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希鸥)
中国农业信息 品种指南I 撞:生
桥科95 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0
平均667 m 产705.3 kg,比秋光增产5_3%;两年区域试验
品种名称:桥科951
平均每667 m 产687.6 kg,比秋光增产5.3%;2013年生
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64.1 kg,比秋光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东北、西北晚熟稻区与秋光同期
播种,培育带蘖壮秧。(2)秧龄40 d左右,栽插行株距
申请者: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育种者: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盐粳188航天诱变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区种植,全生育期160.5 d,比对照秋光晚熟5.5 d。株
30 em×13.3 em或30 em x 16.6 em,每穴插秧3~4苗。
(3)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667 m 施二铵10 kg作底肥,
管理以浅水为主,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灌溉模式,收获
高100.5 cm,穗长16.2 em,穗粒数137.9粒,结实率
纯氮13~14 kg分次施入,钾肥10 kg做追肥。(4)水分
77%,千粒重25.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前10 d左右撤水。(5)注意及时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
58.6%,垩白米率57%,垩白度7.2%,直链淀粉含量 稻瘟病等病虫害。
16.9%,胶稠度86.5 mm。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古赤峰地区及南疆稻区种植。■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每667 m 产671.7 kg,比对照秋光增产5.3%;2012年续试,
铁粳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1
品种名称:铁粳11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64.7 kg,比秋光增
产10.1%。
申请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辽294/9621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栽培技术要点:(1)北方地区一般4月上旬播种,
培育壮秧。(2)秧龄30~35 d,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
13.3 em×30 em或16.7 em×30 cm,每667 m 基本苗7
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每667
区种植,全生育期159.7 d,比对照秋光晚熟4.7 d。株
m 施复合肥20~25 k 碳铵20—25 kg做底肥,移栽后
高100.9 cm,穗长16.6 cm,穗粒数139.8粒,结实率
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
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每667 m 总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
苗数达到20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
83%,千粒重22.8 g。(1航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
率66.6%,垩白米率9.5%,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
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播前浸种消毒;注
16.6%,胶稠度83 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意及时防治螟虫、稻水象甲、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
病虫害。
均每667 m 产650.3 kg,比对照秋光增产1.9%;2012年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续试,平均每667 m 产698.7 kg,比秋光增产4.3%;两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73.2 kg,比秋光增产3.1%;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古赤峰地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吉粳80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2 高105.3 em,穗长18.2 em,穗粒数133.2粒,结实率
85.6%,千粒重22.6 g。(1)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品种名称:吉粳809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农
2.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米质主要指标:整
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精米率68.1%,垩白米率25.5%,垩白度2.8%,直链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农
粉含量15.7%,胶稠度82_8 mm,达国家《优质稻谷》标
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准3级。
品种来源:吉粳88/93072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
0 kg,比对照秋光增产6.0%;2012年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均每667 m 产676.
区种植,全生育期154.0 d,比对照秋光早熟1.1 d。株 续试,平均每667 m 产689_3 kg,比秋光增产2.9%;两
中国农业信息/2016.07 143
:壹 I产业形势 CHINA AGRICUI TURAL INF0RMAT10N
仙居溪港乡栗树坑村茶叶产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林 雨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8000)
摘 要:仙居县溪港乡栗树坑村是仙居茶叶主产区之一,在茶叶生产上有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茶农效益下滑。为解决目前该村茶叶在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茶树修剪避免台刈、引进龙井长叶等新品种、建立茶叶集中加工区、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栗树坑村茶叶产业调研
溪港乡栗树坑村位于仙居县西部山区,与安岭乡、缙 上,素有“台州西藏”之称,是台州灵江的发源地,现有
3 hm ,将近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3。20世
云县相邻,种茶历史悠久,是仙居县最适宜种茶区域之
茶园面积433.
一
,
近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面积、产量同步增长。
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茶农效益
相对下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地茶产
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纪80年代,台州地区曾多次举办大宗茶叶质量评比,安
岭乡四联村及横岭、石舍、上宅的茶叶均以内质香高味醇
见长而几次获奖,茶叶成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的主要经济
作物。进人新世纪后,乡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采取
1 栗树坑村茶叶生产的优势
1.1产业基础优势
相应措施,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茶叶这一支柱产业,
除了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外,积极改进农民
的茶叶炒制技术,建成近l0家茶叶加工厂,超过全县茶
栗树坑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平均海拔500 m以上,
3。缙云县是浙江省扁形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生
境内山林多田地少,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该村共
厂的1/
有耕地面积34.7 hm ,水田8 hm ,山林53.3 hm ,山地
产有着10多年的辉煌历史。2012年,全县茶叶面积超过
26.7 hm ,杨梅10 hm ,老茶园13.3 hm ,新茶园6.7 hm2(乌
3 667 hm ,实现农业产值1.88亿元,茶叶加工贸易综合
牛早和龙井43号各3.3 hm ),另村民在外村承包的茶园
26.7 hm ;现有炒茶机34台;计划再发展10 hm 新茶园,
茶叶是该村未外出务工农户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里
的茶叶均加工成扁茶(龙井茶),春茶期间缙云茶商来村
产值2.62亿元以上,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
茶叶合作经济组织50余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村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为主的山村,其土壤、气候条
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鲜叶自然品质优异,但山地坡度
普遍较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茶园种植及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收购干茶或将茶叶送到安岭等地销售。
1.2自然环境优势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茶
叶的味道与土质、气候、水、光照等条件息息相关。栗树
坑村平均海拔500 m以上,气候温和,空气新鲜,雨量充沛,
云雾缭绕,湿度较大,光照适中。茶园土壤肥沃,腐殖质
含量高,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极佳,茶叶自然品质优异。
1.3区位优势
由于地势较陡,茶园坡度普遍较大,而其种茶技术也
从外地机械搬入,并带有一些盲目性。如当地新植的龙
井43号树种,种植茶园行株距未分,没有操作行,且每
年春茶后都将茶树台刈(将枝条离地面砍去),这样对茶
园管理、茶树长势和山地水土保持都带来影响,茶园产出
溪港乡栗树坑村位置优势独特,与产茶胜地仙居安岭
量低。
乡、缙云县相邻,在茶叶的生产与销售方面有了很大的便
2.2茶叶生产缺少标准。产品质量差异大
利。仙居县安岭乡地处台州最西部,平均海拔600 m以 由于制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82.3 kg,比秋光增产4.5%;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40.1 kg,比秋光增
产6.0%。
kg作为底肥;纯钾6~8 kg,底肥70%,追肥30%。(4)
大田施药灭草期应保持水层为苗高的2/3左右,其余时期
浅水灌溉,蜡熟期及时排除田问存水。(5)注意及时防治
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本刊辑)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上旬催芽播种,培育壮秧。
(2)秧龄35 d,插秧密度30.0 em×19.8 em左右,每穴3~4
苗。(3)一般条件下每667 m 施纯氮10~1 1 kg,按底
肥、分蘖肥、补肥、穗肥4:3:2:1分期施用;纯磷4~5
144中国农业信息/2016.07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希鸥)
中国农业信息 品种指南I 撞:生
桥科95 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0
平均667 m 产705.3 kg,比秋光增产5_3%;两年区域试验
品种名称:桥科951
平均每667 m 产687.6 kg,比秋光增产5.3%;2013年生
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64.1 kg,比秋光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东北、西北晚熟稻区与秋光同期
播种,培育带蘖壮秧。(2)秧龄40 d左右,栽插行株距
申请者: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育种者: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盐粳188航天诱变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区种植,全生育期160.5 d,比对照秋光晚熟5.5 d。株
30 em×13.3 em或30 em x 16.6 em,每穴插秧3~4苗。
(3)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667 m 施二铵10 kg作底肥,
管理以浅水为主,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灌溉模式,收获
高100.5 cm,穗长16.2 em,穗粒数137.9粒,结实率
纯氮13~14 kg分次施入,钾肥10 kg做追肥。(4)水分
77%,千粒重25.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前10 d左右撤水。(5)注意及时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
58.6%,垩白米率57%,垩白度7.2%,直链淀粉含量 稻瘟病等病虫害。
16.9%,胶稠度86.5 mm。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古赤峰地区及南疆稻区种植。■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每667 m 产671.7 kg,比对照秋光增产5.3%;2012年续试,
铁粳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1
品种名称:铁粳11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64.7 kg,比秋光增
产10.1%。
申请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辽294/9621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栽培技术要点:(1)北方地区一般4月上旬播种,
培育壮秧。(2)秧龄30~35 d,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
13.3 em×30 em或16.7 em×30 cm,每667 m 基本苗7
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每667
区种植,全生育期159.7 d,比对照秋光晚熟4.7 d。株
m 施复合肥20~25 k 碳铵20—25 kg做底肥,移栽后
高100.9 cm,穗长16.6 cm,穗粒数139.8粒,结实率
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
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每667 m 总
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
苗数达到20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
83%,千粒重22.8 g。(1航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
率66.6%,垩白米率9.5%,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
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播前浸种消毒;注
16.6%,胶稠度83 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意及时防治螟虫、稻水象甲、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
病虫害。
均每667 m 产650.3 kg,比对照秋光增产1.9%;2012年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续试,平均每667 m 产698.7 kg,比秋光增产4.3%;两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73.2 kg,比秋光增产3.1%;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古赤峰地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吉粳80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2 高105.3 em,穗长18.2 em,穗粒数133.2粒,结实率
85.6%,千粒重22.6 g。(1)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品种名称:吉粳809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农
2.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米质主要指标:整
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精米率68.1%,垩白米率25.5%,垩白度2.8%,直链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农
粉含量15.7%,胶稠度82_8 mm,达国家《优质稻谷》标
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准3级。
品种来源:吉粳88/93072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
0 kg,比对照秋光增产6.0%;2012年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
均每667 m 产676.
区种植,全生育期154.0 d,比对照秋光早熟1.1 d。株 续试,平均每667 m 产689_3 kg,比秋光增产2.9%;两
中国农业信息/2016.07 143
:壹 I产业形势 CHINA AGRICUI TURAL INF0RMAT10N
仙居溪港乡栗树坑村茶叶产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林 雨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8000)
摘 要:仙居县溪港乡栗树坑村是仙居茶叶主产区之一,在茶叶生产上有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茶农效益下滑。为解决目前该村茶叶在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茶树修剪避免台刈、引进龙井长叶等新品种、建立茶叶集中加工区、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栗树坑村茶叶产业调研
溪港乡栗树坑村位于仙居县西部山区,与安岭乡、缙 上,素有“台州西藏”之称,是台州灵江的发源地,现有
3 hm ,将近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3。20世
云县相邻,种茶历史悠久,是仙居县最适宜种茶区域之
茶园面积433.
一
,
近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面积、产量同步增长。
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茶农效益
相对下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地茶产
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纪80年代,台州地区曾多次举办大宗茶叶质量评比,安
岭乡四联村及横岭、石舍、上宅的茶叶均以内质香高味醇
见长而几次获奖,茶叶成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的主要经济
作物。进人新世纪后,乡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采取
1 栗树坑村茶叶生产的优势
1.1产业基础优势
相应措施,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茶叶这一支柱产业,
除了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外,积极改进农民
的茶叶炒制技术,建成近l0家茶叶加工厂,超过全县茶
栗树坑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平均海拔500 m以上,
3。缙云县是浙江省扁形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生
境内山林多田地少,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该村共
厂的1/
有耕地面积34.7 hm ,水田8 hm ,山林53.3 hm ,山地
产有着10多年的辉煌历史。2012年,全县茶叶面积超过
26.7 hm ,杨梅10 hm ,老茶园13.3 hm ,新茶园6.7 hm2(乌
3 667 hm ,实现农业产值1.88亿元,茶叶加工贸易综合
牛早和龙井43号各3.3 hm ),另村民在外村承包的茶园
26.7 hm ;现有炒茶机34台;计划再发展10 hm 新茶园,
茶叶是该村未外出务工农户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里
的茶叶均加工成扁茶(龙井茶),春茶期间缙云茶商来村
产值2.62亿元以上,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
茶叶合作经济组织50余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村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为主的山村,其土壤、气候条
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鲜叶自然品质优异,但山地坡度
普遍较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茶园种植及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收购干茶或将茶叶送到安岭等地销售。
1.2自然环境优势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茶
叶的味道与土质、气候、水、光照等条件息息相关。栗树
坑村平均海拔500 m以上,气候温和,空气新鲜,雨量充沛,
云雾缭绕,湿度较大,光照适中。茶园土壤肥沃,腐殖质
含量高,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极佳,茶叶自然品质优异。
1.3区位优势
由于地势较陡,茶园坡度普遍较大,而其种茶技术也
从外地机械搬入,并带有一些盲目性。如当地新植的龙
井43号树种,种植茶园行株距未分,没有操作行,且每
年春茶后都将茶树台刈(将枝条离地面砍去),这样对茶
园管理、茶树长势和山地水土保持都带来影响,茶园产出
溪港乡栗树坑村位置优势独特,与产茶胜地仙居安岭
量低。
乡、缙云县相邻,在茶叶的生产与销售方面有了很大的便
2.2茶叶生产缺少标准。产品质量差异大
利。仙居县安岭乡地处台州最西部,平均海拔600 m以 由于制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82.3 kg,比秋光增产4.5%;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 产640.1 kg,比秋光增
产6.0%。
kg作为底肥;纯钾6~8 kg,底肥70%,追肥30%。(4)
大田施药灭草期应保持水层为苗高的2/3左右,其余时期
浅水灌溉,蜡熟期及时排除田问存水。(5)注意及时防治
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定。适宜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
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本刊辑)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上旬催芽播种,培育壮秧。
(2)秧龄35 d,插秧密度30.0 em×19.8 em左右,每穴3~4
苗。(3)一般条件下每667 m 施纯氮10~1 1 kg,按底
肥、分蘖肥、补肥、穗肥4:3:2:1分期施用;纯磷4~5
144中国农业信息/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