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IT圈 admin 39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仝卓)

《传承》

2008

年第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梁丽营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

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

史观创立之后

,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

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

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

1932

年马克思的

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

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

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利维坦》中在近代西方,自

17

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

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

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

做了一定的探讨。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

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

,发展了由霍布斯

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

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黑格

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

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

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

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

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

者是一致的。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他

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

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

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

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

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

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

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

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使现象世界产生了。“由于有了质

,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

矛盾的存在,就被设定为外在化了的,同它自己的本质不同的

定在”。

[1](P39)

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是一种异化。人对自然现

象如日月盈缺等无法解释因而产生恐惧、崇拜,要人为的解除

自然的异化,必须承认理性并借助理性把自然看作是理性的

一种体现。

[1](P49)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神是非人格的、

非实体的存在,“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人自身关于神的观念

的证明,因此一切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就

是对一切关于神的驳斥。”“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

[1](P101)

并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政治异化理论

2.

)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自我异化的产物。马克思对黑

格尔唯心主义异化观进行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理念变成了

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

[1](P251)

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而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

社会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国家的前提,黑格尔颠倒了市民社

会、家庭和国家的关系。(

)政治异化、宗教异化都是人的本质

的异化。马克思认为政治制度是同人民生活相脱离、相对立的

“宗教领域”“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

[1](P283)

生活普遍性的上天”人是所有社会组织的本质,市民社

会、家庭和国家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德法年鉴》时期的金钱异化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

3.

主义制度下货币拜物教的分析,发现金钱和资本是工人异化

劳动产品是由工人创造劳动的产物,是工人劳动的物化结果。

出来的,但是却被资本家占有,反而成为压迫工人的外在力

量。“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

[1](P448)

却统治人,人却向它膜拜。”此时马克思开始将异化和对

象化明确区分开。

《穆勒笔记》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

4.

理论。青年马克思在构件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逻辑的时,自觉

地批判了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将对象化与异化混为一谈

的错误,站到了费尔巴哈这边来。当时马克思要站在为无产阶

级革命寻求根据的立场上就必须要否定异化,并且从异化这

里寻找到批判资本主义的路径。

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

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在资

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不仅具有创

造性的一面,还具有摧毁人的一面,马克思因此提出了异化劳

1.

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

现象是本质的异化。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

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

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

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

26

《传承》

2008

年第

动的四个基本规定。第一,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

是劳动着创造出来的,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的产品不仅不属于工人却成了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工人

生产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越受他的产品的统治。

[2](P91)

二,劳动活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劳动本来是人

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却使劳动成为一

种强制性的活动。

[2](P93)

)从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扬弃异化到只有消灭异化

极其根源才能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消灭异化必须有两

个前提即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阶级的消灭,这两个前提的形成

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

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然让它把人类

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

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

[3](P86)

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马克思

认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

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

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

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

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

[2](P96)

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的异化理论

2.

这时期马克思否定了异化历史观,但仍批判资本主义商

品交换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物化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

学研究中形成的新型物化理论,但他的物化理论已经是建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在《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构建了资本主义经

济运动中出现的两种物化;意识个人在自然规定上的物化;二

是“个人在一种社会规定(关系)上的物化,同时这种规定对个

[4](P176)

人来说又是外在的。”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交换

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的直接结果使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与他人的关系,才

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必

然要同他人相对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

对立关系,就是人与人关系相异化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透过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人与人的关系,看到了阶

级的对立。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他认为

造成异化劳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私有制,马克思认

为私有财产是造成异化劳动的根源,又是异化了劳动的结果,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相互作用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

化,要消灭异化劳动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二是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所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普遍化,但生产

力没有达到充分的水平。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能被消除。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

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

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

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以

[2](P120)

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货币和劳动者的异化、资本和劳动的异

化,这在后来的《资本论》中以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

拜物教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的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领域

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生产结果等的异化现象,包括生产前提、

方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的与工

人相独立、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

对立,”“劳动资料扼杀工人”。

[5](P473)

全面异化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关系的全面对抗,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资本和劳动

的关系以及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颠倒关系。马

克思还阐明异化作为人类主体形成过程和人类解放过程的中

间环节,异化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样它的消除也是必然

的。“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

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己形式,是一个必然的

[4](P520)

过渡点。”此时马克思对待异化的态度不再是抽象地否

(二)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理论。

1.

)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到“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全部构思就体现了从现实中

生活着的个人为着眼点解决人怎么异化以及如何消灭异化的

问题。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和异化观,认

为费尔巴哈“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

留在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

[1](P78)

单个的、肉体的人’。”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异化是因为在

定,而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异化和私有制在生产

力发展中创造的积极的物化层面,否定了物化关系对人类主

体的支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实现了从人本主义的伦理价值批判逐

渐转向了辩证的、历史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向真正的共产主义

立场的转变。马克思从异化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

治、思想领域的危机,对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很多

不和谐现象提出了挑战。

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的生产力却采取了私有制的生产关

系,“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人本身的活

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

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3](P37)

)从异化是私有制的原因到异化根源于分工和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异化根源于分工和私有制,“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

自愿,而是出于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

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

驭着这种力量。”这时候,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去阐述异

化的历史作用,他认为:“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

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

[4](P85)

空的物质力量,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六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作者简介]梁丽营(

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

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7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27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仝卓)

《传承》

2008

年第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梁丽营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

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

史观创立之后

,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

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

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

1932

年马克思的

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

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

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利维坦》中在近代西方,自

17

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

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

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

做了一定的探讨。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

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

,发展了由霍布斯

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

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黑格

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

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

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

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

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

者是一致的。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他

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

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

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

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

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

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

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

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使现象世界产生了。“由于有了质

,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

矛盾的存在,就被设定为外在化了的,同它自己的本质不同的

定在”。

[1](P39)

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是一种异化。人对自然现

象如日月盈缺等无法解释因而产生恐惧、崇拜,要人为的解除

自然的异化,必须承认理性并借助理性把自然看作是理性的

一种体现。

[1](P49)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神是非人格的、

非实体的存在,“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人自身关于神的观念

的证明,因此一切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就

是对一切关于神的驳斥。”“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

[1](P101)

并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政治异化理论

2.

)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自我异化的产物。马克思对黑

格尔唯心主义异化观进行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理念变成了

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

[1](P251)

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而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

社会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国家的前提,黑格尔颠倒了市民社

会、家庭和国家的关系。(

)政治异化、宗教异化都是人的本质

的异化。马克思认为政治制度是同人民生活相脱离、相对立的

“宗教领域”“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

[1](P283)

生活普遍性的上天”人是所有社会组织的本质,市民社

会、家庭和国家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德法年鉴》时期的金钱异化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

3.

主义制度下货币拜物教的分析,发现金钱和资本是工人异化

劳动产品是由工人创造劳动的产物,是工人劳动的物化结果。

出来的,但是却被资本家占有,反而成为压迫工人的外在力

量。“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

[1](P448)

却统治人,人却向它膜拜。”此时马克思开始将异化和对

象化明确区分开。

《穆勒笔记》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

4.

理论。青年马克思在构件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逻辑的时,自觉

地批判了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将对象化与异化混为一谈

的错误,站到了费尔巴哈这边来。当时马克思要站在为无产阶

级革命寻求根据的立场上就必须要否定异化,并且从异化这

里寻找到批判资本主义的路径。

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

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在资

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不仅具有创

造性的一面,还具有摧毁人的一面,马克思因此提出了异化劳

1.

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

现象是本质的异化。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

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

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

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

26

《传承》

2008

年第

动的四个基本规定。第一,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

是劳动着创造出来的,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的产品不仅不属于工人却成了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工人

生产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越受他的产品的统治。

[2](P91)

二,劳动活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劳动本来是人

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却使劳动成为一

种强制性的活动。

[2](P93)

)从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扬弃异化到只有消灭异化

极其根源才能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消灭异化必须有两

个前提即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阶级的消灭,这两个前提的形成

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

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然让它把人类

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

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

[3](P86)

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马克思

认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

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

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

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

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

[2](P96)

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的异化理论

2.

这时期马克思否定了异化历史观,但仍批判资本主义商

品交换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物化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

学研究中形成的新型物化理论,但他的物化理论已经是建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在《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构建了资本主义经

济运动中出现的两种物化;意识个人在自然规定上的物化;二

是“个人在一种社会规定(关系)上的物化,同时这种规定对个

[4](P176)

人来说又是外在的。”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交换

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的直接结果使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与他人的关系,才

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必

然要同他人相对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

对立关系,就是人与人关系相异化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透过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人与人的关系,看到了阶

级的对立。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他认为

造成异化劳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私有制,马克思认

为私有财产是造成异化劳动的根源,又是异化了劳动的结果,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相互作用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

化,要消灭异化劳动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二是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所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普遍化,但生产

力没有达到充分的水平。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能被消除。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

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

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

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以

[2](P120)

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货币和劳动者的异化、资本和劳动的异

化,这在后来的《资本论》中以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

拜物教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的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领域

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生产结果等的异化现象,包括生产前提、

方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的与工

人相独立、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

对立,”“劳动资料扼杀工人”。

[5](P473)

全面异化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关系的全面对抗,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资本和劳动

的关系以及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颠倒关系。马

克思还阐明异化作为人类主体形成过程和人类解放过程的中

间环节,异化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样它的消除也是必然

的。“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

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己形式,是一个必然的

[4](P520)

过渡点。”此时马克思对待异化的态度不再是抽象地否

(二)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理论。

1.

)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到“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全部构思就体现了从现实中

生活着的个人为着眼点解决人怎么异化以及如何消灭异化的

问题。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和异化观,认

为费尔巴哈“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

留在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

[1](P78)

单个的、肉体的人’。”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异化是因为在

定,而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异化和私有制在生产

力发展中创造的积极的物化层面,否定了物化关系对人类主

体的支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实现了从人本主义的伦理价值批判逐

渐转向了辩证的、历史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向真正的共产主义

立场的转变。马克思从异化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

治、思想领域的危机,对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很多

不和谐现象提出了挑战。

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的生产力却采取了私有制的生产关

系,“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人本身的活

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

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3](P37)

)从异化是私有制的原因到异化根源于分工和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异化根源于分工和私有制,“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

自愿,而是出于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

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

驭着这种力量。”这时候,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去阐述异

化的历史作用,他认为:“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

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

[4](P85)

空的物质力量,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六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作者简介]梁丽营(

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

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7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2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