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莱樱花)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换代浪潮中大批

倒闭。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政府出

资近200亿美元,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世界彩电巨头。到1987年,中国

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

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

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至此,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

技术”“合资”,等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

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成为中国产业发展之耻。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

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

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

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

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中国电子工业只能“跪着”求生存。这一局

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

为了突破产业困局,

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

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与

利益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广达等厂

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

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湾的

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

设厂的根本原因。

在叙述这场“液晶战争”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液晶产业的发展脉络。液晶自发现以

来,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其中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主

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日本厂商将其广泛应用

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1985年至19

92年是液晶推广应用阶段。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

期,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

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

随着27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对传统彩电的市场替代效应,世界液晶产业规模超过了1000

亿美元,其生产线规格也发展到了第10代,出现巨型液晶电视。

□ 日本经济的真正腾飞

早在1968年美国RCA实验室公布LCD成果时,正在美国IBM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物理学

家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将这一技术介绍给了日本重点大学和大公

司,引起日本产业界的关注。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二战后经济崛起的黄金年代,对新技术有着

异常的敏感性。小林骏介等日本学者获得信息后,在1969年就到美国学习,回到日本后开

始液晶基础研究,由此被称为“日本液晶之父”。

1972年初,日本夏普(SHARP)公司买下美国RCA公司的LCD技术,并在次年推出了

第一款采用TN-LCD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Sharp EL-805)。日本精工(SEIKO)则从美国

人弗格森手中买下了TN-LCD技术,并在1973年10月,推出了其第一款LCD数字显示电

子表(

06LC型),引发了数字电子表热潮。市场的热烈反应,使得日本Casio、Toshiba等

厂商迅速加入LCD产品的研发行列。这些被美国大公司看不起的“小玩意”,让日本人赚得

盆满钵满。

□ 夏普得道称王

最终把TFT-LCD做成的是日本夏普。1964-1976年,夏普把生产计算器所需的3000个元

件减少到3个:一只硅片、一个显示屏和一只太阳能电池。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研制计算器上的显示屏,1972年初,夏普花费300万美元,从美国RCA手中购买了T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莱樱花)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换代浪潮中大批

倒闭。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政府出

资近200亿美元,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世界彩电巨头。到1987年,中国

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

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

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至此,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

技术”“合资”,等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

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成为中国产业发展之耻。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

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

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

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

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中国电子工业只能“跪着”求生存。这一局

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

为了突破产业困局,

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

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与

利益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广达等厂

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

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湾的

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

设厂的根本原因。

在叙述这场“液晶战争”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液晶产业的发展脉络。液晶自发现以

来,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其中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主

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日本厂商将其广泛应用

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1985年至19

92年是液晶推广应用阶段。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

期,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

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

随着27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对传统彩电的市场替代效应,世界液晶产业规模超过了1000

亿美元,其生产线规格也发展到了第10代,出现巨型液晶电视。

□ 日本经济的真正腾飞

早在1968年美国RCA实验室公布LCD成果时,正在美国IBM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物理学

家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将这一技术介绍给了日本重点大学和大公

司,引起日本产业界的关注。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二战后经济崛起的黄金年代,对新技术有着

异常的敏感性。小林骏介等日本学者获得信息后,在1969年就到美国学习,回到日本后开

始液晶基础研究,由此被称为“日本液晶之父”。

1972年初,日本夏普(SHARP)公司买下美国RCA公司的LCD技术,并在次年推出了

第一款采用TN-LCD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Sharp EL-805)。日本精工(SEIKO)则从美国

人弗格森手中买下了TN-LCD技术,并在1973年10月,推出了其第一款LCD数字显示电

子表(

06LC型),引发了数字电子表热潮。市场的热烈反应,使得日本Casio、Toshiba等

厂商迅速加入LCD产品的研发行列。这些被美国大公司看不起的“小玩意”,让日本人赚得

盆满钵满。

□ 夏普得道称王

最终把TFT-LCD做成的是日本夏普。1964-1976年,夏普把生产计算器所需的3000个元

件减少到3个:一只硅片、一个显示屏和一只太阳能电池。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研制计算器上的显示屏,1972年初,夏普花费300万美元,从美国RCA手中购买了T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