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满雁蓉)
对气道内吸引(ICU核心技术)的总结
曾安会
【摘要】:气管内吸引术是人工气道建立后的一项基本护理措施,通
过对各种文献的参考及临床实践的分析,对气道内吸引技术做以下总
结: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
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
不应常规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
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
吸引前后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min。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内吸引;吸痰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降低、使咳痰
能力丧失,必须通过气管内吸引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而气管内吸
引与气道损伤、低氧血症、感染等密切相关,不当的气管内吸引可导
致气道损伤、缺氧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详细总结如下。
1.气管内吸引的作用 气管内吸引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气管
损伤、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和颅内压力升高都与气管内吸引
有关[1-2]。病人反映气管内吸引引起疼痛和焦虑[1]。
2.吸引技术
2.1 适时吸痰 因为吸引过于频繁造成F呼吸道感染机率增加并对黏
膜损伤大,所以在进行气管内吸引前应充分评估吸引的必要性,不应
该把吸引作为一个常规,吸引应在临床上需要的时候,才进行按需吸
痰,指征为:(1)定容时气道压力升高或定压时潮气量减少;(2)出现
人机对抗,有咳嗽,听诊肺部有湿啰音;(3)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2%
--3%,听诊有痰鸣音等进行吸痰。(4)若病人有能力,护士应尽量
鼓励病人自己把分泌物咳出,以避免吸引引起黏膜损伤。
2.2 吸痰前的重要评估手段之一:听诊 气道负压吸引的实施应建立
在体征发现的基础上,即听诊器置胸骨上窝或站在病人床旁,若听到
呼嗡声表明大量痰液淤积上呼吸道;置3-4胸椎旁,听到支气管肺泡
呼吸音“夫哈”声并夹杂低调较远的咝咝声,表明分泌物粘稠,支气
管内形成薄膜,痰位于下呼吸道,这样可避免盲目操作,同时辅以肺
部物理疗法使痰液移至中心气道。
2.3 吸痰管的选择 临床上根据气管插管内径选择适当的吸引导管,
吸引导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道内径的l/2,长度要求超过气管插管
1~2 cm。吸痰管太粗易增加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做功,反之吸痰
管太细不利于痰液的引流。
2.4 吸引负压水平 气管内吸引负压水平与吸引效果、气管损伤、低
氧血症、肺内负压等相关。吸引负压过大,吸引时容易出现气管损伤、
低氧血症、肺内负压。吸引负压过小,气道内分泌物不易吸出,出现
反复吸引或长时间持续吸引,也可出现气管损伤、低氧血症、肺内负
压等情况。选择适当负压既能有效吸引分泌物,又不造成对黏膜的损
伤,不同年龄的适当负压大约为:成人80~120 mmHg,儿童60—80
mmHg[3]。
2.5 吸引持续时间 加倍吸引时间可导致加倍的Pa02水平降低,气管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满雁蓉)
对气道内吸引(ICU核心技术)的总结
曾安会
【摘要】:气管内吸引术是人工气道建立后的一项基本护理措施,通
过对各种文献的参考及临床实践的分析,对气道内吸引技术做以下总
结: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
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
不应常规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
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
吸引前后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min。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内吸引;吸痰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降低、使咳痰
能力丧失,必须通过气管内吸引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而气管内吸
引与气道损伤、低氧血症、感染等密切相关,不当的气管内吸引可导
致气道损伤、缺氧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详细总结如下。
1.气管内吸引的作用 气管内吸引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气管
损伤、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和颅内压力升高都与气管内吸引
有关[1-2]。病人反映气管内吸引引起疼痛和焦虑[1]。
2.吸引技术
2.1 适时吸痰 因为吸引过于频繁造成F呼吸道感染机率增加并对黏
膜损伤大,所以在进行气管内吸引前应充分评估吸引的必要性,不应
该把吸引作为一个常规,吸引应在临床上需要的时候,才进行按需吸
痰,指征为:(1)定容时气道压力升高或定压时潮气量减少;(2)出现
人机对抗,有咳嗽,听诊肺部有湿啰音;(3)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2%
--3%,听诊有痰鸣音等进行吸痰。(4)若病人有能力,护士应尽量
鼓励病人自己把分泌物咳出,以避免吸引引起黏膜损伤。
2.2 吸痰前的重要评估手段之一:听诊 气道负压吸引的实施应建立
在体征发现的基础上,即听诊器置胸骨上窝或站在病人床旁,若听到
呼嗡声表明大量痰液淤积上呼吸道;置3-4胸椎旁,听到支气管肺泡
呼吸音“夫哈”声并夹杂低调较远的咝咝声,表明分泌物粘稠,支气
管内形成薄膜,痰位于下呼吸道,这样可避免盲目操作,同时辅以肺
部物理疗法使痰液移至中心气道。
2.3 吸痰管的选择 临床上根据气管插管内径选择适当的吸引导管,
吸引导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道内径的l/2,长度要求超过气管插管
1~2 cm。吸痰管太粗易增加气道阻力,增加呼吸肌做功,反之吸痰
管太细不利于痰液的引流。
2.4 吸引负压水平 气管内吸引负压水平与吸引效果、气管损伤、低
氧血症、肺内负压等相关。吸引负压过大,吸引时容易出现气管损伤、
低氧血症、肺内负压。吸引负压过小,气道内分泌物不易吸出,出现
反复吸引或长时间持续吸引,也可出现气管损伤、低氧血症、肺内负
压等情况。选择适当负压既能有效吸引分泌物,又不造成对黏膜的损
伤,不同年龄的适当负压大约为:成人80~120 mmHg,儿童60—80
mmHg[3]。
2.5 吸引持续时间 加倍吸引时间可导致加倍的Pa02水平降低,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