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轼作者简

IT圈 admin 74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茹海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

轼作者简介

【词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

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

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

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

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

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

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

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

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

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

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

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

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

“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

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

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

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

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

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

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

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

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

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

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

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

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

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

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

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

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茹海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

轼作者简介

【词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

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

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

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

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

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

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

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

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

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

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

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

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

“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

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

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

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

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

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

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

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

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

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

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

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

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

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

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

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

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