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明笛韵)
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
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n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又
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
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采
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等。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可以从设计和
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这些危险性不致于发展成为事故。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
形式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系统的危险性有潜在性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因此,当生产系
统处于新开发阶段,对其危险性还没有很深的认识,或者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
险物质、工具和设备时,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就十分合适。由于事先分析几乎不耗费什么资
金,而且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以为大家都乐于使用。
第一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步骤和分级
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时,首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
比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其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
下:
1. 根据经验
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 调查危险源
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 识别转化条件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
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 划分危险等级
即把预计到潜在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其分级的目的是要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
优先处理。其分级方法和含意为:
Ⅰ级 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
Ⅱ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因此,
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会造成害难事故,必须予以排除。
5. 实现事故预防措施
即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指定负责措施的部门和人员,并按照一定的表格进行
记录以便查找和落实措施。在危险性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工艺路线,至少也要找出
防止人员受伤或物质损失的方法。
上述分析步骤,不一定要求严格的次序,主要意义在于集中大家的经验和智慧,从宏观
上判断所研究的对象安全性如何,供给决策人员参考。
第二节 辨识危险性
要预先对危险性作分析,必须首先对危险性加以辨别。辨别危险性似乎没有什么难处,
凭老经验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以往的事故经验告诉我们,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
例如一个充装过量的液化气体新钢瓶,看起来毫无缺陷,但稍一受震或受热,瓶内便会产生
数百万帕的压力,远远超过钢瓶的承受能力,随之发生猛烈爆炸。所以说,危险性有固有的
潜在性质,如果不系统地去辨识它,就会造成遗漏。为了迅速准确查出险危性,可以根据情
况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能量的转换概念出发
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能源,正常情况下,能量做有用功,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但一旦
量能失控制,便会转化为破坏力量,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
能够转化为破坏能量的有:电能、原子能、机械能、压力和拉力、位能和重力能、燃烧
和爆炸、腐蚀、放射线、热能和热辐射等。
另一种表示破坏能量的因素也可作为参考:加速度,污染、腐蚀、化学离解、电气(包
括电感、电加热等)、爆炸、热和温度(包括高温、低温)、火灾、泄漏、温度(包高湿、低
湿)、氧化、压力(包括高、低压、压力急剧变化)、放射线(热辐射、电磁辐射、紫外辐射)、
化学灼伤、机械冲击等。
为了明确能量转变过程,必须进一步阐述能量失控的情况。
1. 化学模式
化学模式形成的危险性,就是通过化合和分解等反应产生的能量失控状态,结果是造成
火灾和爆炸。其过程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为静态化学能量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物理能;第
二步由物理能对目标施加破坏力。化学爆炸的起因就是由于化学反应瞬时产生的大量高温气
体;因受周围环境的约束而且有极高的压力;高压气体产生冲击波,对周围目标造成破坏。
化学模式通常有三种情况。
(1) 直接火灾 当可燃物质和氧气共存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这是大家所
熟知的,称作直接火灾。
但是应该注意某些物质发生直接火灾的可能性,如各类粉尘,包括有机塑料粉尘,染料
粉尘,某些金属如铁、铝等粉尘,煤尘及谷物粉尘等,它们能和空气充分结合,有些还有吸
附空气的能力,特别是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造成粉尘爆炸,产生严重后果。
在石油和易燃液体加工过程中,液体本身很少和空气接触。但应该注意到某些设备创造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明笛韵)
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
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n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又
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
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采
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等。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可以从设计和
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这些危险性不致于发展成为事故。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
形式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系统的危险性有潜在性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因此,当生产系
统处于新开发阶段,对其危险性还没有很深的认识,或者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
险物质、工具和设备时,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就十分合适。由于事先分析几乎不耗费什么资
金,而且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以为大家都乐于使用。
第一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步骤和分级
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时,首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
比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其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
下:
1. 根据经验
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 调查危险源
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 识别转化条件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
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 划分危险等级
即把预计到潜在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其分级的目的是要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
优先处理。其分级方法和含意为:
Ⅰ级 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
Ⅱ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因此,
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会造成害难事故,必须予以排除。
5. 实现事故预防措施
即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指定负责措施的部门和人员,并按照一定的表格进行
记录以便查找和落实措施。在危险性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工艺路线,至少也要找出
防止人员受伤或物质损失的方法。
上述分析步骤,不一定要求严格的次序,主要意义在于集中大家的经验和智慧,从宏观
上判断所研究的对象安全性如何,供给决策人员参考。
第二节 辨识危险性
要预先对危险性作分析,必须首先对危险性加以辨别。辨别危险性似乎没有什么难处,
凭老经验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以往的事故经验告诉我们,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
例如一个充装过量的液化气体新钢瓶,看起来毫无缺陷,但稍一受震或受热,瓶内便会产生
数百万帕的压力,远远超过钢瓶的承受能力,随之发生猛烈爆炸。所以说,危险性有固有的
潜在性质,如果不系统地去辨识它,就会造成遗漏。为了迅速准确查出险危性,可以根据情
况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能量的转换概念出发
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能源,正常情况下,能量做有用功,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但一旦
量能失控制,便会转化为破坏力量,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
能够转化为破坏能量的有:电能、原子能、机械能、压力和拉力、位能和重力能、燃烧
和爆炸、腐蚀、放射线、热能和热辐射等。
另一种表示破坏能量的因素也可作为参考:加速度,污染、腐蚀、化学离解、电气(包
括电感、电加热等)、爆炸、热和温度(包括高温、低温)、火灾、泄漏、温度(包高湿、低
湿)、氧化、压力(包括高、低压、压力急剧变化)、放射线(热辐射、电磁辐射、紫外辐射)、
化学灼伤、机械冲击等。
为了明确能量转变过程,必须进一步阐述能量失控的情况。
1. 化学模式
化学模式形成的危险性,就是通过化合和分解等反应产生的能量失控状态,结果是造成
火灾和爆炸。其过程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为静态化学能量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物理能;第
二步由物理能对目标施加破坏力。化学爆炸的起因就是由于化学反应瞬时产生的大量高温气
体;因受周围环境的约束而且有极高的压力;高压气体产生冲击波,对周围目标造成破坏。
化学模式通常有三种情况。
(1) 直接火灾 当可燃物质和氧气共存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这是大家所
熟知的,称作直接火灾。
但是应该注意某些物质发生直接火灾的可能性,如各类粉尘,包括有机塑料粉尘,染料
粉尘,某些金属如铁、铝等粉尘,煤尘及谷物粉尘等,它们能和空气充分结合,有些还有吸
附空气的能力,特别是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造成粉尘爆炸,产生严重后果。
在石油和易燃液体加工过程中,液体本身很少和空气接触。但应该注意到某些设备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