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臧宏硕)
2006
年
2
月 学 术 交 流
Feb.,2006
总第
143
期 第
2
期
AcademicExchange
SerialNo.143
No.2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
———《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宋桂珍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
[
摘 要《
]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
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
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
,
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
,
批判了造
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
反对男尊女卑
,
主张男女平等。同时
,
也以“怒其不争”的
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
,
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
,
走向彻底的解放。
[
关键词
]
鲁迅
;
女性形象
;
妇女观
;
男女平等
;
妇女解放
[
中图分类号
]I2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8284
(
2006
)
02-0168-03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
深刻反映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
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
,
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
,
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
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
反对男尊女卑
,
主张男女平等。同时
,
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
木和愚昧
,
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
,
走向彻底的解放。
一、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主张男女平等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社会基本上是由一套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维系着
,
而性别等级
又是等级社会的一个基础和恒定范式。《列子》云“
:
男女之别
,
男尊女卑
,
故以男为贵”。《礼记》曰“
:
妇
人从人者也
:
幼从父兄
,
嫁从夫
,
夫死从子。”以至后来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
都是用来禁锢和残害
妇女的精神枷锁。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揭露和讽刺道“
:
天有十日
,
人有十等”
,
最下贱的一等叫做
“台”“
,
‘台’没有臣
,
不是太苦了么
?
无须担心的
,
有比他更卑的妻
,
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
,
他日长大
,
升而为‘台’
,
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
,
供他驱使了。”在封建伦理道德看来
,
妇女便是人下人
,
贱中贱
,
妇女被歧视、被统治甚至被践踏那是天经地义的。正是这种荒谬而稳固的文化观念和伦理道
德
,
造成了广大妇女无尽的悲剧。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呐喊》《、彷徨》女性形象系列中最悲苦无助的形象———寡妇的形象
,
她们从夫
从子
,
无名无姓
,
不但一生处于无言的缄默状态
,
而且落得悲惨的结局。
单四嫂子是一位淳朴“粗笨的女人”
,
丈夫死后
,
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宝儿的身上
,
她希望通
过辛勤的纺纱劳作支撑起这个家
,
然而儿子不幸死去。儿子的死固然是个悲剧
,
但最为痛苦的是在儿子
生病和死亡过程中
,
她所体验到的世态炎凉和人生的屈辱寂寞。蓝皮阿五趁机耍流氓
,
巫医何小仙骗
[
收稿日期
]2005-12-01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作者简介
]
宋桂珍
(
1949-
)
,
女
,
黑龙江龙江人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电影艺
术研究。
·
168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钱
,
王九妈不肯说出自己的意见
,
丧葬时的喧嚣和事后无以名状的寂寞痛苦。这个世界已经完全将她边
缘化了
,
甚至将她遗弃了。
与单四嫂子相比
,
祥林嫂的悲剧更是令人撕肝裂胆。她不属于自己
,
而是属于夫家
,
属于男性。她
人生的需求十分卑微
,
只要能暂时做稳了奴隶
,
口角就会现出微笑。然而她却求做奴隶而不可得。她一
生背着“不干不净”的恶名
,
最后带着恐惧和疑问在富人迎新的爆竹声中悲惨地死去。祥林嫂这样一个
诚实善良的劳动妇女
,
一生被封建男权和性道德严重贬损和侮辱
,
哀哀无告。死对她来说
,
不是痛苦的
结束
,
而是更大痛苦的开始。
爱姑和子君是寡妇形象的别一种样态———弃妇的形象
,
她们直接遭受着男性的审视、言说、评判
,
甚
至是凌辱、遗弃。
爱姑泼辣能干
,
嫁到施家常常是“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
,
就夹脸一嘴巴”
,
而且连“祖宗都入起来
了”。即便是这样
,
那“小畜生”又姘上了小寡妇
,
便执意要将爱姑遗弃。耐人寻味的是慰老爷和七大人
在裁定这场官司的时候
,
完全站在男性立场上
,
按照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来维护男性利益
,
对
女性进行压制和戕害
,
结果爱姑成了廉价的牺牲品。
子君与祥林嫂们不同
,
她生长在五四这个新的时代
,
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
与涓生自由恋爱并
同居。然而
,
子君与涓生的位置并不是平等的
,
涓生始终是以居高临下的启蒙者的身份出现的
,
子君一
直是被教导、被指引的。同居以后
,
涓生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
,
最后向子君摊牌“
:
我已经不爱你了
!
”于
是子君默默地离开并死去。五四虽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
但几千年封建男权社会的传统观
念仍在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
男优女劣
,
男尊女卑
,
红颜祸国
,
女人祸水等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造成
了子君们的沉痛悲剧。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男权文化和伦理道德一向深恶痛绝
,
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
底的批判。他在杂文《我之节烈观》中对男权社会的性道德进行了剖析
,
认为所谓“节”和“烈”是专门用
来束缚女子的道德
,
在要求女子“节”和“烈”的同时
,
男子却在实行多妻主义
,
这是极其荒谬的。他认为
“道德这事
,
必须普遍
,
人人应做
,
又与自他两利
,
才有存在的价值”。在《关于女人》中
,
鲁迅指出“
:
各式
各样的卖淫总是有女人份的
,
然而买卖是双方的
,
没有买淫的嫖男
,
那里会有卖淫的娼女
,
所以问题还在
买淫的社会根源。这根源存在一天
,
也就是主动地买者存在一天。……男人是私有主的时候
,
女人自身
也不过是男人的所有品。”这里鲁迅不仅指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
更指出了女性不幸的根源所在。
祥林嫂们的悲剧就发生在这男权当道的社会中
,
只有彻底颠覆封建男权社会和伦理道德
,
才能实现真正
的男女平等。
二、针砭女性的麻木愚昧主张妇女解放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
他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并没有像一般的人道主义者那样仅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
的女性表示同情
,
更不因为深切的同情而给他笔下的女性涂上理想的色彩
,
而是以“怒其不争”的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木愚昧
,
目的是“揭出病苦
,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
而最终使女性走向彻底的解放。
鲁迅先生清醒地看到
,
几千年的封建男权社会
,
已经将女性严重异化
,
男尊女卑、女祸女贞、三从四
德等本为封建男权伦理道德
,
已内化为女性自身的文化选择
,
她们自觉地以封建的纲常名教约束自己
,
由“被奴化”到“自奴化”甚至奴化他人
,
成为等级社会的帮凶。正是女性自身麻木、愚昧、猥琐、狭隘等扭
曲的性格与心灵
,
才使她们的命运格外悲惨。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是深受传统道德戕害而麻木愚昧的女性。丈夫死后
,
她严格恪守封建的节烈
观而小心谨慎地做着“节妇”。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
,
社会的冷漠
,
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
,
她只能屈辱孤寂地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命运的宰割
,
无半点反抗的思想。她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女
人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单四嫂子有所不同
,
她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曾有过激烈的抗争。祥林死后她逃
出婆家
,
被婆婆卖给贺老六她又大闹了一场。当得知自己死后要被两个死鬼男人据开的时候
,
不惜拿出
·
16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全部的血汗钱捐了门槛。然而这一切都是无谓的挣扎
,
并不是觉醒的表现。她笃信“好女不嫁二夫”
,
遵
从的是“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封建的伦理规范。她只想老老实实、辛辛苦苦地做一个奴隶
,
任人奴
役而无争无悔
,
然而这一卑微可怜的愿望也彻底破灭。最为可悲的是
,
祥林嫂死到临头也没觉醒
,
甚至
把某种希望寄托于来世。
《离婚》中的爱姑大胆泼辣
,
具有义无反顾的反抗性格。当她的丈夫姘上小寡妇要与她离婚时
,
她将
夫家闹得个天翻地覆。然而作为旧中国的妇女
,
她思想意识深处
,
仍然被封建宗法观念牢牢束缚着
,
她
一面似乎在反对男权
,
一面却又高喊“
:
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
,
花轿抬来的阿。”她甚至对统治阶级存在幻
想
,
以为城里“知书识礼”的七大人是最公平的
,
结果在七大人的淫威面前竟不由自主地说“
:
我本来是专
听七大人吩咐……”露出了她的盲目、软弱、目光狭小以及唯唯诺诺的奴才相。
《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男权社会的黑暗、涓生的冷漠和遗弃是主要的
,
但子君自身
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
她身上仍然保留了许多旧式女子的弱点
,
比如目光短浅
,
只把恋爱结婚当成唯一的
追求目标
,
而忘记了其他的人生要义
,
因而一旦实现了这一浅近的人生理想
,
便变得平庸起来。同时
,
她
对男权社会的本质没有认识
,
没有坚持女性的独立人格
,
而随时扯着涓生的衣襟
,
将宝押在男性身上
,
因
而她最后遭到男性的遗弃就在所难免。
除上述女性外《呐喊》
,
《、彷徨》还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
她们多为麻木、愚昧落后的女性。《狂人
日记》中受压迫的妇女也和“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一样
,
对狂人围观、讥笑。狂人的母亲明知妹妹被大
哥吃了
,
但“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阿
Q
正传》中的吴妈只因阿
Q
说了一句要与她“困觉”
,
便在人前
寻死觅活
,
一副烈女的样子。《风波》中的七斤嫂对革命浑然不觉
,
却对皇帝坐龙廷抱有幻想。《故乡》中
的杨二嫂尖酸刻薄
,
撒泼耍赖。《示众》中抱着孩子看杀革命党的妇女同那些男看客一样
,
毫无同情怜悯
之心。《药》中的华大妈笃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
夏四奶奶又为儿子夏瑜的横死而感到羞愧。最令人痛
心的是《祝福》中的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婆婆
,
她们从不同角度
,
以不同的方式和力度
,
促成了祥林嫂的
悲剧。这些妇女就是社会上那个“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重要成员
,
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秩序的盲
目而有力的维护者
,
是比赵太爷、鲁四老爷更为可怕的隐在的恒定的封建力量
,
封建思想观念已经浸入
她们的骨髓和血液之中
,
麻木、冷漠、残酷成为她们的主要性格。
作为一名精神界之战士
,
鲁迅先生一直在拷问中国人的灵魂
,
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在《呐喊》《、彷
徨》中
,
他借女性形象活画出了“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
表现出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深深的忧虑和
痛苦
,
也表现出了一个有志之士救国救民的拳拳之心。他之所以淋漓尽致地暴露这些女性形象的弱点
甚至丑陋之处
,
是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
,
不仅使女性自醒
,
也使全社会关注女性、爱护女性
,
使女性真
正成为有思想有觉悟的人和懂得自尊自爱的人。
FemaleImageunderLuXun’sWritingandhisViewofWoman
———
ThesecondoneofessaysonOutcry,Wandering
SONGGui
2
zhen
(
CollegeoftheHumanities,Qiqihar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6
,China
)
Abstract:
Aseriesoffemaleimagesportrayedin
Outcry
and
Wandering
reflectsLuXun’sconcerno
2
theviewofbroadly
2
oppressedwomen,LuXunhad
experiencedandobservedtheirtragicsituations,putforwardseriouscriticismonfeudalismandmorals
atthattime,withtheoppositionof
“
menaresuperiortowomen,
”
andembracedsexualequality.
Meanwhile,hepointedoutwomen’simpassibilityandunwisdomtowardstereotypes,andhopedthem
acquireself
2
respectandself
2
awarenessandwalkuptothoroughemancipation.
Keywords:
LuXun;femaleimage;outlookofwoman;sexualequality;emancipationofwoman
〔责任编辑
:
曹金钟〕
·
170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臧宏硕)
2006
年
2
月 学 术 交 流
Feb.,2006
总第
143
期 第
2
期
AcademicExchange
SerialNo.143
No.2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
———《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宋桂珍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
[
摘 要《
]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
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
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
,
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
,
批判了造
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
反对男尊女卑
,
主张男女平等。同时
,
也以“怒其不争”的
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
,
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
,
走向彻底的解放。
[
关键词
]
鲁迅
;
女性形象
;
妇女观
;
男女平等
;
妇女解放
[
中图分类号
]I2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8284
(
2006
)
02-0168-03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
深刻反映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
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
,
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
,
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
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
反对男尊女卑
,
主张男女平等。同时
,
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
木和愚昧
,
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
,
走向彻底的解放。
一、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主张男女平等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社会基本上是由一套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维系着
,
而性别等级
又是等级社会的一个基础和恒定范式。《列子》云“
:
男女之别
,
男尊女卑
,
故以男为贵”。《礼记》曰“
:
妇
人从人者也
:
幼从父兄
,
嫁从夫
,
夫死从子。”以至后来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
都是用来禁锢和残害
妇女的精神枷锁。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揭露和讽刺道“
:
天有十日
,
人有十等”
,
最下贱的一等叫做
“台”“
,
‘台’没有臣
,
不是太苦了么
?
无须担心的
,
有比他更卑的妻
,
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
,
他日长大
,
升而为‘台’
,
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
,
供他驱使了。”在封建伦理道德看来
,
妇女便是人下人
,
贱中贱
,
妇女被歧视、被统治甚至被践踏那是天经地义的。正是这种荒谬而稳固的文化观念和伦理道
德
,
造成了广大妇女无尽的悲剧。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呐喊》《、彷徨》女性形象系列中最悲苦无助的形象———寡妇的形象
,
她们从夫
从子
,
无名无姓
,
不但一生处于无言的缄默状态
,
而且落得悲惨的结局。
单四嫂子是一位淳朴“粗笨的女人”
,
丈夫死后
,
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宝儿的身上
,
她希望通
过辛勤的纺纱劳作支撑起这个家
,
然而儿子不幸死去。儿子的死固然是个悲剧
,
但最为痛苦的是在儿子
生病和死亡过程中
,
她所体验到的世态炎凉和人生的屈辱寂寞。蓝皮阿五趁机耍流氓
,
巫医何小仙骗
[
收稿日期
]2005-12-01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作者简介
]
宋桂珍
(
1949-
)
,
女
,
黑龙江龙江人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电影艺
术研究。
·
168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钱
,
王九妈不肯说出自己的意见
,
丧葬时的喧嚣和事后无以名状的寂寞痛苦。这个世界已经完全将她边
缘化了
,
甚至将她遗弃了。
与单四嫂子相比
,
祥林嫂的悲剧更是令人撕肝裂胆。她不属于自己
,
而是属于夫家
,
属于男性。她
人生的需求十分卑微
,
只要能暂时做稳了奴隶
,
口角就会现出微笑。然而她却求做奴隶而不可得。她一
生背着“不干不净”的恶名
,
最后带着恐惧和疑问在富人迎新的爆竹声中悲惨地死去。祥林嫂这样一个
诚实善良的劳动妇女
,
一生被封建男权和性道德严重贬损和侮辱
,
哀哀无告。死对她来说
,
不是痛苦的
结束
,
而是更大痛苦的开始。
爱姑和子君是寡妇形象的别一种样态———弃妇的形象
,
她们直接遭受着男性的审视、言说、评判
,
甚
至是凌辱、遗弃。
爱姑泼辣能干
,
嫁到施家常常是“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
,
就夹脸一嘴巴”
,
而且连“祖宗都入起来
了”。即便是这样
,
那“小畜生”又姘上了小寡妇
,
便执意要将爱姑遗弃。耐人寻味的是慰老爷和七大人
在裁定这场官司的时候
,
完全站在男性立场上
,
按照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来维护男性利益
,
对
女性进行压制和戕害
,
结果爱姑成了廉价的牺牲品。
子君与祥林嫂们不同
,
她生长在五四这个新的时代
,
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
与涓生自由恋爱并
同居。然而
,
子君与涓生的位置并不是平等的
,
涓生始终是以居高临下的启蒙者的身份出现的
,
子君一
直是被教导、被指引的。同居以后
,
涓生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
,
最后向子君摊牌“
:
我已经不爱你了
!
”于
是子君默默地离开并死去。五四虽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
但几千年封建男权社会的传统观
念仍在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
男优女劣
,
男尊女卑
,
红颜祸国
,
女人祸水等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造成
了子君们的沉痛悲剧。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男权文化和伦理道德一向深恶痛绝
,
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
底的批判。他在杂文《我之节烈观》中对男权社会的性道德进行了剖析
,
认为所谓“节”和“烈”是专门用
来束缚女子的道德
,
在要求女子“节”和“烈”的同时
,
男子却在实行多妻主义
,
这是极其荒谬的。他认为
“道德这事
,
必须普遍
,
人人应做
,
又与自他两利
,
才有存在的价值”。在《关于女人》中
,
鲁迅指出“
:
各式
各样的卖淫总是有女人份的
,
然而买卖是双方的
,
没有买淫的嫖男
,
那里会有卖淫的娼女
,
所以问题还在
买淫的社会根源。这根源存在一天
,
也就是主动地买者存在一天。……男人是私有主的时候
,
女人自身
也不过是男人的所有品。”这里鲁迅不仅指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
更指出了女性不幸的根源所在。
祥林嫂们的悲剧就发生在这男权当道的社会中
,
只有彻底颠覆封建男权社会和伦理道德
,
才能实现真正
的男女平等。
二、针砭女性的麻木愚昧主张妇女解放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
他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并没有像一般的人道主义者那样仅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
的女性表示同情
,
更不因为深切的同情而给他笔下的女性涂上理想的色彩
,
而是以“怒其不争”的态度
,
针砭了女性的麻木愚昧
,
目的是“揭出病苦
,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
而最终使女性走向彻底的解放。
鲁迅先生清醒地看到
,
几千年的封建男权社会
,
已经将女性严重异化
,
男尊女卑、女祸女贞、三从四
德等本为封建男权伦理道德
,
已内化为女性自身的文化选择
,
她们自觉地以封建的纲常名教约束自己
,
由“被奴化”到“自奴化”甚至奴化他人
,
成为等级社会的帮凶。正是女性自身麻木、愚昧、猥琐、狭隘等扭
曲的性格与心灵
,
才使她们的命运格外悲惨。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是深受传统道德戕害而麻木愚昧的女性。丈夫死后
,
她严格恪守封建的节烈
观而小心谨慎地做着“节妇”。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
,
社会的冷漠
,
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
,
她只能屈辱孤寂地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命运的宰割
,
无半点反抗的思想。她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女
人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单四嫂子有所不同
,
她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曾有过激烈的抗争。祥林死后她逃
出婆家
,
被婆婆卖给贺老六她又大闹了一场。当得知自己死后要被两个死鬼男人据开的时候
,
不惜拿出
·
16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全部的血汗钱捐了门槛。然而这一切都是无谓的挣扎
,
并不是觉醒的表现。她笃信“好女不嫁二夫”
,
遵
从的是“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封建的伦理规范。她只想老老实实、辛辛苦苦地做一个奴隶
,
任人奴
役而无争无悔
,
然而这一卑微可怜的愿望也彻底破灭。最为可悲的是
,
祥林嫂死到临头也没觉醒
,
甚至
把某种希望寄托于来世。
《离婚》中的爱姑大胆泼辣
,
具有义无反顾的反抗性格。当她的丈夫姘上小寡妇要与她离婚时
,
她将
夫家闹得个天翻地覆。然而作为旧中国的妇女
,
她思想意识深处
,
仍然被封建宗法观念牢牢束缚着
,
她
一面似乎在反对男权
,
一面却又高喊“
:
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
,
花轿抬来的阿。”她甚至对统治阶级存在幻
想
,
以为城里“知书识礼”的七大人是最公平的
,
结果在七大人的淫威面前竟不由自主地说“
:
我本来是专
听七大人吩咐……”露出了她的盲目、软弱、目光狭小以及唯唯诺诺的奴才相。
《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男权社会的黑暗、涓生的冷漠和遗弃是主要的
,
但子君自身
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
她身上仍然保留了许多旧式女子的弱点
,
比如目光短浅
,
只把恋爱结婚当成唯一的
追求目标
,
而忘记了其他的人生要义
,
因而一旦实现了这一浅近的人生理想
,
便变得平庸起来。同时
,
她
对男权社会的本质没有认识
,
没有坚持女性的独立人格
,
而随时扯着涓生的衣襟
,
将宝押在男性身上
,
因
而她最后遭到男性的遗弃就在所难免。
除上述女性外《呐喊》
,
《、彷徨》还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
她们多为麻木、愚昧落后的女性。《狂人
日记》中受压迫的妇女也和“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一样
,
对狂人围观、讥笑。狂人的母亲明知妹妹被大
哥吃了
,
但“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阿
Q
正传》中的吴妈只因阿
Q
说了一句要与她“困觉”
,
便在人前
寻死觅活
,
一副烈女的样子。《风波》中的七斤嫂对革命浑然不觉
,
却对皇帝坐龙廷抱有幻想。《故乡》中
的杨二嫂尖酸刻薄
,
撒泼耍赖。《示众》中抱着孩子看杀革命党的妇女同那些男看客一样
,
毫无同情怜悯
之心。《药》中的华大妈笃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
夏四奶奶又为儿子夏瑜的横死而感到羞愧。最令人痛
心的是《祝福》中的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婆婆
,
她们从不同角度
,
以不同的方式和力度
,
促成了祥林嫂的
悲剧。这些妇女就是社会上那个“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重要成员
,
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秩序的盲
目而有力的维护者
,
是比赵太爷、鲁四老爷更为可怕的隐在的恒定的封建力量
,
封建思想观念已经浸入
她们的骨髓和血液之中
,
麻木、冷漠、残酷成为她们的主要性格。
作为一名精神界之战士
,
鲁迅先生一直在拷问中国人的灵魂
,
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在《呐喊》《、彷
徨》中
,
他借女性形象活画出了“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
表现出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深深的忧虑和
痛苦
,
也表现出了一个有志之士救国救民的拳拳之心。他之所以淋漓尽致地暴露这些女性形象的弱点
甚至丑陋之处
,
是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
,
不仅使女性自醒
,
也使全社会关注女性、爱护女性
,
使女性真
正成为有思想有觉悟的人和懂得自尊自爱的人。
FemaleImageunderLuXun’sWritingandhisViewofWoman
———
ThesecondoneofessaysonOutcry,Wandering
SONGGui
2
zhen
(
CollegeoftheHumanities,Qiqihar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6
,China
)
Abstract:
Aseriesoffemaleimagesportrayedin
Outcry
and
Wandering
reflectsLuXun’sconcerno
2
theviewofbroadly
2
oppressedwomen,LuXunhad
experiencedandobservedtheirtragicsituations,putforwardseriouscriticismonfeudalismandmorals
atthattime,withtheoppositionof
“
menaresuperiortowomen,
”
andembracedsexualequality.
Meanwhile,hepointedoutwomen’simpassibilityandunwisdomtowardstereotypes,andhopedthem
acquireself
2
respectandself
2
awarenessandwalkuptothoroughemancipation.
Keywords:
LuXun;femaleimage;outlookofwoman;sexualequality;emancipationofwoman
〔责任编辑
:
曹金钟〕
·
170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