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公西曲文)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 - 健康之路 - 准
提共修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阴阳辨证用药总纲领阴 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元阴元阳
藏肾中,肾司二便之开合,太阴虚寒大便溏,生姜干姜开太阴;少阴虚寒溲清长,四川附
子配草姜;舌 边齿痕太阴湿,少阳枢机不流利,柴胡气香升清气,味苦还能降浊阴,柴胡
桂枝干姜汤,半夏茯苓泽泻饮,清升浊降湿邪飞。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 者
口渴喜热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生姜干姜汤;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增
液承气用之宜。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喜冷真阳证,知柏地黄可以用。五 心烦热或盗汗,
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通脉四逆柴胡汤。大 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理中用;
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合乎情;四肢青冷厥阴病,当归四逆桂枝用。太极药性论阴阳,
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 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太阴之病食不下,
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重用柴胡开太阴,
配合四逆升清阳。湿 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
阳黄小便必定黄,口渴饮冷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少 阴之病但欲寐,
畏寒蜷卧脉微细。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阳)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
四逆汤。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 杂,姜附椒柏乌梅下。太阳寒
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
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 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少
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阳明之病胃家实,
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
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强。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寒邪从阳经而入,
气足者寒邪容易化为热邪,轻浅者如上所述麻黄汤可愈病;热甚则伤阴,轻者,仲景有人
参白虎、小柴胡之类以存阴,最重者,仲景有大、小承气之类以救阴。假使外邪从阴经而
入内,阴寒同类,物以类聚,阴盛则伤阳,轻浅者,仲景有大、小建中、理中之类以扶阳,
最重者,仲景有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此即仲景治外邪入内之指南。阳气足者,外寒不
入,内寒不生。内寒之形成,由于阳气不足,阳气一亏阴寒内生。经书说:气不足便是寒。
考究阳气不足的原因:房劳者,伤精之后肾阳也损;因饮食无常者,则脾阳受伤,大便稀
溏;因用心思虑过度者,则损伤心阳,导致心气不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
生于何处,积阴日久,元阳便为阴邪所伤,阴盛则阳浮游于外,疮疡之病发作。阳气损于
上者,应该用桂枝去芍药汤,甚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损于中者,仲景用建中、理中以
扶脾阳;损于下者,仲景用四逆、白通以救肾阳。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
积之日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法宜甘寒养阴,切不可妄用苦
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炮姜汤之法,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
此乃仲景治内伤之指南。阳损不能化阴,阴液枯竭,肌肤枯槁,神气短少,吐痰胶粘,有
火形可验者,按照仲景炙甘草、龙骨炮姜汤之法治之,阴虚类方可取。又要识得外邪从阳
经入内,以致热伤血者,亦可称谓阴虚,若此而论者,是谓之真阴虚。从外而致者,苦寒、
清凉、升解俱可治之,若此论者,只宜甘温微寒,从阳养阴以调之,内外之法,至此详矣。
辛甘化阳,阳主左升,苦甘、酸甘化阴,阴主右降,左升右降,犹如日出日落,此乃用药
之指南;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是一元盈亏之详征。扶上之阳参桂芪,理中之阳
砂蔻姜,乌附硫磺温下阳。理中甘草干姜汤,中阳不足是妙方。附子、细辛、真武汤,温
肾助阳是好方。胸胁胀满舌苔滑,口苦咽干齿痕舌,少阳枢不流转,柴胡桂枝干姜汤,引
阳化阴功效全,食疗生姜白面煎。肩背冰冷不出汗,咳嗽腹满流清涎,麻黄附子细辛煎,
可加四逆增效验。六经脉证总论欲明伤寒杂病之理,需明六经本证及十二经络循行,以及
阴阳合一化气之理。然后论中所称太阳、阳明等病,其源流变态,形色脉象,当一 一备记,
了然于心,然后其症之分并、疑似及用药加减异同之故,可以晓然。 太阳病太阳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
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明病阳明中风,口苦咽干,
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恶寒、未离太阳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
名中寒。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
明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脉大。以上皆阳明之经病。 病有太阳、
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
利小便已。 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此乃正阳阳明。 阳明
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少阳病少阳之
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
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
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三阳合病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
汗。内热已极。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外热轻则内热重。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
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太阴
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
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自利不
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自利而渴,寒在下焦也。此自
利不 渴,寒在中焦也。 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
阴则寐。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尺寸俱沉
者,少阴受病也。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
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
病也。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2024年5月23日发(作者:公西曲文)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 - 健康之路 - 准
提共修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阴阳辨证用药总纲领阴 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元阴元阳
藏肾中,肾司二便之开合,太阴虚寒大便溏,生姜干姜开太阴;少阴虚寒溲清长,四川附
子配草姜;舌 边齿痕太阴湿,少阳枢机不流利,柴胡气香升清气,味苦还能降浊阴,柴胡
桂枝干姜汤,半夏茯苓泽泻饮,清升浊降湿邪飞。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 者
口渴喜热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生姜干姜汤;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增
液承气用之宜。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喜冷真阳证,知柏地黄可以用。五 心烦热或盗汗,
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通脉四逆柴胡汤。大 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理中用;
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合乎情;四肢青冷厥阴病,当归四逆桂枝用。太极药性论阴阳,
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 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太阴之病食不下,
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重用柴胡开太阴,
配合四逆升清阳。湿 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
阳黄小便必定黄,口渴饮冷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少 阴之病但欲寐,
畏寒蜷卧脉微细。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阳)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
四逆汤。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 杂,姜附椒柏乌梅下。太阳寒
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
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 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少
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阳明之病胃家实,
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
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强。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寒邪从阳经而入,
气足者寒邪容易化为热邪,轻浅者如上所述麻黄汤可愈病;热甚则伤阴,轻者,仲景有人
参白虎、小柴胡之类以存阴,最重者,仲景有大、小承气之类以救阴。假使外邪从阴经而
入内,阴寒同类,物以类聚,阴盛则伤阳,轻浅者,仲景有大、小建中、理中之类以扶阳,
最重者,仲景有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此即仲景治外邪入内之指南。阳气足者,外寒不
入,内寒不生。内寒之形成,由于阳气不足,阳气一亏阴寒内生。经书说:气不足便是寒。
考究阳气不足的原因:房劳者,伤精之后肾阳也损;因饮食无常者,则脾阳受伤,大便稀
溏;因用心思虑过度者,则损伤心阳,导致心气不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
生于何处,积阴日久,元阳便为阴邪所伤,阴盛则阳浮游于外,疮疡之病发作。阳气损于
上者,应该用桂枝去芍药汤,甚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损于中者,仲景用建中、理中以
扶脾阳;损于下者,仲景用四逆、白通以救肾阳。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
积之日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法宜甘寒养阴,切不可妄用苦
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炮姜汤之法,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
此乃仲景治内伤之指南。阳损不能化阴,阴液枯竭,肌肤枯槁,神气短少,吐痰胶粘,有
火形可验者,按照仲景炙甘草、龙骨炮姜汤之法治之,阴虚类方可取。又要识得外邪从阳
经入内,以致热伤血者,亦可称谓阴虚,若此而论者,是谓之真阴虚。从外而致者,苦寒、
清凉、升解俱可治之,若此论者,只宜甘温微寒,从阳养阴以调之,内外之法,至此详矣。
辛甘化阳,阳主左升,苦甘、酸甘化阴,阴主右降,左升右降,犹如日出日落,此乃用药
之指南;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是一元盈亏之详征。扶上之阳参桂芪,理中之阳
砂蔻姜,乌附硫磺温下阳。理中甘草干姜汤,中阳不足是妙方。附子、细辛、真武汤,温
肾助阳是好方。胸胁胀满舌苔滑,口苦咽干齿痕舌,少阳枢不流转,柴胡桂枝干姜汤,引
阳化阴功效全,食疗生姜白面煎。肩背冰冷不出汗,咳嗽腹满流清涎,麻黄附子细辛煎,
可加四逆增效验。六经脉证总论欲明伤寒杂病之理,需明六经本证及十二经络循行,以及
阴阳合一化气之理。然后论中所称太阳、阳明等病,其源流变态,形色脉象,当一 一备记,
了然于心,然后其症之分并、疑似及用药加减异同之故,可以晓然。 太阳病太阳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
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明病阳明中风,口苦咽干,
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恶寒、未离太阳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
名中寒。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
明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脉大。以上皆阳明之经病。 病有太阳、
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
利小便已。 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此乃正阳阳明。 阳明
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少阳病少阳之
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
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
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三阳合病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
汗。内热已极。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外热轻则内热重。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
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太阴
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
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自利不
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自利而渴,寒在下焦也。此自
利不 渴,寒在中焦也。 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
阴则寐。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尺寸俱沉
者,少阴受病也。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
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
病也。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