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三星堆文明 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IT圈 admin 4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戈绣)

| 23

|封面故事|

编辑|彭扬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星堆文明

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

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

三星堆文明一直以神秘、奇妙

而引人注目,此次发现也引发了全

民关注,奇特的上古文物引发了网

友们千奇百怪的联想。要想真正了

解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历史意义,我

们当然不能止步于这种调侃式的、

娱乐化的讨论。在《了不起的文明

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一书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

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高大伦

提到,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

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蜀国的

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那么,三

星堆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在过去

发现的两个祭祀坑中到底隐藏着什

么秘密?这些出土文物又体现出古

蜀人怎样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

三星堆的发现

———————————————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一直由四

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从1986

年到现在,三星堆经过了几代人的

辛勤工作,已经蜚声海内外。三星

堆是怎么被发现的?这是一个比较

有趣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当然

跟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

也是一个学术史的问题。

1929年2月,一个叫燕道诚的

农民为了安装水车,要排出水坑里

面的淤泥,他往下掏,居然发现了

一批玉器。他觉得这些玉器应该是

古物,但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朝代的,

也不知道主人是谁。

真正发现三星堆,是在1934年,

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的美国专家葛

维汉听说当地有玉器出土,于是过

去发掘。但是葛维汉对这批东西也

不了解。当时是中国考古学的初创

阶段,西南地区基本上还没有人做

过田野考古发掘,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挖出来东西,也不太认识。于

是,他们找到当时国内很有影响力

| 23

的川籍学者郭沫若来辨认这批东西;

坦率地说,郭沫若也没从事过田野

考古,但凭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敏

锐的学术直觉,他认定这批东西很

重要,可能是周汉之间的遗存。然

而1934年的发掘也仅是初步的,随

着中国考古学的进步,学者们不断

地发掘、不断地研究,人们对三星

堆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1953年,四川省刚刚成立了文

物管理机构——四川省文物管理委

员会,但当时四川没怎么做过考古

调查,人员也稀缺,工作从哪里下

手呢?大家首先想到了20世纪30

年代广汉曾经有过考古发掘。于是

专家就到广汉三星堆遗址附近去征

集东西,收集了一批文物,但仍然

没有进行正式发掘,这批东西后来

就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

到了60年代,四川大学成立考

古专业,要找实习的地方,又选中

了广汉进行发掘。这个时候的认识

就比以前要深入,更充分意识到这

个地方的重要性。冯汉骥先生推测

说,这里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重

要中心遗址。

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

出现吸引了全中国、全世界人的目

光,由此也奠定了三星堆遗址在中

国考古学史上的地位,确定了这是

古蜀王国一个级别非常高的中心聚

落,很可能是一个国都中心,在中

国青铜文明中独具特色。循着这样

一个定性,我们又开展了进一步工

作。

90年代初的考古工作又发现了

东、西、南城墙,一个比较完整的

古城呈现了出来,三星堆的定性也

从此确定下来。更进一步的发现,

还是进入2000年以后,我们找到了

更多的遗址,确认了城墙的始筑与

废弃年代,小城、大城当中错落的

布局,以及城址周围的聚落——特

别是确认了北城墙,这样三星堆古

城的四面就都发现了城墙。

所以,科学准确地定位、定性

三星堆遗址,前后经历了八九十年。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完全把

这个遗址搞清楚,还有很多新的发

现在等着我们,但三星堆是古蜀国

早期的一个都城,是夏商时期长江

上游的文明中心,这个结论应该是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

两个祭祀葬坑

———————————————

1986年,两处盛放大量青铜器、

黄金、玉石、骨角器物的埋葬坑被

发现,经碳14测定,学界普遍认为

1号坑的掩埋时间在殷墟一期末到

二期之间,2号坑掩埋时间在殷墟三、

四期之间。这两处祭祀坑出土了上

千件珍贵文物,引发海内外学术界

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讨论和疑问。

为什么有两个坑呢?虽然它们

属于早晚不同的时代,但埋葬物的

种类、堆放方式和顺序方向都大致

相同,两坑大部分器物都被打碎了,

但最上一层都摆放着象牙。面对这

个问题,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外敌入侵,

把神庙、宗庙给捣毁了。这种说法

很难讲通,如果是这样,里边的器

物完全可以毁了或者乱放,没必要

按一定秩序整齐摆放。如果是当地

人被敌人打败,逃跑撤退前要把很

多东西埋掉,就属于窖藏。我们在

中原发现了很多窖藏文物,一埋就

七八十到上百件,尤其是青铜器。

比如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灭,平王

东迁,很多贵族想以后还要回来,

就埋了器物,谁知到洛阳以后再也

没回来。这种解释对于三星堆的两

个坑来说也不成立,因为它们中的

大多数器物是被打碎后才埋入的。

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坑反映了

.. All Rights Reserved.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25

|封面故事|

..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地固有的仪式和习俗,是为祭祀

或者类似用途而设的。古蜀人经过

一定的年限,或者在一种活动进行

以后,就要做仪式,把自己多年积

累的好东西拿来祭祀,之后埋在坑

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取

向,这种价值取向就体现在这些考

古遗存上。因此,我们姑且把这两

个埋葬坑定名为祭祀坑,这是被大

多数人所接受的,但为什么要祭祀?

是怎样祭祀的?还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我个人认为,两个埋葬坑器

物的主要类型基本一样,但还是有

细微不同,这种区别也许反映了更

大的问题,说明器物的主人或其反

映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三星

堆祭祀坑中的器物都很大。纵观中

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国力强盛、经

济繁荣反映在物质文化上,通常是

各种器物会做得很大。商代中晚期

的器物就有大型化倾向,比如后母

戊鼎是整个商代最大的,几百年后

也没有器物从体量上超越它。商人

庞大的墓葬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在

殷墟可以看到,光殉人就有上百,

墓道有几十米长。

三星堆属商代晚期,跟中原的

商文化同步,也有大型化倾向。除

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还有玉璋,也是一米多长。这都是

文化强盛的体现。三星堆当然也有

小型器物,比如牙璋,有将近一米

长的,也有仅两三厘米长的。

我们说三星堆时期是古蜀文明

的巅峰,也是依据这些考古发现来

推断的。现在来看,四川发掘了那

么多古蜀文明的遗址,还是以三星

堆为最,这里出土了蜀地最大的青

铜器、最大的玉器、最重的金器。

之后的古蜀文明再也没能达到三星

堆时期的高度,这一点现在也基本

可以确定。

———————————————

从传说到实证

———————————————

三星堆发现之前,已陆续有一

些发现可证明四川的古代文明并不

像史书记载的那么野蛮闭塞。1953

年,我们在成都北边的凤凰山发掘

| 25

1980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

坑的这根金杖表明,三星堆

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遗存。当

然,考古学讲究证据链,不

能仅靠一件东西下判断。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三星堆博物馆

了一个叫羊子山的土台,长宽几十

米,初步已经断定为商周时期的大

型礼仪建筑。土台为正方形三级台

阶,高1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

方米,用土量在7万立方米以上。

50年代后期,我们在成都西北

面靠近广汉彭县(

现在叫彭州

)一

个叫竹瓦街的地方,发现了一窖青

铜器。经专家研究判断,应该是西

周时期的,非常精美,跟西安、宝

鸡出土的一模一样,这让大家很吃

惊。看来西周时期,四川和关中、

周王朝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了。而

此前,人们认为由于受到秦岭阻隔,

一直要到战国时期,蜀王才派壮士

修路,打通和中原的交通。李白说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

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不正确,其实两

地很早就已有联系了。

祭祀坑出土了几件典型器物,

有助于我们确定三星堆与古史记载

的关系,特别值得研究。其中有一

根金杖,长1.42米,重700多克,

含金量大约有90%,非常纯。三星

堆中的金杖意味着什么?金杖上的

图案刻得极为精美,鸟驮着一支箭,

箭头射到鱼的身上。鸟的形象钩喙、

蹼脚,这些都是水禽的特征。怎么

解释这个鸟与鱼的组合图案?稍微

对四川古代史、古蜀国历史了解的

人,都会联想到文献记载中的蜀王

之一“鱼凫”。鱼凫即鱼老鸹、鱼鹰,

现在四川有些偏远地区,还能够看

得到渔民养鱼鹰打鱼。

1980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坑的

这根金杖表明,三星堆是一个级别

很高的遗存。当然,考古学讲究证

据链,不能仅靠一件东西下判断。

我们再继续挖,又在这个坑里发现

了一块像盾牌一样的牌饰。它上面

有五个鸟头,鸟头的喙部长得非常

夸张,上面刻了东西。《华阳国志》

里提到古蜀人有部落以白鹳为名,

.. All Rights Reserved.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27

|封面故事|

第三,再来看耳朵。仔细看的

话,会发现它不是耳朵,应该是鸟

的翅膀。其他出土的青铜器也有类

似的,比如青铜人像的头上戴一个

冠,冠上有两只翅膀,形状完全一

样。这可以进一步确认,纵目面具

展现的形象有人的面孔,也有鸟鹰

的特征,但不是人,也不是鸟,是

神。它是一个复合型的半人、半鸟、

半神。

蜀人五位有名的先王,蚕丛、

鱼凫、柏灌、杜宇、开明,开明之

前的四位都与鸟有关,可见他们的

鸟图腾信仰是连续的。三星堆祭祀

坑里的东西,至少涉及三位蜀王的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三星堆博物馆

形象或图腾。至于里面有没有杜宇,

还要进一步研究,这有助于确认祭

祀坑的时代。

其王叫作白冠。鹳鸟也是水禽,也

是打鱼吃鱼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

三星堆遗址里,鸟形的器物和

图案非常丰富,在全国无出其右。

从80年代起,三星堆遗址还出土

了大量陶器,当中有一种鸟头形的

器柄,特别引人注目。古蜀国王的

记载中,还有一位与鸟有关的王叫

“杜宇”。根据史书和一些专家的

研究,杜宇就是杜鹃鸟。杜鹃鸟及

鱼凫、白鹳,蜀人的祖先与三种鸟

都有关。记载中还有一位古蜀王叫

蚕丛,是否也与鸟有关呢?

蚕丛是古蜀国第一位王,文献

描述他“衣青衣,劝农桑”,模样

也很奇特,“椎髻左衽,其目纵”。

但在祭祀坑发掘以前,所有人都不

知道蚕丛具体是指什么?最流行的

说法是可能与蚕有关。四川这个地

方气候湿润,上古以来养蚕种桑传

统非常发达,汉代的画像砖上还发

现有采桑图,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

城”。但是纵目又该怎么理解呢?

三星堆祭祀坑里出土的器物

中,有一种青铜面具特别引人注目,

眼睛呈柱状突出,短的有一两厘米,

一个特征。这个自然会引人猜想,

是不是与蚕丛有关?如果这个是纵

目的话,又怎么来理解蚕丛呢?

我们从最大的面具来看,它有

几个明显的特征,有助于理解蚕丛

的具体形象,分辨其中的真实含义。

第一,这个面具的鼻子大而钩。

最开始,有些人望形生义,说这是

不是欧罗巴人?因为欧洲人的鼻子

比中国人的鼻子更有棱有角。但我

觉得不能往这个方向想,这事实上

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鹰钩鼻,鹰的鼻

子就是这样,钩得非常厉害。

第二,它的嘴非常大,嘴角

都快到耳朵的位置了,瞳孔呈柱状

突出。这样的一个面具,该怎么来

理解?我认为它与鹰一类的猛禽有

关。纵目是为了向大家显示,其眼

睛非常敏锐,看得又远又精准。在

鸟类当中鹰的眼睛看远是最突出

的,在天上飞翔,却能看清地上的

小动物,一扑一个准。

———————————————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蜀国的另外一位王“柏灌”。长的有将近十厘米,是非常明显的

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

在祭祀坑里,也可以看到一些

与古蜀人宇宙观、世界观有关的器

物。比方说神树,人们常把它跟汉

代的摇钱树联想到一起。但我个人

认为,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

统,彼此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

就器物本身而言,三星堆神树体现

了古人对天的看法。文献记载,古

人认为大地两端有两棵树,东边的

叫扶桑,西边的叫若木。它们长在

山上,是所有树里最高大的。太阳

升起之前在扶桑上休息,落下之后

在若木上栖息。太阳要在天上移动,

于是古人想象上边住了十只鸟,负

责来回搬动太阳。

三星堆出土的若木神树,只剩

下九只鸟了,推测最顶上应该还有

一只,但是残损了。现在这件青铜

器的残存重量将近800公斤,如果

它是完整的,其重量可能超过后母

戊鼎。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就发

| 27

现过鸟驮太阳的图案;更早的河姆

渡文化时期的牙雕上,也能看到“双

从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

鸟负阳”的图案。从六七千年前(说

化,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

不定还有更早的)的河姆渡文化,

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再到

化,再到三四千年前的三星

三四千年前的三星堆文化,中国传

堆文化,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统的宇宙观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以前大家认为,这里是蛮荒之地,

突然冒出这些东西,不可思议。确

实,三星堆文明有它不得了的一方

面,展现了古蜀人非凡的艺术想象

力,但是从考古学上讲,它并不是

突然出现的,而是有一个交融吸收、

发展积淀,同时也往外传播的过程。

任何一个文明都必须要交流,才能

够有活力,才能够生存发展。

三星堆文明是怎么来的?我

们应该把它放到整个中国大地上来

看。成都平原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

活动痕迹,是什邡市桂圆桥新石器

时代遗址,距三星堆直线距离约15

公里。从它出土的器物来看,虽然

比三星堆的最下层器物要原始,但

和三星堆第一期有承继关系,年代

测定大约是距今5000年。而此时

的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早已成熟。

仰韶文化之前的老官台文化、裴李

岗文化,距今都有七八千年。长江

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距今也有

六七千年。北方地区,内蒙古的兴

隆洼遗址距今有8000年。而成都

平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遗址距今才

5000多年,因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

需要做,通过考古调查,在成都平

原找到更早的人类遗存,还是有希

望的。

那么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成

都平原的这支文化又来自哪里?通

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来看,它很可

能是沿着成都西北部的龙门山

脉边缘地带下来的。我们在

川西北的汶川、茂县、理县、

金川,发现了更早的跟什邡

桂圆桥文化遗存比较一致的遗存。

很可能是仰韶马家窑文化的晚期,

甘青地区有一群人从西北方向翻越

龙门山脉,进入成都平原的边沿地

带定居下来。

我们找到了两个比较确凿的证

据。第一,在汶川、茂县以及金川,

发现了仰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还

发现了尖底瓶这一类器物。第二,

经过植物考古证实,龙门山脚下靠

近成都平原居住的这个文化群,他

们的主食是小米。当时西北地方是

种小米的,随着人群的迁徙,生产

方式也带过来了。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跨度

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大家可能会有

疑问,那么神奇发达的一个文明怎

么就突然消失了?三星堆文明不是

突然出现,也不是突然消失,它之

前有人类活动,之后也有,这在考

古学家看来是清楚的,但是得有更

重要的发现来证明它没消失。功夫

不负有心人,2001年发现了距今

3000年的金沙遗址。从遗址规模、

文物堆放方式,以及器物的种类、

形制来看,金沙遗址跟三星堆祭祀

坑时期的器物是一脉相承的,三星

堆文明的发展有了去向。

只不过,我认为三星堆与金沙

遗址之间的衔接不是紧紧相连,当

中可能有间断,但文化上有传承。

考古工作者还在继续寻找这些中间

的缺环,同时也在寻找比金沙遗址

更晚的遗存。因为古蜀直到公元前

316年才被秦灭掉,金沙遗址不可

能是古蜀文明辉煌阶段的结束。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乐观地预测古

蜀文明还有很多个重要遗址,有待

考古专家去发现。

———————————————

◎ 撰文|高大伦

◎ 来源|节选自《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

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戈绣)

| 23

|封面故事|

编辑|彭扬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星堆文明

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

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

三星堆文明一直以神秘、奇妙

而引人注目,此次发现也引发了全

民关注,奇特的上古文物引发了网

友们千奇百怪的联想。要想真正了

解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历史意义,我

们当然不能止步于这种调侃式的、

娱乐化的讨论。在《了不起的文明

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一书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

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高大伦

提到,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

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蜀国的

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那么,三

星堆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在过去

发现的两个祭祀坑中到底隐藏着什

么秘密?这些出土文物又体现出古

蜀人怎样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

三星堆的发现

———————————————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一直由四

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从1986

年到现在,三星堆经过了几代人的

辛勤工作,已经蜚声海内外。三星

堆是怎么被发现的?这是一个比较

有趣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当然

跟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

也是一个学术史的问题。

1929年2月,一个叫燕道诚的

农民为了安装水车,要排出水坑里

面的淤泥,他往下掏,居然发现了

一批玉器。他觉得这些玉器应该是

古物,但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朝代的,

也不知道主人是谁。

真正发现三星堆,是在1934年,

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的美国专家葛

维汉听说当地有玉器出土,于是过

去发掘。但是葛维汉对这批东西也

不了解。当时是中国考古学的初创

阶段,西南地区基本上还没有人做

过田野考古发掘,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挖出来东西,也不太认识。于

是,他们找到当时国内很有影响力

| 23

的川籍学者郭沫若来辨认这批东西;

坦率地说,郭沫若也没从事过田野

考古,但凭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敏

锐的学术直觉,他认定这批东西很

重要,可能是周汉之间的遗存。然

而1934年的发掘也仅是初步的,随

着中国考古学的进步,学者们不断

地发掘、不断地研究,人们对三星

堆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1953年,四川省刚刚成立了文

物管理机构——四川省文物管理委

员会,但当时四川没怎么做过考古

调查,人员也稀缺,工作从哪里下

手呢?大家首先想到了20世纪30

年代广汉曾经有过考古发掘。于是

专家就到广汉三星堆遗址附近去征

集东西,收集了一批文物,但仍然

没有进行正式发掘,这批东西后来

就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

到了60年代,四川大学成立考

古专业,要找实习的地方,又选中

了广汉进行发掘。这个时候的认识

就比以前要深入,更充分意识到这

个地方的重要性。冯汉骥先生推测

说,这里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重

要中心遗址。

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

出现吸引了全中国、全世界人的目

光,由此也奠定了三星堆遗址在中

国考古学史上的地位,确定了这是

古蜀王国一个级别非常高的中心聚

落,很可能是一个国都中心,在中

国青铜文明中独具特色。循着这样

一个定性,我们又开展了进一步工

作。

90年代初的考古工作又发现了

东、西、南城墙,一个比较完整的

古城呈现了出来,三星堆的定性也

从此确定下来。更进一步的发现,

还是进入2000年以后,我们找到了

更多的遗址,确认了城墙的始筑与

废弃年代,小城、大城当中错落的

布局,以及城址周围的聚落——特

别是确认了北城墙,这样三星堆古

城的四面就都发现了城墙。

所以,科学准确地定位、定性

三星堆遗址,前后经历了八九十年。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完全把

这个遗址搞清楚,还有很多新的发

现在等着我们,但三星堆是古蜀国

早期的一个都城,是夏商时期长江

上游的文明中心,这个结论应该是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

两个祭祀葬坑

———————————————

1986年,两处盛放大量青铜器、

黄金、玉石、骨角器物的埋葬坑被

发现,经碳14测定,学界普遍认为

1号坑的掩埋时间在殷墟一期末到

二期之间,2号坑掩埋时间在殷墟三、

四期之间。这两处祭祀坑出土了上

千件珍贵文物,引发海内外学术界

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讨论和疑问。

为什么有两个坑呢?虽然它们

属于早晚不同的时代,但埋葬物的

种类、堆放方式和顺序方向都大致

相同,两坑大部分器物都被打碎了,

但最上一层都摆放着象牙。面对这

个问题,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外敌入侵,

把神庙、宗庙给捣毁了。这种说法

很难讲通,如果是这样,里边的器

物完全可以毁了或者乱放,没必要

按一定秩序整齐摆放。如果是当地

人被敌人打败,逃跑撤退前要把很

多东西埋掉,就属于窖藏。我们在

中原发现了很多窖藏文物,一埋就

七八十到上百件,尤其是青铜器。

比如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灭,平王

东迁,很多贵族想以后还要回来,

就埋了器物,谁知到洛阳以后再也

没回来。这种解释对于三星堆的两

个坑来说也不成立,因为它们中的

大多数器物是被打碎后才埋入的。

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坑反映了

.. All Rights Reserved.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25

|封面故事|

..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地固有的仪式和习俗,是为祭祀

或者类似用途而设的。古蜀人经过

一定的年限,或者在一种活动进行

以后,就要做仪式,把自己多年积

累的好东西拿来祭祀,之后埋在坑

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取

向,这种价值取向就体现在这些考

古遗存上。因此,我们姑且把这两

个埋葬坑定名为祭祀坑,这是被大

多数人所接受的,但为什么要祭祀?

是怎样祭祀的?还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我个人认为,两个埋葬坑器

物的主要类型基本一样,但还是有

细微不同,这种区别也许反映了更

大的问题,说明器物的主人或其反

映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三星

堆祭祀坑中的器物都很大。纵观中

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国力强盛、经

济繁荣反映在物质文化上,通常是

各种器物会做得很大。商代中晚期

的器物就有大型化倾向,比如后母

戊鼎是整个商代最大的,几百年后

也没有器物从体量上超越它。商人

庞大的墓葬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在

殷墟可以看到,光殉人就有上百,

墓道有几十米长。

三星堆属商代晚期,跟中原的

商文化同步,也有大型化倾向。除

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还有玉璋,也是一米多长。这都是

文化强盛的体现。三星堆当然也有

小型器物,比如牙璋,有将近一米

长的,也有仅两三厘米长的。

我们说三星堆时期是古蜀文明

的巅峰,也是依据这些考古发现来

推断的。现在来看,四川发掘了那

么多古蜀文明的遗址,还是以三星

堆为最,这里出土了蜀地最大的青

铜器、最大的玉器、最重的金器。

之后的古蜀文明再也没能达到三星

堆时期的高度,这一点现在也基本

可以确定。

———————————————

从传说到实证

———————————————

三星堆发现之前,已陆续有一

些发现可证明四川的古代文明并不

像史书记载的那么野蛮闭塞。1953

年,我们在成都北边的凤凰山发掘

| 25

1980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

坑的这根金杖表明,三星堆

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遗存。当

然,考古学讲究证据链,不

能仅靠一件东西下判断。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三星堆博物馆

了一个叫羊子山的土台,长宽几十

米,初步已经断定为商周时期的大

型礼仪建筑。土台为正方形三级台

阶,高1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

方米,用土量在7万立方米以上。

50年代后期,我们在成都西北

面靠近广汉彭县(

现在叫彭州

)一

个叫竹瓦街的地方,发现了一窖青

铜器。经专家研究判断,应该是西

周时期的,非常精美,跟西安、宝

鸡出土的一模一样,这让大家很吃

惊。看来西周时期,四川和关中、

周王朝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了。而

此前,人们认为由于受到秦岭阻隔,

一直要到战国时期,蜀王才派壮士

修路,打通和中原的交通。李白说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

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不正确,其实两

地很早就已有联系了。

祭祀坑出土了几件典型器物,

有助于我们确定三星堆与古史记载

的关系,特别值得研究。其中有一

根金杖,长1.42米,重700多克,

含金量大约有90%,非常纯。三星

堆中的金杖意味着什么?金杖上的

图案刻得极为精美,鸟驮着一支箭,

箭头射到鱼的身上。鸟的形象钩喙、

蹼脚,这些都是水禽的特征。怎么

解释这个鸟与鱼的组合图案?稍微

对四川古代史、古蜀国历史了解的

人,都会联想到文献记载中的蜀王

之一“鱼凫”。鱼凫即鱼老鸹、鱼鹰,

现在四川有些偏远地区,还能够看

得到渔民养鱼鹰打鱼。

1980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坑的

这根金杖表明,三星堆是一个级别

很高的遗存。当然,考古学讲究证

据链,不能仅靠一件东西下判断。

我们再继续挖,又在这个坑里发现

了一块像盾牌一样的牌饰。它上面

有五个鸟头,鸟头的喙部长得非常

夸张,上面刻了东西。《华阳国志》

里提到古蜀人有部落以白鹳为名,

.. All Rights Reserved.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27

|封面故事|

第三,再来看耳朵。仔细看的

话,会发现它不是耳朵,应该是鸟

的翅膀。其他出土的青铜器也有类

似的,比如青铜人像的头上戴一个

冠,冠上有两只翅膀,形状完全一

样。这可以进一步确认,纵目面具

展现的形象有人的面孔,也有鸟鹰

的特征,但不是人,也不是鸟,是

神。它是一个复合型的半人、半鸟、

半神。

蜀人五位有名的先王,蚕丛、

鱼凫、柏灌、杜宇、开明,开明之

前的四位都与鸟有关,可见他们的

鸟图腾信仰是连续的。三星堆祭祀

坑里的东西,至少涉及三位蜀王的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三星堆博物馆

形象或图腾。至于里面有没有杜宇,

还要进一步研究,这有助于确认祭

祀坑的时代。

其王叫作白冠。鹳鸟也是水禽,也

是打鱼吃鱼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

三星堆遗址里,鸟形的器物和

图案非常丰富,在全国无出其右。

从80年代起,三星堆遗址还出土

了大量陶器,当中有一种鸟头形的

器柄,特别引人注目。古蜀国王的

记载中,还有一位与鸟有关的王叫

“杜宇”。根据史书和一些专家的

研究,杜宇就是杜鹃鸟。杜鹃鸟及

鱼凫、白鹳,蜀人的祖先与三种鸟

都有关。记载中还有一位古蜀王叫

蚕丛,是否也与鸟有关呢?

蚕丛是古蜀国第一位王,文献

描述他“衣青衣,劝农桑”,模样

也很奇特,“椎髻左衽,其目纵”。

但在祭祀坑发掘以前,所有人都不

知道蚕丛具体是指什么?最流行的

说法是可能与蚕有关。四川这个地

方气候湿润,上古以来养蚕种桑传

统非常发达,汉代的画像砖上还发

现有采桑图,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

城”。但是纵目又该怎么理解呢?

三星堆祭祀坑里出土的器物

中,有一种青铜面具特别引人注目,

眼睛呈柱状突出,短的有一两厘米,

一个特征。这个自然会引人猜想,

是不是与蚕丛有关?如果这个是纵

目的话,又怎么来理解蚕丛呢?

我们从最大的面具来看,它有

几个明显的特征,有助于理解蚕丛

的具体形象,分辨其中的真实含义。

第一,这个面具的鼻子大而钩。

最开始,有些人望形生义,说这是

不是欧罗巴人?因为欧洲人的鼻子

比中国人的鼻子更有棱有角。但我

觉得不能往这个方向想,这事实上

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鹰钩鼻,鹰的鼻

子就是这样,钩得非常厉害。

第二,它的嘴非常大,嘴角

都快到耳朵的位置了,瞳孔呈柱状

突出。这样的一个面具,该怎么来

理解?我认为它与鹰一类的猛禽有

关。纵目是为了向大家显示,其眼

睛非常敏锐,看得又远又精准。在

鸟类当中鹰的眼睛看远是最突出

的,在天上飞翔,却能看清地上的

小动物,一扑一个准。

———————————————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蜀国的另外一位王“柏灌”。长的有将近十厘米,是非常明显的

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

在祭祀坑里,也可以看到一些

与古蜀人宇宙观、世界观有关的器

物。比方说神树,人们常把它跟汉

代的摇钱树联想到一起。但我个人

认为,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

统,彼此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

就器物本身而言,三星堆神树体现

了古人对天的看法。文献记载,古

人认为大地两端有两棵树,东边的

叫扶桑,西边的叫若木。它们长在

山上,是所有树里最高大的。太阳

升起之前在扶桑上休息,落下之后

在若木上栖息。太阳要在天上移动,

于是古人想象上边住了十只鸟,负

责来回搬动太阳。

三星堆出土的若木神树,只剩

下九只鸟了,推测最顶上应该还有

一只,但是残损了。现在这件青铜

器的残存重量将近800公斤,如果

它是完整的,其重量可能超过后母

戊鼎。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就发

| 27

现过鸟驮太阳的图案;更早的河姆

渡文化时期的牙雕上,也能看到“双

从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

鸟负阳”的图案。从六七千年前(说

化,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

不定还有更早的)的河姆渡文化,

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再到

化,再到三四千年前的三星

三四千年前的三星堆文化,中国传

堆文化,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统的宇宙观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以前大家认为,这里是蛮荒之地,

突然冒出这些东西,不可思议。确

实,三星堆文明有它不得了的一方

面,展现了古蜀人非凡的艺术想象

力,但是从考古学上讲,它并不是

突然出现的,而是有一个交融吸收、

发展积淀,同时也往外传播的过程。

任何一个文明都必须要交流,才能

够有活力,才能够生存发展。

三星堆文明是怎么来的?我

们应该把它放到整个中国大地上来

看。成都平原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

活动痕迹,是什邡市桂圆桥新石器

时代遗址,距三星堆直线距离约15

公里。从它出土的器物来看,虽然

比三星堆的最下层器物要原始,但

和三星堆第一期有承继关系,年代

测定大约是距今5000年。而此时

的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早已成熟。

仰韶文化之前的老官台文化、裴李

岗文化,距今都有七八千年。长江

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距今也有

六七千年。北方地区,内蒙古的兴

隆洼遗址距今有8000年。而成都

平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遗址距今才

5000多年,因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

需要做,通过考古调查,在成都平

原找到更早的人类遗存,还是有希

望的。

那么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成

都平原的这支文化又来自哪里?通

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来看,它很可

能是沿着成都西北部的龙门山

脉边缘地带下来的。我们在

川西北的汶川、茂县、理县、

金川,发现了更早的跟什邡

桂圆桥文化遗存比较一致的遗存。

很可能是仰韶马家窑文化的晚期,

甘青地区有一群人从西北方向翻越

龙门山脉,进入成都平原的边沿地

带定居下来。

我们找到了两个比较确凿的证

据。第一,在汶川、茂县以及金川,

发现了仰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还

发现了尖底瓶这一类器物。第二,

经过植物考古证实,龙门山脚下靠

近成都平原居住的这个文化群,他

们的主食是小米。当时西北地方是

种小米的,随着人群的迁徙,生产

方式也带过来了。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跨度

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大家可能会有

疑问,那么神奇发达的一个文明怎

么就突然消失了?三星堆文明不是

突然出现,也不是突然消失,它之

前有人类活动,之后也有,这在考

古学家看来是清楚的,但是得有更

重要的发现来证明它没消失。功夫

不负有心人,2001年发现了距今

3000年的金沙遗址。从遗址规模、

文物堆放方式,以及器物的种类、

形制来看,金沙遗址跟三星堆祭祀

坑时期的器物是一脉相承的,三星

堆文明的发展有了去向。

只不过,我认为三星堆与金沙

遗址之间的衔接不是紧紧相连,当

中可能有间断,但文化上有传承。

考古工作者还在继续寻找这些中间

的缺环,同时也在寻找比金沙遗址

更晚的遗存。因为古蜀直到公元前

316年才被秦灭掉,金沙遗址不可

能是古蜀文明辉煌阶段的结束。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乐观地预测古

蜀文明还有很多个重要遗址,有待

考古专家去发现。

———————————————

◎ 撰文|高大伦

◎ 来源|节选自《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

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