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舜涵煦)
一年级钱币应用题
今天,妈妈给我留了一份很有趣的作业,她让我自己通过超市的购物小票,学习和了解钱币的应用。
购物小票上有许多钱币单位:元、角、分,还有重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商品名称和单价。哎呀!这么多的单位,我都搞晕了!这时,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10个1分是1角,10个1角是1元。这是钱币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律。我把小票上的钱数算了一下,一共消费了17.58元。妈妈问我:“如果让你拿出18元,你会拿吗?”我眼睛骨碌一转,当然会拿了,因为小票上的钱是17.58元,拿出18元后,还会找回0.42元呢!
我又把小票上的商品单价和重量算了一下,发现一个小小的苹果竟然要3.8元一个,真是太贵了!不过妈妈告诉我,这个苹果的重量是225克,因为是精品水果,所以价格就贵了。原来单价和重量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这份小小的购物小票作业,我不仅学会了钱币的单位和应用,还明白了商品的单价和重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作业真是太有趣了!
在数学的世界里,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加法的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例题1:小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小华最初有5个苹果,然后他买了3个,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例题2:小红有2本书,小明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
分析:小红有2本书,小明有3本书,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例题3:小刚在超市买了1个玩具,他又买了2个玩具,他一共买了多少个玩具?
分析:小刚在超市买了1个玩具,然后又买了2个玩具,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加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用来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加起来。在解决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我们只需要注意把所有的数量加起来就可以了。
公园里有红花48朵,黄花6朵,蓝花12朵,白花24朵。 小华今年8岁,爸爸今年40岁。小华和爸爸相差多少岁?
一个足球8元,一个篮球12元,小华买了1个足球和2个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动物园里有熊猫4只,猴子2只,小鸟3只,小象1只。
有5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被老鹰捉到的有2人,还有几人没被老鹰捉到?
有一本书,小红读了7天还没读完,原来这本书有90页。小红每天大约读了多少页?
今天,我们学了排队问题的应用题。排队问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就是一群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所在的位置或所占的位子。
现在,我们来看看排队问题的应用题。一个典型的排队问题通常会告诉我们一个队伍的长度和每人的身高或体重,然后问我们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所在的位置或所占的位子。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简单的排队问题。假设有一个队伍,每人的身高都是1米70,然后题目告诉我们这个队伍的长度是10米,问我们最前面的人身高是多少。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队伍的长度是10米,每人的身高都是1米70,所以最前面的人身高也是1米70。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排队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队伍的长度和每个人的身高或体重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关系后,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排队问题了。
排队问题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问题,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队伍的构成和顺序,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桌子上有8只小鸭子,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小鸭子?
一共有10个小朋友在玩滑梯,其中有2个小朋友滑倒了,还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滑梯?
小刚买了6支铅笔,用掉了2支,还剩下多少支铅笔?
一共有7只小熊在玩耍,其中有一只小熊回家了,还有多少只小熊在玩耍? 妈妈买了9个橙子,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橙子?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共捉到了10只蝴蝶,其中有一只飞走了,还有多少只蝴蝶?
小华有8辆玩具车,送给了朋友2辆,还剩下多少辆玩具车?
一共有11只小鸟在树上唱歌,其中有三只小鸟飞走了,还有多少只小鸟在树上唱歌?
小丽有10个气球,漏气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以上是一年级应用题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的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简单的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年级常见的举一反三应用题的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题目:排队时,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答案: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加上小明自己,一共有3+4+1=8个人。
变式题目:排队时,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答案: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加上小明自己,一共有5+6+1=12个人。
题目: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买了3支铅笔和2个本子,一共花了10元。请问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案: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小明买了多少支铅笔和本子,再根据总价和数量计算出每支铅笔的价格。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2个本子,总价是10元。假设每支铅笔的价格为x元,则3x+2×(10-3x)=10,解得x=2。因此,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
变式题目:小明去商店买玩具,买了4个玩具熊和3个玩具车,一共花了25元。请问每个玩具熊多少钱?
答案: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小明买了多少个玩具熊和玩具车,再根据总价和数量计算出每个玩具熊的价格。小明买了4个玩具熊和3个玩具车,总价是25元。假设每个玩具熊的价格为x元,则4x+3×(25-4x)=25,解得x=5。因此,每个玩具熊的价格是5元。
题目:现在是8点钟,请问过了1个小时后是几点钟?
变式题目:现在是10点钟,请问过了2个小时后是几点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用题的引入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指通过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比较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仔细阅读题目: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识别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分析问题:接下来,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执行计算:在确定了解题思路后,学生需要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能涉及加法、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
整合答案:学生需要将计算结果整合到答案中,并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小红几个苹果,两人的苹果数就相等了?
解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需要确定两人的苹果数相等时的数量。由于小明的苹果数是5个,小红的苹果数是3个,所以两人苹果数相等时的数量应该是(5+3)÷2=4个。然后,学生需要计算小明需要给小红多少个苹果才能达到这个数量。由于小明有5个苹果,而两人要相等,所以小明需要给小红5-4=1个苹果。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练习,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心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应用题中可能存在多余条件,这些条件并不会影响答案,但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 例如,有一个应用题是这样的:“小明有5个苹果和3个橘子,他给了朋友2个苹果,请问他还有多少个水果?”在这个问题中,给出的“3个橘子”是多余条件,因为问题只关心苹果的数量。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和应用多余条件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他们需要学会忽略题目中不相关的信息,并专注于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并提问:“这个问题中哪些信息是和我们要找的答案有关的?哪些是没有关系的?”
除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理解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题目后问:“这个题目中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哪些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和应用多余条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让他们自己提问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
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小华家养了3只鸡和6只鸭,一共有多少只家禽? 小刚买了两本书,第一本8元,第二本7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芳有10个气球,小刚抢走了3个,小芳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家里有15个桃子,小宝吃掉了7个,还剩下多少个桃子?
小华和小红一共有20个彩色笔,小华拿走了5个,小红拿走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彩色笔?
我有4个气球,每个气球上都有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小明和小花一共有5个玩具车,每个玩具车都有不同的车型,一共有多少种车型?
小红和小白兔一共有7个苹果,每个苹果都有不同的重量,一共有多少种重量?
有15个桃子,如果每只小动物分到3个桃子,那么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动物?
有20个气球,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4个气球,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有12只鸡,如果每个家庭分到3只鸡,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家庭? 排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个关于排队的应用题,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队的概念。
题目:小明、小红和小华一起去公园玩,他们需要排队买票。小明排在第一个,小红排在第二个,小华排在第三个。他们三人按照这个顺序一直排到售票员那里。
如果小华后面还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应该排在哪个位置?
答:如果小华后面还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应该排在第四个位置。
答:如果小明需要离开,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小红买票。
通过这个排队应用题的例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类似的问题。排队不仅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培养学生秩序感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商店里有15个红苹果,10个绿苹果。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几个?
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6个人,小明排在第几个?
小华有10个红气球,8个蓝气球,红气球比蓝气球多几个? 书架上有13本数学书,8本故事书,数学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几倍?
动物园里有7只大象,3只猴子,大象的数量是猴子的几倍?
妈妈买了2个橙子,3个梨子,一共买了几个水果?
水果摊上有8个草莓,6个香蕉,草莓比香蕉多几个?
学校里有14个男孩,10个女孩,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几倍?
书桌上放了5本书,7支铅笔,书的数量是铅笔的几倍?
动物园里有12只孔雀,3只火鸡,孔雀的数量是火鸡的几倍?
一个果园里有很多苹果树,其中有一棵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现在果园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在一张桌子上玩拼图游戏,每个拼图有6块,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有一个水池,里面有一些小鱼,每条小鱼都是红色的,一共有10条小鱼,那么水池里总共有多少条红色小鱼?
有一个班级,里面有3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包,那么班级里总共有多少个书包? 有一个花园,里面有5朵花,每朵花都有3片花瓣,那么花园里总共有多少片花瓣?
小华和小明在玩捉迷藏游戏,小华藏在了1号位置,小明藏在了2号位置,那么两个位置一共有多少人?
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20本书,每本书都有5页,那么图书馆里总共有多少页书?
小红有3个洋娃娃,每个洋娃娃都有6条腿,那么小红总共有多少条腿的洋娃娃?
在一个农场里养了3只小猪,每只小猪有4条腿,那么农场里总共有多少条腿的小猪?
在一所学校里,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那么这所学校里总共有多少名学生?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舜涵煦)
一年级钱币应用题
今天,妈妈给我留了一份很有趣的作业,她让我自己通过超市的购物小票,学习和了解钱币的应用。
购物小票上有许多钱币单位:元、角、分,还有重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商品名称和单价。哎呀!这么多的单位,我都搞晕了!这时,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10个1分是1角,10个1角是1元。这是钱币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律。我把小票上的钱数算了一下,一共消费了17.58元。妈妈问我:“如果让你拿出18元,你会拿吗?”我眼睛骨碌一转,当然会拿了,因为小票上的钱是17.58元,拿出18元后,还会找回0.42元呢!
我又把小票上的商品单价和重量算了一下,发现一个小小的苹果竟然要3.8元一个,真是太贵了!不过妈妈告诉我,这个苹果的重量是225克,因为是精品水果,所以价格就贵了。原来单价和重量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这份小小的购物小票作业,我不仅学会了钱币的单位和应用,还明白了商品的单价和重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作业真是太有趣了!
在数学的世界里,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加法的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例题1:小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小华最初有5个苹果,然后他买了3个,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例题2:小红有2本书,小明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
分析:小红有2本书,小明有3本书,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例题3:小刚在超市买了1个玩具,他又买了2个玩具,他一共买了多少个玩具?
分析:小刚在超市买了1个玩具,然后又买了2个玩具,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加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用来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加起来。在解决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我们只需要注意把所有的数量加起来就可以了。
公园里有红花48朵,黄花6朵,蓝花12朵,白花24朵。 小华今年8岁,爸爸今年40岁。小华和爸爸相差多少岁?
一个足球8元,一个篮球12元,小华买了1个足球和2个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动物园里有熊猫4只,猴子2只,小鸟3只,小象1只。
有5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被老鹰捉到的有2人,还有几人没被老鹰捉到?
有一本书,小红读了7天还没读完,原来这本书有90页。小红每天大约读了多少页?
今天,我们学了排队问题的应用题。排队问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就是一群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所在的位置或所占的位子。
现在,我们来看看排队问题的应用题。一个典型的排队问题通常会告诉我们一个队伍的长度和每人的身高或体重,然后问我们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所在的位置或所占的位子。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简单的排队问题。假设有一个队伍,每人的身高都是1米70,然后题目告诉我们这个队伍的长度是10米,问我们最前面的人身高是多少。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队伍的长度是10米,每人的身高都是1米70,所以最前面的人身高也是1米70。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排队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队伍的长度和每个人的身高或体重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关系后,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排队问题了。
排队问题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问题,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队伍的构成和顺序,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桌子上有8只小鸭子,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小鸭子?
一共有10个小朋友在玩滑梯,其中有2个小朋友滑倒了,还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滑梯?
小刚买了6支铅笔,用掉了2支,还剩下多少支铅笔?
一共有7只小熊在玩耍,其中有一只小熊回家了,还有多少只小熊在玩耍? 妈妈买了9个橙子,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橙子?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共捉到了10只蝴蝶,其中有一只飞走了,还有多少只蝴蝶?
小华有8辆玩具车,送给了朋友2辆,还剩下多少辆玩具车?
一共有11只小鸟在树上唱歌,其中有三只小鸟飞走了,还有多少只小鸟在树上唱歌?
小丽有10个气球,漏气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以上是一年级应用题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的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简单的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年级常见的举一反三应用题的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题目:排队时,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答案: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加上小明自己,一共有3+4+1=8个人。
变式题目:排队时,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答案: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加上小明自己,一共有5+6+1=12个人。
题目: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买了3支铅笔和2个本子,一共花了10元。请问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案: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小明买了多少支铅笔和本子,再根据总价和数量计算出每支铅笔的价格。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2个本子,总价是10元。假设每支铅笔的价格为x元,则3x+2×(10-3x)=10,解得x=2。因此,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
变式题目:小明去商店买玩具,买了4个玩具熊和3个玩具车,一共花了25元。请问每个玩具熊多少钱?
答案: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小明买了多少个玩具熊和玩具车,再根据总价和数量计算出每个玩具熊的价格。小明买了4个玩具熊和3个玩具车,总价是25元。假设每个玩具熊的价格为x元,则4x+3×(25-4x)=25,解得x=5。因此,每个玩具熊的价格是5元。
题目:现在是8点钟,请问过了1个小时后是几点钟?
变式题目:现在是10点钟,请问过了2个小时后是几点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用题的引入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指通过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比较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仔细阅读题目: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识别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分析问题:接下来,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执行计算:在确定了解题思路后,学生需要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能涉及加法、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
整合答案:学生需要将计算结果整合到答案中,并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小红几个苹果,两人的苹果数就相等了?
解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需要确定两人的苹果数相等时的数量。由于小明的苹果数是5个,小红的苹果数是3个,所以两人苹果数相等时的数量应该是(5+3)÷2=4个。然后,学生需要计算小明需要给小红多少个苹果才能达到这个数量。由于小明有5个苹果,而两人要相等,所以小明需要给小红5-4=1个苹果。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练习,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心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应用题中可能存在多余条件,这些条件并不会影响答案,但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 例如,有一个应用题是这样的:“小明有5个苹果和3个橘子,他给了朋友2个苹果,请问他还有多少个水果?”在这个问题中,给出的“3个橘子”是多余条件,因为问题只关心苹果的数量。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和应用多余条件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他们需要学会忽略题目中不相关的信息,并专注于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并提问:“这个问题中哪些信息是和我们要找的答案有关的?哪些是没有关系的?”
除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理解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题目后问:“这个题目中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哪些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和应用多余条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让他们自己提问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
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小华家养了3只鸡和6只鸭,一共有多少只家禽? 小刚买了两本书,第一本8元,第二本7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芳有10个气球,小刚抢走了3个,小芳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家里有15个桃子,小宝吃掉了7个,还剩下多少个桃子?
小华和小红一共有20个彩色笔,小华拿走了5个,小红拿走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彩色笔?
我有4个气球,每个气球上都有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小明和小花一共有5个玩具车,每个玩具车都有不同的车型,一共有多少种车型?
小红和小白兔一共有7个苹果,每个苹果都有不同的重量,一共有多少种重量?
有15个桃子,如果每只小动物分到3个桃子,那么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动物?
有20个气球,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4个气球,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有12只鸡,如果每个家庭分到3只鸡,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家庭? 排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个关于排队的应用题,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队的概念。
题目:小明、小红和小华一起去公园玩,他们需要排队买票。小明排在第一个,小红排在第二个,小华排在第三个。他们三人按照这个顺序一直排到售票员那里。
如果小华后面还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应该排在哪个位置?
答:如果小华后面还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应该排在第四个位置。
答:如果小明需要离开,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小红买票。
通过这个排队应用题的例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类似的问题。排队不仅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培养学生秩序感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商店里有15个红苹果,10个绿苹果。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几个?
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6个人,小明排在第几个?
小华有10个红气球,8个蓝气球,红气球比蓝气球多几个? 书架上有13本数学书,8本故事书,数学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几倍?
动物园里有7只大象,3只猴子,大象的数量是猴子的几倍?
妈妈买了2个橙子,3个梨子,一共买了几个水果?
水果摊上有8个草莓,6个香蕉,草莓比香蕉多几个?
学校里有14个男孩,10个女孩,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几倍?
书桌上放了5本书,7支铅笔,书的数量是铅笔的几倍?
动物园里有12只孔雀,3只火鸡,孔雀的数量是火鸡的几倍?
一个果园里有很多苹果树,其中有一棵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现在果园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在一张桌子上玩拼图游戏,每个拼图有6块,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有一个水池,里面有一些小鱼,每条小鱼都是红色的,一共有10条小鱼,那么水池里总共有多少条红色小鱼?
有一个班级,里面有3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包,那么班级里总共有多少个书包? 有一个花园,里面有5朵花,每朵花都有3片花瓣,那么花园里总共有多少片花瓣?
小华和小明在玩捉迷藏游戏,小华藏在了1号位置,小明藏在了2号位置,那么两个位置一共有多少人?
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20本书,每本书都有5页,那么图书馆里总共有多少页书?
小红有3个洋娃娃,每个洋娃娃都有6条腿,那么小红总共有多少条腿的洋娃娃?
在一个农场里养了3只小猪,每只小猪有4条腿,那么农场里总共有多少条腿的小猪?
在一所学校里,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那么这所学校里总共有多少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