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代芮美)
“南洋兄弟”简照南、简玉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3年第2期
文 路修远
192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简照南猝然去世。他极富传奇性,有学者称赞简照南是
少见的、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熊彼特式的企业家。”
从简照南的南洋公司诞生到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并与全球烟草巨头英美烟公司分庭
抗礼这一过程中,简照南作为本土企业家展现出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智慧,在那个政权更迭、战
火纷飞的年代,尤为引人注目。
简照南祖籍广东佛山,少年时期,他就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在他13岁的时候,父亲撒手人
寰,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母亲靠缝纫维持一家生计。作为长子,照顾两个弟弟和
两个妹妹的重担就落在了简照南身上。
1886年的一天,16岁的简照南从香港到达了日本神户。在日本的几年时间,简照南积累了
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业务扩大后,简照南一个人忙不过来,于1890年回老家,将弟弟简玉阶接
到日本帮忙。
甲午战争爆发,“屈辱的条约”,“明治维新”,这样的字眼鼓舞了一批年轻人,去邻邦
弹丸之地的日本寻找答案,简照南、简玉阶也在其中。1902年简照南再次前往日本,这次,他
加入日本国籍,取名松本照南。这一行为使得简照南日后的商业生涯中,增加了一个被竞争对
手攻击的硬伤。
同年,简照南在神户参观完村井烟草公司之后,就萌生了建立自己的烟厂的念头。而且,
他很快意识到英美烟公司对日本烟草市场的渗透。为此,他在日本购买了卷烟机器,并聘请了
日本技师,他曾颇为嘲讽地对他的朋友说,“我从日本偷来了烟草技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10万元股本在香港创办南洋兄
弟烟草公司,这是一个设备简陋的小工厂,也是本土的第二家烟草工厂,第一家是盛宣怀于
1903年创办的三星烟厂,它很快被英美烟公司兼并了。
在简家兄弟的工厂里,有11名来自日本的技师,他们培训了16名本土的男子如何使用机
器和100名妇女如何处理和包装成品。产品生产出来,销往东亚和东南亚,在这里,南洋兄弟
很少受到高关税和英美烟公司竞争的威胁。
而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后,他开始琢磨将其经营扩展到中国。简照南和简玉阶遇到的第一个
强劲对手就是英美烟公司。在1915年以前,英美烟公司在中国本土呈垄断之势。简家兄弟选择
了广州作为突破点,而英美烟公司对这场竞争也磨刀霍霍。
英美烟公司对南洋香烟进入广州市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手段极其恶毒。其暗中买进大批
南洋香烟,储藏起来,等到香烟霉坏了,再廉价向消费者抛售,使得南洋的名誉大大受损。
同时,英美烟公司还试图将中国的排外情绪转移到南洋身上。待南洋在广州创立分公司,
它投书报纸,指责南洋与日本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它还向香港法院指控南洋伪造英美烟的
商标,南洋吃了败仗。
对于对方发动商战的前两项,简照南无可奈何,但他在广告推销上的天分,使自己的产品
不同于已立足的竞争者的产品,南洋兄弟公司才得以绝处逢生。
简照南提出“中国人请吸中国烟”,他积极参与慈善捐助活动。广东地区每年都有水灾,
简照南组织了10艘救济轮船,上面插满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救济”的巨型彩旗,很扎眼地停
泊在广东海滨大道的一座戏园前。
简照南也利用地方迷信来进行南洋公司的广告宣传。他暗中出钱让人到一些葬礼活动中免
费散发英美烟,还特别收买抬棺人叼着香烟出殡,让人们产生购买英美烟会带来“不吉利”的
印象。
南洋的广告宣传收到了效果,1915年,南洋终于在广州站稳了脚跟。之后,简照南迅速北
上,投资100万元在上海设立了雇工超过千人的卷烟厂。但整个北上的过程,却非常不顺。尽
管受挫,但对手英美烟公司很难将其从市场上一举扼杀。在1917年,英美烟公司提出了合并的
要求。颇为有意思的是,简照南一面在市场上奋力打击英美烟,抢夺市场份额;一面力促合并。
在他看来,南洋兄弟身处乱世,仅以自己的这点商业资本很难独存,所以必须有所依靠。
简照南异常看好与英美烟公司的合并,但在家族内部,他却遭到了激烈反对,理由是“违
背爱国原则”,而简玉阶是最坚定的反对者。简照南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预言这将会给
南洋兄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后一语成谶。
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竞争再次升级。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英美烟草再次对
南洋兄弟发起舆论攻击,这次攻击的由头是简照南加入了日本国籍,这一事实让南洋兄弟顿时
陷入丑闻漩涡。
1919年5月27日,简照南宣布放弃日本国籍,但还是很难平息民众的质疑。就在放弃日
本国籍的同一天,简照南宣布立即在公开市场发行价值1500万元的股票,每股为20元,只对
国人发行。南洋兄弟股票受到欢迎,张謇、虞洽卿、朱葆三等知名企业家纷纷出资入股,简氏
家族的股份从94%稀释到60.6%。
一个月后,简照南决定重组南洋兄弟公司,将总部移至上海。对简照南来说,两个月的商
战伤害了他的名声,加重了广告负担。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到了7月中旬,关于他的国籍的争
论从商场转到了北京的官场。还有一些人通过非官方的途径反对南洋,而理由都只有一个,简
照南的日本国籍。种种压力之下,1919年8月9日,北京的农商部宣布吊销南洋兄弟公司的执
照,并将其视为日本企业。
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如潮的抗议,一拨反对者是爱国华侨,在他们看来,简照南一案意味
着政府禁止中国人拥有双重国籍,并第一次开始歧视海外华人。他们的抗议压迫北京政府就简
照南申请国籍问题做出决定。1919年1月13日,内务部恢复了简照南的中国国籍,并命令农
商部恢复简照南的执照。
1919年,简照南说服简氏家族勉强接纳非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到了1920年初,简照南
放弃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他打破常规,任命非家族成员担任高级职位。
简照南聘请来曾为英美烟公司效劳的陈炳谦重组了南洋公司的财务,他成功运作了简氏家
族1919年的股票出售。此后,在1922年和1923年,陈炳谦说服了简照南和公司董事会创立了
几个不同的新机构以吸收资本,并为简照南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问题。随后,简照南又将
改善南洋兄弟公司生产体系的任务交给了陈炳谦的侄子陈其均。陈其均笃信,如果管理者精确
地测定工人和机器的能力,就能改善生产。陈其均在南洋的改革获得了简照南的支持,1920年
至1922年期间,南洋兄弟生产部门的投资翻了两番,从59万元,增加到173万元。
在此状况下,南洋又请来了前英美烟公司的买办邬挺生来帮助南洋兄弟扩展市场体系。同
时,南洋的广告部门,也获得了能与英美烟公司媲美的专家,南洋公司开始散发印刷精美、引
人注目的广告画。这些广告画上印有一些著名人物,让人们收集,集全可换西方进口的物品,
如自行车和热水壶。而在烟叶采购方面的最高职位,简照南任命了美国人格雷夫利。从1920年
开始,南洋进入了成长的巅峰期,年均利润达400万元。在简照南的带领下,在专业人士的推
动下,南洋的行政管理日渐专业化,在结构上更能紧密结合,变得越来越像西方的大企业。
然而就在南洋公司最辉煌的时候,1923年,53岁的简照南突然去世。这成为了南洋公司盛
极而衰的转折点。简照南逝后,南洋兄弟的经营日渐下滑。简氏家族的几个人无视于简玉阶的
管理权威和其他专业管理人员的意见,使公司交了不少代价昂贵的学费。
1928年和1929年,南洋兄弟巨亏545万元,后来几年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年度利润再没
有超过60万元,仅为简照南时代的零头。到1937年,简氏家族第一次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这一年的4月,宋子文“受邀”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董事长。这一天,距离南洋创办人简
照南去世已经有14年了。
“七七事变”后,南洋兄弟在上海的工厂被日本炸毁,大陆市场几乎全数沦丧。1945年二
战结束,被宋子文控制的南洋烟草已不复当年之勇,其年产量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
作为当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香烟品牌“红双喜”对于今人,“红双喜”仍是个现实的存
在,而简氏兄弟似乎是个遥远的记忆。但在历史的河流里,简照南的商业智慧,似昙花一现般
绚烂。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代芮美)
“南洋兄弟”简照南、简玉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3年第2期
文 路修远
192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简照南猝然去世。他极富传奇性,有学者称赞简照南是
少见的、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熊彼特式的企业家。”
从简照南的南洋公司诞生到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并与全球烟草巨头英美烟公司分庭
抗礼这一过程中,简照南作为本土企业家展现出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智慧,在那个政权更迭、战
火纷飞的年代,尤为引人注目。
简照南祖籍广东佛山,少年时期,他就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在他13岁的时候,父亲撒手人
寰,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母亲靠缝纫维持一家生计。作为长子,照顾两个弟弟和
两个妹妹的重担就落在了简照南身上。
1886年的一天,16岁的简照南从香港到达了日本神户。在日本的几年时间,简照南积累了
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业务扩大后,简照南一个人忙不过来,于1890年回老家,将弟弟简玉阶接
到日本帮忙。
甲午战争爆发,“屈辱的条约”,“明治维新”,这样的字眼鼓舞了一批年轻人,去邻邦
弹丸之地的日本寻找答案,简照南、简玉阶也在其中。1902年简照南再次前往日本,这次,他
加入日本国籍,取名松本照南。这一行为使得简照南日后的商业生涯中,增加了一个被竞争对
手攻击的硬伤。
同年,简照南在神户参观完村井烟草公司之后,就萌生了建立自己的烟厂的念头。而且,
他很快意识到英美烟公司对日本烟草市场的渗透。为此,他在日本购买了卷烟机器,并聘请了
日本技师,他曾颇为嘲讽地对他的朋友说,“我从日本偷来了烟草技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以10万元股本在香港创办南洋兄
弟烟草公司,这是一个设备简陋的小工厂,也是本土的第二家烟草工厂,第一家是盛宣怀于
1903年创办的三星烟厂,它很快被英美烟公司兼并了。
在简家兄弟的工厂里,有11名来自日本的技师,他们培训了16名本土的男子如何使用机
器和100名妇女如何处理和包装成品。产品生产出来,销往东亚和东南亚,在这里,南洋兄弟
很少受到高关税和英美烟公司竞争的威胁。
而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后,他开始琢磨将其经营扩展到中国。简照南和简玉阶遇到的第一个
强劲对手就是英美烟公司。在1915年以前,英美烟公司在中国本土呈垄断之势。简家兄弟选择
了广州作为突破点,而英美烟公司对这场竞争也磨刀霍霍。
英美烟公司对南洋香烟进入广州市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手段极其恶毒。其暗中买进大批
南洋香烟,储藏起来,等到香烟霉坏了,再廉价向消费者抛售,使得南洋的名誉大大受损。
同时,英美烟公司还试图将中国的排外情绪转移到南洋身上。待南洋在广州创立分公司,
它投书报纸,指责南洋与日本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它还向香港法院指控南洋伪造英美烟的
商标,南洋吃了败仗。
对于对方发动商战的前两项,简照南无可奈何,但他在广告推销上的天分,使自己的产品
不同于已立足的竞争者的产品,南洋兄弟公司才得以绝处逢生。
简照南提出“中国人请吸中国烟”,他积极参与慈善捐助活动。广东地区每年都有水灾,
简照南组织了10艘救济轮船,上面插满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救济”的巨型彩旗,很扎眼地停
泊在广东海滨大道的一座戏园前。
简照南也利用地方迷信来进行南洋公司的广告宣传。他暗中出钱让人到一些葬礼活动中免
费散发英美烟,还特别收买抬棺人叼着香烟出殡,让人们产生购买英美烟会带来“不吉利”的
印象。
南洋的广告宣传收到了效果,1915年,南洋终于在广州站稳了脚跟。之后,简照南迅速北
上,投资100万元在上海设立了雇工超过千人的卷烟厂。但整个北上的过程,却非常不顺。尽
管受挫,但对手英美烟公司很难将其从市场上一举扼杀。在1917年,英美烟公司提出了合并的
要求。颇为有意思的是,简照南一面在市场上奋力打击英美烟,抢夺市场份额;一面力促合并。
在他看来,南洋兄弟身处乱世,仅以自己的这点商业资本很难独存,所以必须有所依靠。
简照南异常看好与英美烟公司的合并,但在家族内部,他却遭到了激烈反对,理由是“违
背爱国原则”,而简玉阶是最坚定的反对者。简照南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预言这将会给
南洋兄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后一语成谶。
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竞争再次升级。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英美烟草再次对
南洋兄弟发起舆论攻击,这次攻击的由头是简照南加入了日本国籍,这一事实让南洋兄弟顿时
陷入丑闻漩涡。
1919年5月27日,简照南宣布放弃日本国籍,但还是很难平息民众的质疑。就在放弃日
本国籍的同一天,简照南宣布立即在公开市场发行价值1500万元的股票,每股为20元,只对
国人发行。南洋兄弟股票受到欢迎,张謇、虞洽卿、朱葆三等知名企业家纷纷出资入股,简氏
家族的股份从94%稀释到60.6%。
一个月后,简照南决定重组南洋兄弟公司,将总部移至上海。对简照南来说,两个月的商
战伤害了他的名声,加重了广告负担。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到了7月中旬,关于他的国籍的争
论从商场转到了北京的官场。还有一些人通过非官方的途径反对南洋,而理由都只有一个,简
照南的日本国籍。种种压力之下,1919年8月9日,北京的农商部宣布吊销南洋兄弟公司的执
照,并将其视为日本企业。
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如潮的抗议,一拨反对者是爱国华侨,在他们看来,简照南一案意味
着政府禁止中国人拥有双重国籍,并第一次开始歧视海外华人。他们的抗议压迫北京政府就简
照南申请国籍问题做出决定。1919年1月13日,内务部恢复了简照南的中国国籍,并命令农
商部恢复简照南的执照。
1919年,简照南说服简氏家族勉强接纳非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到了1920年初,简照南
放弃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他打破常规,任命非家族成员担任高级职位。
简照南聘请来曾为英美烟公司效劳的陈炳谦重组了南洋公司的财务,他成功运作了简氏家
族1919年的股票出售。此后,在1922年和1923年,陈炳谦说服了简照南和公司董事会创立了
几个不同的新机构以吸收资本,并为简照南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问题。随后,简照南又将
改善南洋兄弟公司生产体系的任务交给了陈炳谦的侄子陈其均。陈其均笃信,如果管理者精确
地测定工人和机器的能力,就能改善生产。陈其均在南洋的改革获得了简照南的支持,1920年
至1922年期间,南洋兄弟生产部门的投资翻了两番,从59万元,增加到173万元。
在此状况下,南洋又请来了前英美烟公司的买办邬挺生来帮助南洋兄弟扩展市场体系。同
时,南洋的广告部门,也获得了能与英美烟公司媲美的专家,南洋公司开始散发印刷精美、引
人注目的广告画。这些广告画上印有一些著名人物,让人们收集,集全可换西方进口的物品,
如自行车和热水壶。而在烟叶采购方面的最高职位,简照南任命了美国人格雷夫利。从1920年
开始,南洋进入了成长的巅峰期,年均利润达400万元。在简照南的带领下,在专业人士的推
动下,南洋的行政管理日渐专业化,在结构上更能紧密结合,变得越来越像西方的大企业。
然而就在南洋公司最辉煌的时候,1923年,53岁的简照南突然去世。这成为了南洋公司盛
极而衰的转折点。简照南逝后,南洋兄弟的经营日渐下滑。简氏家族的几个人无视于简玉阶的
管理权威和其他专业管理人员的意见,使公司交了不少代价昂贵的学费。
1928年和1929年,南洋兄弟巨亏545万元,后来几年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年度利润再没
有超过60万元,仅为简照南时代的零头。到1937年,简氏家族第一次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这一年的4月,宋子文“受邀”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董事长。这一天,距离南洋创办人简
照南去世已经有14年了。
“七七事变”后,南洋兄弟在上海的工厂被日本炸毁,大陆市场几乎全数沦丧。1945年二
战结束,被宋子文控制的南洋烟草已不复当年之勇,其年产量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
作为当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香烟品牌“红双喜”对于今人,“红双喜”仍是个现实的存
在,而简氏兄弟似乎是个遥远的记忆。但在历史的河流里,简照南的商业智慧,似昙花一现般
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