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发(作者:仪雨)
ISO/TR 15608:2005
焊接——
焊接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分类指南
金属材料
分类指南
1 范围
从焊接的角度出发,本技术报告提出了材料的分类体系。本报告也可用于其它方面,如
热处理、成型、无损检测。
本技术报告包括下列标准材料的分类:
—— 钢;
—— 铝及铝合金;
—— 镍及镍合金;
—— 铜及铜合金;
—— 钛及钛合金;
—— 锆及锆合金;
—— 铸铁。
2 钢的分类体系
钢的分类见表1。本报告仅考虑了材料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那些元素。类组1和11
给出的数值表示材料的化学分析值。类组4至10给出的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
为准。
表1 钢的分类体系
类别
1
组别
钢种
屈服极限R
eh
≤460 N/mm
2
,且成分为(
%)
:
C≤0.25
Si≤0.60
Mn≤1.8
Mo≤0.70
b
S≤0.045
P≤0.045
Cu≤0.40
b
Ni≤0.5
b
Cr≤0.3 (0.4铸钢)
b
Nb≤0.06
V≤0.1
b
Ti≤0.05
屈服极限R
eh
≤275 N/mm
2
的钢
屈服极限275 N/mm
2
eh ≤360N/mm 2 的钢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细晶粒正火钢 改进型耐候钢(某一种元素可能超过类组1的规定值)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屈服极限360N/mm 2 eh ≤460 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屈服极限R eh >460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1.1 1.2 1.3 1.4 2 2.1 2.2 3 3.1 3.2 3.3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调质钢和沉淀硬化钢(不锈钢除外) 屈服极限360N/mm 2 eh ≤690 N/mm 2 的调质钢 屈服极限R eh >690 N/mm 2 的调质钢 沉淀硬化钢(不锈钢除外) Mo≤0.7 % 且V≤0.1 % 的低钒Cr-Mo-(Ni)钢 Cr≤0.3 % 且Ni≤0.7 % 的钢 Cr≤0.7 % 且Ni≤1.5 % 的钢 Cr≤0.35 % 的无钒Cr-Mo钢 c 0.75 % ≤Cr≤1.5 % 且Mo≤0.7 % 的钢 1.5 % % 且0.7 % % 的钢 3.5 % % 且0.4 % % 的钢 7.0 % % 且0.7 % % 的钢 高钒Cr-Mo-(Ni)合金钢 0.3 % ≤Cr≤0.75 % , Mo≤0.7 % , V≤0.35 % 的钢 0.75 % % , 0.7 % % , V≤0.35 % 的钢 3.5 % % , Mo≤0.7 % , 0.45 % ≤V≤0.55 % 的钢 7.0 % % , 0.7 % % , V≤0.35 % 的钢 C≤0.35 % , 10.5 % ≤Cr≤30 % 的铁素体钢、马氏体钢或沉淀硬化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 8.1 8.2 8.3 Ni≤31 % 的奥氏体不锈钢 Cr≤19 % 的奥氏体不锈钢 Cr>19 % 的奥氏体不锈钢 4.0 % % 的含锰奥氏体不锈钢 Ni≤10 % 的镍合金钢 Ni≤3.0 % 的镍合金钢 3.0 % % 的镍合金钢 8.0 % % 的镍合金钢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4 4.1 4.2 5 5.1 5.2 5.3 5.4 6 6.1 6.2 6.3 6.4 7 7.1 7.2 7.3 8 9 9.1 9.2 9.3 10 10.1 Cr≤24 % 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10.2 Cr>24 % 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d 11 0.2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 c 相同的钢 11.1 0.2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11.2 0.3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11.3 0.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注:以实物分析为准,2类钢可以考虑作为1类钢。 a) 按照钢的产品标准,R eh 可用R p0.2 或R t0.5 代替。 b) 当Cr+Mo+Ni+Cu+V≤0.75 % 时,更高的值也可接受。 c) 当Cr+Mo+Ni+Cu+V≤1 % 时,更高的值也可接受。 3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铝及铝合金按照表2分类。这些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为准。 表2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类别 21 22 组别 22.1 22.2 22.3 22.4 23 23.1 23.2 24 24.1 24.2 25 26 4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铜及铜合金按照表3分类。 表3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类别 31 32 组别 32.1 32.2 33 34 35 36 37 38 Ag≤6%,Fe≤3%的铜 铜锌合金 二元铜锌合金 多元 铜锌合金 铝及铝合金种类 杂质(或合金含量)≤1%的纯铝 非热处理铝合金 铝镁合金 Mg ≤ 1.5 % 的铝镁合金 1 .5% < Mg ≤ 3.5%的铝镁合金 Mg > 3.5 % 的铝镁合金 热处理铝合金 Al-Mg-Si合金 Al-Zn-Mg合金 Cu ≤ 1%的Al-Si合金 Cu ≤ 1%, 5 % < Si < 15 %的Al-Si合金 Cu ≤ 1%, 5 % < Si < 15 %, 0.1 %< Mg < 0.80 %的Al-Si -Mg 合金 5.0 % < Si ≤ 14 % ; 1.0 % ≤ 5.0 % ,Mg ≤ 0.8 %的 Al-Si -Cu合金 2.0 % ≤ 6.0 %的 Al- Cu合金 21、22、23一般为锻材,24、25、26为铸造材料。 铜及铜合金种类 铜钛合金 铜镍合金 铜铝合金 铜镍锌合金 31-36类组以外的,合金含量(其他元素含量低于5%)低的铜合金 31-36类组以外的其他铜合金(其他元素含量等于或高于5%) 5 镍及镍合金的分类 镍及镍合金按照表3分类。这些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为准。 表4 镍及镍合金的分类 类别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纯镍 Ni≥45%, Cu≥10%的镍铜合金 Ni≥40%的镍铬合金 Ni≥45%, Mo≤32%的镍钼合金 Ni≥31%的镍铁铬合金 Ni≥45%, Co≥10%的镍铬钴合金 Ni≥45%的镍铬铜合金 31%≤Ni≤45%,Fe≥20%的镍铁铬合金 镍及镍合金种类 6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见表5。 表5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 类别 51 组别 51.1 51.2 51.3 51.4 52 53 54 纯钛 O 2 <0.2%的钛 0.2% 2 ≤0.25%的钛 0.25% 2 ≤0.35%的钛 0.35% 2 ≤0.4%的钛 阿尔法合金 a 阿尔法贝塔合金 b 贝塔及亚贝塔合金 c 钛及钛合金种类 a 包括:Ti-0.2Pd; Ti-2.5Cu; Ti-5Al-2.5Sn; Ti-8Al-1Mo-1V; Ti-6Al-2Sn-4Zr-2Mo; Ti-6Al-2Nb-1Ta-0.8Mo。 b 包括:Ti-3Al-2.5V; Ti-6Al-4V; Ti-6Al-6V-2Sn; Ti-7Al-4Mo。 c 包括:Ti-10V-2Fe-3Al; Ti-13V-11Cr-3Al; Ti-11.5Mo-6Zr-4.5Sn; Ti-3Al-8V-6Cr-4Zr-4Mo。 7 锆及锆合金 锆及锆合金的分类见表6。 表6 锆及锆合金的分类 类别 61 62 纯锆 Nb=2.5%的锆 锆及锆合金种类 8 铸铁的分类 铸铁的分类见表7。 表7 铸铁的分类 类别 71 72 组别 72.1 72.2 72.3 72.4 73 74 75 76 铸铁种类 规定了抗拉强度或硬度的灰口铸铁 规定了力学性能的球状石墨铸铁 铁素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值 铁素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或硬度 EN-GJS-500-7和EN-GJS-450-10型(含珠光体量20%以上或规定了硬 度)的球墨铸铁 珠光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或硬度 可锻铸铁 奥氏体回火铸铁 奥氏体铸铁 其它铸铁 2024年8月27日发(作者:仪雨) ISO/TR 15608:2005 焊接—— 焊接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分类指南 金属材料 分类指南 1 范围 从焊接的角度出发,本技术报告提出了材料的分类体系。本报告也可用于其它方面,如 热处理、成型、无损检测。 本技术报告包括下列标准材料的分类: —— 钢; —— 铝及铝合金; —— 镍及镍合金; —— 铜及铜合金; —— 钛及钛合金; —— 锆及锆合金; —— 铸铁。 2 钢的分类体系 钢的分类见表1。本报告仅考虑了材料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那些元素。类组1和11 给出的数值表示材料的化学分析值。类组4至10给出的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 为准。 表1 钢的分类体系 类别 1 组别 钢种 屈服极限R eh ≤460 N/mm 2 ,且成分为( %) : C≤0.25 Si≤0.60 Mn≤1.8 Mo≤0.70 b S≤0.045 P≤0.045 Cu≤0.40 b Ni≤0.5 b Cr≤0.3 (0.4铸钢) b Nb≤0.06 V≤0.1 b Ti≤0.05 屈服极限R eh ≤275 N/mm 2 的钢 屈服极限275 N/mm 2 eh ≤360N/mm 2 的钢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细晶粒正火钢 改进型耐候钢(某一种元素可能超过类组1的规定值)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屈服极限360N/mm 2 eh ≤460 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屈服极限R eh >460N/mm 2 的热控轧处理的细晶粒钢和铸钢 1.1 1.2 1.3 1.4 2 2.1 2.2 3 3.1 3.2 3.3 屈服极限R eh >360N/mm 2 的调质钢和沉淀硬化钢(不锈钢除外) 屈服极限360N/mm 2 eh ≤690 N/mm 2 的调质钢 屈服极限R eh >690 N/mm 2 的调质钢 沉淀硬化钢(不锈钢除外) Mo≤0.7 % 且V≤0.1 % 的低钒Cr-Mo-(Ni)钢 Cr≤0.3 % 且Ni≤0.7 % 的钢 Cr≤0.7 % 且Ni≤1.5 % 的钢 Cr≤0.35 % 的无钒Cr-Mo钢 c 0.75 % ≤Cr≤1.5 % 且Mo≤0.7 % 的钢 1.5 % % 且0.7 % % 的钢 3.5 % % 且0.4 % % 的钢 7.0 % % 且0.7 % % 的钢 高钒Cr-Mo-(Ni)合金钢 0.3 % ≤Cr≤0.75 % , Mo≤0.7 % , V≤0.35 % 的钢 0.75 % % , 0.7 % % , V≤0.35 % 的钢 3.5 % % , Mo≤0.7 % , 0.45 % ≤V≤0.55 % 的钢 7.0 % % , 0.7 % % , V≤0.35 % 的钢 C≤0.35 % , 10.5 % ≤Cr≤30 % 的铁素体钢、马氏体钢或沉淀硬化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 8.1 8.2 8.3 Ni≤31 % 的奥氏体不锈钢 Cr≤19 % 的奥氏体不锈钢 Cr>19 % 的奥氏体不锈钢 4.0 % % 的含锰奥氏体不锈钢 Ni≤10 % 的镍合金钢 Ni≤3.0 % 的镍合金钢 3.0 % % 的镍合金钢 8.0 % % 的镍合金钢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4 4.1 4.2 5 5.1 5.2 5.3 5.4 6 6.1 6.2 6.3 6.4 7 7.1 7.2 7.3 8 9 9.1 9.2 9.3 10 10.1 Cr≤24 % 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10.2 Cr>24 % 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d 11 0.2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 c 相同的钢 11.1 0.2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11.2 0.3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11.3 0.5 % % ,其余成分与1类钢相同的钢 注:以实物分析为准,2类钢可以考虑作为1类钢。 a) 按照钢的产品标准,R eh 可用R p0.2 或R t0.5 代替。 b) 当Cr+Mo+Ni+Cu+V≤0.75 % 时,更高的值也可接受。 c) 当Cr+Mo+Ni+Cu+V≤1 % 时,更高的值也可接受。 3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铝及铝合金按照表2分类。这些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为准。 表2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类别 21 22 组别 22.1 22.2 22.3 22.4 23 23.1 23.2 24 24.1 24.2 25 26 4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铜及铜合金按照表3分类。 表3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类别 31 32 组别 32.1 32.2 33 34 35 36 37 38 Ag≤6%,Fe≤3%的铜 铜锌合金 二元铜锌合金 多元 铜锌合金 铝及铝合金种类 杂质(或合金含量)≤1%的纯铝 非热处理铝合金 铝镁合金 Mg ≤ 1.5 % 的铝镁合金 1 .5% < Mg ≤ 3.5%的铝镁合金 Mg > 3.5 % 的铝镁合金 热处理铝合金 Al-Mg-Si合金 Al-Zn-Mg合金 Cu ≤ 1%的Al-Si合金 Cu ≤ 1%, 5 % < Si < 15 %的Al-Si合金 Cu ≤ 1%, 5 % < Si < 15 %, 0.1 %< Mg < 0.80 %的Al-Si -Mg 合金 5.0 % < Si ≤ 14 % ; 1.0 % ≤ 5.0 % ,Mg ≤ 0.8 %的 Al-Si -Cu合金 2.0 % ≤ 6.0 %的 Al- Cu合金 21、22、23一般为锻材,24、25、26为铸造材料。 铜及铜合金种类 铜钛合金 铜镍合金 铜铝合金 铜镍锌合金 31-36类组以外的,合金含量(其他元素含量低于5%)低的铜合金 31-36类组以外的其他铜合金(其他元素含量等于或高于5%) 5 镍及镍合金的分类 镍及镍合金按照表3分类。这些数值以合金型号中使用的元素含量为准。 表4 镍及镍合金的分类 类别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纯镍 Ni≥45%, Cu≥10%的镍铜合金 Ni≥40%的镍铬合金 Ni≥45%, Mo≤32%的镍钼合金 Ni≥31%的镍铁铬合金 Ni≥45%, Co≥10%的镍铬钴合金 Ni≥45%的镍铬铜合金 31%≤Ni≤45%,Fe≥20%的镍铁铬合金 镍及镍合金种类 6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见表5。 表5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 类别 51 组别 51.1 51.2 51.3 51.4 52 53 54 纯钛 O 2 <0.2%的钛 0.2% 2 ≤0.25%的钛 0.25% 2 ≤0.35%的钛 0.35% 2 ≤0.4%的钛 阿尔法合金 a 阿尔法贝塔合金 b 贝塔及亚贝塔合金 c 钛及钛合金种类 a 包括:Ti-0.2Pd; Ti-2.5Cu; Ti-5Al-2.5Sn; Ti-8Al-1Mo-1V; Ti-6Al-2Sn-4Zr-2Mo; Ti-6Al-2Nb-1Ta-0.8Mo。 b 包括:Ti-3Al-2.5V; Ti-6Al-4V; Ti-6Al-6V-2Sn; Ti-7Al-4Mo。 c 包括:Ti-10V-2Fe-3Al; Ti-13V-11Cr-3Al; Ti-11.5Mo-6Zr-4.5Sn; Ti-3Al-8V-6Cr-4Zr-4Mo。 7 锆及锆合金 锆及锆合金的分类见表6。 表6 锆及锆合金的分类 类别 61 62 纯锆 Nb=2.5%的锆 锆及锆合金种类 8 铸铁的分类 铸铁的分类见表7。 表7 铸铁的分类 类别 71 72 组别 72.1 72.2 72.3 72.4 73 74 75 76 铸铁种类 规定了抗拉强度或硬度的灰口铸铁 规定了力学性能的球状石墨铸铁 铁素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值 铁素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或硬度 EN-GJS-500-7和EN-GJS-450-10型(含珠光体量20%以上或规定了硬 度)的球墨铸铁 珠光体球墨铸铁,规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或硬度 可锻铸铁 奥氏体回火铸铁 奥氏体铸铁 其它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