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位寒梦)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一————————————————————————————————————————————————————————————————————————————————一
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于欣伟1,刘建平。,赵国鹏2,陈姚1,文玉然1,卢健勇t
(1,广;If{大学生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91f2.广州市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70)
摘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珐测定复合镀层的酸性溶解渡(pH=1的HNO,溶液、pH=
1的NiSO.一HNoI溶液、pH=l的CuSO.一HNO。溶液和pH=l的ZnSO,--HNO,溶液)中纳米
AIzOj的古量.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
问,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I所对应的标准曲线线性都十分理想.相关系数均大于0.
98。实验还将此方珐与重最分析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z.1s%)远远小于重量分
析法(98.23%).且比重量分析法(两夭时问)省时(小于一小时).
关键词t复合镀I纳米复合锰,共析量,分光光度法I纳米溶液
5I言
纳米复合镀层材料是目前七大类纳米复合材料之一,在材料表面防护和改性等方面B出
现前所未有的广泛的应用前景n。】。在纳米复合镀的工艺研究中。镀层中纳米微粒共析量犬小
的确定十分重要,目前的测定方法基本采用重量法或表面能谱分析法(如,EDX、XPS等)[I.“。
重量法测定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共析量的工艺是:首先将镀层溶于酸后得到含纳米微粒
的溶解液(其中的纳米微粒含量多在几十个一几百个ppm),经多次清洗、分离和干燥后称重得
到共析量的大小。由于纳米微粒悬浮性很强,在多次清洗、分离过程中难免丢样,会带来较大的
实验误差.甚至无法测定。而且还存在操作工序多、费时等缺点。
表面能谱分析法属于半定置的分析方法,测定误差较大,对于纳米微粒分布并不均匀的复
合镀层,这种微区分析法带来较大程度的随机性,若测定点不是足够多,测定误差会很大,而多
点测定费时较多,导致昂贵的测试费用。另外,表面能谱分析法所用仪器极其昂贵,使其应用受
到很大限制。
本研究针对现有重量法及表面能谱分析法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常规仪器紫外一可见分
光光度计分析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嘲。本文主要介绍纳米Al。o。复合镀层经
溶解得到的酸性纳米溶液中纳米Al:O。的测定方法及实验结果,并将本方法与重量法及表面
能谱分析法进行对比。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厦仪器
主要原料:a相Ai:03:Degussa生产,纯度;>99.99%、粒径:80nm、比表面:1
40
m2/g、敦
实密度:0.3—0.69/cm3;仪器:uV_260型紫外可见光度计:13本岛津公司;NP—B一40--400
型超声波清洗设备:广州新栋力超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pHS525型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800型离心机:上海学术器械厂。
2
2空白液(稀释液)组成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局纳米技术专项课题(200222--D2011)(广州电沉积工艺技术开放
实验室)本实验主要是以量大面广的镀镍、镀铜和镀锌为对象,模拟这些镀层的溶解液,配制相
50
一~———————————————————————————————————————————————————————————————一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应的纳米溶液作为空白液,考查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即:pH=1的HN()3溶液、pI{;1的
3实验方法
NiSO・一I{NOs溶液、pH=l的CuSO.--HN03溶液、pH=1的ZnSO。--HNO,四种空白溶液。
2
z
3.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纳来微粒的含量该方法测定溶液中纳米微粒的含
特征吸收波长(^吸)的确定一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一实际样品测定
(1)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
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称取一定量的AItO,纳米粉体,置于100ml烧杯中,用上面所述空白液中的某一种作为稀
释液t转移至100ml容量瓶(必要时调节溶液pH至某一定值)。超声处理20分钟,用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A。一x,以空白液为参比液)i再将不含AI:O。纳米
粉体的相应的空白液,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吸光度随波长变化曲线(A:一x,水作参比液),对比
两者吸收盛线,选择在某x处At较大面A2较低处的渡长作为^吸,实验步骤如示意图1所
示。
朋1悖证较段最长的确定
(2)标准工作陆线的制作: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纳米粉体溶液。按上述操作,以确定的x吸为特征波长,测定吸光度.
得该体系浓度和吸光度关系的标准工作曲线。
(3)实际样品测定:按制作标准工作曲线的操作,测定实际待测工作液的吸光度,将测定的
吸光度经工作曲线查得对应浓度后,求出工作液中纳米微牧的含量。
z.3.2重量分析法测定溶液中纳米檄粒的含量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测定溶液中缩米微粒的
含量:
在100ml待铡纳米溶液中,平行取三份i0.00ml溶液,置于有元灰定量滤纸的漏斗中过
滤;待过滤完毕,清洗漏斗壁z一3次,清洗完毕,将有纳米粉体的定量滤纸折叠成纸包置于已
烘干至恒重的瓷坩埚中。把瓷坩埚置于电热炉中加热,使定量滤纸炭化、灰化。待定量滤纸灰
化后,把瓷坩埚放人600℃马弗炉灼烧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
1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
分别用pH=1的HNO:、NiSOt--HNOs溶液、CuSOt--HNO,溶液、ZnSOt—HNOs溶液模
拟复合镀层溶解液,测定其酸性溶液中纳米微粒的古赶。以上述酸性溶液中的任何一・种为空白
液。配制o.07509/]00ml纳米A120:复合镀屡溶解液,按1.3
l(1)所述方法测定波长和吸光度
的关系曲线.同时测定空白液的波长和吸光度的关系曲线,结果如图2~图5所示。
由图2—5可见:四个体系空白渡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在波长为200一
260nm之间均有~个很强的吸收峰。这些体系在波长大干350nm时,空白液的吸收很小或趋
于零,而工作液的吸收较强,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量体系,由图2一㈣i可确定各体
系的特征吸收波长如表1所示。
51
2004年中国化1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1.AI:q—pH一1的HNO,溶液
2,空白液:pH=1的HNO,溶液
图2
1.A1203一pH=1的NiSO。一HN03溶液
2.空白液{pH=1的NiSO。一HNOa溶液
圉3.pH=1的NiSO.--HNO}纳米溶液A—x关系
pH=l的HN03蚺米溶液A—x关系
田4
——一一
2.空白液tpH=1的cus0・--HNO,溶液
2.空白藏t
pH=1的ZnS04--HNOs溶液
pH=1的CuSO。一HNO,蚺米溶赦A--),关系
重5
1.AIio|一pH=1的CuSO.一HNO,藩藏
1.AIzO。--pH=I的ZnSo.一HN嘎溶液
pH善1的ZnSO。一HNO,蚋米藩液A—x关联
裹1酸性溶解液中特征吸收波长
NiSO(一HNO,溶液
HNO,溶液
cuso,一HN侥溶菠
znso,一HNO。溶菠
HN03
solution
200--800
400
NiSO;一HN0l
mlution
430
EuSO‘一HN03
solution
350--600
400
ZnS04一HNO≈so[uoon
^特征/nm
620
x吸收/nm
480
400
3.2标准I作曲线的制作
在上述确定的测定波长下,分别用其对应的空白液配制纳米AI
zO,含量为0-0100、‘’
0250、0.0500、0.0750、0.1000
g/t00mtl
0
ool0.o.0025、0.0050、0.007j・0・0100
g/100m1)的
纳米粉体溶液,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6’图10所示。
由图6一图10可以看出,上述体系标准曲线线性十分理想,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含量准确度的对比
采用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含量的实验结果如表2一表3所不
98。
3
3
—~———————————————————————————————一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
标准曲线方程;CONC=0.1493AI强+0.0007
相关震敷tR一0,9797
豳6
pH譬1的HNO,纳米藩液标准曲线图
≮||/
标准曲线方程zCONC=0.0696ABS--0.0003
相关系数:R一0.9797
图8
pH=1的NiSO。一HNO,蚺米溶液标准曲缝
标准曲线方程:CONC=0
0648ABS--0.0081
相关系数:R=二0
9982
图10
pl{杜1的ZnSO。一HNOa纳米离液标准曲线囤
/
标准曲线方程。CONC=0.2633ABS--0.0027
相关系数:R=0.9875
pH=I的HNO,蚺米溶液标准曲线田(低浓度)
标准曲线方程lCONC=0.0583ABS+0.0002
相关系数tR=O.9959
圈9
pH=l的CuSOt—HNO,蝻米溶液标准曲线
表3紫外分光光度法潮定纳米微粒
含量的实验结果及误差
pH=1的NiSO.一
项
目
HNO,纳米溶液/
0.0209.ml。1
Nanoparticle
soIu—
Items
tion
of
NiS04一
HNO,(pH=1)
分析样品平行取三份样品
Sample
Getting
respective~
lY
3
shares:100ml
53
围7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表2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
含量的实验结果及误差
pH—I的NiSO。一
项
目
续表3
pH一1的NiSO。一
项
目
HNO。纳米溶液/
0.0209.ml一1
HNO,纳米溶液/
0.020
g.ml一1
Nanopartide
Items
tion
solu—
相应的标准曲线
pH=i的NiSO。一
HNO,纳米溶液
curve
of
NiS04一
Corresponding
standard
Nanoparti—
HN03(pH一1)
clesolution
of
NiSO‘一HN03(pH一1)
分析样品
Sample
平行取三份样品
Getting
respective-
线性方程式
Equatmn吸光度
Absorbeney
CONC.
一0.
0696ABS一0.0003
0.2974
0.2888
0.3017
1Y
3
shares:100ml
0.0440.000
O.062
灼烧干燥后称重/g
After
bake
overs
由方程式得/g.
0.0440.000
0.062
0.0204).0198C
0.0207
slow
fire/g
100ml一1
相对误差/%
Comparative
ar—
一97.g
一100
——96.9
一97.8
——100
—96.9
98.23
98.23
Getting
from
above
equation/g.100ml一
1.96
error
相对误差/%
Comparative
——1.0
3.5
ror/%
平均相对误差/%
Average
/%
平均相对误差/%
average
2.15
warp/%
comparative
error/%
由表2一表3可见,当溶液中纳米微粒含量很低时,重量法几乎难以应用;紫外分光光度
法的相对误差及偏差均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另外,重量分析法也很耗时,一般一个样品测定
需要两天时间(静置沉淀约需一天时间),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配液到测定完毕需要时间
不足一个小时。
4结论
(1)纳米Al:o,酸性溶解液中(pH=1的HNO,溶液、pH=l的NiSO・一HNOs溶液、pH=
1的cusO。--HNO:溶液、pH=i的ZnSO。--HNO。四种空白溶液)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
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间,这些体系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其特征
吸收波长为z00—800nm、430一620nm、350一600nm、340一800。
(2)上述体系的标准曲线线性都十分理想,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8。
(3)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平均相对误差(2.15X)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98.23%),且比重量
分析法(两天时间)省时(小于一小时)。
参考文献;
[1]彭元芳.赵国鹏,刘建早电镀与涂饰t
2002・21(6)I
7~21
[2]彭峰.赵国鹏现代化工-2003t23(5)t25--31
and
Kiyotaka
FUNADA
Su。18。。
r3]Yutaka
FUJIWARA.Yousukt
YARIMIZU.Hidehiko
ENOMOTO,Faeko
NARAHARA
andTechnology.I
999,50(12)147—148
t^]A
B.VIDRINE
and
E
J
PODI.AHA
JournM
of
Apl】lied
Electrochemistry,2001—31
481
468
j
5j于肚伟,赵周鹏,脒姚络藏中纳米微粒的测定方法t:hinn(中国),03113985
x-March
26・2003
54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位寒梦)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一————————————————————————————————————————————————————————————————————————————————一
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于欣伟1,刘建平。,赵国鹏2,陈姚1,文玉然1,卢健勇t
(1,广;If{大学生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91f2.广州市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70)
摘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珐测定复合镀层的酸性溶解渡(pH=1的HNO,溶液、pH=
1的NiSO.一HNoI溶液、pH=l的CuSO.一HNO。溶液和pH=l的ZnSO,--HNO,溶液)中纳米
AIzOj的古量.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
问,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I所对应的标准曲线线性都十分理想.相关系数均大于0.
98。实验还将此方珐与重最分析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z.1s%)远远小于重量分
析法(98.23%).且比重量分析法(两夭时问)省时(小于一小时).
关键词t复合镀I纳米复合锰,共析量,分光光度法I纳米溶液
5I言
纳米复合镀层材料是目前七大类纳米复合材料之一,在材料表面防护和改性等方面B出
现前所未有的广泛的应用前景n。】。在纳米复合镀的工艺研究中。镀层中纳米微粒共析量犬小
的确定十分重要,目前的测定方法基本采用重量法或表面能谱分析法(如,EDX、XPS等)[I.“。
重量法测定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共析量的工艺是:首先将镀层溶于酸后得到含纳米微粒
的溶解液(其中的纳米微粒含量多在几十个一几百个ppm),经多次清洗、分离和干燥后称重得
到共析量的大小。由于纳米微粒悬浮性很强,在多次清洗、分离过程中难免丢样,会带来较大的
实验误差.甚至无法测定。而且还存在操作工序多、费时等缺点。
表面能谱分析法属于半定置的分析方法,测定误差较大,对于纳米微粒分布并不均匀的复
合镀层,这种微区分析法带来较大程度的随机性,若测定点不是足够多,测定误差会很大,而多
点测定费时较多,导致昂贵的测试费用。另外,表面能谱分析法所用仪器极其昂贵,使其应用受
到很大限制。
本研究针对现有重量法及表面能谱分析法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常规仪器紫外一可见分
光光度计分析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含量的测定方法嘲。本文主要介绍纳米Al。o。复合镀层经
溶解得到的酸性纳米溶液中纳米Al:O。的测定方法及实验结果,并将本方法与重量法及表面
能谱分析法进行对比。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厦仪器
主要原料:a相Ai:03:Degussa生产,纯度;>99.99%、粒径:80nm、比表面:1
40
m2/g、敦
实密度:0.3—0.69/cm3;仪器:uV_260型紫外可见光度计:13本岛津公司;NP—B一40--400
型超声波清洗设备:广州新栋力超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pHS525型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800型离心机:上海学术器械厂。
2
2空白液(稀释液)组成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局纳米技术专项课题(200222--D2011)(广州电沉积工艺技术开放
实验室)本实验主要是以量大面广的镀镍、镀铜和镀锌为对象,模拟这些镀层的溶解液,配制相
50
一~———————————————————————————————————————————————————————————————一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应的纳米溶液作为空白液,考查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即:pH=1的HN()3溶液、pI{;1的
3实验方法
NiSO・一I{NOs溶液、pH=l的CuSO.--HN03溶液、pH=1的ZnSO。--HNO,四种空白溶液。
2
z
3.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纳来微粒的含量该方法测定溶液中纳米微粒的含
特征吸收波长(^吸)的确定一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一实际样品测定
(1)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
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称取一定量的AItO,纳米粉体,置于100ml烧杯中,用上面所述空白液中的某一种作为稀
释液t转移至100ml容量瓶(必要时调节溶液pH至某一定值)。超声处理20分钟,用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A。一x,以空白液为参比液)i再将不含AI:O。纳米
粉体的相应的空白液,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吸光度随波长变化曲线(A:一x,水作参比液),对比
两者吸收盛线,选择在某x处At较大面A2较低处的渡长作为^吸,实验步骤如示意图1所
示。
朋1悖证较段最长的确定
(2)标准工作陆线的制作: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纳米粉体溶液。按上述操作,以确定的x吸为特征波长,测定吸光度.
得该体系浓度和吸光度关系的标准工作曲线。
(3)实际样品测定:按制作标准工作曲线的操作,测定实际待测工作液的吸光度,将测定的
吸光度经工作曲线查得对应浓度后,求出工作液中纳米微牧的含量。
z.3.2重量分析法测定溶液中纳米檄粒的含量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测定溶液中缩米微粒的
含量:
在100ml待铡纳米溶液中,平行取三份i0.00ml溶液,置于有元灰定量滤纸的漏斗中过
滤;待过滤完毕,清洗漏斗壁z一3次,清洗完毕,将有纳米粉体的定量滤纸折叠成纸包置于已
烘干至恒重的瓷坩埚中。把瓷坩埚置于电热炉中加热,使定量滤纸炭化、灰化。待定量滤纸灰
化后,把瓷坩埚放人600℃马弗炉灼烧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
1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
分别用pH=1的HNO:、NiSOt--HNOs溶液、CuSOt--HNO,溶液、ZnSOt—HNOs溶液模
拟复合镀层溶解液,测定其酸性溶液中纳米微粒的古赶。以上述酸性溶液中的任何一・种为空白
液。配制o.07509/]00ml纳米A120:复合镀屡溶解液,按1.3
l(1)所述方法测定波长和吸光度
的关系曲线.同时测定空白液的波长和吸光度的关系曲线,结果如图2~图5所示。
由图2—5可见:四个体系空白渡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在波长为200一
260nm之间均有~个很强的吸收峰。这些体系在波长大干350nm时,空白液的吸收很小或趋
于零,而工作液的吸收较强,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量体系,由图2一㈣i可确定各体
系的特征吸收波长如表1所示。
51
2004年中国化1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1.AI:q—pH一1的HNO,溶液
2,空白液:pH=1的HNO,溶液
图2
1.A1203一pH=1的NiSO。一HN03溶液
2.空白液{pH=1的NiSO。一HNOa溶液
圉3.pH=1的NiSO.--HNO}纳米溶液A—x关系
pH=l的HN03蚺米溶液A—x关系
田4
——一一
2.空白液tpH=1的cus0・--HNO,溶液
2.空白藏t
pH=1的ZnS04--HNOs溶液
pH=1的CuSO。一HNO,蚺米溶赦A--),关系
重5
1.AIio|一pH=1的CuSO.一HNO,藩藏
1.AIzO。--pH=I的ZnSo.一HN嘎溶液
pH善1的ZnSO。一HNO,蚋米藩液A—x关联
裹1酸性溶解液中特征吸收波长
NiSO(一HNO,溶液
HNO,溶液
cuso,一HN侥溶菠
znso,一HNO。溶菠
HN03
solution
200--800
400
NiSO;一HN0l
mlution
430
EuSO‘一HN03
solution
350--600
400
ZnS04一HNO≈so[uoon
^特征/nm
620
x吸收/nm
480
400
3.2标准I作曲线的制作
在上述确定的测定波长下,分别用其对应的空白液配制纳米AI
zO,含量为0-0100、‘’
0250、0.0500、0.0750、0.1000
g/t00mtl
0
ool0.o.0025、0.0050、0.007j・0・0100
g/100m1)的
纳米粉体溶液,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6’图10所示。
由图6一图10可以看出,上述体系标准曲线线性十分理想,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含量准确度的对比
采用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含量的实验结果如表2一表3所不
98。
3
3
—~———————————————————————————————一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
标准曲线方程;CONC=0.1493AI强+0.0007
相关震敷tR一0,9797
豳6
pH譬1的HNO,纳米藩液标准曲线图
≮||/
标准曲线方程zCONC=0.0696ABS--0.0003
相关系数:R一0.9797
图8
pH=1的NiSO。一HNO,蚺米溶液标准曲缝
标准曲线方程:CONC=0
0648ABS--0.0081
相关系数:R=二0
9982
图10
pl{杜1的ZnSO。一HNOa纳米离液标准曲线囤
/
标准曲线方程。CONC=0.2633ABS--0.0027
相关系数:R=0.9875
pH=I的HNO,蚺米溶液标准曲线田(低浓度)
标准曲线方程lCONC=0.0583ABS+0.0002
相关系数tR=O.9959
圈9
pH=l的CuSOt—HNO,蝻米溶液标准曲线
表3紫外分光光度法潮定纳米微粒
含量的实验结果及误差
pH=1的NiSO.一
项
目
HNO,纳米溶液/
0.0209.ml。1
Nanoparticle
soIu—
Items
tion
of
NiS04一
HNO,(pH=1)
分析样品平行取三份样品
Sample
Getting
respective~
lY
3
shares:100ml
53
围7
2004年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学术年会
表2重量分析法测定纳米微粒
含量的实验结果及误差
pH—I的NiSO。一
项
目
续表3
pH一1的NiSO。一
项
目
HNO。纳米溶液/
0.0209.ml一1
HNO,纳米溶液/
0.020
g.ml一1
Nanopartide
Items
tion
solu—
相应的标准曲线
pH=i的NiSO。一
HNO,纳米溶液
curve
of
NiS04一
Corresponding
standard
Nanoparti—
HN03(pH一1)
clesolution
of
NiSO‘一HN03(pH一1)
分析样品
Sample
平行取三份样品
Getting
respective-
线性方程式
Equatmn吸光度
Absorbeney
CONC.
一0.
0696ABS一0.0003
0.2974
0.2888
0.3017
1Y
3
shares:100ml
0.0440.000
O.062
灼烧干燥后称重/g
After
bake
overs
由方程式得/g.
0.0440.000
0.062
0.0204).0198C
0.0207
slow
fire/g
100ml一1
相对误差/%
Comparative
ar—
一97.g
一100
——96.9
一97.8
——100
—96.9
98.23
98.23
Getting
from
above
equation/g.100ml一
1.96
error
相对误差/%
Comparative
——1.0
3.5
ror/%
平均相对误差/%
Average
/%
平均相对误差/%
average
2.15
warp/%
comparative
error/%
由表2一表3可见,当溶液中纳米微粒含量很低时,重量法几乎难以应用;紫外分光光度
法的相对误差及偏差均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另外,重量分析法也很耗时,一般一个样品测定
需要两天时间(静置沉淀约需一天时间),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配液到测定完毕需要时间
不足一个小时。
4结论
(1)纳米Al:o,酸性溶解液中(pH=1的HNO,溶液、pH=l的NiSO・一HNOs溶液、pH=
1的cusO。--HNO:溶液、pH=i的ZnSO。--HNO。四种空白溶液)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
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间,这些体系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其特征
吸收波长为z00—800nm、430一620nm、350一600nm、340一800。
(2)上述体系的标准曲线线性都十分理想,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8。
(3)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平均相对误差(2.15X)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98.23%),且比重量
分析法(两天时间)省时(小于一小时)。
参考文献;
[1]彭元芳.赵国鹏,刘建早电镀与涂饰t
2002・21(6)I
7~21
[2]彭峰.赵国鹏现代化工-2003t23(5)t25--31
and
Kiyotaka
FUNADA
Su。18。。
r3]Yutaka
FUJIWARA.Yousukt
YARIMIZU.Hidehiko
ENOMOTO,Faeko
NARAHARA
andTechnology.I
999,50(12)147—148
t^]A
B.VIDRINE
and
E
J
PODI.AHA
JournM
of
Apl】lied
Electrochemistry,2001—31
481
468
j
5j于肚伟,赵周鹏,脒姚络藏中纳米微粒的测定方法t:hinn(中国),03113985
x-March
26・200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