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诸诗槐)
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
2008-12-17 03:10 P.M.
1985年,东莞撤县建市(县级市)。((资料图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东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
多大事要事。我们从中挑选出30件标志性的、最典型的、最具影响力的大事,经征求有关
单位、媒体和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回
顾、总结东莞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参考资料。
(一)1978年9月创办全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
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东莞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毗邻港澳,直接面向市场的得天独厚的地
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开始了引进外资振兴地方经济的工作。8月30
日,东莞县二轻局与香港信孚手袋制品公司签下了东莞第一宗来料加工企业合作合同。9月
15日,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12月21日,东莞县来料
加工装配业务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这是全国第一个加工贸易装配办公室。从此,“三
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在东莞蓬勃发展起来,使东莞走
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道路。
(二)1979年7月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7月,全县大部分农村建立各项生产责任制,其中56%的生产队实行了联系产
量责任制。为了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1980年全县稳定和完善了农村经营管理制度。1982
年7月,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到劳,包
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
“大锅饭”的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三)1981年建造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
1978年,东莞大胆改革公路建设投资体制,制定出公路建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1年,东莞县高埗区由集体和个人集资、总投资250万元兴建高埗大桥。1984年1月27
日,高埗大桥竣工通车,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169米,宽9米,试行“过桥收
费”的办法收回投资,成为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梁。这种做法,
在全国开创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四)1984年9月确立“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
1984年,当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还处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阶段,东莞已完
成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进入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以
及“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发展,为东莞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基础。9月,中
共东莞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的超越。这是东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东莞在全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
先走一步。
(五)1985年2月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25日至31日,国务院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
(州)三角地区座谈会,共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战略。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提出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
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
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这三个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贸-工-农的
生产结构,即按出口贸易的需要发展加工业,按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和其它原材料的生产。
东莞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这就奠定了东莞对外开放的格局。
(六)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地级市
1985年9月5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惠阳、肇庆、梅
县三地区行政体制问题的批复》函,同意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10月11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发函,也作了同样的批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
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
向全省各地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复函。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1000多年县级建置的历史,
加速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七)198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
从1985年开始,东莞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引进日本、英国等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
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设备。1987年5月27日,东莞市首批开通包括莞城和17个镇(区)
12个交换点的程控电话2万门;1989年6月完成其余17个镇(区)扩容3.3万门。率先建
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和
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199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
1990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东莞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和沙角炮台。江
泽民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以及东莞市用鸦片战争的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出高度评价,
并指示要充分利用虎门鸦片战争遗址,把它办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参观鸦片战争
博物馆时题写了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贯彻落实江泽
民的重要指示,省委在虎门召开协调会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把沙角、威远炮台办成爱国主
义教育阵地。鸦片战争博物馆于1996年被授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授予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九)1992年、2003年医疗保险制度重大改革
1992年3月1日,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对职工医疗实行社
会统筹,使职工医疗由企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由企业统包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方
共同承担,这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2003年11月,又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
城乡的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1月出台了《东莞市农(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暂行办法》。2004年6月1日开始,全市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享受“农医保”
待遇,从而实现了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08年7月1日,东莞市城乡一体
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全市所有社会医保参保人员按相同的标准缴纳医
保费和享受医保待遇。
(十)1994年8月东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挂牌上市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东莞深化了经济体制改
革。4月,东莞市宏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 更名为东莞宏远工业区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7月被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票,8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
所上市交易。这是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十一)1994年
10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
1994年10月,中共东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认为,从1984年9月提出“向农
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东莞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是,东
莞现有的工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今后如果仍然依靠大量增加外地劳工来支撑这种经济增
长,已经不合时宜了;东莞经济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次党代会,确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其内涵是由劳动密集型
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迈进,使“数量型”经济逐步向“质量型”经济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诸诗槐)
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
2008-12-17 03:10 P.M.
1985年,东莞撤县建市(县级市)。((资料图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东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
多大事要事。我们从中挑选出30件标志性的、最典型的、最具影响力的大事,经征求有关
单位、媒体和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回
顾、总结东莞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参考资料。
(一)1978年9月创办全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
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东莞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毗邻港澳,直接面向市场的得天独厚的地
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开始了引进外资振兴地方经济的工作。8月30
日,东莞县二轻局与香港信孚手袋制品公司签下了东莞第一宗来料加工企业合作合同。9月
15日,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12月21日,东莞县来料
加工装配业务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这是全国第一个加工贸易装配办公室。从此,“三
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在东莞蓬勃发展起来,使东莞走
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道路。
(二)1979年7月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7月,全县大部分农村建立各项生产责任制,其中56%的生产队实行了联系产
量责任制。为了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1980年全县稳定和完善了农村经营管理制度。1982
年7月,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到劳,包
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
“大锅饭”的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三)1981年建造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
1978年,东莞大胆改革公路建设投资体制,制定出公路建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1年,东莞县高埗区由集体和个人集资、总投资250万元兴建高埗大桥。1984年1月27
日,高埗大桥竣工通车,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169米,宽9米,试行“过桥收
费”的办法收回投资,成为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梁。这种做法,
在全国开创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四)1984年9月确立“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
1984年,当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还处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阶段,东莞已完
成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进入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以
及“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发展,为东莞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基础。9月,中
共东莞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的超越。这是东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东莞在全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
先走一步。
(五)1985年2月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25日至31日,国务院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
(州)三角地区座谈会,共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战略。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提出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
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
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这三个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贸-工-农的
生产结构,即按出口贸易的需要发展加工业,按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和其它原材料的生产。
东莞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这就奠定了东莞对外开放的格局。
(六)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地级市
1985年9月5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惠阳、肇庆、梅
县三地区行政体制问题的批复》函,同意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10月11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发函,也作了同样的批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
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
向全省各地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复函。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1000多年县级建置的历史,
加速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七)198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
从1985年开始,东莞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引进日本、英国等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
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设备。1987年5月27日,东莞市首批开通包括莞城和17个镇(区)
12个交换点的程控电话2万门;1989年6月完成其余17个镇(区)扩容3.3万门。率先建
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和
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199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
1990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东莞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和沙角炮台。江
泽民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以及东莞市用鸦片战争的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出高度评价,
并指示要充分利用虎门鸦片战争遗址,把它办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参观鸦片战争
博物馆时题写了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贯彻落实江泽
民的重要指示,省委在虎门召开协调会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把沙角、威远炮台办成爱国主
义教育阵地。鸦片战争博物馆于1996年被授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授予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九)1992年、2003年医疗保险制度重大改革
1992年3月1日,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对职工医疗实行社
会统筹,使职工医疗由企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由企业统包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方
共同承担,这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2003年11月,又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
城乡的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1月出台了《东莞市农(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暂行办法》。2004年6月1日开始,全市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享受“农医保”
待遇,从而实现了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08年7月1日,东莞市城乡一体
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全市所有社会医保参保人员按相同的标准缴纳医
保费和享受医保待遇。
(十)1994年8月东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挂牌上市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东莞深化了经济体制改
革。4月,东莞市宏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 更名为东莞宏远工业区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7月被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票,8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
所上市交易。这是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十一)1994年
10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
1994年10月,中共东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认为,从1984年9月提出“向农
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东莞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是,东
莞现有的工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今后如果仍然依靠大量增加外地劳工来支撑这种经济增
长,已经不合时宜了;东莞经济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次党代会,确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其内涵是由劳动密集型
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迈进,使“数量型”经济逐步向“质量型”经济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