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扬雅艳)
5G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5G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交流乃至整个生活方式。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牢牢把握5G优势特点,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赋能,支撑和引领教育信息化。把5G技术与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根本宗旨是学生能够在5G的环境中,把5G作为工具服务于自己的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借助智能工具,如:智能手机、智能监控 、航拍无人机等,以及智能工具之间的互联、协同完成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分享与交流、质疑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 ;智能手机;智能监控 ;航拍无人机
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正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得到了高度重视。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它为人们提供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解决了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问题。教育要紧紧抓住5G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支撑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的时候,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对教育而言,它将在各个方面发生变化。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基础课程,探究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核心素养转化的基本探究过程和方式。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了实践育人功能。在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亲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与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实践者,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借助智能工具,将5G应用在活动中,我们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一、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实现长时间的观测活动。
完成一次科学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需要比较长的活动周期。比如,有的观测活动,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完成活动的过程,能够考验学生的耐心,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较长时间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这项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发现能力。
1、观测睡莲花开闭的规律。
我校门口,有一个水池,里面种着睡莲。睡莲喜强光,通风好,每年3~4月萌发长叶,5~8月陆续开花。白色的莲花高雅圣洁,婀娜多姿,备受师生的喜爱。偶然发现:傍晚的时候睡莲花会闭合。于是萌发了探究睡莲花开闭规律的研究。每一天的观测时间均在10小时以上,观测往往不能持续。于是我们想到利用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可以实现远程、实时信息传输,这样才能准确掌握莲花的开闭规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信息。经过一段时间观测,发现睡莲喜光,花的开闭与天气的冷暖,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天气条件有关。
2022年10月8日睡莲花的开闭情况:
10月8日,天气阴转多云,气温10—23℃,西风3—4级,紫外线中等,日出6:24,日落17:56。这天睡莲花在11:00略微展开,12:00半开,到14:00全开,16:00显示出开始闭合的迹象,18:00半闭,19:00就全闭了。
遇到刮风、下雨等特殊天气,睡莲花的开闭会有变化,比如9月22日,这天虽然是晴天,但是有西北风4—5级,睡莲花则在16:00就全闭了。
总之,睡莲花的开闭时间不是固定的,与天气有关。晴天,气温高,早上展开的早,一般日落后闭合。深秋,早晚气温低,展开的比较迟,晚上闭合的也会迟一些。阴天,多云等天气会提前闭合。
2、观测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在观测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上,大显身手。从日出到日落,实现整天不间断的观测。找个屋顶,楼顶,没有树木、建筑物遮挡的空旷场地就可以使用智能监控,观测日影,而且能够实现远程实时信息传输。我们用一根黄色的,长9.7cm的塑料棒立在阳光下,观测日影的变化规律。以2022年10月15日为例,天气晴,紫外线强。日影的变化规律呈现在下图。
早上7:00的影长68cm ,朝西北方向 ; 13:00 影长13cm,朝北东方向;
17:00影长90cm ,朝东北方向。通过直观的日影变化图,学生就明白了“早晚长、中午短”的日影变化规律。
二、智能手机的音频软件在声音研究中的应用
声音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人类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很熟悉,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另外,有些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乐器,对振动发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不能够将振动和发出的声音建立联系,所以要突破这个难点。智能手机内的音频软件,可以让看不见的声音变得“有形”,利用手机把说话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用音频软件播放,观察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变化。
上图是一名男生唱歌的音频,下图是一名女生唱歌的音频。通过对比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男生声音强,音调高;女生声音弱,音调低。
三、利用智能手机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
课内时间毕竟有限,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加强指导。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测量体积》之后,兴趣浓厚,在家里用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然后拍了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我提示学生“说出测量的结果。”然后,学生用语音回复:“紫薯体积是134 立方厘米,土豆体积是91立方厘米”。他优秀的表现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提高了同学们实践活动的兴趣。
在国庆节7天小长假期间,我给学生布置了测量体温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10月1日开始到10月7日,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测量体温,坚持7天。为了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3号、5号、7号将记录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我发现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左侧这张记录单得出了“晚上体温高”的结论,而右侧的记录单得出了“中午体温高”的结论。对于这样不同的结论,我认真分析了出现的原因,并且和学生进行了视频沟通。由于人的体温,受运动,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并不存在学生测量错误的问题,我对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给与了肯定。
四、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开展天文知识讲座活动。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深邃而广袤的宇宙、璀璨的繁星、变化的月相、迷人的日食、彗星和流星雨,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尤其,神州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航天员王亚平的两次太空授课,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神奇宇宙的无限向往。因此,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开展了一系列的天文知识讲座,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天文观测活动。
2021年5月26日晚,天空出现了月全食;2021年8月13日晚,夜空中“英仙座”上演了流星雨。这两次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当然不能错过。我积极宣传,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在观看的前两天,我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分别举办了以“月食形成的原因”和“美丽的流星雨”为主题的讲座。天文讲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增长了天文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宇宙的大门。
五、利用航拍无人机和手机互联,搜集科学实践活动素材。
航拍无人机体积小、灵活,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低海拔爬升至几百米高空的飞行任务,在没有障碍物的外部环境下,能够进行50米以内的超低空拍摄,能到达我们没办法到达的空域、高度和危险地区。
由于航拍无人机,机动灵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察视角,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从而发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楼房顶上的彩钢瓦,太阳能热水器,体育场的钢结构顶棚,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塔,街道布局,工地上的大型工程机械、树上的鸟巢、蜂窝、各种鸟类等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时,学生看到无人机拍摄的彩钢瓦都是瓦棱形的,而不是一块平板,从这里面领悟到“瓦棱形比平面更坚固”的科学道理。
在研究“轮子的妙用”时,讲到塔吊。这种大型的工程机械,上面有许多不同性能的轮子。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片,录像等,学生清楚的看到了定滑轮、动滑轮,轮轴等,研究出了塔吊工作的原理。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5G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必将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必将带来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助推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扬雅艳)
5G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5G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交流乃至整个生活方式。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牢牢把握5G优势特点,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赋能,支撑和引领教育信息化。把5G技术与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根本宗旨是学生能够在5G的环境中,把5G作为工具服务于自己的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借助智能工具,如:智能手机、智能监控 、航拍无人机等,以及智能工具之间的互联、协同完成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分享与交流、质疑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 ;智能手机;智能监控 ;航拍无人机
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正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得到了高度重视。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它为人们提供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解决了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问题。教育要紧紧抓住5G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支撑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的时候,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对教育而言,它将在各个方面发生变化。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基础课程,探究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核心素养转化的基本探究过程和方式。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了实践育人功能。在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亲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与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实践者,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借助智能工具,将5G应用在活动中,我们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一、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实现长时间的观测活动。
完成一次科学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需要比较长的活动周期。比如,有的观测活动,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完成活动的过程,能够考验学生的耐心,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较长时间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这项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发现能力。
1、观测睡莲花开闭的规律。
我校门口,有一个水池,里面种着睡莲。睡莲喜强光,通风好,每年3~4月萌发长叶,5~8月陆续开花。白色的莲花高雅圣洁,婀娜多姿,备受师生的喜爱。偶然发现:傍晚的时候睡莲花会闭合。于是萌发了探究睡莲花开闭规律的研究。每一天的观测时间均在10小时以上,观测往往不能持续。于是我们想到利用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可以实现远程、实时信息传输,这样才能准确掌握莲花的开闭规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信息。经过一段时间观测,发现睡莲喜光,花的开闭与天气的冷暖,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天气条件有关。
2022年10月8日睡莲花的开闭情况:
10月8日,天气阴转多云,气温10—23℃,西风3—4级,紫外线中等,日出6:24,日落17:56。这天睡莲花在11:00略微展开,12:00半开,到14:00全开,16:00显示出开始闭合的迹象,18:00半闭,19:00就全闭了。
遇到刮风、下雨等特殊天气,睡莲花的开闭会有变化,比如9月22日,这天虽然是晴天,但是有西北风4—5级,睡莲花则在16:00就全闭了。
总之,睡莲花的开闭时间不是固定的,与天气有关。晴天,气温高,早上展开的早,一般日落后闭合。深秋,早晚气温低,展开的比较迟,晚上闭合的也会迟一些。阴天,多云等天气会提前闭合。
2、观测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智能监控和智能手机互联,在观测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上,大显身手。从日出到日落,实现整天不间断的观测。找个屋顶,楼顶,没有树木、建筑物遮挡的空旷场地就可以使用智能监控,观测日影,而且能够实现远程实时信息传输。我们用一根黄色的,长9.7cm的塑料棒立在阳光下,观测日影的变化规律。以2022年10月15日为例,天气晴,紫外线强。日影的变化规律呈现在下图。
早上7:00的影长68cm ,朝西北方向 ; 13:00 影长13cm,朝北东方向;
17:00影长90cm ,朝东北方向。通过直观的日影变化图,学生就明白了“早晚长、中午短”的日影变化规律。
二、智能手机的音频软件在声音研究中的应用
声音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人类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很熟悉,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另外,有些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乐器,对振动发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不能够将振动和发出的声音建立联系,所以要突破这个难点。智能手机内的音频软件,可以让看不见的声音变得“有形”,利用手机把说话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用音频软件播放,观察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变化。
上图是一名男生唱歌的音频,下图是一名女生唱歌的音频。通过对比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男生声音强,音调高;女生声音弱,音调低。
三、利用智能手机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
课内时间毕竟有限,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加强指导。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测量体积》之后,兴趣浓厚,在家里用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然后拍了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我提示学生“说出测量的结果。”然后,学生用语音回复:“紫薯体积是134 立方厘米,土豆体积是91立方厘米”。他优秀的表现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提高了同学们实践活动的兴趣。
在国庆节7天小长假期间,我给学生布置了测量体温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10月1日开始到10月7日,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测量体温,坚持7天。为了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3号、5号、7号将记录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我发现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左侧这张记录单得出了“晚上体温高”的结论,而右侧的记录单得出了“中午体温高”的结论。对于这样不同的结论,我认真分析了出现的原因,并且和学生进行了视频沟通。由于人的体温,受运动,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并不存在学生测量错误的问题,我对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给与了肯定。
四、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开展天文知识讲座活动。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深邃而广袤的宇宙、璀璨的繁星、变化的月相、迷人的日食、彗星和流星雨,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尤其,神州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航天员王亚平的两次太空授课,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神奇宇宙的无限向往。因此,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开展了一系列的天文知识讲座,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天文观测活动。
2021年5月26日晚,天空出现了月全食;2021年8月13日晚,夜空中“英仙座”上演了流星雨。这两次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当然不能错过。我积极宣传,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在观看的前两天,我通过钉钉视频在线直播,分别举办了以“月食形成的原因”和“美丽的流星雨”为主题的讲座。天文讲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增长了天文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宇宙的大门。
五、利用航拍无人机和手机互联,搜集科学实践活动素材。
航拍无人机体积小、灵活,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低海拔爬升至几百米高空的飞行任务,在没有障碍物的外部环境下,能够进行50米以内的超低空拍摄,能到达我们没办法到达的空域、高度和危险地区。
由于航拍无人机,机动灵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察视角,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从而发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楼房顶上的彩钢瓦,太阳能热水器,体育场的钢结构顶棚,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塔,街道布局,工地上的大型工程机械、树上的鸟巢、蜂窝、各种鸟类等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时,学生看到无人机拍摄的彩钢瓦都是瓦棱形的,而不是一块平板,从这里面领悟到“瓦棱形比平面更坚固”的科学道理。
在研究“轮子的妙用”时,讲到塔吊。这种大型的工程机械,上面有许多不同性能的轮子。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片,录像等,学生清楚的看到了定滑轮、动滑轮,轮轴等,研究出了塔吊工作的原理。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5G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必将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必将带来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助推教育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