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内容深耕与形式创新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融媒体新闻作品评析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枝力夫)
内容深耕与形式创新:2019年度全国政法
优秀融媒体新闻作品评析
孙若冰,孔洪刚
摘 要 为贯彻落实 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论断,融媒体新闻作品
首次被纳入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评选,并获得了近三分之一的奖项。文章通过总结获奖作品特点,立足于融媒体
新闻的内容与形式两点,分析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中融媒体新闻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 法制新闻;融媒体;内容与形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077-03
“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是由原“全国
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奖经过2018年调整完善
而来,作为中央多次规范清理表彰评比活动后保留
下来的法治类新闻宣传的唯一国家级新闻奖项,由
中央政法委成立评选委员会,邀请专家独立评审。
为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发
挥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对加快推进政法
媒体融合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参照中国新闻奖评
选办法,结合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实际,2019年度
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中首设媒体融合奖项,
许多短视频新闻、新媒体创意互动新闻等积极参与
评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体现了“全国政法优
秀新闻奖”对融媒体新闻的积极接纳态度,同时也
可以看出融媒体新闻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与
创新。
1 获奖作品分析
经由全国优秀政法新闻作品评选办公室评定,
从526篇参选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5件、二等奖
30件、三等奖60件,共105件优秀政法新闻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信息见表1。
1.1 融媒体作品占比高,“融”在传播
由表1可以看出,本次优秀政法新闻评选共有
15篇作品获得一等奖,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报刊
通讯,也有受众广泛的广播、电视新闻,值得注意
的是,融媒体新闻作为首次纳入评选范围的新闻题
材,共有4篇作品上榜,占比26.7%,居于第一位
的是报刊,占比40%,广播、电视、网络、摄影作
品分别占比6.67%、6.67%、6.67%、13.3%,由此可
见,融媒体新闻作品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融媒
体新闻,是基于现代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融
合,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交换、共享
和宣传。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法制新闻受制于单
一的传播介质,无法适应受众需求;法制新闻的挖
掘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融媒体作为一种
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有助于实现媒体行业的转型
和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获奖作品:“大数据
解读‘两高’报告”网络阅读量65.2万;人民法
院新闻传媒总社的获奖作品:“带着国会去审判系
列直播”网络阅读量3.6亿;人民日报社的获奖作
品:“中国的法治道路(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网络阅读量;检察日报社的获奖作品: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中国检察’,秒
杀抖音各种版本!”网络阅读量超10万,通过上述
数据可以看出,融媒体传播手段为法制新闻带来的
流量加持增强了法制新闻的传播力,更深入、更生
动地解读和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
1.2 团体协作占多数,“融”在技术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团体的协作在融媒
体新闻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2019年获一等奖的
四篇融媒体优秀政法新闻中,作者都是集体。这是
由融媒体新闻的特性决定的。一篇优秀的融媒体新
闻作品需要对内容进行多角度挖掘、精准深耕;需
要多平台联动、精准投放,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具备
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拥有对口的专业技能,工作任
务量和质量要求必须有配合默契的团队共同来完
作者简介:孙若冰,研究生在读,华东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法治新闻。
孔洪刚,华东政法大学。
77
《科技传播》
表1 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名单(一等奖)
序号
1
作品题目
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
——
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纪实
平安中国建设
落实一号检察建议
碧海蓝天离不开
“检察蓝”悉心守护
体裁
报刊通讯
报刊
系列报道
报刊
系列报道
报刊通讯
集体
作者
新华社
刊播单位推荐单位
新华社
2
3
集体
徐盈雁
邵炳芳
陈建国
邢东伟
郭士辉
李阳 孙航
乔文心
荆龙 雷蕾
姜佩杉
集体
集体
吴闯 程琴
奚丹霓
李文杰
李本杨
石云松
集体
集体
王恬
韩晓萌
梁培钰
单鑫 包晗
李博文
集体
曹丽辉
杨柳
王倩 李洋
孙桂杰
王明芝
集体
人民日报
检察日报
人民日报社
检察日报社
4法治日报法治日报社
5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司法华章
报刊
系列报道
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
新闻传媒总社
6
7
脱贫攻坚在行动·来自公安部定点报刊
扶贫地贵州黔西南州的报道系列报道
陈士渠防骗讲堂
广播
系列报道
人民公安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人民公安报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8
孙小果再审案依法公开宣判
决定执行死刑
电视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高人民法院
9
10
讲述的故事|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大数据解读“两高”报告
What China Judges
中国的法治道路
(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
网络专题
融媒体
短视频
新华社客户端
CGTN客户端
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1
融媒体
短视频
人民日报
英文客户端
人民日报社
12带着国徽去审判系列直播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
“中国检察”,秒杀抖音各种版
本!
生与死的距离
“林海孤岛”上的坚守
融媒体
融合创新
融媒体
融合创新
摄影单幅
摄影组图
人民法院报微博
人民法院
新闻传媒总社
13
检察日报
正义网微信公众号
钱江晚报
法治日报
检察日报社
14
15
浙江
法治日报社
成。例如人民法院微博的获奖作品:带着国会去审
判系列直播,历时四个月,通过通讯稿、微博图文、
短视频、现场直播等形式记录了人民法院开展巡回
审判,践行司法便民的真实故事。这不仅要求团队
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同时
要求团队具备采写、编辑、摄影、剪辑等专业的新
闻技能,围绕国家政法工作中的大政、大事、大案
《科技传播》
2021·2(上)
78
进行研讨,跳出政法工作的“大视角”,选择受众
亲切的“小视角”,挖掘政法工作的“内容富矿”,
用优质内容和形式生产吸睛产品,让国家政法工作
的“神秘性”和权威性,转化为宣传法治的影响力
和穿透力。
1.3 刊播单位媒体新,“融”在平台
四篇获一等奖的融媒体新闻,其刊发单位分别
是CGTV客户端、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法院
报微博、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皆为新媒体
平台。成熟的便携网络终端、飞速发展的网络通信
技术以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获
取新闻的选择倾向落在手机端或者PC端,碎片化
的阅读习惯将用户留在了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
等“快餐式”信息平台,由微信、微博、抖音、手
机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抖一端”为受众提供了信
息接收和信息交互的平台,破除了传统媒体的信息
交互壁垒,将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与新媒体的形式
与平台对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政法
新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入驻各大网络平台或者
开发自己的客户端,在国家大政、大事上实现“平
台联动、多屏互动、同频共振”,发挥各大传播平
台资源充裕、技术领先的优势、积极推转权威准确、
专业深刻、既有用又有趣的优质政法内容,同时也
可以更好地在受众视野中扎根、生芽、散叶,以人
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政法工作解读、宣传
的全网络覆盖和全方位推送。
2 内容上的深耕
融媒体新闻依托于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同
时又深受传统媒体专业化素养的影响,因此,融媒
体新闻在内容上可以从普通的新媒体平台新闻中
脱颖而出,在以“内容为王”的新闻界取得一席
之地。
例如CGTN客户端的获奖作品:“大数据解读‘两
高’报告(What China Judges)”用97秒的时间,
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制作了一篇数据新闻,用活泼的
动画和流畅的双语向受众解读了2018年最高人民法
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指出了过去四十
年里,两高工作报告中反映社会变化的高频词汇:
经济、职务犯罪、司法公正等,体现了最高人民检
察院有腐必反,服务国家反腐败工作大局的工作精
神,表明“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
中之重。该篇报道采用清新动感的背景音乐,配上
流利的英文口语和英汉字幕,用精确的数据动画,
向世界人民解读了过去一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同时展现了自1980年“两
高”报告公开以来,四十年里我国人民法治生活的
变化。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的获奖作品“中国的法
治道路(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
也通过视频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法治历程,在国
际舆论场上,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多种传播形式,
生动鲜活地向世界宣传了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上形成“中国之治”的广泛
共识。
3 形式上的创新
高速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为新闻传播手段的创
新奠定了基础,除了短视频、网络直播、H5动画、
AI新闻等新的新闻传播技术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同
时也在逐渐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行为
也在影响着新闻的采编与制作,除了在创新传播手
段上下功夫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会成为赢得受众
喜爱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本次全国优秀政法新闻奖的评选中,
,以网络直播的形式
向受众展现了人民法院克服艰苦条件,贯彻司法便
民的真实记录,并通过线上互动解答受众的法律疑
惑,拉近了司法与人民的距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成功宣传了“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再如,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的获奖作品
,秒
杀抖音各种版本!”,以短视频的方式,改编了时下
最火的流行歌曲《生僻字》,配以检查机关工作人
员的卡点视频,音乐朗朗上口,视频慷慨激昂,将
严肃紧张的检察工作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用受
众熟悉的音乐解读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指出检察部
门的工作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国土资源等,
都是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从形式和内容上拉近
了与受众的关系,以亲切的口吻讲述了检查部门工
作的日常,歌颂了为公益诉讼跋山涉水、克服重重
艰难的人民检察官。
4 结语
政法新闻在融媒体的风口,通过内容与形式的
深耕与创新,真正做到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在国内与国际上记录和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迈出了政法新闻借助融媒体成功转型的重要
一步。
参考文献
[1]吴永桂.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策划路径研究[J].传媒论
坛,2020,3(22):42-43.
[2]杨沫.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政法新闻报道[J].新闻前哨,
2020(8):61-62.
[3]郝周成.新媒体语境下“融合报道”的叙事学分析
——
以第
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J].出版广
角,2020(14):68-70.
79
《科技传播》
“带着国会去审判”系列直播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中国检察”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枝力夫)
内容深耕与形式创新:2019年度全国政法
优秀融媒体新闻作品评析
孙若冰,孔洪刚
摘 要 为贯彻落实 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论断,融媒体新闻作品
首次被纳入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评选,并获得了近三分之一的奖项。文章通过总结获奖作品特点,立足于融媒体
新闻的内容与形式两点,分析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中融媒体新闻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 法制新闻;融媒体;内容与形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077-03
“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是由原“全国
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奖经过2018年调整完善
而来,作为中央多次规范清理表彰评比活动后保留
下来的法治类新闻宣传的唯一国家级新闻奖项,由
中央政法委成立评选委员会,邀请专家独立评审。
为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发
挥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对加快推进政法
媒体融合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参照中国新闻奖评
选办法,结合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实际,2019年度
政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中首设媒体融合奖项,
许多短视频新闻、新媒体创意互动新闻等积极参与
评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体现了“全国政法优
秀新闻奖”对融媒体新闻的积极接纳态度,同时也
可以看出融媒体新闻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与
创新。
1 获奖作品分析
经由全国优秀政法新闻作品评选办公室评定,
从526篇参选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5件、二等奖
30件、三等奖60件,共105件优秀政法新闻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信息见表1。
1.1 融媒体作品占比高,“融”在传播
由表1可以看出,本次优秀政法新闻评选共有
15篇作品获得一等奖,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报刊
通讯,也有受众广泛的广播、电视新闻,值得注意
的是,融媒体新闻作为首次纳入评选范围的新闻题
材,共有4篇作品上榜,占比26.7%,居于第一位
的是报刊,占比40%,广播、电视、网络、摄影作
品分别占比6.67%、6.67%、6.67%、13.3%,由此可
见,融媒体新闻作品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融媒
体新闻,是基于现代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融
合,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交换、共享
和宣传。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法制新闻受制于单
一的传播介质,无法适应受众需求;法制新闻的挖
掘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融媒体作为一种
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有助于实现媒体行业的转型
和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获奖作品:“大数据
解读‘两高’报告”网络阅读量65.2万;人民法
院新闻传媒总社的获奖作品:“带着国会去审判系
列直播”网络阅读量3.6亿;人民日报社的获奖作
品:“中国的法治道路(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网络阅读量;检察日报社的获奖作品: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中国检察’,秒
杀抖音各种版本!”网络阅读量超10万,通过上述
数据可以看出,融媒体传播手段为法制新闻带来的
流量加持增强了法制新闻的传播力,更深入、更生
动地解读和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
1.2 团体协作占多数,“融”在技术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团体的协作在融媒
体新闻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2019年获一等奖的
四篇融媒体优秀政法新闻中,作者都是集体。这是
由融媒体新闻的特性决定的。一篇优秀的融媒体新
闻作品需要对内容进行多角度挖掘、精准深耕;需
要多平台联动、精准投放,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具备
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拥有对口的专业技能,工作任
务量和质量要求必须有配合默契的团队共同来完
作者简介:孙若冰,研究生在读,华东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法治新闻。
孔洪刚,华东政法大学。
77
《科技传播》
表1 2019年度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名单(一等奖)
序号
1
作品题目
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
——
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纪实
平安中国建设
落实一号检察建议
碧海蓝天离不开
“检察蓝”悉心守护
体裁
报刊通讯
报刊
系列报道
报刊
系列报道
报刊通讯
集体
作者
新华社
刊播单位推荐单位
新华社
2
3
集体
徐盈雁
邵炳芳
陈建国
邢东伟
郭士辉
李阳 孙航
乔文心
荆龙 雷蕾
姜佩杉
集体
集体
吴闯 程琴
奚丹霓
李文杰
李本杨
石云松
集体
集体
王恬
韩晓萌
梁培钰
单鑫 包晗
李博文
集体
曹丽辉
杨柳
王倩 李洋
孙桂杰
王明芝
集体
人民日报
检察日报
人民日报社
检察日报社
4法治日报法治日报社
5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司法华章
报刊
系列报道
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
新闻传媒总社
6
7
脱贫攻坚在行动·来自公安部定点报刊
扶贫地贵州黔西南州的报道系列报道
陈士渠防骗讲堂
广播
系列报道
人民公安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人民公安报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8
孙小果再审案依法公开宣判
决定执行死刑
电视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高人民法院
9
10
讲述的故事|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大数据解读“两高”报告
What China Judges
中国的法治道路
(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
网络专题
融媒体
短视频
新华社客户端
CGTN客户端
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1
融媒体
短视频
人民日报
英文客户端
人民日报社
12带着国徽去审判系列直播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
“中国检察”,秒杀抖音各种版
本!
生与死的距离
“林海孤岛”上的坚守
融媒体
融合创新
融媒体
融合创新
摄影单幅
摄影组图
人民法院报微博
人民法院
新闻传媒总社
13
检察日报
正义网微信公众号
钱江晚报
法治日报
检察日报社
14
15
浙江
法治日报社
成。例如人民法院微博的获奖作品:带着国会去审
判系列直播,历时四个月,通过通讯稿、微博图文、
短视频、现场直播等形式记录了人民法院开展巡回
审判,践行司法便民的真实故事。这不仅要求团队
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同时
要求团队具备采写、编辑、摄影、剪辑等专业的新
闻技能,围绕国家政法工作中的大政、大事、大案
《科技传播》
2021·2(上)
78
进行研讨,跳出政法工作的“大视角”,选择受众
亲切的“小视角”,挖掘政法工作的“内容富矿”,
用优质内容和形式生产吸睛产品,让国家政法工作
的“神秘性”和权威性,转化为宣传法治的影响力
和穿透力。
1.3 刊播单位媒体新,“融”在平台
四篇获一等奖的融媒体新闻,其刊发单位分别
是CGTV客户端、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法院
报微博、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皆为新媒体
平台。成熟的便携网络终端、飞速发展的网络通信
技术以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获
取新闻的选择倾向落在手机端或者PC端,碎片化
的阅读习惯将用户留在了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
等“快餐式”信息平台,由微信、微博、抖音、手
机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抖一端”为受众提供了信
息接收和信息交互的平台,破除了传统媒体的信息
交互壁垒,将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与新媒体的形式
与平台对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政法
新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入驻各大网络平台或者
开发自己的客户端,在国家大政、大事上实现“平
台联动、多屏互动、同频共振”,发挥各大传播平
台资源充裕、技术领先的优势、积极推转权威准确、
专业深刻、既有用又有趣的优质政法内容,同时也
可以更好地在受众视野中扎根、生芽、散叶,以人
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政法工作解读、宣传
的全网络覆盖和全方位推送。
2 内容上的深耕
融媒体新闻依托于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同
时又深受传统媒体专业化素养的影响,因此,融媒
体新闻在内容上可以从普通的新媒体平台新闻中
脱颖而出,在以“内容为王”的新闻界取得一席
之地。
例如CGTN客户端的获奖作品:“大数据解读‘两
高’报告(What China Judges)”用97秒的时间,
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制作了一篇数据新闻,用活泼的
动画和流畅的双语向受众解读了2018年最高人民法
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指出了过去四十
年里,两高工作报告中反映社会变化的高频词汇:
经济、职务犯罪、司法公正等,体现了最高人民检
察院有腐必反,服务国家反腐败工作大局的工作精
神,表明“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
中之重。该篇报道采用清新动感的背景音乐,配上
流利的英文口语和英汉字幕,用精确的数据动画,
向世界人民解读了过去一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同时展现了自1980年“两
高”报告公开以来,四十年里我国人民法治生活的
变化。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的获奖作品“中国的法
治道路(The path to rule of law in China)”
也通过视频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法治历程,在国
际舆论场上,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多种传播形式,
生动鲜活地向世界宣传了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上形成“中国之治”的广泛
共识。
3 形式上的创新
高速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为新闻传播手段的创
新奠定了基础,除了短视频、网络直播、H5动画、
AI新闻等新的新闻传播技术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同
时也在逐渐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行为
也在影响着新闻的采编与制作,除了在创新传播手
段上下功夫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会成为赢得受众
喜爱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本次全国优秀政法新闻奖的评选中,
,以网络直播的形式
向受众展现了人民法院克服艰苦条件,贯彻司法便
民的真实记录,并通过线上互动解答受众的法律疑
惑,拉近了司法与人民的距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成功宣传了“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再如,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的获奖作品
,秒
杀抖音各种版本!”,以短视频的方式,改编了时下
最火的流行歌曲《生僻字》,配以检查机关工作人
员的卡点视频,音乐朗朗上口,视频慷慨激昂,将
严肃紧张的检察工作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用受
众熟悉的音乐解读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指出检察部
门的工作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国土资源等,
都是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从形式和内容上拉近
了与受众的关系,以亲切的口吻讲述了检查部门工
作的日常,歌颂了为公益诉讼跋山涉水、克服重重
艰难的人民检察官。
4 结语
政法新闻在融媒体的风口,通过内容与形式的
深耕与创新,真正做到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在国内与国际上记录和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迈出了政法新闻借助融媒体成功转型的重要
一步。
参考文献
[1]吴永桂.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策划路径研究[J].传媒论
坛,2020,3(22):42-43.
[2]杨沫.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政法新闻报道[J].新闻前哨,
2020(8):61-62.
[3]郝周成.新媒体语境下“融合报道”的叙事学分析
——
以第
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J].出版广
角,2020(14):68-70.
79
《科技传播》
“带着国会去审判”系列直播
“陈柯宇再唱神曲《生僻字》力顶“中国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