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日本著名企业前身及其介绍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范元忠)
富士重工(SUBARU)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简称FHI)是日本十大汽车公司之
一。它的前身是日本军工企业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在1941-1945
这几年间,总共为日本海陆军生产19561架军用飞机,36400台航空发动机。产量远远超
过了日本另外两大航空巨头三菱重工(军用飞机12513架,航空发动机41534台)和川
崎航空(军用飞机8234架,航空发动机10274台),其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当时日本航空
企业中首屈一指。日本战败后,其更名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在汽车生产领域中,由于
富士重工是由飞机制造业起家,具有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严格的工艺管理,继承质量唯
大的衣钵,因此富士重工的汽车在耐用性、可靠性和操纵性方面具有过人的一面。同时他
们非常注重汽车技术的创新。日本最早的微型轿车是富士重工的斯巴鲁360,此车诞生在
1958年,正值日本经济全面起飞的前夕,它的出现铺开了轿车走向大众化的道路,在50
-60年代是日本百姓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畅销12年没有改变一次型号,在经常推陈出
新的日本汽车业中,确是一个奇迹。在1965年推出前置发动机前驱动(FF)轿车斯芭鲁
1000,成为日本最早的前驱动轿车;同时开发出水平对置式发动机,降低了发动机的重心;
1984年研制出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日立 (HITACHI)
日立的前身是久原矿业日立矿山附属的机械修理厂,1910年小平浪平在久原矿业公司
的日立矿业修理工厂生产了第一台5马力电动发动机。从那时起日立制作所正式成立。在
1920年,在这个电机修理厂基础上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名义上脱离久原矿业
公司独立经营,但实际上仍然从属于鲇川财团。在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
本电机产品的进口受阻,日立电机一下子红火起来。他们在鲇川义介的经营指导与资金支
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逐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电机厂家之一。在随后发生的日本对外
战争中,日立制作所得到了日本军部对军舰、坦克、发动机(收购了东京瓦斯电气公司的
飞机部门,成立了日立航空机公司,生产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战争结束合共生产
飞机引擎11969台。)、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雷达等产品的订货,因而得到了更快的
发展。当今,HITACHI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
中国,成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少量外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是空调、冰箱等电器。
松下电器 (PANASONIC)
1918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松下电器制作所,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1927年制
作自行车用的车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的有些工厂被军队征用,松下制造了日本
海军的一些飞机和船只。二战结束后,盟军将参与军事生产的企业关闭,松下公司的资金
被冻结,松下幸之助被迫离开公司。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俊夫承担了松下公司为战
争出力的责任而辞职后,松下幸之助重回企业。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时名松
下电器的Panasonic在美国的市场,因此让Panasonic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
性成长。Panasonic的产品线极广,除了家电以外,还生产数位电子产品,如DVD播放
机、DV数位摄影机、MP3播放机、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等。还扩展到电子
零件、电工零件(如插座盖板)、半导体等,间接与直接转投资公司有数百家。
2008年末,Panasonic与日本另一电器大厂三洋电机传出并购消息。2008年12月
19日,Panasonic以每股131日圆斥资8067亿日圆折合美金90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大
股东高盛(Goldman Sachs)、大和证券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共同持有的4.3亿张三洋电
机特别股,换算后为70.5%三洋电机股权。并购三洋电机后的Panasonic,成为日本最大、
世界第二大的电机厂商(仅次于通用电气)。
东芝(TOSHIBA)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范元忠)
富士重工(SUBARU)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简称FHI)是日本十大汽车公司之
一。它的前身是日本军工企业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在1941-1945
这几年间,总共为日本海陆军生产19561架军用飞机,36400台航空发动机。产量远远超
过了日本另外两大航空巨头三菱重工(军用飞机12513架,航空发动机41534台)和川
崎航空(军用飞机8234架,航空发动机10274台),其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当时日本航空
企业中首屈一指。日本战败后,其更名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在汽车生产领域中,由于
富士重工是由飞机制造业起家,具有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严格的工艺管理,继承质量唯
大的衣钵,因此富士重工的汽车在耐用性、可靠性和操纵性方面具有过人的一面。同时他
们非常注重汽车技术的创新。日本最早的微型轿车是富士重工的斯巴鲁360,此车诞生在
1958年,正值日本经济全面起飞的前夕,它的出现铺开了轿车走向大众化的道路,在50
-60年代是日本百姓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畅销12年没有改变一次型号,在经常推陈出
新的日本汽车业中,确是一个奇迹。在1965年推出前置发动机前驱动(FF)轿车斯芭鲁
1000,成为日本最早的前驱动轿车;同时开发出水平对置式发动机,降低了发动机的重心;
1984年研制出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日立 (HITACHI)
日立的前身是久原矿业日立矿山附属的机械修理厂,1910年小平浪平在久原矿业公司
的日立矿业修理工厂生产了第一台5马力电动发动机。从那时起日立制作所正式成立。在
1920年,在这个电机修理厂基础上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名义上脱离久原矿业
公司独立经营,但实际上仍然从属于鲇川财团。在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
本电机产品的进口受阻,日立电机一下子红火起来。他们在鲇川义介的经营指导与资金支
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逐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电机厂家之一。在随后发生的日本对外
战争中,日立制作所得到了日本军部对军舰、坦克、发动机(收购了东京瓦斯电气公司的
飞机部门,成立了日立航空机公司,生产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战争结束合共生产
飞机引擎11969台。)、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雷达等产品的订货,因而得到了更快的
发展。当今,HITACHI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
中国,成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少量外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是空调、冰箱等电器。
松下电器 (PANASONIC)
1918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松下电器制作所,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1927年制
作自行车用的车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的有些工厂被军队征用,松下制造了日本
海军的一些飞机和船只。二战结束后,盟军将参与军事生产的企业关闭,松下公司的资金
被冻结,松下幸之助被迫离开公司。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俊夫承担了松下公司为战
争出力的责任而辞职后,松下幸之助重回企业。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时名松
下电器的Panasonic在美国的市场,因此让Panasonic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
性成长。Panasonic的产品线极广,除了家电以外,还生产数位电子产品,如DVD播放
机、DV数位摄影机、MP3播放机、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等。还扩展到电子
零件、电工零件(如插座盖板)、半导体等,间接与直接转投资公司有数百家。
2008年末,Panasonic与日本另一电器大厂三洋电机传出并购消息。2008年12月
19日,Panasonic以每股131日圆斥资8067亿日圆折合美金90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大
股东高盛(Goldman Sachs)、大和证券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共同持有的4.3亿张三洋电
机特别股,换算后为70.5%三洋电机股权。并购三洋电机后的Panasonic,成为日本最大、
世界第二大的电机厂商(仅次于通用电气)。
东芝(TOSH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