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苦芳蕙)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
其在中国的实行。
1.通过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把握其演变的趋势,探究其
重点难点 演变的原因。2.我国近代关税丧失的过程以及中国人民争取关税自主权
的过程及影响。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以及征收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
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1)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2)口赋
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赋钱很重。
(3)徭役
①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各种繁重劳动。
②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③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
(1)租调役: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租庸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
布来替代徭役。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3)两税法
①实行: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
税法。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
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元
(1)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
府募人代役。
(2)科差: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
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等征收
丝和银两。
知识拓展 科差
科差是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
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
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
4.明清
(1)一条鞭法
①推行: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②内容: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
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评价: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摊丁入亩”
①背景: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②实行: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
减弱。
思维点拨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改革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原来的赋役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统治者不得不对
赋役制度进行改革。首先,从剥削实物变为剥削货币。其次,取消力役,使赋与役合一。由
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影响,人们和市场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农民和地主的所得物中普遍地有一
部分是白银,从而为把徭役中的“力差”改为征收白银而雇人应役提供了客观条件。一条鞭
法是“摊丁入亩”的前驱,“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继续和深化。这些赋役的改革,反过
来又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 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答案 (1)演变
朝代
秦朝
汉朝
隋
唐
赋税制度
田赋、人头税(口赋)、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除了秦朝征收的以外,还有财产税(车船、商人和高利贷者、农民饲养牲畜等)
废除了前代的苛捐杂税,征收“租调役”(租:纳粟;调:绢或布)
租庸调(庸:不去服役可以纳绢代役)
唐后期两税法(夏秋两季,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苦芳蕙)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
其在中国的实行。
1.通过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把握其演变的趋势,探究其
重点难点 演变的原因。2.我国近代关税丧失的过程以及中国人民争取关税自主权
的过程及影响。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以及征收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
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1)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2)口赋
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赋钱很重。
(3)徭役
①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各种繁重劳动。
②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③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
(1)租调役: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租庸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
布来替代徭役。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3)两税法
①实行: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
税法。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
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元
(1)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
府募人代役。
(2)科差: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
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等征收
丝和银两。
知识拓展 科差
科差是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
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
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
4.明清
(1)一条鞭法
①推行: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②内容: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
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评价: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摊丁入亩”
①背景: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②实行: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
减弱。
思维点拨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改革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原来的赋役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统治者不得不对
赋役制度进行改革。首先,从剥削实物变为剥削货币。其次,取消力役,使赋与役合一。由
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影响,人们和市场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农民和地主的所得物中普遍地有一
部分是白银,从而为把徭役中的“力差”改为征收白银而雇人应役提供了客观条件。一条鞭
法是“摊丁入亩”的前驱,“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继续和深化。这些赋役的改革,反过
来又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 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答案 (1)演变
朝代
秦朝
汉朝
隋
唐
赋税制度
田赋、人头税(口赋)、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除了秦朝征收的以外,还有财产税(车船、商人和高利贷者、农民饲养牲畜等)
废除了前代的苛捐杂税,征收“租调役”(租:纳粟;调:绢或布)
租庸调(庸:不去服役可以纳绢代役)
唐后期两税法(夏秋两季,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