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舜饮香)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围(Scope of the IO)
产业经济学又称为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广义地讲,产业组织研究在产业的框架下企业的所有活
动及其后果。例如,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与产出行为,企业营销、研发活动,企业
的融资、投资,并购活动,以及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等。
狭义地说,产业经济学是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 behavior)。主要
讨论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例如定价行为(pricing),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ies)。
以及这些行为的后果(outcome of these activities)。这些后果往往从两个方面看:企业的营利
情况(profit of the firm)以及社会福利状况(social welfare)。产业经济学也研究政府行为对企业
的影响,例如法律与政府管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
市场结构:竞争(competition)、垄断(monopoly)、寡头(olig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是不同的。政府政策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所导致
的后果也是不同的。
本课程主要从狭义的角度探讨产业经济学。有关企业理论不在本课程重点讨论范围之
内。
1.2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派与研究方法(school of the thought and the
methodology)
主要的学派有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分别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结构—行为—绩效方
法(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价格理论分析方法(Price Theory)。20世纪70年代以
后发展了新的方法:即博弈论(Game Theory)。
产业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与现代企业理论(1937年源于科斯)大致同时产
生。该理论始于哈佛大学的梅森。Edward S. Mason, “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AER,1939, supp. 29: pp61—74)。他本人与他的学生(Joe )发
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哈佛学派。
1
该学派使用的是结构—行为—绩效方法(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认为大企
业对于市场具有控制力,产业的集中度与非竞争行为有关。所使用的是描述的方法
(Descriptive method)。
席勒对于该模式的概括具有代表性。(F. M. Scherer,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1970, Chicago, Rand McNally, p10.)
2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舜饮香)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围(Scope of the IO)
产业经济学又称为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广义地讲,产业组织研究在产业的框架下企业的所有活
动及其后果。例如,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与产出行为,企业营销、研发活动,企业
的融资、投资,并购活动,以及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等。
狭义地说,产业经济学是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 behavior)。主要
讨论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例如定价行为(pricing),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ies)。
以及这些行为的后果(outcome of these activities)。这些后果往往从两个方面看:企业的营利
情况(profit of the firm)以及社会福利状况(social welfare)。产业经济学也研究政府行为对企业
的影响,例如法律与政府管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
市场结构:竞争(competition)、垄断(monopoly)、寡头(olig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是不同的。政府政策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所导致
的后果也是不同的。
本课程主要从狭义的角度探讨产业经济学。有关企业理论不在本课程重点讨论范围之
内。
1.2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派与研究方法(school of the thought and the
methodology)
主要的学派有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分别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结构—行为—绩效方
法(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价格理论分析方法(Price Theory)。20世纪70年代以
后发展了新的方法:即博弈论(Game Theory)。
产业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与现代企业理论(1937年源于科斯)大致同时产
生。该理论始于哈佛大学的梅森。Edward S. Mason, “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AER,1939, supp. 29: pp61—74)。他本人与他的学生(Joe )发
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哈佛学派。
1
该学派使用的是结构—行为—绩效方法(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认为大企
业对于市场具有控制力,产业的集中度与非竞争行为有关。所使用的是描述的方法
(Descriptive method)。
席勒对于该模式的概括具有代表性。(F. M. Scherer,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1970, Chicago, Rand McNally, p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