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关于smt工段的提案改善意见
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力嘉丽)
关于smt工段的提案改善意见
1.
2.
3.
4.
改善背景
现状分析
改善建议
改善汇总
改善背景
我司smt工段作业中存在的废时耗力情况,其中清尾补料和换单作业用时较长。生产
物料的管理、领用、分配、上线工艺制度不够完善。
例1
型号 标产 平均实产 标产达成时间 实际用时
Ms-g41 75PCS/h 56PCS/h 71H 89H
以下是一些同行的换单作业用时
公司名称 清尾 拆料 领料找上料 核对
料
15min 30min
研祥智能科
5min 10min 10min
技
伟创立
富士康
以下视图是某公司smt工段换单作业的用时情况
时间(min)
清尾补料用时 换单用时
≈4H(保守时间) ≈9H
技术员调合计用公司部门规
试 时 模
25min 1.5H
4条线
切换作业流程
5
2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1
程序导入
2
部品切换(以100种计)(上料)
3
设备夹具(顶针)安装
4
部品对料
5
软件调试
NO.
6
第一枚基板制作
7
QC IC、极性部品确认
8
QC
其他部品确认
9
正常生产
30
8
7
5
7
5
5
Total
:
52min
现状分析
背景一
1)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末尾的补料清尾工作内容:
a) 从仓库领出的散料数量和实际数量准确性差。
b) 前线借电阻、后线借电容、西线借三极管、东线借IC,跑东跑西的借物料,机器处于待机状
况。
c) 挪用下工段物料,拆料、分料。
d) 整理抛料,对缺料位置进行大量手贴工作,又慌忙、又急躁的手贴工作对品质影响较为严重,
每到清尾工作,维修板就会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在报表中领导是看不到的)。
2)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中换单作业流程图示:
拉长、品
管核对物
料
更换吸嘴,
调顶PIN,
打胶纸板,
核对
打首件
大于4H
生产/工程
核对首件
1.5H
品质核
对
大约3H左右
大于2.5H
生产
上图是对我厂换线用时分析
背景二
1) 部分操作员不认识物料。
a) 上班1个多月后分不清电阻、电容,对贴片元件认识度差。只认料号,不认料,物料规格看
不懂。
b) 缺乏熟练的老员工,老员工在指导新员工生产操作中没有责任感。
2) 操作员不熟悉设备操作。
a) 操作员无法灵活处理异常报警,只会按自己认识的、熟悉的按钮。
b) 异常报警处理速度慢,对报轨道、料槽空、无法拾取物料等异常处理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
正确的处理方法。
c) 操作界面不熟悉,停留在“开始”和“暂停”的按钮上。
3) 工程部的职责技能不能应付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养。
a) 工程部技术员在换单作业中,导入程序后的调试工作较长,超过1小时。
b) 技术员针对操作员无法解决的异常报警,存在恐惧心理,态度不端正。拖拖拉拉,颤颤巍巍,
处理的慢,对于处理不了的问题不做汇总反应解决,而是强行关机,甚至有的技术员连关机
都不会。
c) 贴片机抛料处理中,不及时,不彻底,甚至解决不了问题。(有位技术员对抛料记录中的400pcs
说了句“正常”,然后删除记录,只告诉操作员换飞达。)
d) 机器保养偷工减料,在丝印机、接驳台、贴片机等机 械传动齿轮和轨道没有做基本的润滑
保养,贴片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道,悬臂时常发出异常的的吱!吱!声。(正常的声
音应该是唰!唰!唰!)
4) 数据报表分析不到位,未反应生产实情。
计划单
改善建议
1) 补料清尾
配备产线物料员
A B C
仓库
物料组接到计划单,
按照各线进度与计
划单到仓库领回物
料。
产线领料、退料由
物料组配合完成并
做数量保证,并且
物料组提前领回各线体
纳入考核。
物料进行备料,并将物料
装在飞达上,(在换线之
前确认准确备料完毕)
A线、B线、C线
产线
具体分析:
产线各线体在工单数量剩余40PCS左右的时候,出现物料短缺,此时间段出现长久的待机,
物料员
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力嘉丽)
关于smt工段的提案改善意见
1.
2.
3.
4.
改善背景
现状分析
改善建议
改善汇总
改善背景
我司smt工段作业中存在的废时耗力情况,其中清尾补料和换单作业用时较长。生产
物料的管理、领用、分配、上线工艺制度不够完善。
例1
型号 标产 平均实产 标产达成时间 实际用时
Ms-g41 75PCS/h 56PCS/h 71H 89H
以下是一些同行的换单作业用时
公司名称 清尾 拆料 领料找上料 核对
料
15min 30min
研祥智能科
5min 10min 10min
技
伟创立
富士康
以下视图是某公司smt工段换单作业的用时情况
时间(min)
清尾补料用时 换单用时
≈4H(保守时间) ≈9H
技术员调合计用公司部门规
试 时 模
25min 1.5H
4条线
切换作业流程
5
2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1
程序导入
2
部品切换(以100种计)(上料)
3
设备夹具(顶针)安装
4
部品对料
5
软件调试
NO.
6
第一枚基板制作
7
QC IC、极性部品确认
8
QC
其他部品确认
9
正常生产
30
8
7
5
7
5
5
Total
:
52min
现状分析
背景一
1)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末尾的补料清尾工作内容:
a) 从仓库领出的散料数量和实际数量准确性差。
b) 前线借电阻、后线借电容、西线借三极管、东线借IC,跑东跑西的借物料,机器处于待机状
况。
c) 挪用下工段物料,拆料、分料。
d) 整理抛料,对缺料位置进行大量手贴工作,又慌忙、又急躁的手贴工作对品质影响较为严重,
每到清尾工作,维修板就会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在报表中领导是看不到的)。
2)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中换单作业流程图示:
拉长、品
管核对物
料
更换吸嘴,
调顶PIN,
打胶纸板,
核对
打首件
大于4H
生产/工程
核对首件
1.5H
品质核
对
大约3H左右
大于2.5H
生产
上图是对我厂换线用时分析
背景二
1) 部分操作员不认识物料。
a) 上班1个多月后分不清电阻、电容,对贴片元件认识度差。只认料号,不认料,物料规格看
不懂。
b) 缺乏熟练的老员工,老员工在指导新员工生产操作中没有责任感。
2) 操作员不熟悉设备操作。
a) 操作员无法灵活处理异常报警,只会按自己认识的、熟悉的按钮。
b) 异常报警处理速度慢,对报轨道、料槽空、无法拾取物料等异常处理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
正确的处理方法。
c) 操作界面不熟悉,停留在“开始”和“暂停”的按钮上。
3) 工程部的职责技能不能应付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养。
a) 工程部技术员在换单作业中,导入程序后的调试工作较长,超过1小时。
b) 技术员针对操作员无法解决的异常报警,存在恐惧心理,态度不端正。拖拖拉拉,颤颤巍巍,
处理的慢,对于处理不了的问题不做汇总反应解决,而是强行关机,甚至有的技术员连关机
都不会。
c) 贴片机抛料处理中,不及时,不彻底,甚至解决不了问题。(有位技术员对抛料记录中的400pcs
说了句“正常”,然后删除记录,只告诉操作员换飞达。)
d) 机器保养偷工减料,在丝印机、接驳台、贴片机等机 械传动齿轮和轨道没有做基本的润滑
保养,贴片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道,悬臂时常发出异常的的吱!吱!声。(正常的声
音应该是唰!唰!唰!)
4) 数据报表分析不到位,未反应生产实情。
计划单
改善建议
1) 补料清尾
配备产线物料员
A B C
仓库
物料组接到计划单,
按照各线进度与计
划单到仓库领回物
料。
产线领料、退料由
物料组配合完成并
做数量保证,并且
物料组提前领回各线体
纳入考核。
物料进行备料,并将物料
装在飞达上,(在换线之
前确认准确备料完毕)
A线、B线、C线
产线
具体分析:
产线各线体在工单数量剩余40PCS左右的时候,出现物料短缺,此时间段出现长久的待机,
物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