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宁平萱)
维普资讯
第10期(总第287期) 财经问题研究 Numb 10 f Gen ral s rial No.287) 2007年10月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October,2007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 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韩绍凤,向国成 (湖南科技大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所,湖南湘潭41 1201) 摘要: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揭示的不可能定理说明经济发展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 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当中国 经济进入投资、创新导向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不能只建立在基本要素禀赋的基 础上,而应立足于构建要素禀赋、技术效率和交易效率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综合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0-0026-05 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时,理论 易来解决,而交易必然发生交易费用。于是,分 界提出了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 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就产生了。当存在 略¨j。发挥比较优势无疑是正确的,但国内理 交易费用的时候,利用相对比较优势是否必然能 论界并没有充分吸收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新成果, 够获得分工的好处呢?显然,当交易费用大于分 把目光主要集中于单一的、外生的要素禀赋比较 工经济时,分工得不偿失,自给自足是一般均 优势上,这就使比较优势战略的生命力大打折 衡。因此,在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有相对比 扣。本文首先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新成果,即 较优势,还不一定就有分工。 新兴古典经济学(亦称超边际经济学)的综合 赫克歇尔一俄林(Heckscher—Ohlin)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然后根据它来探讨振兴东北老工 假定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规模报酬不变且每 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 种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率随此种投入的增加而递 减,生产函数相同(即没有技术效率的差别), 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Ricardo,1817) 但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此模型显示在没有李嘉 提出了相对比较优势学说,他指出一国即使在所有 图技术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分工经济可能会因国 商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比别国低,都处于绝对劣 家之间外生的要素禀赋差别而产生,一国应该生 势,只要这种劣势的程度存在相对差异,也可以进 产和出口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使 行分工,使各国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杨小凯称之 用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为基于外生技术效率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l4 J。 应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 从理论上看,一旦进行分工,虽然可以获得 家应多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要素 分工经济的好处(是指一加一大于二的分工网 禀赋比较优势理论。 络效果),但面临生产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的两 无论李嘉图模型,还是H一0模型,比较优 难冲突。这个两难冲突只能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交 势都是外生的,这就好像在说经济发展不是其内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韩绍风(1965一),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等研究
维普资讯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部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而纯粹取决于外部条件。 业化与消费多样化之间存在矛盾,只有通过贸易 经济学家们对此感到不满。同时,这些比较优势 才能解决。而贸易叉产生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 理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技术和禀赋条件相似的发 大于每个人的专业化成本时,贸易不能产生,在 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比技术和禀赋条件悬殊的发 多样化需要的强制下,每个人只能回到自给自足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的现象。正 状态。贸易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分工经济大于交易 是在这种背景下,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基于规 费用,这时每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并通 模经济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诞生了(简称D—s 过贸易来满足多样化的需要,贸易便产生了。随 模型) 』。D—s模型是在规模经济与消费多样化 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贸易由地区贸易发展为 的两难冲突基础上内生消费品种类数的一般均衡 国内贸易,进而国际贸易;如果存在多样化消费 模型,基本思路是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意 的好处,交易效率的改进会导致商品种类数的增 味着消费品种类越多越好,效用水平越高;由于 加。一个社会的专业化程度、结构多样性、贸易 存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厂商应该尽可能把一种 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生产集 产品的规模做大,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一 中度等组织结构问题都可以由此说明。超边际经 种产品规模做大,意味着消费品种类减少,或者 济学的贸易理论(亦称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说增加消费品种类,意味着产品生产规模的缩小, 不像D—s模型那样强调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 导致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升,消费品种 积极意义,认为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 类越多虽然意味着直接效用水平越高,但商品价 一概而论,要视交易效率的高低而定。若交易效 格越高意味着间接效用水平越低,规模经济和多 样化消费之间就存在这样两难冲突。如何解决这 率低,像改革前的中国,尽管人口规模大,生产 种两难冲突,办法是使人口规模和(或)资源增 率水平却很低;若交易效率高,像日本、香港和 加,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正具有这种功 新加坡,人口规模大就会成为扩大分工的有利条 效,尤如我们经常说的可以“利用两种资源、两 件,促进经济发展。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也很好地 个市场”。这一模型讲述了一个规模经济与多样化 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比发达国家与发 消费之间两难冲突的故事,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 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高的原因。道理就在于 禀赋条件相同,也没有李嘉图的技术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的交易效率比发展中国家高,提高了分 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则两国也可以选择生产不 工水平,增加了商品种类,扩大了市场容量,使 同的产品,开展分工和国际贸易。D—s模型是一 得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更有利可图。 个不需要外生比较利益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中,国内贸易理论和 际贸易模型,克鲁格曼运用这一模型解释了发达 国际贸易理论是分离的。国内贸易理论建立在消 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为什么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费者和生产者分离这一理论假设上,消费者不生 家之间贸易量大的现象(即林德贸易模式),因 产,生产者不消费,消费者不贸易就会饿死,生 为有规模经济,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产业内分 产者不贸易就不能继续生产,这种单一身份的主 工,进行更多的产业内贸易 。 体规定性决定了只有通过贸易才能维持各个主体 由于D—s模型存在缺陷,以杨小凯为主的 的存在与发展,似乎在地球上只要有了人就必然 研究群体在秉承亚当・斯密专业化与分工思想的 存在国内贸易,这是一个需要通过历史考证才能 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的内生专业化分工贸易模型 回答的问题,而其国际贸易理论则主要建立在外 (称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无论国内贸易 生比较优势基础上。同样是贸易理论,却有着不 还是国际贸易都是折衷专业化经济与节省交易费 同的基础和形成机理,说明新古典经济学的贸易 用之间两难冲突的结果 3 。即使所有人(既是 理论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有重大缺陷。这一 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都天生相同,没有外生 问题因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诞生才算得到解决。 比较优势,只要存在专业化经济,每个人选择不 我们把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同专业后都会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然而,生产专 称为综合比较优势理论。①从李嘉图的外生技术 ①针对理论界关于超边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讨论,向国成曾建议把超边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概括为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并 就此征求杨小凯教授的意见。2004年1月14日,杨小凯教授在重病期间通过e—mail回复,他说:“1 support your opsition.XK”。
维普资讯
28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第1O期 总第287期 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优势 多个数学模型发展起来的。为了使人们对上述思 想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在这里使用一个简单的 个人生产决策模型,把技术效率、价格和交易效 率放在一个统一的数学表达式中进行类比性的解 理论、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的规模经济比较优 势理论,再到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发生了三大转变:由单因素比较优势向多因素 (技术、禀赋、交易效率)比较优势转变;由注 重外生比较优势向外生与内生比较优势并重转 变;由国内、国际贸易理论分离向国内、国际贸 说。类比性在这里的特定含义是由于没有使用超 边际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可能还不能完全表 达“不可能定理”所包含的思想,只是通过类 易理论统一转变。 二、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可能定理及一个 类比性的解说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的劳动力与资本 比例大于另一国,则该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H一0定理。 由此还衍生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珀一 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 and Samuelson,1941,简 称SS定理)和鲁宾辛斯基定理(Rybczynski. 1995)。它们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四大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认为商品的自由贸易将使要 素价格在国家之间趋于均等化;SS定理认为如 果商品1相对于商品2为资本密集的,则当商品 1与商品2的相对价格上升时,资本与劳动的相 对价格也会上升;鲁宾辛斯基定理认为当劳动力 相对资本增加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量上升而 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下降。这些是关于贸易量、 价格及资源禀赋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的描述。但 以杨小凯为主的研究群体根据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则认为这些所谓的规律是不存在的,当同时对技 术效率比较优势、禀赋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比较 优势这三个因素进行超边际的一般均衡分析时, H一0定理并不一定成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虽 然具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禀赋优势,但当劳 动的技术比较劣势和交易效率比较劣势足以抵消 其禀赋优势时,该国家就不一定生产和出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这对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同一 道理。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 的普适性。他们认为“一般均衡是技术、禀赋、 嗜好、交易效率等多个参数经由价格、数量之间 无数反馈圈形成,根本找不出普适的规律”, “有关的贸易量、价格及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不 可能有什么一般规律,一些特定规律只在特定模 型的特定参数范围内成立”_4j。这就是综合比较 优势理论的不可能定理。 上述思想是以杨小凯为主的研究群体立足于 超边际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或全部均衡),通过 比来给予一定的说明。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导出了“不可能定理”, 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无规律可循?我们认为情 况恰恰相反,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一个经 济主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 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说外生比较 优势是要求我们如何适应世界和环境的话,那 么,内生比较优势则是强调我们改造世界和环境 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李斯特批评人们只看到外生 比较优势时所说:“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 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因此荒芜原野会变 成稠密森林,但是要培育森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 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这样的转 变,世界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如果一个植林 者选择树秧,主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了同样 的目的,这倒不算一个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 我们,有许多国家,就是由于采取了那个植树者 的办法,胜利实现了他们的目的。”_】2_“不可能 定理”也昭示着: (1)一个经济主体可能在某产品上的外生比 较优势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内生比较优势和交 易效率足够高,它仍然可以选择生产该产品。如 果说外生比较优势是静态的,那么,内生比较优 势则是动态的,能够起到转化比较优势的作用。 (2)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竞 争中,即使一国或地区具有某种禀赋优势,如果 在此基础上不能形成内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也 很低,它就有可能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取代,被 排斥在国际或地区分工之外 。 因此,在经济发展上,不仅要“听天命” (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更要“尽人事”(致 力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交易效率的提高)。 这就是“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朴素真谛。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 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根据综合比较优
维普资讯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势理论,笔者认为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应该 立足于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迈克尔・波特根据一国竞争优势的转换,提 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阶段论,它们分别是生产 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 富裕导向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是经济发展的 初级阶段,几乎所有成功的产业都依赖于基本生 产要素,如天然资源、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以及大量廉价的一般劳动力。竞争优势来自于 “钻石体系”中基本生产要素的禀赋。在投资导 向阶段,具有投资活跃、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 品标准化程度较高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不发达的 特点,“国家竞争优势奠基于从政府到企业之间 投资的意愿和能力”l10],在钻石体系中,竞争优 势来自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及竞争 环境的改善。在创新导向阶段,垂直和横向的产 业集群得到发展,投资和服务业走向国际化,企 业竞争力非常强大。这一阶段竞争优势来自于钻 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高 度发展,寓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而依赖 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形越来越少,即 使没有基本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也可以通过创 新扭转劣势。到了富裕导向阶段,社会价值挂 帅,经济活力开始下降,竞争优势开始衰退。对 比这四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大致是处在第二个 阶段,但在某些地区也呈现出了第三个阶段的特 征。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确立经济振兴战略的大 背景和基本依据。 2.立足于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如果上述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基本符 合实际情况,那么,仅停留于基本要素禀赋比较 优势的振兴战略似乎没有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 伐。因为,从生产要素导向到投资导向,再到创 新导向,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竞争优势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小。然而,在讨论老工业基地的比 较优势时,人们往往强调自己有什么,例如有大 量的存量资本,有重化工业,有军工产业,等 等。从理论逻辑来看,“有什么”只是比较优势 的起点,比较优势的落脚点还在于你应该放弃什 么,发展什么,不是说你有什么,这就成了你的 比较优势。实际上今天之所以提出振兴东北等老 工业基地,说明老工业基地原有的很多产业在市 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以东北地区为例,它曾是 29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煤 炭、钢铁、木材、石油等资源的重要产地。经过 大规模长期开采,一些资源濒临枯竭,资源依赖 型产业已处于衰退状态,2002年东北地区非金属 矿采选、纺织业、石油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 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等8个行业利润为负,而全国同期只有煤气生产 和供应业的利润为负。东北地区产值利润率相对 值大于等于1的行业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四 个,表明东北在全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很 少。从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来看,到2002年,除 吉林省大于全国水平外,辽宁、黑龙江都低于全 国水平,而且黑龙江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比全 国低4.5个百分点,东北三省整体上也比全国低 1.43个百分点 J。对许多老工业基地来说,难 以流动的资源已濒临枯竭,许多存量资本成了一 种负担,能够流动的人才却往外走。总之,在国 内生产要素流动障碍不断降低的今天,除了资源 依赖型产业外,其他产业很难有什么禀赋比较优 势,对加工工业尤为如此。现在只要政策允许, 新兴地区要建立一个新的大型化工企业和钢铁企 业都不存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太多困难,甚 至还有后发优势。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振兴老工业基地,尽管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如果还有的话)是必要的,但已远远不够,应 立足于禀赋优势、技术效率、交易效率所形成的 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构建。 3.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基本内容 在综合比较优势中,禀赋要素可以分为初级 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 业性生产要素 。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天然 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与半技术人工, 而高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 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大学研究所等。一般性 生产要素是指可以被用在任何一种产业上的要 素,如公路系统、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而专业 性生产要素是指技术型人力、先进的基础设施、 专业知识领域、以及其他定义更明确且针对单一 产业的因素。当经济发展进入到投资和创新导向 阶段,高级的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在竞争优势中 的作用对一国或地区日益重要,它们不是自然而 成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成为主导,
维普资讯
30 人力资本变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拥有生产要素 是重要的,但迈克尔・波特进一步认为能创造出 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重要。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经济主体要形成持久竞争优 势,应该有一个内生生产要素的机制,使生产要 素进入一个“生成一使用一再生成”不断向高 级化演进的良性循环路径。在这一循环中“使 用”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循环的动力和落脚点。 如果“使用”环节短路,则生产要素向高级化 演进的进程就会延缓,甚至终止。以东北为例, 东北地区有高等院校142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 数的11.6%,每万人中在校的高等院校学生比 全国平均水平高40%。东北地区共有自然科学 研究机构700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 人员215.18万人,占全国的9.9%。但是2002 年整个东北地区专利申请量只占全国的8.59%, 不及上海一市多,而授权总量占全国7.26%, 不及浙江一个省多。尤其是外观设计的申请和授 权总量所占全国比重不到5%。显然这种科研成 果情况与东北经济区内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校云 集、科研人员众多的现状不相匹配 J。包括人 力资本在内的高级、专业化生产要素得不到有效 使用,就不能达到应有的生产率和要素回报率, 进而驱使这些要素向外流动,陷入“无效使用 —低回报率一向外流动”的恶性循环,最 终使已有的专业化、高级化生产要素流失、萎 缩。这说明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演进机制远比拥有 生产要素更重要,这种机制使要素禀赋动态化, 可以改变不利的初始要素禀赋格局。所以,构建 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需要形成生产要素高级化、 专门化的内生演进机制。 技术效率分为外生技术效率和内生技术效 率。外生技术效率在理论模型中是外生变量,由 经济系统模型之外的因素来解释,在直观经验 上,例如用土地肥瘦、矿藏贫富、气候温寒等自 然条件的不同来解释地区、国家之间生产率的差 别,就是对技术效率的一种外生性解释。而内生 技术效率由经济系统内的因素来说明,这正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核心。 交易效率是影响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在 专业化分工中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两难冲突,即 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专业化分工 水平就是这一两难冲突的折中。交易效率提高,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第10期 总第287期 意味着单位交易费用水平降低,有利于提高分工 水平。老工业基地通过专业化以提升技术效率, 则需要提高交易效率水平。交易效率主要受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金融等服务业水平和制度 环境的影响,从目前的“瓶颈”来看主要还在 于制度。所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需要形 成交易效率提高的制度机制。 总之,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揭示的不可能定理 说明经济发展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 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 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当中国经 济进入投资、创新导向阶段,老工业基地经济振 兴战略不能只建立在基本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而 应立足于要素禀赋、技术效率和交易效率所形成 的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培林.振兴东北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J].辽宁科技参考,2003,(11). [2]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62. [3]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和边际分析[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 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 2001,(1). [5] A.Dixit.and J.Stiglitz.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297—308、 [6]P.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9,9:469—479. [7]Wenli Cheng,Jefrey Sachs,and Xiaokai Ya An IrI Jn£ nal Analysis of the Ricarclian Model[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0,8(2):208一 [8] 张永生、厂商规模无关论——理论与经验证据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黄群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问题研究[J]. 改革,2004,(1).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 版社,2002. 1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1999. [12]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 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00—101. (责任编辑:孟耀)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宁平萱)
维普资讯
第10期(总第287期) 财经问题研究 Numb 10 f Gen ral s rial No.287) 2007年10月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October,2007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 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韩绍凤,向国成 (湖南科技大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所,湖南湘潭41 1201) 摘要: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揭示的不可能定理说明经济发展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 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当中国 经济进入投资、创新导向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不能只建立在基本要素禀赋的基 础上,而应立足于构建要素禀赋、技术效率和交易效率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综合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0-0026-05 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时,理论 易来解决,而交易必然发生交易费用。于是,分 界提出了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 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就产生了。当存在 略¨j。发挥比较优势无疑是正确的,但国内理 交易费用的时候,利用相对比较优势是否必然能 论界并没有充分吸收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新成果, 够获得分工的好处呢?显然,当交易费用大于分 把目光主要集中于单一的、外生的要素禀赋比较 工经济时,分工得不偿失,自给自足是一般均 优势上,这就使比较优势战略的生命力大打折 衡。因此,在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有相对比 扣。本文首先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新成果,即 较优势,还不一定就有分工。 新兴古典经济学(亦称超边际经济学)的综合 赫克歇尔一俄林(Heckscher—Ohlin)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然后根据它来探讨振兴东北老工 假定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规模报酬不变且每 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 种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率随此种投入的增加而递 减,生产函数相同(即没有技术效率的差别), 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Ricardo,1817) 但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此模型显示在没有李嘉 提出了相对比较优势学说,他指出一国即使在所有 图技术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分工经济可能会因国 商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比别国低,都处于绝对劣 家之间外生的要素禀赋差别而产生,一国应该生 势,只要这种劣势的程度存在相对差异,也可以进 产和出口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使 行分工,使各国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杨小凯称之 用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为基于外生技术效率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l4 J。 应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 从理论上看,一旦进行分工,虽然可以获得 家应多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要素 分工经济的好处(是指一加一大于二的分工网 禀赋比较优势理论。 络效果),但面临生产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的两 无论李嘉图模型,还是H一0模型,比较优 难冲突。这个两难冲突只能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交 势都是外生的,这就好像在说经济发展不是其内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韩绍风(1965一),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等研究
维普资讯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部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而纯粹取决于外部条件。 业化与消费多样化之间存在矛盾,只有通过贸易 经济学家们对此感到不满。同时,这些比较优势 才能解决。而贸易叉产生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 理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技术和禀赋条件相似的发 大于每个人的专业化成本时,贸易不能产生,在 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比技术和禀赋条件悬殊的发 多样化需要的强制下,每个人只能回到自给自足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的现象。正 状态。贸易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分工经济大于交易 是在这种背景下,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基于规 费用,这时每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并通 模经济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诞生了(简称D—s 过贸易来满足多样化的需要,贸易便产生了。随 模型) 』。D—s模型是在规模经济与消费多样化 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贸易由地区贸易发展为 的两难冲突基础上内生消费品种类数的一般均衡 国内贸易,进而国际贸易;如果存在多样化消费 模型,基本思路是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意 的好处,交易效率的改进会导致商品种类数的增 味着消费品种类越多越好,效用水平越高;由于 加。一个社会的专业化程度、结构多样性、贸易 存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厂商应该尽可能把一种 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生产集 产品的规模做大,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一 中度等组织结构问题都可以由此说明。超边际经 种产品规模做大,意味着消费品种类减少,或者 济学的贸易理论(亦称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说增加消费品种类,意味着产品生产规模的缩小, 不像D—s模型那样强调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 导致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升,消费品种 积极意义,认为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 类越多虽然意味着直接效用水平越高,但商品价 一概而论,要视交易效率的高低而定。若交易效 格越高意味着间接效用水平越低,规模经济和多 样化消费之间就存在这样两难冲突。如何解决这 率低,像改革前的中国,尽管人口规模大,生产 种两难冲突,办法是使人口规模和(或)资源增 率水平却很低;若交易效率高,像日本、香港和 加,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正具有这种功 新加坡,人口规模大就会成为扩大分工的有利条 效,尤如我们经常说的可以“利用两种资源、两 件,促进经济发展。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也很好地 个市场”。这一模型讲述了一个规模经济与多样化 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比发达国家与发 消费之间两难冲突的故事,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 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高的原因。道理就在于 禀赋条件相同,也没有李嘉图的技术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的交易效率比发展中国家高,提高了分 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则两国也可以选择生产不 工水平,增加了商品种类,扩大了市场容量,使 同的产品,开展分工和国际贸易。D—s模型是一 得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更有利可图。 个不需要外生比较利益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中,国内贸易理论和 际贸易模型,克鲁格曼运用这一模型解释了发达 国际贸易理论是分离的。国内贸易理论建立在消 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为什么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费者和生产者分离这一理论假设上,消费者不生 家之间贸易量大的现象(即林德贸易模式),因 产,生产者不消费,消费者不贸易就会饿死,生 为有规模经济,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产业内分 产者不贸易就不能继续生产,这种单一身份的主 工,进行更多的产业内贸易 。 体规定性决定了只有通过贸易才能维持各个主体 由于D—s模型存在缺陷,以杨小凯为主的 的存在与发展,似乎在地球上只要有了人就必然 研究群体在秉承亚当・斯密专业化与分工思想的 存在国内贸易,这是一个需要通过历史考证才能 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的内生专业化分工贸易模型 回答的问题,而其国际贸易理论则主要建立在外 (称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无论国内贸易 生比较优势基础上。同样是贸易理论,却有着不 还是国际贸易都是折衷专业化经济与节省交易费 同的基础和形成机理,说明新古典经济学的贸易 用之间两难冲突的结果 3 。即使所有人(既是 理论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有重大缺陷。这一 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都天生相同,没有外生 问题因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诞生才算得到解决。 比较优势,只要存在专业化经济,每个人选择不 我们把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同专业后都会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然而,生产专 称为综合比较优势理论。①从李嘉图的外生技术 ①针对理论界关于超边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讨论,向国成曾建议把超边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概括为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并 就此征求杨小凯教授的意见。2004年1月14日,杨小凯教授在重病期间通过e—mail回复,他说:“1 support your opsition.XK”。
维普资讯
28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第1O期 总第287期 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优势 多个数学模型发展起来的。为了使人们对上述思 想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在这里使用一个简单的 个人生产决策模型,把技术效率、价格和交易效 率放在一个统一的数学表达式中进行类比性的解 理论、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的规模经济比较优 势理论,再到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发生了三大转变:由单因素比较优势向多因素 (技术、禀赋、交易效率)比较优势转变;由注 重外生比较优势向外生与内生比较优势并重转 变;由国内、国际贸易理论分离向国内、国际贸 说。类比性在这里的特定含义是由于没有使用超 边际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可能还不能完全表 达“不可能定理”所包含的思想,只是通过类 易理论统一转变。 二、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可能定理及一个 类比性的解说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的劳动力与资本 比例大于另一国,则该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H一0定理。 由此还衍生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珀一 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 and Samuelson,1941,简 称SS定理)和鲁宾辛斯基定理(Rybczynski. 1995)。它们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四大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认为商品的自由贸易将使要 素价格在国家之间趋于均等化;SS定理认为如 果商品1相对于商品2为资本密集的,则当商品 1与商品2的相对价格上升时,资本与劳动的相 对价格也会上升;鲁宾辛斯基定理认为当劳动力 相对资本增加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量上升而 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下降。这些是关于贸易量、 价格及资源禀赋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的描述。但 以杨小凯为主的研究群体根据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则认为这些所谓的规律是不存在的,当同时对技 术效率比较优势、禀赋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比较 优势这三个因素进行超边际的一般均衡分析时, H一0定理并不一定成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虽 然具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禀赋优势,但当劳 动的技术比较劣势和交易效率比较劣势足以抵消 其禀赋优势时,该国家就不一定生产和出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这对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同一 道理。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 的普适性。他们认为“一般均衡是技术、禀赋、 嗜好、交易效率等多个参数经由价格、数量之间 无数反馈圈形成,根本找不出普适的规律”, “有关的贸易量、价格及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不 可能有什么一般规律,一些特定规律只在特定模 型的特定参数范围内成立”_4j。这就是综合比较 优势理论的不可能定理。 上述思想是以杨小凯为主的研究群体立足于 超边际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或全部均衡),通过 比来给予一定的说明。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导出了“不可能定理”, 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无规律可循?我们认为情 况恰恰相反,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一个经 济主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 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说外生比较 优势是要求我们如何适应世界和环境的话,那 么,内生比较优势则是强调我们改造世界和环境 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李斯特批评人们只看到外生 比较优势时所说:“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 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因此荒芜原野会变 成稠密森林,但是要培育森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 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这样的转 变,世界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如果一个植林 者选择树秧,主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了同样 的目的,这倒不算一个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 我们,有许多国家,就是由于采取了那个植树者 的办法,胜利实现了他们的目的。”_】2_“不可能 定理”也昭示着: (1)一个经济主体可能在某产品上的外生比 较优势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内生比较优势和交 易效率足够高,它仍然可以选择生产该产品。如 果说外生比较优势是静态的,那么,内生比较优 势则是动态的,能够起到转化比较优势的作用。 (2)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竞 争中,即使一国或地区具有某种禀赋优势,如果 在此基础上不能形成内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也 很低,它就有可能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取代,被 排斥在国际或地区分工之外 。 因此,在经济发展上,不仅要“听天命” (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更要“尽人事”(致 力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交易效率的提高)。 这就是“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朴素真谛。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 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根据综合比较优
维普资讯
东北经济振兴战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势理论,笔者认为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应该 立足于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迈克尔・波特根据一国竞争优势的转换,提 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阶段论,它们分别是生产 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 富裕导向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是经济发展的 初级阶段,几乎所有成功的产业都依赖于基本生 产要素,如天然资源、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以及大量廉价的一般劳动力。竞争优势来自于 “钻石体系”中基本生产要素的禀赋。在投资导 向阶段,具有投资活跃、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 品标准化程度较高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不发达的 特点,“国家竞争优势奠基于从政府到企业之间 投资的意愿和能力”l10],在钻石体系中,竞争优 势来自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及竞争 环境的改善。在创新导向阶段,垂直和横向的产 业集群得到发展,投资和服务业走向国际化,企 业竞争力非常强大。这一阶段竞争优势来自于钻 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高 度发展,寓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而依赖 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形越来越少,即 使没有基本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也可以通过创 新扭转劣势。到了富裕导向阶段,社会价值挂 帅,经济活力开始下降,竞争优势开始衰退。对 比这四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大致是处在第二个 阶段,但在某些地区也呈现出了第三个阶段的特 征。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确立经济振兴战略的大 背景和基本依据。 2.立足于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如果上述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基本符 合实际情况,那么,仅停留于基本要素禀赋比较 优势的振兴战略似乎没有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 伐。因为,从生产要素导向到投资导向,再到创 新导向,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竞争优势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小。然而,在讨论老工业基地的比 较优势时,人们往往强调自己有什么,例如有大 量的存量资本,有重化工业,有军工产业,等 等。从理论逻辑来看,“有什么”只是比较优势 的起点,比较优势的落脚点还在于你应该放弃什 么,发展什么,不是说你有什么,这就成了你的 比较优势。实际上今天之所以提出振兴东北等老 工业基地,说明老工业基地原有的很多产业在市 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以东北地区为例,它曾是 29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煤 炭、钢铁、木材、石油等资源的重要产地。经过 大规模长期开采,一些资源濒临枯竭,资源依赖 型产业已处于衰退状态,2002年东北地区非金属 矿采选、纺织业、石油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 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等8个行业利润为负,而全国同期只有煤气生产 和供应业的利润为负。东北地区产值利润率相对 值大于等于1的行业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四 个,表明东北在全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很 少。从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来看,到2002年,除 吉林省大于全国水平外,辽宁、黑龙江都低于全 国水平,而且黑龙江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比全 国低4.5个百分点,东北三省整体上也比全国低 1.43个百分点 J。对许多老工业基地来说,难 以流动的资源已濒临枯竭,许多存量资本成了一 种负担,能够流动的人才却往外走。总之,在国 内生产要素流动障碍不断降低的今天,除了资源 依赖型产业外,其他产业很难有什么禀赋比较优 势,对加工工业尤为如此。现在只要政策允许, 新兴地区要建立一个新的大型化工企业和钢铁企 业都不存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太多困难,甚 至还有后发优势。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振兴老工业基地,尽管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如果还有的话)是必要的,但已远远不够,应 立足于禀赋优势、技术效率、交易效率所形成的 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构建。 3.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基本内容 在综合比较优势中,禀赋要素可以分为初级 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 业性生产要素 。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天然 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与半技术人工, 而高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 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大学研究所等。一般性 生产要素是指可以被用在任何一种产业上的要 素,如公路系统、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而专业 性生产要素是指技术型人力、先进的基础设施、 专业知识领域、以及其他定义更明确且针对单一 产业的因素。当经济发展进入到投资和创新导向 阶段,高级的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在竞争优势中 的作用对一国或地区日益重要,它们不是自然而 成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成为主导,
维普资讯
30 人力资本变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拥有生产要素 是重要的,但迈克尔・波特进一步认为能创造出 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重要。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经济主体要形成持久竞争优 势,应该有一个内生生产要素的机制,使生产要 素进入一个“生成一使用一再生成”不断向高 级化演进的良性循环路径。在这一循环中“使 用”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循环的动力和落脚点。 如果“使用”环节短路,则生产要素向高级化 演进的进程就会延缓,甚至终止。以东北为例, 东北地区有高等院校142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 数的11.6%,每万人中在校的高等院校学生比 全国平均水平高40%。东北地区共有自然科学 研究机构700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 人员215.18万人,占全国的9.9%。但是2002 年整个东北地区专利申请量只占全国的8.59%, 不及上海一市多,而授权总量占全国7.26%, 不及浙江一个省多。尤其是外观设计的申请和授 权总量所占全国比重不到5%。显然这种科研成 果情况与东北经济区内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校云 集、科研人员众多的现状不相匹配 J。包括人 力资本在内的高级、专业化生产要素得不到有效 使用,就不能达到应有的生产率和要素回报率, 进而驱使这些要素向外流动,陷入“无效使用 —低回报率一向外流动”的恶性循环,最 终使已有的专业化、高级化生产要素流失、萎 缩。这说明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演进机制远比拥有 生产要素更重要,这种机制使要素禀赋动态化, 可以改变不利的初始要素禀赋格局。所以,构建 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需要形成生产要素高级化、 专门化的内生演进机制。 技术效率分为外生技术效率和内生技术效 率。外生技术效率在理论模型中是外生变量,由 经济系统模型之外的因素来解释,在直观经验 上,例如用土地肥瘦、矿藏贫富、气候温寒等自 然条件的不同来解释地区、国家之间生产率的差 别,就是对技术效率的一种外生性解释。而内生 技术效率由经济系统内的因素来说明,这正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核心。 交易效率是影响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在 专业化分工中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两难冲突,即 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专业化分工 水平就是这一两难冲突的折中。交易效率提高,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第10期 总第287期 意味着单位交易费用水平降低,有利于提高分工 水平。老工业基地通过专业化以提升技术效率, 则需要提高交易效率水平。交易效率主要受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金融等服务业水平和制度 环境的影响,从目前的“瓶颈”来看主要还在 于制度。所以,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需要形 成交易效率提高的制度机制。 总之,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揭示的不可能定理 说明经济发展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 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 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当中国经 济进入投资、创新导向阶段,老工业基地经济振 兴战略不能只建立在基本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而 应立足于要素禀赋、技术效率和交易效率所形成 的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培林.振兴东北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J].辽宁科技参考,2003,(11). [2]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62. [3]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和边际分析[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 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 2001,(1). [5] A.Dixit.and J.Stiglitz.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297—308、 [6]P.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9,9:469—479. [7]Wenli Cheng,Jefrey Sachs,and Xiaokai Ya An IrI Jn£ nal Analysis of the Ricarclian Model[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0,8(2):208一 [8] 张永生、厂商规模无关论——理论与经验证据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黄群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问题研究[J]. 改革,2004,(1).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 版社,2002. 1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1999. [12]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 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00—101. (责任编辑:孟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