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发(作者:衣书艺)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
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
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
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
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
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
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
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
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
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
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
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
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
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
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
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
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
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
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
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
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
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
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
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
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
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
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
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
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
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
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
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
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
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生。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二者所处的国
家不同、民族不同,因此所提出的内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上,都站在了人类
学与社会学的高度,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方向。
关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够开掘这种能力。
他强调只有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柯达伊体系的教学实践对
于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抓住了两个环节:民族音乐音调的感性积累和对音乐结构的初步感知与实践应用。并
且在实践中让孩子为他们熟悉的歌谣即兴地编配曲调歌唱。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
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
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两者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
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
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
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
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
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是柯达伊所最为强调的。他曾和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
作,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之后柯达伊教育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交给孩子们。柯达
伊还强调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
柯达伊也重视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广泛学习,他强调民族音乐为基础、为出发点,并不是狭隘的封闭,而
是要是其根基首先扎在民族音乐土壤中,进而在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柯达伊始终
把音乐教育做了文化的定位,明确音乐教育具有文化发展的使命。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衣书艺)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
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
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
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
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
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
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
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
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
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
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
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
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
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
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
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
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
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
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
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
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
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
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
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
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
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
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
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
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
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
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
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
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
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生。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二者所处的国
家不同、民族不同,因此所提出的内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上,都站在了人类
学与社会学的高度,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方向。
关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够开掘这种能力。
他强调只有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柯达伊体系的教学实践对
于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抓住了两个环节:民族音乐音调的感性积累和对音乐结构的初步感知与实践应用。并
且在实践中让孩子为他们熟悉的歌谣即兴地编配曲调歌唱。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
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
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两者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
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
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
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
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
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是柯达伊所最为强调的。他曾和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
作,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之后柯达伊教育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交给孩子们。柯达
伊还强调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
柯达伊也重视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广泛学习,他强调民族音乐为基础、为出发点,并不是狭隘的封闭,而
是要是其根基首先扎在民族音乐土壤中,进而在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柯达伊始终
把音乐教育做了文化的定位,明确音乐教育具有文化发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