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歧幼安)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
二十三中 孙贝
《教育,向美而生》这部书读起来很有趣,既有生活,又在平平淡淡的文字当中蕴藏
着大道理。郑英老师有着执着的教育情怀,因为她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在她
的心目当中,教育可以非常生动有趣,需要你自己去领略创造,亲自尝试,亲自体会。教
育向美而生,美的内涵是什么呢?书中有几点内容让我深有感触。
一、教师之美
第一个是教师的自我修为,倡导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行胜
就是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这即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对教育的尊重。我们见过
听过很多不修边幅的老师,似乎觉得有才华的老师就应该随意洒脱,其实不然,教师的形
象,就是教育的标签,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未来之美。气胜则是教师要注重
提升内涵,优雅从容的气质,是要用隐形的丰富来支撑悦目,就是要多学习,多思考,腹
有诗书气自华,正如那句话,在你的气质里,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格胜则是灵魂的
高贵,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长度;做教育的学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宽度;学会
哲学思考,探索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为,铸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这四个维度
都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人生才算丰盈。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为学生提供好的环境。什么是好
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既是。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无形的气质,能对学生产生长久的熏
陶和濡染,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会传承教师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
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
1 / 4
第二个是关于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态度,郑英老师推崇积极工作、快乐生活。似乎在大
家的印象当中,一名教师尤其是好教师就应该永远把蜡烛精神、春蚕精神放在前面,多付
出少索取。可郑英老师却这样说,把生活过成千般风情,不是矫情,而是深爱和深情,不
管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在劳作之余过一种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积极践
行者,即便奋斗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线,带班、上课、带徒、做各种杂事,都不妨碍她过
自己想要的生活。郑英老师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一个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
在生存。她工作业绩突出,同时,她把生活打理的丰富多彩,富有诗意。
二、学生之美
作为教师,要唤起孩子们对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郑英老师的聪明与睿智,让学生如
春风拂面。她的幽默与风趣,往往给学生带来由衷的快乐。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琐的教
师工作当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业,我感觉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在那里面有蓝天白云,有绿草如茵,有花香鸟语,有牛羊成群,充盈着自然美、意境美,
美不胜收。
她主张,“教育”一词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
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从“育”开始,致力于培育出一个个有趣、有品、有情、
有思想的活泼的人。
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任务,也是
教育的价值所在。
她曾与孩子们相约在校园的二十四节气里,曾在每个节气走进八卦田,并拍下美好的
图片,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着意于引导孩子用一颗审美的心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
2 / 4
界的美好,或是创造新的美好。
她每月开设一期“百家讲堂”,过一种有主题的教育生活,班级每个月开设一期,把
各行各业、身份各异的人请进教室,与孩子们面对面互动交流,如同把社会生活的不同场
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级,打开了孩子们观看社会的视窗,延长了教育的时空维度,让孩子们
看见了更辽阔的美,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提升了他们对事物的慧解。
她引领学生阅读,阅读让人知道“光”在哪里。教室的书柜里,有国学丛书,让孩子
们轮换着阅读,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待毕业时,每人挑走自己喜欢的一本,权当是她的
一份小小纪念品。郑英时常用带有精神成长媒介的物品当奖品,既传递了知识,又传递了
感情,更传递了一种品质。
郑英老师班上一位女孩为她写下的颁奖词就概括了她的执着追求:
“她,自比教育农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农田。一路彷徨,一 路风采,采撷
细节, 不疏点滴。两个班级,年复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从容打
理好每一株麦苗。她乐于与学生促膝长谈,善于在学生困惑时以廖寥数语指点迷津。她身
上蕴含着诗人的浪漫,话语间透露着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艺术、个性的魅力,濡染一
届又一届的学生,感化一颗又一颗冥顽不灵的心。她留给我们的,是一抹执着的背影, 和
一份挥之不去的坚定。”
女孩用诗意和浪漫的语言来描绘她的老师,不仅不想辜负老师的不俗气质,更不辜负
老师的横溢的才华与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怀。
教育向美而生,教师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的事业,要有千千万万郑英老师
3 / 4
这样的教育有缘人,才会有未来美好的教育,我们国家才会有更美好的将来。
4 / 4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歧幼安)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
二十三中 孙贝
《教育,向美而生》这部书读起来很有趣,既有生活,又在平平淡淡的文字当中蕴藏
着大道理。郑英老师有着执着的教育情怀,因为她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在她
的心目当中,教育可以非常生动有趣,需要你自己去领略创造,亲自尝试,亲自体会。教
育向美而生,美的内涵是什么呢?书中有几点内容让我深有感触。
一、教师之美
第一个是教师的自我修为,倡导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行胜
就是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这即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对教育的尊重。我们见过
听过很多不修边幅的老师,似乎觉得有才华的老师就应该随意洒脱,其实不然,教师的形
象,就是教育的标签,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未来之美。气胜则是教师要注重
提升内涵,优雅从容的气质,是要用隐形的丰富来支撑悦目,就是要多学习,多思考,腹
有诗书气自华,正如那句话,在你的气质里,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格胜则是灵魂的
高贵,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长度;做教育的学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宽度;学会
哲学思考,探索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为,铸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这四个维度
都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人生才算丰盈。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为学生提供好的环境。什么是好
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既是。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无形的气质,能对学生产生长久的熏
陶和濡染,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会传承教师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
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
1 / 4
第二个是关于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态度,郑英老师推崇积极工作、快乐生活。似乎在大
家的印象当中,一名教师尤其是好教师就应该永远把蜡烛精神、春蚕精神放在前面,多付
出少索取。可郑英老师却这样说,把生活过成千般风情,不是矫情,而是深爱和深情,不
管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在劳作之余过一种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积极践
行者,即便奋斗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线,带班、上课、带徒、做各种杂事,都不妨碍她过
自己想要的生活。郑英老师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一个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
在生存。她工作业绩突出,同时,她把生活打理的丰富多彩,富有诗意。
二、学生之美
作为教师,要唤起孩子们对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郑英老师的聪明与睿智,让学生如
春风拂面。她的幽默与风趣,往往给学生带来由衷的快乐。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琐的教
师工作当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业,我感觉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在那里面有蓝天白云,有绿草如茵,有花香鸟语,有牛羊成群,充盈着自然美、意境美,
美不胜收。
她主张,“教育”一词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
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从“育”开始,致力于培育出一个个有趣、有品、有情、
有思想的活泼的人。
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任务,也是
教育的价值所在。
她曾与孩子们相约在校园的二十四节气里,曾在每个节气走进八卦田,并拍下美好的
图片,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着意于引导孩子用一颗审美的心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
2 / 4
界的美好,或是创造新的美好。
她每月开设一期“百家讲堂”,过一种有主题的教育生活,班级每个月开设一期,把
各行各业、身份各异的人请进教室,与孩子们面对面互动交流,如同把社会生活的不同场
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级,打开了孩子们观看社会的视窗,延长了教育的时空维度,让孩子们
看见了更辽阔的美,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提升了他们对事物的慧解。
她引领学生阅读,阅读让人知道“光”在哪里。教室的书柜里,有国学丛书,让孩子
们轮换着阅读,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待毕业时,每人挑走自己喜欢的一本,权当是她的
一份小小纪念品。郑英时常用带有精神成长媒介的物品当奖品,既传递了知识,又传递了
感情,更传递了一种品质。
郑英老师班上一位女孩为她写下的颁奖词就概括了她的执着追求:
“她,自比教育农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农田。一路彷徨,一 路风采,采撷
细节, 不疏点滴。两个班级,年复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从容打
理好每一株麦苗。她乐于与学生促膝长谈,善于在学生困惑时以廖寥数语指点迷津。她身
上蕴含着诗人的浪漫,话语间透露着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艺术、个性的魅力,濡染一
届又一届的学生,感化一颗又一颗冥顽不灵的心。她留给我们的,是一抹执着的背影, 和
一份挥之不去的坚定。”
女孩用诗意和浪漫的语言来描绘她的老师,不仅不想辜负老师的不俗气质,更不辜负
老师的横溢的才华与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怀。
教育向美而生,教师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的事业,要有千千万万郑英老师
3 / 4
这样的教育有缘人,才会有未来美好的教育,我们国家才会有更美好的将来。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