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索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悉宛丝)

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来源:《教育界·D》2020年第10期

【摘要】结构不良的物理问题大多存在结构缺陷或复杂结构,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培

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

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问题物理原型,加强探究学习,从而提高结构不良问题

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学习或解题中,学生遇到的物理问题大多是信息完整、研究对象确定、问题目

标明确、变化过程比较理想和结构良好的问题。但现实中许多物理问题是条件或结论不确定、

解决方案多样或不存在固定的解决方法、没有直接的参考原型、操作变量少等结构不良的问

题。学生虽然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感到困难,但这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

类问题的教学。

一、结构不良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结构不良问题又称非良性问题、劣构问題,是指那些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解决方法至少

有一项不清晰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主要特征是界定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

度的不可预知部分;目标界定含糊不清,缺少限定;具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或根本不存在解决

方法,即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具有多种评价解决方法的标准;可操控的参数、数量很多;没

有原型案例可供参考,因为案例中各重要因素在不同情境下具有显著差异,还因为这些因素是

相互影响的;不能确定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形成解决方案来说是必要的,又如何将它们组

织起来;概念、规则和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案例中的应用不一致;对描述或预知大多数案例没

有般性的规则和原理;在确定适当的行动方面,没有明确的方法;需要学习者表达个人对问题的

观点或信念,因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人际互动过程;需要学习者对问题作出判断,

并说明理由。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结构不良物理问题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结构不良问题需要学生具有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能够想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解决这类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二是能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构不良问题是真实的现实问题或接近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

的解决需要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本质,需要进行知识和能力迁移,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三是能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结构不良问题大多属于开放性问题,它们的

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

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

由于结构不良的物理问题包含多种类型,如问题的条件开放、内容开放、结论开放,或解

决问题的策略开放,或综合性的开放问题等,要想提高这些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不

同类型的结构不良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效果。

1.借助知识迁移,促进结构不良问题解决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给学生一一讲解,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已有知识迁

移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对于一些内容开放的结构不良问

题,教师可借助知识迁移的方式,来促进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在许多内容开放的结构不良问

题情境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学过的新知识,容易出现思维阻碍。教师如果让学

生对与该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知识,并把已有知识有

效迁移,就能促进该类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液体的压强”时,由于液体压力作用效果是一个内

容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要想让学生更好掌握液体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就

有必要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在判断两个物体运动快慢时,

可让两个物体运动相同的距离来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还可让两个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来比较

它们的距离,以此得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此概念的形成运用了控制变

量的方法,而在判断液体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速度”的方法迁移到液

体压力作用效果的学习中。当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当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这样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该学习方

法,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促进内容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2.培养发散思维,多方法解决结构不良问题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条件或所求结论开放的结构不良问题,因为

这类开放性问题的灵活性大,而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不够发散,不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要

想有效解决此类结构不良问题,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可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

图”“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的关键能力。

例如,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铁块,它的质量是4740g,用

多种方法判断该铁块是实心还是空心?(已知ρ铁=7.9g/cm3)

分析:虽然题目给出了两个已知条件,但所求结果具有开放性,要解答此类结果开放性的

结构不良问题,学生首先要理解该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才能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判断。在该

问题中,其实质是运用密度公式,通过将该铁块和同体积的实心铁块相比较,判断它们在质

量、密度或体积方面的差异,就能得出该铁块是否为空心物体。为了使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

判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解答此题。以“假设铁块是实心”为中心词,把“密度比较

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作为一级分支的三个关键词来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利于

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思维能力更灵活全面。

在“密度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公式计算,由此可判断该铁块的密度小于铁的标准密度,

得出它是空心金属的结论;

在“质量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公式计算m=ρV= 7.9g/cm3×1000cm3=7900g,而铁块的实

际质量4740g<7900g(实心质量),可判断该铁块是空心金属;在“体积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

公式计算,由此可判断该铁块的实心体积小于铁的现有体积,得出它是空心金属的结论。

3.加强探究学习,建立结构不良问题原型

为提高学生解决结构不良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重视

让学生探索问题背后的知识“原型”,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基本依据。同时,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知识“原型”,让学生建立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图式。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时,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和应用能

力,教师可利用一些结构不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先提

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不良问题的原型,使其运用

多种方法开展探究学习,从而提高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路艳.基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侯新杰.高中物理教材中结构不良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07):2-5.

张珏.高中生认知抑制对解决结构不良物理信息题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9.

万新月.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任虎虎.结构不良问题解决: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物理通报,2018(12):20-

23.

束婷婷,吴琼.高中生结构不良原电池问题解决障碍及原因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

(16):45-47.

彭洁.结构不良问题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6.

彭洁,郭怀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融入结构不良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实施策略[J].物理教学探

讨,2015,33(12):70-72.

彭洁,郭怀中.結构不良问题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分析与讨论[J].物理教师,2015,36

(04):45-47.

侯新杰,吕齐银.高中物理必修教材栏目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4,44(07):2-5.

杨承印,杨宝,杨帆.“结构不良问题”:中学理科教材不应忽视的问题构造取向[J].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05):17-2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悉宛丝)

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来源:《教育界·D》2020年第10期

【摘要】结构不良的物理问题大多存在结构缺陷或复杂结构,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培

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

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问题物理原型,加强探究学习,从而提高结构不良问题

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学习或解题中,学生遇到的物理问题大多是信息完整、研究对象确定、问题目

标明确、变化过程比较理想和结构良好的问题。但现实中许多物理问题是条件或结论不确定、

解决方案多样或不存在固定的解决方法、没有直接的参考原型、操作变量少等结构不良的问

题。学生虽然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感到困难,但这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

类问题的教学。

一、结构不良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结构不良问题又称非良性问题、劣构问題,是指那些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解决方法至少

有一项不清晰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主要特征是界定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

度的不可预知部分;目标界定含糊不清,缺少限定;具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或根本不存在解决

方法,即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具有多种评价解决方法的标准;可操控的参数、数量很多;没

有原型案例可供参考,因为案例中各重要因素在不同情境下具有显著差异,还因为这些因素是

相互影响的;不能确定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形成解决方案来说是必要的,又如何将它们组

织起来;概念、规则和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案例中的应用不一致;对描述或预知大多数案例没

有般性的规则和原理;在确定适当的行动方面,没有明确的方法;需要学习者表达个人对问题的

观点或信念,因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人际互动过程;需要学习者对问题作出判断,

并说明理由。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结构不良物理问题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结构不良问题需要学生具有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能够想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解决这类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二是能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构不良问题是真实的现实问题或接近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

的解决需要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本质,需要进行知识和能力迁移,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三是能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结构不良问题大多属于开放性问题,它们的

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

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

由于结构不良的物理问题包含多种类型,如问题的条件开放、内容开放、结论开放,或解

决问题的策略开放,或综合性的开放问题等,要想提高这些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不

同类型的结构不良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效果。

1.借助知识迁移,促进结构不良问题解决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给学生一一讲解,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已有知识迁

移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对于一些内容开放的结构不良问

题,教师可借助知识迁移的方式,来促进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在许多内容开放的结构不良问

题情境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学过的新知识,容易出现思维阻碍。教师如果让学

生对与该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知识,并把已有知识有

效迁移,就能促进该类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液体的压强”时,由于液体压力作用效果是一个内

容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要想让学生更好掌握液体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就

有必要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在判断两个物体运动快慢时,

可让两个物体运动相同的距离来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还可让两个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来比较

它们的距离,以此得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此概念的形成运用了控制变

量的方法,而在判断液体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速度”的方法迁移到液

体压力作用效果的学习中。当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当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这样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该学习方

法,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促进内容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2.培养发散思维,多方法解决结构不良问题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条件或所求结论开放的结构不良问题,因为

这类开放性问题的灵活性大,而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不够发散,不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要

想有效解决此类结构不良问题,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可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

图”“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的关键能力。

例如,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铁块,它的质量是4740g,用

多种方法判断该铁块是实心还是空心?(已知ρ铁=7.9g/cm3)

分析:虽然题目给出了两个已知条件,但所求结果具有开放性,要解答此类结果开放性的

结构不良问题,学生首先要理解该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才能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判断。在该

问题中,其实质是运用密度公式,通过将该铁块和同体积的实心铁块相比较,判断它们在质

量、密度或体积方面的差异,就能得出该铁块是否为空心物体。为了使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

判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解答此题。以“假设铁块是实心”为中心词,把“密度比较

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作为一级分支的三个关键词来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利于

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思维能力更灵活全面。

在“密度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公式计算,由此可判断该铁块的密度小于铁的标准密度,

得出它是空心金属的结论;

在“质量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公式计算m=ρV= 7.9g/cm3×1000cm3=7900g,而铁块的实

际质量4740g<7900g(实心质量),可判断该铁块是空心金属;在“体积比较法”分支下,可根据

公式计算,由此可判断该铁块的实心体积小于铁的现有体积,得出它是空心金属的结论。

3.加强探究学习,建立结构不良问题原型

为提高学生解决结构不良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重视

让学生探索问题背后的知识“原型”,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基本依据。同时,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知识“原型”,让学生建立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图式。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时,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和应用能

力,教师可利用一些结构不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先提

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不良问题的原型,使其运用

多种方法开展探究学习,从而提高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路艳.基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侯新杰.高中物理教材中结构不良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07):2-5.

张珏.高中生认知抑制对解决结构不良物理信息题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9.

万新月.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任虎虎.结构不良问题解决: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物理通报,2018(12):20-

23.

束婷婷,吴琼.高中生结构不良原电池问题解决障碍及原因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

(16):45-47.

彭洁.结构不良问题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6.

彭洁,郭怀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融入结构不良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实施策略[J].物理教学探

讨,2015,33(12):70-72.

彭洁,郭怀中.結构不良问题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分析与讨论[J].物理教师,2015,36

(04):45-47.

侯新杰,吕齐银.高中物理必修教材栏目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4,44(07):2-5.

杨承印,杨宝,杨帆.“结构不良问题”:中学理科教材不应忽视的问题构造取向[J].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05):17-20.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