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那颖颖)
从“两头在外”到“一头在内,一头在外”
——从加工贸易模式创新看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2010年富士康离开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深圳,来到人均GDP4000美元的重庆,这是
否意味着十年后当重庆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富士康将再度离开重庆?”这是南方
周末在“重庆模式”专题留给读者的一个问题。
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沿海地区做的一个重大事项就是加工贸易,从80年代后期以来,
我们长期沿着原料和销售在国外,加工在国内这一类两头在外的道路发展。至今,“两头在
外”的模式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差不多1.5亿个就业岗位。加工贸易带来的账单是1.2万亿美
元,08年全国的进出口量是2.4万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0%。
我国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07年后沿海地区开始发生民工荒。因为油、电、
煤运、土地等各方面成本提高。根据梯度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梯度转换理论,重庆作为西部
地区,应该开始承接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但是,如果一直沿用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
相比沿海地区,运输距离增大带来的物流成本会侵蚀内陆劳动力成本低、煤运成本低、土地
成本低的优势。这个成本包括输入输出两方面的物流成本。
“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
所谓“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是指原料在国内生产,销售在国外。以笔记本电脑的加
工为例,如果各种零部件原材料80%都能在重庆生产出来,那么从零部件运到整机厂,就
是城市内的运输,就能大幅降低上面提到的输入物流成本。
按照重庆的设想,在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方面,70%的电子产品出口将依赖空运,只要
调配充足的航班资源即可,30%将通过铁路从亚欧大陆桥到欧洲,这将比上海的轮船到欧洲
快了20天。同时,重庆还积极在西永微电子园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并在2010年2月正式
挂牌,使得在出口退税方面与沿海一样方便。
要保证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都在重庆,必须要有规模效应,吸引产业链上的企业主动
来到重庆安家落户,打造产业集群。
这涉及到一个产业选择的问题。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受到销
售量下降的冲击,唯独笔记本电脑因为技术进度不降反升,三至四年会翻一番,也就是说大
约2012年会达到3.2亿台。考虑到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升高,笔记本的生产企业也在寻找
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因此,重庆首先和惠普达成协议,在重庆地区生产约4000万台笔记本。随后,又引进
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代工巨头,并在协议中要求一并引进配套厂商。事实上,在这些
业界巨头在重庆落脚以后,各地的配套厂商也开始主动来到重庆。
2010年,重庆提出的战略重点将是决战供应链、决战零部件体系。到2010年底,要实
现30%的产品使用本地零部件,到2010年底,重庆能够为当地笔记本电脑生厂商提供60
%的零部件,在2012年80%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为此,重庆将建设整机装配区、专业配套
园区、原材料供应基地。实现零部件本地化后,将形成笔记本生产的整条产业链,带动各种
消费电子产品配套链也趋于完善。
此外,新的模式将会促进重庆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水平,至于重庆,这是新模式最
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一直以来,沿海的加工贸易别人们诟病为出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是
产业价值链中最少、最累的部分。而重庆的垂直整合正可以要破解这个难题,用黄奇帆市场
的话讲,我们“要让“微笑曲线”的全流程都在重庆开花结果。事实上,这样的整合着眼于
现在的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助于重庆避免沿海地区仅靠劳动力成本竞争的弊端。
带动产业结构调,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梯度转换模式来分析,加工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其他产
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金融业、物流业、软件产业等。
事实上,重庆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首先是物流产业。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物流
业。因此,无论铁路、水路还是航空运输,都成为我市重点突破的领域。如今,包括铁路、
港口、保税区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2年,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能
力将达到400万标箱;铁路可连通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江北机场将成为枢纽门
户机场。与此同时,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推进中。
其次是软件产业,包括软件外包开发、软件测试中心、呼叫中心、各种软件分拨中心和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等业务。预计到2012年,重庆软件产业的销售值将达到500亿元。
其次,重庆要学新加坡,做一个金融结算类的中心。这种金融结算中心,非银行类各种
金融机构,区域性的要素市场,要多多发展。此外在结算方面,努力推动三种结算业务发展,
一是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二是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三是电子票据交易结算。
今年1-10月,我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达到10.41亿美元,比历史最好水平的7.35亿
美元还要高出3亿多美元,同比更是猛增了83.48%。目前,加工贸易占外贸进出口额的比
重已达到11.4%,比去年同期增长2.14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IT产业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推
动重庆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产业的大发展,这将为重庆外贸优化进出口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提供更强的动力。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那颖颖)
从“两头在外”到“一头在内,一头在外”
——从加工贸易模式创新看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2010年富士康离开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深圳,来到人均GDP4000美元的重庆,这是
否意味着十年后当重庆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富士康将再度离开重庆?”这是南方
周末在“重庆模式”专题留给读者的一个问题。
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沿海地区做的一个重大事项就是加工贸易,从80年代后期以来,
我们长期沿着原料和销售在国外,加工在国内这一类两头在外的道路发展。至今,“两头在
外”的模式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差不多1.5亿个就业岗位。加工贸易带来的账单是1.2万亿美
元,08年全国的进出口量是2.4万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0%。
我国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07年后沿海地区开始发生民工荒。因为油、电、
煤运、土地等各方面成本提高。根据梯度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梯度转换理论,重庆作为西部
地区,应该开始承接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但是,如果一直沿用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
相比沿海地区,运输距离增大带来的物流成本会侵蚀内陆劳动力成本低、煤运成本低、土地
成本低的优势。这个成本包括输入输出两方面的物流成本。
“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
所谓“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是指原料在国内生产,销售在国外。以笔记本电脑的加
工为例,如果各种零部件原材料80%都能在重庆生产出来,那么从零部件运到整机厂,就
是城市内的运输,就能大幅降低上面提到的输入物流成本。
按照重庆的设想,在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方面,70%的电子产品出口将依赖空运,只要
调配充足的航班资源即可,30%将通过铁路从亚欧大陆桥到欧洲,这将比上海的轮船到欧洲
快了20天。同时,重庆还积极在西永微电子园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并在2010年2月正式
挂牌,使得在出口退税方面与沿海一样方便。
要保证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都在重庆,必须要有规模效应,吸引产业链上的企业主动
来到重庆安家落户,打造产业集群。
这涉及到一个产业选择的问题。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受到销
售量下降的冲击,唯独笔记本电脑因为技术进度不降反升,三至四年会翻一番,也就是说大
约2012年会达到3.2亿台。考虑到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升高,笔记本的生产企业也在寻找
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因此,重庆首先和惠普达成协议,在重庆地区生产约4000万台笔记本。随后,又引进
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代工巨头,并在协议中要求一并引进配套厂商。事实上,在这些
业界巨头在重庆落脚以后,各地的配套厂商也开始主动来到重庆。
2010年,重庆提出的战略重点将是决战供应链、决战零部件体系。到2010年底,要实
现30%的产品使用本地零部件,到2010年底,重庆能够为当地笔记本电脑生厂商提供60
%的零部件,在2012年80%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为此,重庆将建设整机装配区、专业配套
园区、原材料供应基地。实现零部件本地化后,将形成笔记本生产的整条产业链,带动各种
消费电子产品配套链也趋于完善。
此外,新的模式将会促进重庆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水平,至于重庆,这是新模式最
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一直以来,沿海的加工贸易别人们诟病为出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是
产业价值链中最少、最累的部分。而重庆的垂直整合正可以要破解这个难题,用黄奇帆市场
的话讲,我们“要让“微笑曲线”的全流程都在重庆开花结果。事实上,这样的整合着眼于
现在的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助于重庆避免沿海地区仅靠劳动力成本竞争的弊端。
带动产业结构调,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梯度转换模式来分析,加工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其他产
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金融业、物流业、软件产业等。
事实上,重庆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首先是物流产业。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物流
业。因此,无论铁路、水路还是航空运输,都成为我市重点突破的领域。如今,包括铁路、
港口、保税区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2年,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能
力将达到400万标箱;铁路可连通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江北机场将成为枢纽门
户机场。与此同时,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推进中。
其次是软件产业,包括软件外包开发、软件测试中心、呼叫中心、各种软件分拨中心和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等业务。预计到2012年,重庆软件产业的销售值将达到500亿元。
其次,重庆要学新加坡,做一个金融结算类的中心。这种金融结算中心,非银行类各种
金融机构,区域性的要素市场,要多多发展。此外在结算方面,努力推动三种结算业务发展,
一是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二是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三是电子票据交易结算。
今年1-10月,我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达到10.41亿美元,比历史最好水平的7.35亿
美元还要高出3亿多美元,同比更是猛增了83.48%。目前,加工贸易占外贸进出口额的比
重已达到11.4%,比去年同期增长2.14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IT产业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推
动重庆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产业的大发展,这将为重庆外贸优化进出口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提供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