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容月桃)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即具有固态光学特性,又具有液态的流动特性,
具体分析,它的物理特性有以下三种,即粘性、弹性和极化性。
(1)粘性。液晶的粘性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排列性质的流体,依照作用
力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弹性。液晶的弹性表现为,当外加力量后,能呈现有规则方向性的变化。比如,当光线射
入液晶物质中时,即产生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行进,而产生自然的偏转现象。
(3)极化性。液晶的极性即液晶中的电子结构。液晶具备很强的电子共轭运动能力,当液晶分
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时,便很容易被极化而产生感应偶极性。
液晶显示器就是利用液晶这些特性,通过科学的装配,使液晶产生光电效应,从而显示光栅和
图像。
液晶显示技术概念(液晶的物理特性)
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
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就技术面而言,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
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
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液晶材料是随着LCD 器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联苯腈、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
液晶化合物逐渐发展到环已基(联)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各种含氟芳环类液晶
化合物,最近日本合成出结构稳定的二氟乙烯类液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越来越稳定,不断
满足STN、TFT-LCD的性能要求。 虽然世界液晶显示器的市场量越来越大,但我国液晶行业
在其中的份额却很小,而且仍是集中在TN液晶材料方面,在TFT液晶材料方面是一片空白。
这些使得我国在世界液晶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强烈呼吁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液晶显
示器件与材料研究开发的人力与资金投入,以振兴中华液晶显示行业。
我国STN-LCD用液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2006-10-28
我国STN-LCD用液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鉴于成本的因素,TFT-LCD将不可能完全代
替STN-LCD原有的在移动通讯和游戏机等领域的应用。所以,我国“十五”期间仍将黑白及
彩色STN-LCD定为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但是,我国若想在STN-LCD用混晶材料领域取
得突破,就必须加强合作,形成联合攻关之势,在液晶品质方面狠下功夫,以增强同国外混
晶材料的竞争力。
一、STN-LCD用液晶材料的发展
1888年,奥地利科学家F•Reinitzer发现了液晶。20世纪70年代初,Helfrich和Schadt
利用扭曲向列相液晶的电光效应和集成电路相结合,将其制成显示器件,实现了液晶材料的
产业化。这种液晶材料称为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NT-LCD)材料,其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子
表和计算器上。8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材料,其产品
主要应用在BP机、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上。目前,国外(STN-LCD)用液晶材料混配
技术已很成熟,开发的单晶化合物种类繁多。国内由于科研力量分散,导致了开发进度延缓,
(STN-LCD)用液晶材料市场仍被国外液晶材料公司占据。STN-LCD用液晶材料主要由单
晶化合物和手性添加剂混配而成。另外,聚酰亚胺(PI)对液晶分子具有良好的取向性能,
各种液晶显示器件一般都用PI作为取向膜。为了满足扭曲角不小于180°的要求,STN-LCD
要求取向剂具有较高的预倾角。
二、STN-LCD用液晶化合物
酯类和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是STN-LCD用混晶材料的主要成分,国内各科研机构已开发了近
千种,其中已有100种以上应用于混晶配方。这两类液晶粘度较低,液晶相范围较宽,适
合配制不同性能的混晶材料。但是为了满足STN混晶大K33/K11值(K33为展曲弹性常数,
K11为扭曲弹性常数)和适度△n(光学各向异性)的要求,人们在混晶中添加了炔类、嘧
啶类、乙烷类和端烯类液晶化合物。
炔类液晶由于存在3键,往往具有较大的△n。据国内文献报道,合成的此类液晶一般在侧
键或末端有含氟基团,化合物具有近晶相。这些液晶目前还没有应用到STN混晶配方中,
但其合成方法对合成其它炔类液晶有参考价值。嘧淀类液晶具有较大的△n值,在调配STN
混晶时,常常加入少量该类液晶以调节混晶体系的△n,此类液晶目前已有了适合工业化生
产的合成路线。乙烷类液晶粘度较低,△n较小,并且△n随温度度的变化也较小,所以STN
液晶也掺杂此类液晶。含有环己环的乙烷类液晶合成时易生成顺反异构体混合物,导致合成
总收率降低,且难以提纯。目前国内已有文献报道,通过转位的方法将顺反异构体转化为反
式异构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K33/K11值对STN-LCD的阈值锐角有很大影响,较大的K33/K11值使显示有较高的对比
度。为了提高K33/K11值,往往需要在混晶中添加短烷基链液晶化合物和端烯类液晶化合
物。目前,国内还没有端烯类液晶化合物合成的文献报道。
三、STN-LCD用手性添加剂
STN-LCD用液晶材料中使用的手性添加剂主要是S811。手性添加剂浓度对液晶显示品质
有重要影响。手性添加剂浓度不合适,液晶器件会出现视角畴,影响器件的显示品质。STN
混晶中S811的含量一般低于0.5%。目前,国内S811的合成技术已比较完善,探索出了
比国外更为经济的合成路线。我们也对S811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STN-LCD用液晶材料使用的手性添加剂除了S811外,还有R1011和S1011,均为国外公
司商品牌号,由于分子式较繁,此处不再列出。有关这两种手性添加剂的研究,目前我国还
没有文献报道。
四、STN-LCD用取向剂
在STN显示中,不同的扭曲角要求不同的预倾角。液晶分子在聚酰亚胺表面上的排列与PI
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对于TN型LCD,要求预倾角在1°~2°;对于STN型LCD,则要求
预倾角为3°~10°。控制稳定的高预倾角,是制备的STN的主要技术之一。对于含—CF3
基团的PI,预倾角可达到3°以上,能够满足液晶分子高扭曲角的要求。
预倾角的大小除了与PI的分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固含量,摩擦条件,磨擦材料以及基片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容月桃)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即具有固态光学特性,又具有液态的流动特性,
具体分析,它的物理特性有以下三种,即粘性、弹性和极化性。
(1)粘性。液晶的粘性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排列性质的流体,依照作用
力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弹性。液晶的弹性表现为,当外加力量后,能呈现有规则方向性的变化。比如,当光线射
入液晶物质中时,即产生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行进,而产生自然的偏转现象。
(3)极化性。液晶的极性即液晶中的电子结构。液晶具备很强的电子共轭运动能力,当液晶分
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时,便很容易被极化而产生感应偶极性。
液晶显示器就是利用液晶这些特性,通过科学的装配,使液晶产生光电效应,从而显示光栅和
图像。
液晶显示技术概念(液晶的物理特性)
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
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就技术面而言,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
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
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液晶材料是随着LCD 器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联苯腈、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
液晶化合物逐渐发展到环已基(联)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各种含氟芳环类液晶
化合物,最近日本合成出结构稳定的二氟乙烯类液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越来越稳定,不断
满足STN、TFT-LCD的性能要求。 虽然世界液晶显示器的市场量越来越大,但我国液晶行业
在其中的份额却很小,而且仍是集中在TN液晶材料方面,在TFT液晶材料方面是一片空白。
这些使得我国在世界液晶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强烈呼吁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液晶显
示器件与材料研究开发的人力与资金投入,以振兴中华液晶显示行业。
我国STN-LCD用液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2006-10-28
我国STN-LCD用液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鉴于成本的因素,TFT-LCD将不可能完全代
替STN-LCD原有的在移动通讯和游戏机等领域的应用。所以,我国“十五”期间仍将黑白及
彩色STN-LCD定为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但是,我国若想在STN-LCD用混晶材料领域取
得突破,就必须加强合作,形成联合攻关之势,在液晶品质方面狠下功夫,以增强同国外混
晶材料的竞争力。
一、STN-LCD用液晶材料的发展
1888年,奥地利科学家F•Reinitzer发现了液晶。20世纪70年代初,Helfrich和Schadt
利用扭曲向列相液晶的电光效应和集成电路相结合,将其制成显示器件,实现了液晶材料的
产业化。这种液晶材料称为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NT-LCD)材料,其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子
表和计算器上。8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材料,其产品
主要应用在BP机、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上。目前,国外(STN-LCD)用液晶材料混配
技术已很成熟,开发的单晶化合物种类繁多。国内由于科研力量分散,导致了开发进度延缓,
(STN-LCD)用液晶材料市场仍被国外液晶材料公司占据。STN-LCD用液晶材料主要由单
晶化合物和手性添加剂混配而成。另外,聚酰亚胺(PI)对液晶分子具有良好的取向性能,
各种液晶显示器件一般都用PI作为取向膜。为了满足扭曲角不小于180°的要求,STN-LCD
要求取向剂具有较高的预倾角。
二、STN-LCD用液晶化合物
酯类和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是STN-LCD用混晶材料的主要成分,国内各科研机构已开发了近
千种,其中已有100种以上应用于混晶配方。这两类液晶粘度较低,液晶相范围较宽,适
合配制不同性能的混晶材料。但是为了满足STN混晶大K33/K11值(K33为展曲弹性常数,
K11为扭曲弹性常数)和适度△n(光学各向异性)的要求,人们在混晶中添加了炔类、嘧
啶类、乙烷类和端烯类液晶化合物。
炔类液晶由于存在3键,往往具有较大的△n。据国内文献报道,合成的此类液晶一般在侧
键或末端有含氟基团,化合物具有近晶相。这些液晶目前还没有应用到STN混晶配方中,
但其合成方法对合成其它炔类液晶有参考价值。嘧淀类液晶具有较大的△n值,在调配STN
混晶时,常常加入少量该类液晶以调节混晶体系的△n,此类液晶目前已有了适合工业化生
产的合成路线。乙烷类液晶粘度较低,△n较小,并且△n随温度度的变化也较小,所以STN
液晶也掺杂此类液晶。含有环己环的乙烷类液晶合成时易生成顺反异构体混合物,导致合成
总收率降低,且难以提纯。目前国内已有文献报道,通过转位的方法将顺反异构体转化为反
式异构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K33/K11值对STN-LCD的阈值锐角有很大影响,较大的K33/K11值使显示有较高的对比
度。为了提高K33/K11值,往往需要在混晶中添加短烷基链液晶化合物和端烯类液晶化合
物。目前,国内还没有端烯类液晶化合物合成的文献报道。
三、STN-LCD用手性添加剂
STN-LCD用液晶材料中使用的手性添加剂主要是S811。手性添加剂浓度对液晶显示品质
有重要影响。手性添加剂浓度不合适,液晶器件会出现视角畴,影响器件的显示品质。STN
混晶中S811的含量一般低于0.5%。目前,国内S811的合成技术已比较完善,探索出了
比国外更为经济的合成路线。我们也对S811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STN-LCD用液晶材料使用的手性添加剂除了S811外,还有R1011和S1011,均为国外公
司商品牌号,由于分子式较繁,此处不再列出。有关这两种手性添加剂的研究,目前我国还
没有文献报道。
四、STN-LCD用取向剂
在STN显示中,不同的扭曲角要求不同的预倾角。液晶分子在聚酰亚胺表面上的排列与PI
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对于TN型LCD,要求预倾角在1°~2°;对于STN型LCD,则要求
预倾角为3°~10°。控制稳定的高预倾角,是制备的STN的主要技术之一。对于含—CF3
基团的PI,预倾角可达到3°以上,能够满足液晶分子高扭曲角的要求。
预倾角的大小除了与PI的分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固含量,摩擦条件,磨擦材料以及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