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帛冬卉)
U盘的组成
U盘的组成很简单:外壳+机芯+闪存+包装
1.机芯:机芯包括一块PCB板+主控+晶振+阻容电容+USB头+LED头+FLASH(闪存)
芯片
2.外壳:按材料分类,有塑胶、竹木、金属、皮套、硅胶、PVC等;按风格分类,有
卡片、笔型、迷你、卡通、商务、仿真等;按功能分类,有加密、杀毒、防水、智能等。
3.包装:一般有纸盒包装、塑胶盒包装和金属盒包装,一般以纸盒和铁盒包装居多,
对一些特殊外形的PVC优盘,有时会专门制作特定配套的外包装。
闪存
闪存是基于USB接口和FlashMemory闪存芯片存储介质、无需驱动器的存储器,
具有无驱动、速度快、体积小、兼容性好、携带方便、容量大、寿命长等优点。
闪存以普及的USB接口作为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并且最高可达到2GB的储存
空间。即插即用的功能使得计算机可以自动侦测到此装置,使用者只需将它插入计算
机USB接口就可以使用,就像一般抽取式磁盘装置,读写档案、复制及删除方法与
一般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闪存的英文名称是"FlashMemory",一般简称为"Flash",它也属于内存器件的一
种。不过闪存的物理特性与常见的内存有根本性的差异:目前各类DDR、SDRAM或
者RDRAM都属于挥发性内存,只要停止电流供应内存中的数据便无法保持,因此每
次电脑开机都需要把数据重新载入内存;闪存则是一种不挥发性(Non-Volatile)内存,
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其存储特性相当于硬盘,这项特性
正是闪存得以成为各类便携型数字设备的存储介质的基础。
NAND闪存的存储单元则采用串行结构,存储单元的读写是以页和块为单位来进
行(一页包含若干字节,若干页则组成储存块,NAND的存储块大小为8到32KB),
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容量可以做得很大,超过512MB容量的NAND产品相当普
遍,NAND闪存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普及。NAND闪存的缺点在于读速度较慢,
它的I/O端口只有8个,比NOR要少多了。这区区8个I/O端口只能以信号轮流传送
的方式完成数据的传送,速度要比NOR闪存的并行传输模式慢得多。再加上NAND
闪存的逻辑为电子盘模块结构,内部不存在专门的存储控制器,一旦出现数据坏块将
无法修正,可靠性较NOR闪存要差。NAND闪存被广泛用于移动存储、数码相机、
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新兴数字设备中。三星、东芝、Renesas和SanDisk是主
要的NAND闪存制造商,其中三星电子凭借价格和技术双重优势获得了绝对领先的
市场份额,甚至在去年第三季度超过Intel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闪存制造商。由于受
到数码设备强劲发展的带动,NAND闪存一直呈现指数级的超高速增长,NAND可望
在2006年超过NOR成为闪存技术的主导。
数码闪存卡:主流数码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是闪存最主要的市场。前面
提到,手机领域以NOR型闪存为主、闪存芯片被直接做在内部的电路板上,但数码
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设备要求存储介质具备可更换性,这就必须制定出接
口标准来实现连接,闪存卡技术应运而生。闪存卡是以闪存作为核心存储部件,此外
它还具备接口控制电路和外在的封装,从逻辑层面来说可以和闪盘归为一类,只是闪
存卡具有更浓的专用化色彩、而闪盘则使用通行的USB接口。由于历史原因,闪存
卡技术未能形成业界统一的工业标准,许多厂商都开发出自己的闪存卡方案。目前比
较常见的有CF卡、SD卡、SM卡、MMC卡和索尼的MemoryStick记忆棒。
CF卡(CompactFlash)
CF卡是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4引入的闪存卡,可以说是最早的大容量便携
式存储设备。它的大小只有43mm×36mm×3.3mm,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
卡体积的四分之一。CF卡内部拥有独立的控制器芯片、具有完全的PCMCIA-ATA功
能,它与设备的连接方式同PCMCIA卡的连接方式类似,只是CF卡的针脚数多达五
十针。这种连接方式稳定而可靠,并不会因为频繁插拔而影响其稳定性。
CF卡没有任何活动的部件,不存在物理坏道之类的问题,而且拥有优秀的抗震
性能,CF卡比软盘、硬盘之类的设备要安全可靠。CF卡的功耗很低,它可以自适
应3.3伏和5伏两种电压,耗电量大约相当于桌面硬盘的百分之五。这样的特性是出类
拔萃的,CF卡出现之后便成为数码相机的首选存储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CF卡技
术已经非常成熟,容量从最初的4MB飙升到如今的3GB,价格也越来越平实,受到各
数码相机制造商的普遍喜爱,CF卡目前在数码相机存储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
二位。
MMC卡(MultiMediaCard)
MMC卡是SanDisk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97年合作推出的新型存储卡,它
的尺寸只有32mm×24mm×1.4mm、大小同一枚邮票差不多;其重量也多在2克以下,
并且具有耐冲击、可反复读写30万次以上等特点。从本质上看,MMC与CF其实属
于同一技术体系,两者结构都包括快闪存芯片和控制器芯片,功能也完全一样,只是
MMC卡的尺寸超小,而连接器也必须做在狭小的卡里面,导致生产难度和制造成本
都很高、价格较为昂贵。MMC主要应用与移动电话和MP3播放器等体积小的设备,
而由于体积限制,MMC卡的容量提升较为困难,目前MMC产品以128M容量为主,
256MB、512MB主要供应给数码发烧友及特殊用户使用。MMC4.0标准的极速1-2GB
MMC存储卡问世,新标准的MMC多媒体存储卡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150倍速
(22.5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20倍速(18MB/S)。MMC4.0标准同样
和原有的MMC存储卡及SD存储卡插槽兼容,可广泛使用在手机、数码相机、掌上
电脑、其他移动数字设备等。MMC4.0标准由MMCA多媒体存储卡协会在MMC3.2
标准的基础上推出的。
SD卡(SecureDigital)
SD卡的英文全称是SecureDigitalCard,意为安全数码卡,它由日本松下公司、
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研制。SD卡仍属于MMC标准体系,SD比MMC
卡多了一个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故而得名。
SD卡的尺寸为32mm×24mm×2.1mm,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厚一些而
已。但SD卡的容量比MMC卡高出甚多,SanDisk和松下公司都已推出容量高达1GB
的SD卡。不过当前的主流还是64M、128M和256M容量,512MB以上的产品还相
当昂贵。读写速度快是SD卡的另一个优点,它的最高读写速度已突破20MB/s、几乎
达到闪存读写速度的极限。此外,SD卡还保持对MMC卡的兼容,支持SD卡的插
口大多数都可以支持MMC卡。更重要的是,SD卡比MMC卡易于制造,在成本上
有不少优势,SD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在MP3播放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电
脑及便携式摄像机,目前SD卡接口支持者除了东芝、松下和SanDisk外,还包括卡
西欧、惠普、摩托罗拉、NEC、先锋和Palm等公司。
SM卡(SmartMedia)与xD卡
SM卡被称为"智能型媒体卡",尺寸为37mm×45mm×0.76mm,SM卡的功能
较为单一,用户必须使用配有读写及控制功能的专用设备才能对其操作,SM卡规范
的升级变化比较大。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帛冬卉)
U盘的组成
U盘的组成很简单:外壳+机芯+闪存+包装
1.机芯:机芯包括一块PCB板+主控+晶振+阻容电容+USB头+LED头+FLASH(闪存)
芯片
2.外壳:按材料分类,有塑胶、竹木、金属、皮套、硅胶、PVC等;按风格分类,有
卡片、笔型、迷你、卡通、商务、仿真等;按功能分类,有加密、杀毒、防水、智能等。
3.包装:一般有纸盒包装、塑胶盒包装和金属盒包装,一般以纸盒和铁盒包装居多,
对一些特殊外形的PVC优盘,有时会专门制作特定配套的外包装。
闪存
闪存是基于USB接口和FlashMemory闪存芯片存储介质、无需驱动器的存储器,
具有无驱动、速度快、体积小、兼容性好、携带方便、容量大、寿命长等优点。
闪存以普及的USB接口作为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并且最高可达到2GB的储存
空间。即插即用的功能使得计算机可以自动侦测到此装置,使用者只需将它插入计算
机USB接口就可以使用,就像一般抽取式磁盘装置,读写档案、复制及删除方法与
一般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闪存的英文名称是"FlashMemory",一般简称为"Flash",它也属于内存器件的一
种。不过闪存的物理特性与常见的内存有根本性的差异:目前各类DDR、SDRAM或
者RDRAM都属于挥发性内存,只要停止电流供应内存中的数据便无法保持,因此每
次电脑开机都需要把数据重新载入内存;闪存则是一种不挥发性(Non-Volatile)内存,
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其存储特性相当于硬盘,这项特性
正是闪存得以成为各类便携型数字设备的存储介质的基础。
NAND闪存的存储单元则采用串行结构,存储单元的读写是以页和块为单位来进
行(一页包含若干字节,若干页则组成储存块,NAND的存储块大小为8到32KB),
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容量可以做得很大,超过512MB容量的NAND产品相当普
遍,NAND闪存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普及。NAND闪存的缺点在于读速度较慢,
它的I/O端口只有8个,比NOR要少多了。这区区8个I/O端口只能以信号轮流传送
的方式完成数据的传送,速度要比NOR闪存的并行传输模式慢得多。再加上NAND
闪存的逻辑为电子盘模块结构,内部不存在专门的存储控制器,一旦出现数据坏块将
无法修正,可靠性较NOR闪存要差。NAND闪存被广泛用于移动存储、数码相机、
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新兴数字设备中。三星、东芝、Renesas和SanDisk是主
要的NAND闪存制造商,其中三星电子凭借价格和技术双重优势获得了绝对领先的
市场份额,甚至在去年第三季度超过Intel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闪存制造商。由于受
到数码设备强劲发展的带动,NAND闪存一直呈现指数级的超高速增长,NAND可望
在2006年超过NOR成为闪存技术的主导。
数码闪存卡:主流数码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是闪存最主要的市场。前面
提到,手机领域以NOR型闪存为主、闪存芯片被直接做在内部的电路板上,但数码
相机、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等设备要求存储介质具备可更换性,这就必须制定出接
口标准来实现连接,闪存卡技术应运而生。闪存卡是以闪存作为核心存储部件,此外
它还具备接口控制电路和外在的封装,从逻辑层面来说可以和闪盘归为一类,只是闪
存卡具有更浓的专用化色彩、而闪盘则使用通行的USB接口。由于历史原因,闪存
卡技术未能形成业界统一的工业标准,许多厂商都开发出自己的闪存卡方案。目前比
较常见的有CF卡、SD卡、SM卡、MMC卡和索尼的MemoryStick记忆棒。
CF卡(CompactFlash)
CF卡是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4引入的闪存卡,可以说是最早的大容量便携
式存储设备。它的大小只有43mm×36mm×3.3mm,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
卡体积的四分之一。CF卡内部拥有独立的控制器芯片、具有完全的PCMCIA-ATA功
能,它与设备的连接方式同PCMCIA卡的连接方式类似,只是CF卡的针脚数多达五
十针。这种连接方式稳定而可靠,并不会因为频繁插拔而影响其稳定性。
CF卡没有任何活动的部件,不存在物理坏道之类的问题,而且拥有优秀的抗震
性能,CF卡比软盘、硬盘之类的设备要安全可靠。CF卡的功耗很低,它可以自适
应3.3伏和5伏两种电压,耗电量大约相当于桌面硬盘的百分之五。这样的特性是出类
拔萃的,CF卡出现之后便成为数码相机的首选存储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CF卡技
术已经非常成熟,容量从最初的4MB飙升到如今的3GB,价格也越来越平实,受到各
数码相机制造商的普遍喜爱,CF卡目前在数码相机存储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
二位。
MMC卡(MultiMediaCard)
MMC卡是SanDisk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97年合作推出的新型存储卡,它
的尺寸只有32mm×24mm×1.4mm、大小同一枚邮票差不多;其重量也多在2克以下,
并且具有耐冲击、可反复读写30万次以上等特点。从本质上看,MMC与CF其实属
于同一技术体系,两者结构都包括快闪存芯片和控制器芯片,功能也完全一样,只是
MMC卡的尺寸超小,而连接器也必须做在狭小的卡里面,导致生产难度和制造成本
都很高、价格较为昂贵。MMC主要应用与移动电话和MP3播放器等体积小的设备,
而由于体积限制,MMC卡的容量提升较为困难,目前MMC产品以128M容量为主,
256MB、512MB主要供应给数码发烧友及特殊用户使用。MMC4.0标准的极速1-2GB
MMC存储卡问世,新标准的MMC多媒体存储卡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150倍速
(22.5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20倍速(18MB/S)。MMC4.0标准同样
和原有的MMC存储卡及SD存储卡插槽兼容,可广泛使用在手机、数码相机、掌上
电脑、其他移动数字设备等。MMC4.0标准由MMCA多媒体存储卡协会在MMC3.2
标准的基础上推出的。
SD卡(SecureDigital)
SD卡的英文全称是SecureDigitalCard,意为安全数码卡,它由日本松下公司、
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研制。SD卡仍属于MMC标准体系,SD比MMC
卡多了一个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故而得名。
SD卡的尺寸为32mm×24mm×2.1mm,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厚一些而
已。但SD卡的容量比MMC卡高出甚多,SanDisk和松下公司都已推出容量高达1GB
的SD卡。不过当前的主流还是64M、128M和256M容量,512MB以上的产品还相
当昂贵。读写速度快是SD卡的另一个优点,它的最高读写速度已突破20MB/s、几乎
达到闪存读写速度的极限。此外,SD卡还保持对MMC卡的兼容,支持SD卡的插
口大多数都可以支持MMC卡。更重要的是,SD卡比MMC卡易于制造,在成本上
有不少优势,SD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在MP3播放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电
脑及便携式摄像机,目前SD卡接口支持者除了东芝、松下和SanDisk外,还包括卡
西欧、惠普、摩托罗拉、NEC、先锋和Palm等公司。
SM卡(SmartMedia)与xD卡
SM卡被称为"智能型媒体卡",尺寸为37mm×45mm×0.76mm,SM卡的功能
较为单一,用户必须使用配有读写及控制功能的专用设备才能对其操作,SM卡规范
的升级变化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