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花间词派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夔弘丽)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流行的词派。创始人是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主要成员是五代西蜀的一批

词人,如韦庄、牛希济、欧阳炯等。他们的作品多描写女人和相似,内容狭窄,情调缠绵,

词藻华丽。后蜀赵承祚把温庭筠等18位作家的词编成《花间集》,花间派由此得名。

花间词派 - 定义

1、花间词的定义

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欧阳炯、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

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

称为花间词。

2、花间词派的定义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

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

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3、花间词人的定义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

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

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4、花间别调的定义

欧阳炯的词也有另一面的作风堪称为“花间别调”。请看其《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

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花间词派 - 起源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

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

声色犬马。正如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述:“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

夜月自锁嫦娥。”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

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

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

心体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

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臣宴乐之间歌伎乐工演唱的

曲子:“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戕,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

无清绝之辞,用助娇饶之态。”这就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

当然,《花间集》中也有少数表现边塞生活和异域风情的词,如牛希济的《定西蕃》,

表现塞外荒寒,征人梦苦,风格苍凉悲壮;李珣的《南乡子》、孙光宪的《风流子》,表现

南国渔村的风俗人情,也较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

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李珣《南乡子》之九)但这不能代表花间词的总

体特征。在《花间集》中成就能与温庭筠比肩、而风格有所不同的是韦庄。

花间词派 - 主题

绮情闺怨是花间词的第一主题。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花间词人往往预

先有满足读者期待的创作心理,所以形成了与传统诗人不同的传达闺情的方式,在意象、

意旨方面有独特之处。花间词意象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其共性是侧重表现富艳之物的盛

或衰,出现时都对应着女性的孤独哀愁,具有“泪滴黄金缕”的意味。花间词多以“泪滴

黄金缕”为意旨构词,它使花间词人可以按这个模式排布意象挥就成篇,也使花间词多面

目雷同且缺乏真情,这是花间词作为娱乐性艺术和消费艺术所带来的必然。

花间词派 - 代表人物

温庭筠 (约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

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

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

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早年

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

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

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

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

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

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的分段称为分片,

词除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

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

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

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

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

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

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 - 词的别称

:曲子,是词的最早名称,与今时所说的“词”、“歌词”意义相同。但在唐五代却很

少使用“词”这一称谓。例如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最早的民间词集,其名称是《云谣集杂

曲子》(共30首),一些单篇则称之为曲子《浣溪沙》 、曲子《擣练字》、曲子《感皇恩》

等。“曲子”,即指倚谱所填之歌词而言。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是今所

谓词,古原称曲子。按曲子原出乐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脱变之乐府为‘杂曲歌辞’,或‘近

代曲辞’。……是五七言乐府原称词(即辞字),或称曲,而长短句则称曲子也。特曲子既成

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

唐五代之所以把这种配乐歌词称之为“曲子”,任半塘认为:“其含义的主导部分是音乐性、

艺术性、民间性、历史性,都较词所有为强。”(《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文学遗产》19

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们还习惯于称词为“曲子”。如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永进

见晏殊。“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神宗熙宁间杨绘

编了一册被视之为“最古之词话”的书籍,书名是《时贤本事曲子集》。南宋王灼论词之起

源时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

唐稍盛。”(《碧鸡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过“长短句今曲子便是”之

类的话。可见“曲子”之称,影响深远。称“曲子”为“词”,是文人词出现以后的事。五

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最先提出“曲子词”这一名称:“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

分为十卷。”与欧阳炯同时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至宋,“词”才逐渐取“曲子”而代之。顾随说:“词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确立。其在有唐,

只曰‘曲子’。……‘子’者,小义,如今言‘儿’。故曰:曲子者,所以别于大曲也。奚以

别乎?曰:大小之分而已。又,‘曲’者,‘谱’义,指声,‘词’、‘辞’通,指文字。是故,

曲子词者,谓依某一乐章之谱所制之辞。”(《释曲子词寄玉言》)在现存二百五十余种宋词

之别集中,以“词”名集者约有一百六十五家(包括词作甚少近人广为搜集命名在内)。其

著名者如潘阆《逍遥词》、晏殊《珠玉词》、张先《张子野词》、晏几道《小山词》、毛滂《东

堂词》、陈与义《无住词》、李清照《漱玉词》、张元干《芦川词》、张孝祥《于湖词》、陈亮

《龙川词》、史达祖《梅溪词》、刘过《龙洲词》、吴文英《梦窗词》、朱淑真《断肠词》、卢

祖皋《浦江词》、戴复古《石屏词》、张炎《山中白云词》、刘辰翁《须溪词》、汪元量《水

云词》、蒋捷《竹山词》等等。如果剔除“词高曲子卑”的偏见与“词领导曲子”的误解,

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把“敦煌曲子”称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民间词”、“敦煌词”都是可

以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这部书称之为《北宋词史》。

:原指汉武帝所设置的音乐机构,其所搜集创制合乐歌唱的诗称之为“乐府歌辞”,或

称“曲辞”。后世则简称“乐府”。因乐府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创制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歌

辞、受命演出,所以自汉及唐,凡郊祀、燕射、鼓吹、清商、舞曲、琴曲等均在乐府机关

管辖范围之内。因之,汉魏六朝可以入乐的歌诗,包括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

而创作的新题乐府一般均称之为“乐府”。而词被称之为“乐府”则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用“乐府”这一名称表述其可以入乐歌唱这一特点,是填词以配乐的抒情诗。所

以不少词人的别集用“乐府”来命名。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周紫芝的《竹坡居士乐府》、

徐伸《青山乐府》、赵长卿《惜香乐府》、康与之《顺庵乐府》、曹勋《松隐乐府》、姚宽《西

溪居士乐府》、杨万里《诚斋乐府》、赵以夫《虚斋乐府》等等。有的词集为了强调并突出

其音乐与作品的时代性,还另创“近体乐府”、“寓声乐府”之称。如周必大《平园近体乐

府》、贺铸《东山寓声乐府》等。

:本指诗歌之杂言,与词之长短句有别,但前人则有用以代指词的创作。汪森在《词

综序》中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

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皆

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汪森只从词的字句长短错落这一方面与古代诗歌相类比,并由此

而探词之本源,自然会流于形式表面而失其根本。故王昶在《国朝词综序》中对此作了补

充:“汪氏晋贤叙竹垞太史《词综》,谓长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汉之乐府,其见卓矣,而

犹未尽也。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诗本乎乐,乐本乎音,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

别,乃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从音乐乐谱的旋律高下

抑扬变化来看词之句式长短,就科学得多了。因为它从是否合乐这一本质上将一般诗歌与

入乐歌唱的词明显区分开来。最早的苏轼词集就曾名曰《东坡长短句》(见《西塘耆旧续闻》),

另有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陈师道《后山长短句》、米芾《宝晋长短句》、赵师侠《坦庵

长短句》、张纲《华阳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等。

词 -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

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

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

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

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

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

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夔弘丽)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流行的词派。创始人是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主要成员是五代西蜀的一批

词人,如韦庄、牛希济、欧阳炯等。他们的作品多描写女人和相似,内容狭窄,情调缠绵,

词藻华丽。后蜀赵承祚把温庭筠等18位作家的词编成《花间集》,花间派由此得名。

花间词派 - 定义

1、花间词的定义

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欧阳炯、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

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

称为花间词。

2、花间词派的定义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

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

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3、花间词人的定义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

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

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4、花间别调的定义

欧阳炯的词也有另一面的作风堪称为“花间别调”。请看其《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

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花间词派 - 起源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

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

声色犬马。正如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述:“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

夜月自锁嫦娥。”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

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

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

心体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

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臣宴乐之间歌伎乐工演唱的

曲子:“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戕,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

无清绝之辞,用助娇饶之态。”这就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

当然,《花间集》中也有少数表现边塞生活和异域风情的词,如牛希济的《定西蕃》,

表现塞外荒寒,征人梦苦,风格苍凉悲壮;李珣的《南乡子》、孙光宪的《风流子》,表现

南国渔村的风俗人情,也较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

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李珣《南乡子》之九)但这不能代表花间词的总

体特征。在《花间集》中成就能与温庭筠比肩、而风格有所不同的是韦庄。

花间词派 - 主题

绮情闺怨是花间词的第一主题。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花间词人往往预

先有满足读者期待的创作心理,所以形成了与传统诗人不同的传达闺情的方式,在意象、

意旨方面有独特之处。花间词意象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其共性是侧重表现富艳之物的盛

或衰,出现时都对应着女性的孤独哀愁,具有“泪滴黄金缕”的意味。花间词多以“泪滴

黄金缕”为意旨构词,它使花间词人可以按这个模式排布意象挥就成篇,也使花间词多面

目雷同且缺乏真情,这是花间词作为娱乐性艺术和消费艺术所带来的必然。

花间词派 - 代表人物

温庭筠 (约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

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

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

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早年

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

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

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

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

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

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的分段称为分片,

词除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

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

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

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

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

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

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 - 词的别称

:曲子,是词的最早名称,与今时所说的“词”、“歌词”意义相同。但在唐五代却很

少使用“词”这一称谓。例如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最早的民间词集,其名称是《云谣集杂

曲子》(共30首),一些单篇则称之为曲子《浣溪沙》 、曲子《擣练字》、曲子《感皇恩》

等。“曲子”,即指倚谱所填之歌词而言。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是今所

谓词,古原称曲子。按曲子原出乐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脱变之乐府为‘杂曲歌辞’,或‘近

代曲辞’。……是五七言乐府原称词(即辞字),或称曲,而长短句则称曲子也。特曲子既成

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

唐五代之所以把这种配乐歌词称之为“曲子”,任半塘认为:“其含义的主导部分是音乐性、

艺术性、民间性、历史性,都较词所有为强。”(《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文学遗产》19

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们还习惯于称词为“曲子”。如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永进

见晏殊。“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神宗熙宁间杨绘

编了一册被视之为“最古之词话”的书籍,书名是《时贤本事曲子集》。南宋王灼论词之起

源时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

唐稍盛。”(《碧鸡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过“长短句今曲子便是”之

类的话。可见“曲子”之称,影响深远。称“曲子”为“词”,是文人词出现以后的事。五

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最先提出“曲子词”这一名称:“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

分为十卷。”与欧阳炯同时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至宋,“词”才逐渐取“曲子”而代之。顾随说:“词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确立。其在有唐,

只曰‘曲子’。……‘子’者,小义,如今言‘儿’。故曰:曲子者,所以别于大曲也。奚以

别乎?曰:大小之分而已。又,‘曲’者,‘谱’义,指声,‘词’、‘辞’通,指文字。是故,

曲子词者,谓依某一乐章之谱所制之辞。”(《释曲子词寄玉言》)在现存二百五十余种宋词

之别集中,以“词”名集者约有一百六十五家(包括词作甚少近人广为搜集命名在内)。其

著名者如潘阆《逍遥词》、晏殊《珠玉词》、张先《张子野词》、晏几道《小山词》、毛滂《东

堂词》、陈与义《无住词》、李清照《漱玉词》、张元干《芦川词》、张孝祥《于湖词》、陈亮

《龙川词》、史达祖《梅溪词》、刘过《龙洲词》、吴文英《梦窗词》、朱淑真《断肠词》、卢

祖皋《浦江词》、戴复古《石屏词》、张炎《山中白云词》、刘辰翁《须溪词》、汪元量《水

云词》、蒋捷《竹山词》等等。如果剔除“词高曲子卑”的偏见与“词领导曲子”的误解,

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把“敦煌曲子”称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民间词”、“敦煌词”都是可

以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这部书称之为《北宋词史》。

:原指汉武帝所设置的音乐机构,其所搜集创制合乐歌唱的诗称之为“乐府歌辞”,或

称“曲辞”。后世则简称“乐府”。因乐府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创制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歌

辞、受命演出,所以自汉及唐,凡郊祀、燕射、鼓吹、清商、舞曲、琴曲等均在乐府机关

管辖范围之内。因之,汉魏六朝可以入乐的歌诗,包括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

而创作的新题乐府一般均称之为“乐府”。而词被称之为“乐府”则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用“乐府”这一名称表述其可以入乐歌唱这一特点,是填词以配乐的抒情诗。所

以不少词人的别集用“乐府”来命名。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周紫芝的《竹坡居士乐府》、

徐伸《青山乐府》、赵长卿《惜香乐府》、康与之《顺庵乐府》、曹勋《松隐乐府》、姚宽《西

溪居士乐府》、杨万里《诚斋乐府》、赵以夫《虚斋乐府》等等。有的词集为了强调并突出

其音乐与作品的时代性,还另创“近体乐府”、“寓声乐府”之称。如周必大《平园近体乐

府》、贺铸《东山寓声乐府》等。

:本指诗歌之杂言,与词之长短句有别,但前人则有用以代指词的创作。汪森在《词

综序》中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

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皆

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汪森只从词的字句长短错落这一方面与古代诗歌相类比,并由此

而探词之本源,自然会流于形式表面而失其根本。故王昶在《国朝词综序》中对此作了补

充:“汪氏晋贤叙竹垞太史《词综》,谓长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汉之乐府,其见卓矣,而

犹未尽也。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诗本乎乐,乐本乎音,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

别,乃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从音乐乐谱的旋律高下

抑扬变化来看词之句式长短,就科学得多了。因为它从是否合乐这一本质上将一般诗歌与

入乐歌唱的词明显区分开来。最早的苏轼词集就曾名曰《东坡长短句》(见《西塘耆旧续闻》),

另有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陈师道《后山长短句》、米芾《宝晋长短句》、赵师侠《坦庵

长短句》、张纲《华阳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等。

词 -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

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

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

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

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

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

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