新世大

暖期的结束

[1~3]

、山地冰川的活动

[4]

以及ENSO气

候的重现等

[5]

;在人类社会发展上表现为社会大改

组和大分化如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文明的形成与

衰落等

[5]

。这种气候转变与古文化变化的一致性引

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Sandweiss

[5]

曾用全新世中期

转变(Mid-Holocenetransition)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气

候演化和社会发展特点。本文拟在综合近年来考古

学材料和全新世古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探

讨全新世中期发生的5500aBP气候事件在两河流

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

收稿日期:20011019;修订日期:20011128

基金项目: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

系资助项目(4989170)

作者简介:吴文祥(1968— ),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新生代环境

与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

的形成以及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演化进程中的作

用,并从Carneiro

[6]

(1970)提出的“地理限制”的角度

对中国古代文明晚于埃及古文明、两河流域古文明

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1 Carneiro的限制理论

ro的“限制理论”是指他所提出的国

家(或文明社会)形成于限制条件下由于人口压力增

[6]

长而导致的战争的理论。ro(1970)注

意到,来自考古学上的证据都无一例外地显示秘鲁、

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罗马、北欧、中非、波利尼西亚、

中美洲、哥伦比亚等世界上几乎所有史前文明地区

都一直处于连绵的战争之中。为此,他提出了战争

是文明社会(国家)产生的工具这一理论,而战争的

产生又与特殊条件限制下人口压力的增加有关。条

件限制既可以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如一个农业生产

区为非农业生产区尤其是那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山

脉、森林、沙漠或海洋等所包围;也可以是社会方面

的,比如某部落为其他一些人口密集的部落所包围,

使其不可能扩张领土。由于这些条件限制,随着人

口不断增长,最终必将导致可利用的资源短缺,不断

增加的人口压力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争夺

土地的战争,而战争的结果是对相邻部落的征服,并

最终导致国家的产生。

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关于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

 156  

吴文祥,刘东生/

EarthScienceFrontiers)2002,9(1)

地学前缘

(

成的理论,如水利灌溉说、长途贸易说、技术生态说、口压力的增加。汇集的人口组成一个个有机的相互

战争说等等。但ro发表在1970年《Sci-依赖的整体,逐渐形成有城市规模的聚落。研究表

ence》

[6]

杂志上而广为人知的理论被认为是所有有

关国家形成的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或者是“有

关国家形成理论的一个突破”

[8]

。它在唯物主义理

论和进化论圈中享有较高的地位,被广泛地引用到

ro的限制理论促进了其它类似的研究

,并

在不同地区探讨古文明的形成中得到了应用和证

[10,11]

[9]

[7]

明,这一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乌鲁克城市人口快速

发展的时期,当时人口由5800aBP时10000人左

右快速增加到5000aBP时的50000人

[13]

,城内居

民区的面积达5、6km

2

之多。增加的人口为灌溉系

明,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初的几个世纪,当时人们开

始有组织地修建水利,使大片的土地得以变成农田,

从而为文明社会的建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基

础。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规模较大的村落和城市

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群体间的纠纷和冲突不断增加

和升级,一些执法机构应运而生,同时一些大的公共

建筑如神庙、城墙等也开始建立,文字出现,文明社

会开始形成。显然两河流域5500aBP以来的气候

干旱化促进了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

[12]

。Robert

[13]

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明。

他认为,生活在冲积平原上所需要的生计手段远比

在高地上要复杂得多,因为大量的决策需要及时而

准确地定出,如预报和控制洪水、灌溉和排涝农地、

牧养牛等。另外,渔猎也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因为

在某种程度上渔猎需要协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即使搬运农业上所需的石头也需要相当程度上的组

织和协调,因为这些石头需要从非常遥远的山区搬

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课本,并向其它学科渗透

[8]

。R.

统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有确凿的证据表

2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两河和尼罗

河流域古文明形成中的作用

  5500aBP前后气候转变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

新世最为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研究表明

[5]

,这一

时期ENSO气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表现为沉寂相

当一段时期的ENSO气候重新开始活动,并影响从

美国西部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西北部广阔

的太平洋地区;在欧洲,全新世最适宜期停止活动的

阿尔卑斯山冰川在5300aBP前开始发育,并埋藏

了Tirolian阿尔卑斯山中著名的“雪中人”

;在非

洲,大约5500aBP前后发生的干旱事件,因其变幅

大、影响广和发生突然(气候转变在几十年到上百年

[4]

间完成)而被称为“撒哈拉干旱”事件(Sahalaaridi-运而来。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社会发展

[1]

ty)或“气候危机(climaticcrisis)”

[2]

,是当地全新世

的复杂化进程,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

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直接导致非洲地区的2.2 尼罗河流域

全新世最适宜期的结束

[2,3]

;与非洲相距不远的两

河流域,对波斯湾海底沉积物堆积通量的变化分析,

表明当地气候在5500aBP前后也发生了重要的转

[12]

2.1 两河流域

7500~5500aBP这一阶段为两河流域地区全

新世的最适宜期,当时气候湿润,海岸线向内陆扩展

的距离长达180km,南部冲积平原因地势较低而沼

泽密布,不适宜人类住居,先民只有住居在北部地势

较高但较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固然可以维持一些

12]

村落的生活,却不易形成比较大的文明区

[

传统上认为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形成的时间

在5100aBP前后,比两河流域古文明形成的时间

稍晚。事实上,5100aBP前后是尼罗河流域古代国

家统一的时间,而埃及古文明形成的时间要早,可达

涅伽达文化Ⅱ(5500~5100aBP)的早期,即5500a

BP前后,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形成的年

代相仿。埃及早期古文明又称为“诺姆文明”,诺姆文

明就是一个个以灌溉为基础的地方灌溉区文明。研

究表明

,在埃及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成为一个统

一的国家时,已经有约38个诺姆。

环境变迁在非洲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形成过

程中的作用与西亚两河流域相似。在非洲,最近的

研究结果表明,非洲全新世适宜期的起止时间

为14500~5500aBP。当时非洲撒哈拉沙漠大部

分沙丘被固定,绿洲满目,湖泊众多,是非洲先民较

为理想的生活家园

[2]

[2,3]

[14]

如上所述,大约5500aBP前后,两河流域气候

发生重要转变,开始向干旱方向转化。当时两河流

域的南半部,如巴比伦尼亚等以前的沼泽地开始变

干,成为土地肥沃的地区,那些前期生活在其它高地

分散的人口大量向这些地区移民,导致这些地区人

,但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压力较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无醉波)

第9卷第1期

2002年3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Vol.9No.1

Mar.2002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

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

吴文祥

1,2

,刘东生

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5500aBP气候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促进了两

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和尼罗河流域埃及古代文明社会的诞生,对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

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形成地理限制可能是中国地区未能像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一样在5

500aBP前后形成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5500aBP气候事件;古代文明;古文化

中图分类号:P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进程之

一———古代原生文明或原生国家的形成一直是学术

界普遍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传统上一

般将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成解释为文化本身内在的

发展规律使然。但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人类社会

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地理和环境因素的

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缺乏古文化发展的环境

背景知识,单纯依靠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很难客观

地认识古文化变迁的原因并进而探讨更深层次的社

会问题。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气候和古文化发展的

一个重要时期,在气候上表现为许多地区全新世大

暖期的结束

[1~3]

、山地冰川的活动

[4]

以及ENSO气

候的重现等

[5]

;在人类社会发展上表现为社会大改

组和大分化如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文明的形成与

衰落等

[5]

。这种气候转变与古文化变化的一致性引

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Sandweiss

[5]

曾用全新世中期

转变(Mid-Holocenetransition)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气

候演化和社会发展特点。本文拟在综合近年来考古

学材料和全新世古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探

讨全新世中期发生的5500aBP气候事件在两河流

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

收稿日期:20011019;修订日期:20011128

基金项目: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

系资助项目(4989170)

作者简介:吴文祥(1968— ),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新生代环境

与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

的形成以及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演化进程中的作

用,并从Carneiro

[6]

(1970)提出的“地理限制”的角度

对中国古代文明晚于埃及古文明、两河流域古文明

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1 Carneiro的限制理论

ro的“限制理论”是指他所提出的国

家(或文明社会)形成于限制条件下由于人口压力增

[6]

长而导致的战争的理论。ro(1970)注

意到,来自考古学上的证据都无一例外地显示秘鲁、

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罗马、北欧、中非、波利尼西亚、

中美洲、哥伦比亚等世界上几乎所有史前文明地区

都一直处于连绵的战争之中。为此,他提出了战争

是文明社会(国家)产生的工具这一理论,而战争的

产生又与特殊条件限制下人口压力的增加有关。条

件限制既可以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如一个农业生产

区为非农业生产区尤其是那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山

脉、森林、沙漠或海洋等所包围;也可以是社会方面

的,比如某部落为其他一些人口密集的部落所包围,

使其不可能扩张领土。由于这些条件限制,随着人

口不断增长,最终必将导致可利用的资源短缺,不断

增加的人口压力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争夺

土地的战争,而战争的结果是对相邻部落的征服,并

最终导致国家的产生。

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关于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

 156  

吴文祥,刘东生/

EarthScienceFrontiers)2002,9(1)

地学前缘

(

成的理论,如水利灌溉说、长途贸易说、技术生态说、口压力的增加。汇集的人口组成一个个有机的相互

战争说等等。但ro发表在1970年《Sci-依赖的整体,逐渐形成有城市规模的聚落。研究表

ence》

[6]

杂志上而广为人知的理论被认为是所有有

关国家形成的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或者是“有

关国家形成理论的一个突破”

[8]

。它在唯物主义理

论和进化论圈中享有较高的地位,被广泛地引用到

ro的限制理论促进了其它类似的研究

,并

在不同地区探讨古文明的形成中得到了应用和证

[10,11]

[9]

[7]

明,这一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乌鲁克城市人口快速

发展的时期,当时人口由5800aBP时10000人左

右快速增加到5000aBP时的50000人

[13]

,城内居

民区的面积达5、6km

2

之多。增加的人口为灌溉系

明,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初的几个世纪,当时人们开

始有组织地修建水利,使大片的土地得以变成农田,

从而为文明社会的建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基

础。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规模较大的村落和城市

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群体间的纠纷和冲突不断增加

和升级,一些执法机构应运而生,同时一些大的公共

建筑如神庙、城墙等也开始建立,文字出现,文明社

会开始形成。显然两河流域5500aBP以来的气候

干旱化促进了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

[12]

。Robert

[13]

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明。

他认为,生活在冲积平原上所需要的生计手段远比

在高地上要复杂得多,因为大量的决策需要及时而

准确地定出,如预报和控制洪水、灌溉和排涝农地、

牧养牛等。另外,渔猎也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因为

在某种程度上渔猎需要协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即使搬运农业上所需的石头也需要相当程度上的组

织和协调,因为这些石头需要从非常遥远的山区搬

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课本,并向其它学科渗透

[8]

。R.

统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有确凿的证据表

2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两河和尼罗

河流域古文明形成中的作用

  5500aBP前后气候转变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

新世最为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研究表明

[5]

,这一

时期ENSO气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表现为沉寂相

当一段时期的ENSO气候重新开始活动,并影响从

美国西部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西北部广阔

的太平洋地区;在欧洲,全新世最适宜期停止活动的

阿尔卑斯山冰川在5300aBP前开始发育,并埋藏

了Tirolian阿尔卑斯山中著名的“雪中人”

;在非

洲,大约5500aBP前后发生的干旱事件,因其变幅

大、影响广和发生突然(气候转变在几十年到上百年

[4]

间完成)而被称为“撒哈拉干旱”事件(Sahalaaridi-运而来。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社会发展

[1]

ty)或“气候危机(climaticcrisis)”

[2]

,是当地全新世

的复杂化进程,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

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直接导致非洲地区的2.2 尼罗河流域

全新世最适宜期的结束

[2,3]

;与非洲相距不远的两

河流域,对波斯湾海底沉积物堆积通量的变化分析,

表明当地气候在5500aBP前后也发生了重要的转

[12]

2.1 两河流域

7500~5500aBP这一阶段为两河流域地区全

新世的最适宜期,当时气候湿润,海岸线向内陆扩展

的距离长达180km,南部冲积平原因地势较低而沼

泽密布,不适宜人类住居,先民只有住居在北部地势

较高但较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固然可以维持一些

12]

村落的生活,却不易形成比较大的文明区

[

传统上认为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形成的时间

在5100aBP前后,比两河流域古文明形成的时间

稍晚。事实上,5100aBP前后是尼罗河流域古代国

家统一的时间,而埃及古文明形成的时间要早,可达

涅伽达文化Ⅱ(5500~5100aBP)的早期,即5500a

BP前后,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形成的年

代相仿。埃及早期古文明又称为“诺姆文明”,诺姆文

明就是一个个以灌溉为基础的地方灌溉区文明。研

究表明

,在埃及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成为一个统

一的国家时,已经有约38个诺姆。

环境变迁在非洲尼罗河流域埃及古文明形成过

程中的作用与西亚两河流域相似。在非洲,最近的

研究结果表明,非洲全新世适宜期的起止时间

为14500~5500aBP。当时非洲撒哈拉沙漠大部

分沙丘被固定,绿洲满目,湖泊众多,是非洲先民较

为理想的生活家园

[2]

[2,3]

[14]

如上所述,大约5500aBP前后,两河流域气候

发生重要转变,开始向干旱方向转化。当时两河流

域的南半部,如巴比伦尼亚等以前的沼泽地开始变

干,成为土地肥沃的地区,那些前期生活在其它高地

分散的人口大量向这些地区移民,导致这些地区人

,但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压力较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