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心学史重点归纳.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柔骥)

第一章 十七—十九世纪英国、 法国哲学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法国笛卡尔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笛卡尔(1596—1650)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认识论

2.受机械唯物论的启发:“动物是机器”“动物精气的活动是一种反射的波动”

3.反射与反射弧,反射这个名词起于笛卡儿反射弧的构想

神经是中空的管,里面有精气和细线,感官受到刺激,一端细线被拉动,另一端脑内(松果体)的活塞被拉动,使动物精气流动,产生感觉。

另一方面,心灵通过松果体控制动物精气的流动方向,当精气从脑流到肌肉,肌肉便发生动作,形成反射的波动。

4.心身交感论——二元论

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外,还有精神实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松果体)。

二、对笛卡儿的评价

1.二元论的观点把心身分开,可以摆脱宗教、神学的干涉研究心理活动,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

2.反射的假说、心理功能在脑中定位的思想对以后的生理与心理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3.消极方面:天赋观念说遭到唯物经验论的反对,唯心主义的继承。

第二节 17—18世纪英国的感觉经验心理学

一、 霍布斯(1588—1679)

(一)对心理本质的看法

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一切知识是由感觉开始的。

(二)联想的描述:发现“连贯”现象,把联想分为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

(三)评价:用机械唯物的思想解释心理现象有积极意义,是英国联想心理学的先驱。

二、洛克(1632—1704)

(一)唯物经验论

在《人类理智论》(1690年)中提出“白板说”,强调人们的全部观念都是来自经验。

经验有两类:外部经验即感觉和内部经验即反省。

(二)观念论

把人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观念。

观念分为:简单观念(不可再分的,如气味);复杂观念(结合成的,如友情)。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体积形状等)第二性的质的观念(颜色、气味、冷暖 等)

(三)对联想的贡献:提出联想的概念

分类:自然联想 :观念之间自然联合;习得联想 :是机遇和习惯而获得的。他还用联想解释观念的结合、情绪的形成等。

(四)评价

积极方面:洛克用唯物主义解释经验、观念与联想的形成,对英国和法国心理学思想影响很大,也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

消极方面:认为观念也来自内省,其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 。

三、贝克莱经验心理和空间知觉的研究

(一)贝克莱(1685—1753)

1.唯心经验论:存在就是被感知2.贝克莱的空间知觉:认为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

四、休谟的经验心理学经验联合的结果

(一)不可知论 物质、上帝、灵魂的有无,我们不知道。

(二)对心理内容的分类:按生动性和强度 印象 :当前感知觉,很生动

知觉 观念:印象的摹本,较不生动

按结构繁简 简单知觉 :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复杂知觉:复杂印象和复杂观念

(三) 联想形成原则: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因果律

第三节 18—19 世纪联想心理学

一、哈特莱(1705——1757)(英国人,初为牧师,后行医)

(一)认识论:感觉是唯一来源

(二)神经振动说:笛卡尔依据哈维的(1628年)血液循环提出动物精气说,

哈特莱根据牛顿的物质振动说提出神经振动说。

认为神经是充满物质粒子的中实线体,受外物作用时产生极其细微的分子振动或波动。

脑强烈振动——感觉;脑细微振动——观念;余振——后象;微振转强振——梦

(三)联想的理论

对联想的本质、机制、种类、作用和规律等进行一系列研究,用联想原理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如“快乐”和“痛苦”是联想的作用;记忆是精确的联想,想象是不精确的联想等。

(四)评价: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二、布朗(1778——1820)

(一)肌肉感觉:皮下肌肉感觉很重要,空间知觉离不开肌肉感觉。

(二)关系感:立即觉察两者的关系。

(三)提示学说:联想不是复合,而是经验的前后相继,所以用由此及彼的“提示”代替“联想”

(四)联想律:提出九条联想副律。

三、詹姆斯∙穆勒与约翰∙穆勒

(一) 詹姆斯∙穆勒(1773—1836):对心理现象来源和元素作了分析,是近代欧洲元素主义先驱。此外坚持心理力学的观点。

(二)约翰∙穆勒(1806—1873):主张心理学独立,用心理化学代替心理力学。

四、培因(1818—1903)是过渡阶段承前启后的心理学家,创办最早的《心理》杂志(1876年)。重视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对意志的看法有价值。

第四节 18世纪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

一、拉 .美特利(1709—1751)提出人是机器。肯定心理是一定物质的属性。坚持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二、孔狄亚克(1715—1780)主张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把各种心理过程归结为变相的感觉。

三、狄德罗( 1713—1784):肯定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强调自然界在引起感觉中的作用。

四、爱尔维修(1715—1771)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对行为的推动作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决定作用

五、霍尔巴赫(1732—1789)注意到事物对感官的触动作用,提出观念是《对象的映象》的见解。认为心理现象是脑所具有的机能。承认感觉的基础作用。

思考与练习:一、在17—19世纪为什么在英国形成联想主义心理学,而在法国形成感觉主义心理学?试述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释概念:天赋观念、心身交感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第二章17——19世纪德国的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思想

莱布尼兹简介 (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建立俄国科学院。

一、(一)单子论

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心理是由单子组成,分为不同等级,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二)预定和谐说

精神实体和肉体由于上帝的安排而会合一致,呈现预定的和谐

(三)关于微觉和统觉的理论微觉:最低级的单子觉性最低,几乎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统觉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指自我意识。人与上帝有统觉。

(四)评价

具有唯心辩证法思想,用神学语言表述了自然界的发展

二、沃尔夫(1679—1754)莱布尼兹心理学思想(一)以心理学名义出书

“心理学”一词由古希腊的“psyche—灵魂”“logos—知识”合成,最早在16世纪出现,沃尔夫出书后流行。沃尔夫先用德语写了《心理学讲义》,又用拉丁文写了《经验心理学》(1732)和《理性心理学》(1734)。沃尔夫先使用德语(phychologie), 后由鲁斯齐(1806—1841)首先使用英语。(psychology)。

(二)官能心理学系统化 认识官能:感觉、记忆、想象、注意、悟性和理性

欲求官能:愉快不愉快的感情和意志

第二节 康德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一、康德 (1724—1804)

(一)心理学的三分法 :认识、感情、意志

(二)关于经验与先验 :人认识的材料由经验得来,认识的形式是超乎经验的,先天的。空间是心所固有的。

(三)统觉原理: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四)对心理学的看法:不能用数学处理,不能成为科学。

二、赫尔巴特(1776——1841)

(一)最早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心理学不是实验的科学,而是经验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观念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如快乐是观念之间的和谐,痛苦是观念之间的冲突)

(三)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便为意识阈。

第三节 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1770—1831)

一、黑格尔对人的意识发展的研究

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

二、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体系 (认识活动基本框架)

对感觉、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想象的形式、注意的特性、思维和意志都作了明确的说明。

第四节 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

一、对心理、意识的本质的看法,心理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对感觉的研究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思维是对事物联系、本质、规律的理解。

三、对意志活动的研究 指出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把意志行动分为采取决定

和完成决定两部分。

第五节 陆宰的心理学

(一)倡导对心理的生理基础的研究 (获得医学和哲学双博士)

(二)空间知觉的部位记号说:指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

思考题

1.德国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官能心理学)

2.不同的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心理过程心理发展以及心理与环境关系的?

第三章 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节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

贝尔(英国人,1807年)和马戎第(法国人,1822年)分别发现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脊髓后根有感觉神经、脊髓前根有运动神经 )

二、反射动作的研究

1736年,阿斯特律克提出“反射”一词;1751年,指出反射依靠脊髓的作用

19世纪上半叶,荷尔进一步区分四种身体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随意运动——意识和大脑;呼吸运动——延髓;反射运动——脊髓;不随意运动——肌肉)

三、关于神经冲动电的性质和传导速度的研究

(一)18世纪末加伐尼关于“动物电”的实验。

1745发明莱顿瓶,1791年用电流刺激蛙腿,1811年电流计制成,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1834年神经冲动的性质是电;1848年提出动物组织的极化学说,1850测量出神经冲动的速度(赫尔姆霍兹)<50米/秒

四、人差方程式

人差方程式即人在反应时间上存在的个别差异。最早在天文学观测研究的行为中发现。

五、约翰内斯·缪勒的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学说;认为感觉的性质是由每种感官内的特殊的能所决定的。

第二节 一、加尔的颅相学

(一)加尔与他的颅相学 (二)加尔(1758—1828)颅相学的主要内容

1.头骨的外形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突出的地方,那个地方脑也特别发达。

2.心可以分为若干官能。(37个)

3. 每个官能占脑的特定地位。 加尔颅相学和大脑的机能定位

二、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用切除法研究动物脑和脊髓。认为脑的各个部位协同起作用。

三、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l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1824一l880)发现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为言语运动中枢,又称为“布罗卡区”。

四、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1870年后,弗里奇和希齐格二人合作,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

先后寻找到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抠。到了19世纪末证实了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机体觉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味觉和嗅觉中枢还不能确定。

第三节 感觉的生理机能的研究

一、视觉 1. 视网膜成像问题。用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解释。发现视锥细胞的作用和分布。 2. 1825年普金耶发现照度从黑夜到白天对颜色的影响,称为普金耶现象。

3.1833年,西贝克认为有两种色盲。4.1865年奥贝特对明暗适应现象探究,黑灵继

续研究。但正确解释在20世纪。 此外研究双眼辐合、双眼视差。

5.三色说 :托马斯·杨提出的,赫尔姆霍茨加以发挥的。

主要内容是说在视网膜内有三种分别感受与红色、绿色和紫色波长相应的感光色素。

6.四色说:德国生理学家海林(1834—1918)认为人的视网膜上存在着红/绿、黄/蓝、白/黑具有对抗性质的三种感受器。

二、听觉

1. 缪勒对外耳、中耳和内耳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对中耳、内耳的机能不大清楚、没有正确解释。

2 .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主要内容是:内耳的基底膜上有排列有序的长短不同的神经纤维,每一条纤维都对一个特殊的声波振动产生共鸣。

课后习题:

生理学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冯特的贡献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状况所制约的

1.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 2.1871年德国实现自上而下的统3.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强烈要求

二、德国科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体制促使生物科学的发展一

科学设置的基础:德国较宽泛,早期在大学设立医学院,后来把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都看做科学。

英国法国把科学局限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上(能定量研究)

研究风格的特点,英国和法国人喜欢用演绎和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而德国人更爱好细心而精确的分类,全面彻底地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归纳和描述。

三、生物学尤其是感官生理学的领先地位

赫尔姆霍茨、韦伯等都是德国人,他们的感官生理学的研究直接为心理学提供知识和方法。

四、生理学、物理学与联想心理学的结合出现了实验心理学

冯特早期从事感官生理学的研究,喜欢哲学,积极致力于建立一门新的心理学。

1874年冯特在《生理心理学原理》序言中写道“我这里献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想规划一门新的科学领域”

第二节 韦伯的实验研究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一、 韦伯的实验研究

(一)生平与主要工作

韦伯(Ernst Weber,1795—1878),于181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821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在1834年写了《论触觉》一书,发表了著名的韦伯律,1871年辞职,在此工作了54年。

(二)两点阈研究研究:对象:健康人; 研究课题:皮肤上刚刚感觉到两点的精确数值; 刺激工具:用笔、针等。(纯粹心理问题的实验研究)

(三)韦伯律:K = △I / I

( K=常数;I=刺激强度;△I=最小可觉差)

研究方法:标准重物(40克);比较重物(37、38、39、40、41、42等)报告两个重物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是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

(三)评价

1.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关系,使心理学从研究经验转向研究心理学问题。

2.韦伯开创了心理学式实验,引起了费希纳等的后继研究。

3 .首次用数量法则来说明刺激与心理关系。4.首次对阈限概念作了系统的实验说明。

二、费希纳

(一)生平与著述

费希纳(G. T. Fechner 1801----1887) 先学医,后对物理学感兴趣,183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 1839辞职养病。之后研究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关系,创立了心理物理法。

主要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年)

(二)心理物理法

1.均差法:先给一个常定标准刺激,被试调节可变刺激,直到觉得它与先呈现的标准刺激相等。

2.正误法(后变为常定刺激法): 一个标准刺激,12个其他刺激,被试依次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别(轻、重、相等),求平均误差。

3.最小可觉差法(后称为极限法)。 两个刺激,一个是不变的,另一个慢慢地增加或减小,直到报告觉察出有差别为止。

(三)费希纳定律 :S = K log R (S=感觉;R=刺激 K=常数=R/R0)

(四)评价

1.费希纳总结形成的心理物理法,成为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他也被认为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的对心理现象的测量与实验,对冯特影响很大,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

第三节 冯特及其实验心理学

一、冯特的生平及著述

威廉·冯特(W. Wundt,l832一 1920)

1851一1856年先后在杜平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医学和生理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是约翰内斯·缪勒的学生。

l857年-1864年,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担当赫尔姆霍茨助手,协助做显微解剖生理实验工作。

1864年,升任副教授,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讲座, 后改为“生理学心理学”讲座。

1874年,应邀赴苏黎世大学任哲学教授。

1875年,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

1879年,正式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l881年,创办实验室的机关刊物:《哲学研究》.

1889年,任该校校长。

1920年8月31日冯特在莱比锡逝世,享年88岁。

(二)著述

l862年发表《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与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义》 l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1896年出版《心理学大纲》 1900一 1920年间写成《民族心理学》共十卷

二 实验室工作

(一)实验室建立和发展

在一个“孔维特楼”的招待所里,实验装置是一个发声器、一个发报键、一个微时计定器、还有电池和变阻器五个部件联结起来。

1883年扩建为7个室。1897年扩展到14个室,改建为心理研究所。

冯特实验室注意改进对刺激条件的控制和对反应的精确控制,研究一些简单的心理现象。

(二)研究课题

1.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占1/2)

视觉:视觉对比、色觉与色盲、负后象、双眼视差、运动知觉、视错觉;听觉:拍子与混合音、乐音;触觉:定位、两点阈;时间知觉:时间长度知觉;也开始了味觉的著名研究。

2.关于反应时间的实验研究(占研究的1/6)。 3.关于注意的研究,研究复合实验、注意的范围与变动。4.关于感情的研究。5.关于联想的研究。到19世纪末,仅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多项研究任务。

第四节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哲学的)

在身心关系上,冯特是个平行论者。

二、 心理学研究方法

内省法(实验内省法):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描述其性质和强度。(即实验条件下的自我观察) 历史法:用历史比较研究社会心理学。

三 、关于心理学的任务有三项:

1.把心理混合物分析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

2.将心理元素结合成愈来愈复杂的心理混合物;

3.确定各种心理的一般公式和从中获得心理规律。——元素主义心理学

四 具体心理学思想

(一)关于心理元素和意识结构

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

感觉的复合物是观念。 观念的形式:强度、时间和空间。

(二)感情三度说

感情有三种特性: 愉快和不愉快、紧张和松弛、兴奋和抑制。

(三)关于统觉学说

心理复合物结合形式:联想和统觉。 联想是被动的结合形式:混合、同化作用、复合作用。

统觉也称“创造性的综合”,具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统一性的作用。

在统觉状态下(使意识对象处于注意的焦点),原来元素才能组合形成具有新质特性的心理复合体。

(四)意志心理学

意志是个复合的过程,是感觉(认识)、感情的复合。研究反射与意志、情感与意志的关系(原始情感、立志情感、决断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五)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研究实验条件下简单的心理现象。民族心理学是从民族的语言、神话、风俗习惯的形成中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规律。

第五节 冯特的贡献与局限

一、 冯特的历史功绩

(一)使心理学独立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三)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二、 冯特的局限 (一)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摆脱不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

(二)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内省法遭到批评。

问题: 1.实验心理学为什么诞生在德国?

2.对实验心理学贡献最大的四位人物是谁?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为什么说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更具有传统的哲学的特色?

4.对于科学心理学建立,哲学为之提供了( ),生理学为之提供了( )和( )。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柔骥)

第一章 十七—十九世纪英国、 法国哲学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法国笛卡尔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笛卡尔(1596—1650)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认识论

2.受机械唯物论的启发:“动物是机器”“动物精气的活动是一种反射的波动”

3.反射与反射弧,反射这个名词起于笛卡儿反射弧的构想

神经是中空的管,里面有精气和细线,感官受到刺激,一端细线被拉动,另一端脑内(松果体)的活塞被拉动,使动物精气流动,产生感觉。

另一方面,心灵通过松果体控制动物精气的流动方向,当精气从脑流到肌肉,肌肉便发生动作,形成反射的波动。

4.心身交感论——二元论

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外,还有精神实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松果体)。

二、对笛卡儿的评价

1.二元论的观点把心身分开,可以摆脱宗教、神学的干涉研究心理活动,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

2.反射的假说、心理功能在脑中定位的思想对以后的生理与心理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3.消极方面:天赋观念说遭到唯物经验论的反对,唯心主义的继承。

第二节 17—18世纪英国的感觉经验心理学

一、 霍布斯(1588—1679)

(一)对心理本质的看法

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一切知识是由感觉开始的。

(二)联想的描述:发现“连贯”现象,把联想分为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

(三)评价:用机械唯物的思想解释心理现象有积极意义,是英国联想心理学的先驱。

二、洛克(1632—1704)

(一)唯物经验论

在《人类理智论》(1690年)中提出“白板说”,强调人们的全部观念都是来自经验。

经验有两类:外部经验即感觉和内部经验即反省。

(二)观念论

把人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观念。

观念分为:简单观念(不可再分的,如气味);复杂观念(结合成的,如友情)。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体积形状等)第二性的质的观念(颜色、气味、冷暖 等)

(三)对联想的贡献:提出联想的概念

分类:自然联想 :观念之间自然联合;习得联想 :是机遇和习惯而获得的。他还用联想解释观念的结合、情绪的形成等。

(四)评价

积极方面:洛克用唯物主义解释经验、观念与联想的形成,对英国和法国心理学思想影响很大,也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

消极方面:认为观念也来自内省,其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 。

三、贝克莱经验心理和空间知觉的研究

(一)贝克莱(1685—1753)

1.唯心经验论:存在就是被感知2.贝克莱的空间知觉:认为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

四、休谟的经验心理学经验联合的结果

(一)不可知论 物质、上帝、灵魂的有无,我们不知道。

(二)对心理内容的分类:按生动性和强度 印象 :当前感知觉,很生动

知觉 观念:印象的摹本,较不生动

按结构繁简 简单知觉 :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复杂知觉:复杂印象和复杂观念

(三) 联想形成原则: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因果律

第三节 18—19 世纪联想心理学

一、哈特莱(1705——1757)(英国人,初为牧师,后行医)

(一)认识论:感觉是唯一来源

(二)神经振动说:笛卡尔依据哈维的(1628年)血液循环提出动物精气说,

哈特莱根据牛顿的物质振动说提出神经振动说。

认为神经是充满物质粒子的中实线体,受外物作用时产生极其细微的分子振动或波动。

脑强烈振动——感觉;脑细微振动——观念;余振——后象;微振转强振——梦

(三)联想的理论

对联想的本质、机制、种类、作用和规律等进行一系列研究,用联想原理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如“快乐”和“痛苦”是联想的作用;记忆是精确的联想,想象是不精确的联想等。

(四)评价: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二、布朗(1778——1820)

(一)肌肉感觉:皮下肌肉感觉很重要,空间知觉离不开肌肉感觉。

(二)关系感:立即觉察两者的关系。

(三)提示学说:联想不是复合,而是经验的前后相继,所以用由此及彼的“提示”代替“联想”

(四)联想律:提出九条联想副律。

三、詹姆斯∙穆勒与约翰∙穆勒

(一) 詹姆斯∙穆勒(1773—1836):对心理现象来源和元素作了分析,是近代欧洲元素主义先驱。此外坚持心理力学的观点。

(二)约翰∙穆勒(1806—1873):主张心理学独立,用心理化学代替心理力学。

四、培因(1818—1903)是过渡阶段承前启后的心理学家,创办最早的《心理》杂志(1876年)。重视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对意志的看法有价值。

第四节 18世纪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

一、拉 .美特利(1709—1751)提出人是机器。肯定心理是一定物质的属性。坚持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二、孔狄亚克(1715—1780)主张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把各种心理过程归结为变相的感觉。

三、狄德罗( 1713—1784):肯定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强调自然界在引起感觉中的作用。

四、爱尔维修(1715—1771)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对行为的推动作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决定作用

五、霍尔巴赫(1732—1789)注意到事物对感官的触动作用,提出观念是《对象的映象》的见解。认为心理现象是脑所具有的机能。承认感觉的基础作用。

思考与练习:一、在17—19世纪为什么在英国形成联想主义心理学,而在法国形成感觉主义心理学?试述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释概念:天赋观念、心身交感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第二章17——19世纪德国的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思想

莱布尼兹简介 (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建立俄国科学院。

一、(一)单子论

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心理是由单子组成,分为不同等级,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二)预定和谐说

精神实体和肉体由于上帝的安排而会合一致,呈现预定的和谐

(三)关于微觉和统觉的理论微觉:最低级的单子觉性最低,几乎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统觉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指自我意识。人与上帝有统觉。

(四)评价

具有唯心辩证法思想,用神学语言表述了自然界的发展

二、沃尔夫(1679—1754)莱布尼兹心理学思想(一)以心理学名义出书

“心理学”一词由古希腊的“psyche—灵魂”“logos—知识”合成,最早在16世纪出现,沃尔夫出书后流行。沃尔夫先用德语写了《心理学讲义》,又用拉丁文写了《经验心理学》(1732)和《理性心理学》(1734)。沃尔夫先使用德语(phychologie), 后由鲁斯齐(1806—1841)首先使用英语。(psychology)。

(二)官能心理学系统化 认识官能:感觉、记忆、想象、注意、悟性和理性

欲求官能:愉快不愉快的感情和意志

第二节 康德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一、康德 (1724—1804)

(一)心理学的三分法 :认识、感情、意志

(二)关于经验与先验 :人认识的材料由经验得来,认识的形式是超乎经验的,先天的。空间是心所固有的。

(三)统觉原理: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四)对心理学的看法:不能用数学处理,不能成为科学。

二、赫尔巴特(1776——1841)

(一)最早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心理学不是实验的科学,而是经验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观念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如快乐是观念之间的和谐,痛苦是观念之间的冲突)

(三)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便为意识阈。

第三节 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1770—1831)

一、黑格尔对人的意识发展的研究

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

二、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体系 (认识活动基本框架)

对感觉、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想象的形式、注意的特性、思维和意志都作了明确的说明。

第四节 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

一、对心理、意识的本质的看法,心理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对感觉的研究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思维是对事物联系、本质、规律的理解。

三、对意志活动的研究 指出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把意志行动分为采取决定

和完成决定两部分。

第五节 陆宰的心理学

(一)倡导对心理的生理基础的研究 (获得医学和哲学双博士)

(二)空间知觉的部位记号说:指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

思考题

1.德国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官能心理学)

2.不同的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心理过程心理发展以及心理与环境关系的?

第三章 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节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

贝尔(英国人,1807年)和马戎第(法国人,1822年)分别发现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脊髓后根有感觉神经、脊髓前根有运动神经 )

二、反射动作的研究

1736年,阿斯特律克提出“反射”一词;1751年,指出反射依靠脊髓的作用

19世纪上半叶,荷尔进一步区分四种身体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随意运动——意识和大脑;呼吸运动——延髓;反射运动——脊髓;不随意运动——肌肉)

三、关于神经冲动电的性质和传导速度的研究

(一)18世纪末加伐尼关于“动物电”的实验。

1745发明莱顿瓶,1791年用电流刺激蛙腿,1811年电流计制成,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1834年神经冲动的性质是电;1848年提出动物组织的极化学说,1850测量出神经冲动的速度(赫尔姆霍兹)<50米/秒

四、人差方程式

人差方程式即人在反应时间上存在的个别差异。最早在天文学观测研究的行为中发现。

五、约翰内斯·缪勒的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学说;认为感觉的性质是由每种感官内的特殊的能所决定的。

第二节 一、加尔的颅相学

(一)加尔与他的颅相学 (二)加尔(1758—1828)颅相学的主要内容

1.头骨的外形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突出的地方,那个地方脑也特别发达。

2.心可以分为若干官能。(37个)

3. 每个官能占脑的特定地位。 加尔颅相学和大脑的机能定位

二、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用切除法研究动物脑和脊髓。认为脑的各个部位协同起作用。

三、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l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1824一l880)发现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为言语运动中枢,又称为“布罗卡区”。

四、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1870年后,弗里奇和希齐格二人合作,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

先后寻找到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抠。到了19世纪末证实了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机体觉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味觉和嗅觉中枢还不能确定。

第三节 感觉的生理机能的研究

一、视觉 1. 视网膜成像问题。用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解释。发现视锥细胞的作用和分布。 2. 1825年普金耶发现照度从黑夜到白天对颜色的影响,称为普金耶现象。

3.1833年,西贝克认为有两种色盲。4.1865年奥贝特对明暗适应现象探究,黑灵继

续研究。但正确解释在20世纪。 此外研究双眼辐合、双眼视差。

5.三色说 :托马斯·杨提出的,赫尔姆霍茨加以发挥的。

主要内容是说在视网膜内有三种分别感受与红色、绿色和紫色波长相应的感光色素。

6.四色说:德国生理学家海林(1834—1918)认为人的视网膜上存在着红/绿、黄/蓝、白/黑具有对抗性质的三种感受器。

二、听觉

1. 缪勒对外耳、中耳和内耳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对中耳、内耳的机能不大清楚、没有正确解释。

2 .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主要内容是:内耳的基底膜上有排列有序的长短不同的神经纤维,每一条纤维都对一个特殊的声波振动产生共鸣。

课后习题:

生理学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冯特的贡献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状况所制约的

1.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 2.1871年德国实现自上而下的统3.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强烈要求

二、德国科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体制促使生物科学的发展一

科学设置的基础:德国较宽泛,早期在大学设立医学院,后来把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都看做科学。

英国法国把科学局限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上(能定量研究)

研究风格的特点,英国和法国人喜欢用演绎和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而德国人更爱好细心而精确的分类,全面彻底地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归纳和描述。

三、生物学尤其是感官生理学的领先地位

赫尔姆霍茨、韦伯等都是德国人,他们的感官生理学的研究直接为心理学提供知识和方法。

四、生理学、物理学与联想心理学的结合出现了实验心理学

冯特早期从事感官生理学的研究,喜欢哲学,积极致力于建立一门新的心理学。

1874年冯特在《生理心理学原理》序言中写道“我这里献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想规划一门新的科学领域”

第二节 韦伯的实验研究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一、 韦伯的实验研究

(一)生平与主要工作

韦伯(Ernst Weber,1795—1878),于181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821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在1834年写了《论触觉》一书,发表了著名的韦伯律,1871年辞职,在此工作了54年。

(二)两点阈研究研究:对象:健康人; 研究课题:皮肤上刚刚感觉到两点的精确数值; 刺激工具:用笔、针等。(纯粹心理问题的实验研究)

(三)韦伯律:K = △I / I

( K=常数;I=刺激强度;△I=最小可觉差)

研究方法:标准重物(40克);比较重物(37、38、39、40、41、42等)报告两个重物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是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

(三)评价

1.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关系,使心理学从研究经验转向研究心理学问题。

2.韦伯开创了心理学式实验,引起了费希纳等的后继研究。

3 .首次用数量法则来说明刺激与心理关系。4.首次对阈限概念作了系统的实验说明。

二、费希纳

(一)生平与著述

费希纳(G. T. Fechner 1801----1887) 先学医,后对物理学感兴趣,183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 1839辞职养病。之后研究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关系,创立了心理物理法。

主要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年)

(二)心理物理法

1.均差法:先给一个常定标准刺激,被试调节可变刺激,直到觉得它与先呈现的标准刺激相等。

2.正误法(后变为常定刺激法): 一个标准刺激,12个其他刺激,被试依次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别(轻、重、相等),求平均误差。

3.最小可觉差法(后称为极限法)。 两个刺激,一个是不变的,另一个慢慢地增加或减小,直到报告觉察出有差别为止。

(三)费希纳定律 :S = K log R (S=感觉;R=刺激 K=常数=R/R0)

(四)评价

1.费希纳总结形成的心理物理法,成为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他也被认为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的对心理现象的测量与实验,对冯特影响很大,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

第三节 冯特及其实验心理学

一、冯特的生平及著述

威廉·冯特(W. Wundt,l832一 1920)

1851一1856年先后在杜平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医学和生理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是约翰内斯·缪勒的学生。

l857年-1864年,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担当赫尔姆霍茨助手,协助做显微解剖生理实验工作。

1864年,升任副教授,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讲座, 后改为“生理学心理学”讲座。

1874年,应邀赴苏黎世大学任哲学教授。

1875年,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

1879年,正式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l881年,创办实验室的机关刊物:《哲学研究》.

1889年,任该校校长。

1920年8月31日冯特在莱比锡逝世,享年88岁。

(二)著述

l862年发表《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与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义》 l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1896年出版《心理学大纲》 1900一 1920年间写成《民族心理学》共十卷

二 实验室工作

(一)实验室建立和发展

在一个“孔维特楼”的招待所里,实验装置是一个发声器、一个发报键、一个微时计定器、还有电池和变阻器五个部件联结起来。

1883年扩建为7个室。1897年扩展到14个室,改建为心理研究所。

冯特实验室注意改进对刺激条件的控制和对反应的精确控制,研究一些简单的心理现象。

(二)研究课题

1.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占1/2)

视觉:视觉对比、色觉与色盲、负后象、双眼视差、运动知觉、视错觉;听觉:拍子与混合音、乐音;触觉:定位、两点阈;时间知觉:时间长度知觉;也开始了味觉的著名研究。

2.关于反应时间的实验研究(占研究的1/6)。 3.关于注意的研究,研究复合实验、注意的范围与变动。4.关于感情的研究。5.关于联想的研究。到19世纪末,仅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多项研究任务。

第四节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哲学的)

在身心关系上,冯特是个平行论者。

二、 心理学研究方法

内省法(实验内省法):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描述其性质和强度。(即实验条件下的自我观察) 历史法:用历史比较研究社会心理学。

三 、关于心理学的任务有三项:

1.把心理混合物分析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

2.将心理元素结合成愈来愈复杂的心理混合物;

3.确定各种心理的一般公式和从中获得心理规律。——元素主义心理学

四 具体心理学思想

(一)关于心理元素和意识结构

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

感觉的复合物是观念。 观念的形式:强度、时间和空间。

(二)感情三度说

感情有三种特性: 愉快和不愉快、紧张和松弛、兴奋和抑制。

(三)关于统觉学说

心理复合物结合形式:联想和统觉。 联想是被动的结合形式:混合、同化作用、复合作用。

统觉也称“创造性的综合”,具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统一性的作用。

在统觉状态下(使意识对象处于注意的焦点),原来元素才能组合形成具有新质特性的心理复合体。

(四)意志心理学

意志是个复合的过程,是感觉(认识)、感情的复合。研究反射与意志、情感与意志的关系(原始情感、立志情感、决断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五)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研究实验条件下简单的心理现象。民族心理学是从民族的语言、神话、风俗习惯的形成中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规律。

第五节 冯特的贡献与局限

一、 冯特的历史功绩

(一)使心理学独立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三)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二、 冯特的局限 (一)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摆脱不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

(二)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内省法遭到批评。

问题: 1.实验心理学为什么诞生在德国?

2.对实验心理学贡献最大的四位人物是谁?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为什么说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更具有传统的哲学的特色?

4.对于科学心理学建立,哲学为之提供了( ),生理学为之提供了( )和(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