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80S作家、文学意识、创作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淦清昶)

1:八十年代作家构成。

(1):复出作家(归来派作家),主要指五十年代反右和历次文艺批判运动中由于政治

或艺术原因受到攻击的作家。包括部分解放前,现代文学时期就已成名而幸存下来的作家,

如艾青、牛汉、汪曾褀、蔡其娇等;还有五十年代怀着理想主义登上文坛的作家,如王蒙、

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李国文等。

他们曾被排出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因此,他们的创作能与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保持

一定距离,从而复活五六十年代被压抑的文学思想。

(2):知青作家(和知青文学区分)。60年代初开始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在68

年开始大盛。这一运动产生了大批具有知青身份的作家。他们共同的经历特点是:身份上

由“革命的主力”到接受再教育;生活经历上由经济发达的城市到落后的农村。

由于知青本身构成的复杂和知青运动的复杂性,知青们的思想也较为复杂。主要有两

种意识:一是对自己在特殊时代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生活苦难的反思;二是以自己的生活

为基点,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

以上两大作家群的创作主要集中在80年代中前期(个别人如王安忆等向后延伸,但

也是由于他们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改变了原有的创作特点)。80年代后期,在新的环境下,

新的作家群体出现。

(3):中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已届中年,才开始创作。他们没有政治苦难和知青的生

活体验,如冯骥才、古华、戴厚英、刘心武、高行健等。他们往往关注细微的文化生活的

变化和普通人的生活。

(4):从性别角度看,可以分出一个特定的群体“女性作家”。如张洁、王安忆等。这

一时期被认为是五四后第二次女作家涌现的高潮。

(5):新派作家。有莫言、刘索拉、徐星、马原、余华、苏童、叶兆言、方方等。他

们是80年代后期重要的小说家。此外还有新生代诗人如韩东,还有海子、翟永明等。他

们的特点是A:80年代中期左右进入文学界,社会责任、文人意识、启蒙等话题不是他们

所关注的,社会变化引起的人自身意识、感觉的变化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向内转:外部

世界-内部世界)。B: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意识地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文化资源。

2:八十年代作家意。

(1):时代、历史的忧患意识。这是一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意识。此时的作

家刚刚获得人身和创作的自由,就开始对民族历史和时代社会问题关注。表现在创作上是

A:历史题材的小说大量出现(历史指文革及17年等极左思潮肆虐时)。B:从作品体现出

来的情感色调和美学基调上看,表现为一种沉重与紧张感。作家和主人公都在严肃的思考

着。C:从作品的结构形态上看,现实主义作品为主,而犹以悲剧性作品为主。

(2):创新意识(现代意识)

创新意识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80年代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使文学意识到自身与西方文

学存在的差距。

现代化就是他者化,以西方社会、文化为模板。面对落后局面,不仅是与西方、即使

和港台也存在很大差距,于是作家们迫切希望改变中国文学落后的面貌。

80年代文学意识和文学创作(1课时)

(二):八十年代文学意识

80年代文学环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族民主国家。这样的文学环境

造就了新的文学意识——现代性文学意识,即在现代化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思想意识,符合

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性意识很复杂,包括:启蒙意识(五四文学),民族国家意识(左翼、解放区文学),

现代主义意识(海派)等。在中国现代,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现代意识表现

为两种,17年和文革可以看作是民族国家意识的极端发展。八十年代现代性意识表现在两

个方面:

1:启蒙意识

(1):原因,文革被看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肆虐,为了挣脱文化专制的枷锁,启蒙成

了主要的文学思潮。

(2):集中表现为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理性批判精神。

1):通过对现实的观照,对历史的反思,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从而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

2):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灵魂。

3):从生存层面关注人的状态,探索人性奥秘。

当代文学最早提倡人性、人道主义的是朱光潜,之后,钱谷融和王蒙都附和过。

2:现代意识

集中表现在85年后,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象征、夸张、荒诞、

变形的方式表现旧的社会体制异化人的特性,同时对现代小说技巧进行探索。

(三):80年代文学创作

80年代文学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85年为界,之前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存

在着相当集中的关注点;之后,文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补充:85年前文学主要的思想文化主潮是启蒙主义,带之而起的是文学创作上的启蒙

主义文学兴盛。因此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也称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复归(之所以说是五

四文学传统的复归,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对象很像,五四文学面对的是封建文学专制,而文

革文学也被认为是封建主义肆虐的结果。面对共同的专制文化,因此掀起了两场文学、文

化启蒙运动)。

1:小说创作,85年之前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主题与文革的历史记忆

有关。先后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它们有相同的思想基点——对民族、国家

命运的深切思考,前者破,后者立。

以伤痕、反思为发端,引起了作家们在启蒙主义精神指引下,对文革以及文革前的历

史作全面反思。继伤痕、反思文学之后出现的“知青文学”也属于这一类型的创作。

85年之后,小说开始转向自身现代性的实验,先后有寻根文学、现代派实验、先锋小

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出现。文学由形式的实验开始又转向重视内容。

2:诗歌,最开始是“复出”诗人的“归来的歌”,如艾青等,但没有新突破。其后出

现的是在形式上有探索变化的“朦胧诗”,但就主题来说,仍然统一在对文革的历史反思这

一主题下。85年之后有配合文学现代化实验的新生代诗人发起的新诗潮运动,如韩东、海

子等。以及以翟永明为代表的女性诗歌。

3:戏剧,首先出现的是指向“社会-政治层面”的社会问题剧,并开始酝酿着艺术观

念、方法的变化。如《骗子》(又名《假如我是真的》)。

4:散文,总体状况平淡,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窄化,一个是表现为“回到个人的体验”

上来(摆脱杨朔式矫情“诗意”)。85年之前主要是回忆性质的散文,如巴金的《随想录》

等。85年之后兴起了小女人散文和学者散文,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5、报告文学:两次高潮:文革结束后不久和80年代末。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淦清昶)

1:八十年代作家构成。

(1):复出作家(归来派作家),主要指五十年代反右和历次文艺批判运动中由于政治

或艺术原因受到攻击的作家。包括部分解放前,现代文学时期就已成名而幸存下来的作家,

如艾青、牛汉、汪曾褀、蔡其娇等;还有五十年代怀着理想主义登上文坛的作家,如王蒙、

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李国文等。

他们曾被排出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因此,他们的创作能与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保持

一定距离,从而复活五六十年代被压抑的文学思想。

(2):知青作家(和知青文学区分)。60年代初开始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在68

年开始大盛。这一运动产生了大批具有知青身份的作家。他们共同的经历特点是:身份上

由“革命的主力”到接受再教育;生活经历上由经济发达的城市到落后的农村。

由于知青本身构成的复杂和知青运动的复杂性,知青们的思想也较为复杂。主要有两

种意识:一是对自己在特殊时代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生活苦难的反思;二是以自己的生活

为基点,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

以上两大作家群的创作主要集中在80年代中前期(个别人如王安忆等向后延伸,但

也是由于他们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改变了原有的创作特点)。80年代后期,在新的环境下,

新的作家群体出现。

(3):中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已届中年,才开始创作。他们没有政治苦难和知青的生

活体验,如冯骥才、古华、戴厚英、刘心武、高行健等。他们往往关注细微的文化生活的

变化和普通人的生活。

(4):从性别角度看,可以分出一个特定的群体“女性作家”。如张洁、王安忆等。这

一时期被认为是五四后第二次女作家涌现的高潮。

(5):新派作家。有莫言、刘索拉、徐星、马原、余华、苏童、叶兆言、方方等。他

们是80年代后期重要的小说家。此外还有新生代诗人如韩东,还有海子、翟永明等。他

们的特点是A:80年代中期左右进入文学界,社会责任、文人意识、启蒙等话题不是他们

所关注的,社会变化引起的人自身意识、感觉的变化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向内转:外部

世界-内部世界)。B: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意识地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文化资源。

2:八十年代作家意。

(1):时代、历史的忧患意识。这是一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意识。此时的作

家刚刚获得人身和创作的自由,就开始对民族历史和时代社会问题关注。表现在创作上是

A:历史题材的小说大量出现(历史指文革及17年等极左思潮肆虐时)。B:从作品体现出

来的情感色调和美学基调上看,表现为一种沉重与紧张感。作家和主人公都在严肃的思考

着。C:从作品的结构形态上看,现实主义作品为主,而犹以悲剧性作品为主。

(2):创新意识(现代意识)

创新意识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80年代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使文学意识到自身与西方文

学存在的差距。

现代化就是他者化,以西方社会、文化为模板。面对落后局面,不仅是与西方、即使

和港台也存在很大差距,于是作家们迫切希望改变中国文学落后的面貌。

80年代文学意识和文学创作(1课时)

(二):八十年代文学意识

80年代文学环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族民主国家。这样的文学环境

造就了新的文学意识——现代性文学意识,即在现代化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思想意识,符合

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性意识很复杂,包括:启蒙意识(五四文学),民族国家意识(左翼、解放区文学),

现代主义意识(海派)等。在中国现代,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现代意识表现

为两种,17年和文革可以看作是民族国家意识的极端发展。八十年代现代性意识表现在两

个方面:

1:启蒙意识

(1):原因,文革被看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肆虐,为了挣脱文化专制的枷锁,启蒙成

了主要的文学思潮。

(2):集中表现为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理性批判精神。

1):通过对现实的观照,对历史的反思,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从而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

2):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灵魂。

3):从生存层面关注人的状态,探索人性奥秘。

当代文学最早提倡人性、人道主义的是朱光潜,之后,钱谷融和王蒙都附和过。

2:现代意识

集中表现在85年后,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象征、夸张、荒诞、

变形的方式表现旧的社会体制异化人的特性,同时对现代小说技巧进行探索。

(三):80年代文学创作

80年代文学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85年为界,之前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存

在着相当集中的关注点;之后,文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补充:85年前文学主要的思想文化主潮是启蒙主义,带之而起的是文学创作上的启蒙

主义文学兴盛。因此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也称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复归(之所以说是五

四文学传统的复归,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对象很像,五四文学面对的是封建文学专制,而文

革文学也被认为是封建主义肆虐的结果。面对共同的专制文化,因此掀起了两场文学、文

化启蒙运动)。

1:小说创作,85年之前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主题与文革的历史记忆

有关。先后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它们有相同的思想基点——对民族、国家

命运的深切思考,前者破,后者立。

以伤痕、反思为发端,引起了作家们在启蒙主义精神指引下,对文革以及文革前的历

史作全面反思。继伤痕、反思文学之后出现的“知青文学”也属于这一类型的创作。

85年之后,小说开始转向自身现代性的实验,先后有寻根文学、现代派实验、先锋小

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出现。文学由形式的实验开始又转向重视内容。

2:诗歌,最开始是“复出”诗人的“归来的歌”,如艾青等,但没有新突破。其后出

现的是在形式上有探索变化的“朦胧诗”,但就主题来说,仍然统一在对文革的历史反思这

一主题下。85年之后有配合文学现代化实验的新生代诗人发起的新诗潮运动,如韩东、海

子等。以及以翟永明为代表的女性诗歌。

3:戏剧,首先出现的是指向“社会-政治层面”的社会问题剧,并开始酝酿着艺术观

念、方法的变化。如《骗子》(又名《假如我是真的》)。

4:散文,总体状况平淡,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窄化,一个是表现为“回到个人的体验”

上来(摆脱杨朔式矫情“诗意”)。85年之前主要是回忆性质的散文,如巴金的《随想录》

等。85年之后兴起了小女人散文和学者散文,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5、报告文学:两次高潮:文革结束后不久和80年代末。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