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堵涵)
第一季度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按照市考核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就全市第三季度农民增收及我室促进
农民增收工作有关情况主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4407元,同比增加675
元,增长%。分析增收成因,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增长的主导因素。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
入为1943元,同比增加355元,增长%。一方面,本地劳务收入持续增长,增长%。
今年以来,市、县各类投资项目纷纷上马,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村一品”
特色农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本地就业,农民务工形式由过去的以外出为主逐步转
变为本地劳务与外出劳务并重的态势。1—9月,农民在本乡内劳动收入人763
元,同比增加68元,增长%,占到工资性收入的%。;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数的
增加及月平均工资的增长,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的有力保证,外出务工
收入增长%。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
入稳定增长,二、三产业也得到的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家庭经
营性现金收入人均1946元,同比增加301元,增长%,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
上升了个百分点。出售产品收入增长推动了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农民来自第一
产业的收入持平略增。同时,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有所改善,
农民进城经营批零贸易、餐饮等个体私营加快发展,从业收入多元化,农民来自
二、三产业的收入加速增长。
三是转移性和财产性现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持续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
策,保证了这两项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得到的财产性和转
移性收入分别为214元、304元,增长%和3%。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实施“三增一创”工程,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
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抓载体添措施,抓机制促落实,科学
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
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
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
今年全市夏粮总产万吨,其中小麦万吨,较去年都分别增产了4%。奶牛存栏万
头,肉牛万头,生猪万头,羊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8%、11%和%。新建果园
万亩,全市果品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苹果万亩,猕猴桃万亩,时令杂果万亩。
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设施蔬菜万亩,同比增长%。目前, 万亩玉米和万亩豆
类等秋杂粮作物正在抓紧收获中。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
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
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
道。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转移任务。其
中,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181691人。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
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达到7万多
户,免费创业培训728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同时,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
制,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二)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
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
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
收举措到户工程。一是逐户填卡。组织乡村干部逐户与群众面对面填写《农民增
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万份,摸清农户基本情况,村村建立了增收台账。二是
因户施策。根据明细卡,帮助农户研究分析增收的路径、潜力和举措,提出增收
对策建议,并确定帮扶政策措施。三是政策到户。把市以上支持政策措施归纳为
7大类31项,用挂历、手册等形式印发农户,并告知落实政策的执行机构人、
方式。四是分类指导。依据收入来源,将全市万农户划分为五类:①创业户667
户,约占%;②劳务户260890户,约占%;③种养户195837户,约占%;④兼业
户105782户,约占%;⑤扶贫户55356户,约占%。填写分类花名册,建立增收
台帐,分类实施帮扶。
本文: :s:////qingkuangbaogao/
(三)打造特色载体,加快增收步伐。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新
农村晋星创建、县乡村“争先进位”、“项目到村”、“乡村在线”等五大助农
增收工作载体。①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
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②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
XX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
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陈仓区阳平镇、凤翔县城关镇、岐山县蔡家坡
镇等10个十强乡镇,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高新区马营镇永清村、陈仓区xx
镇杜赵村等100个百强村。③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
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④认真总结
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
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作出全面
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站
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
有序进行。
(四)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坚持召开季度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出台相应举措,
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增收工作的力度。二是包抓帮扶机制。在全市党政机关、和大
专院校部署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由市领导带队,市、县、乡XX多名干
部驻村开展包抓工作,26户和10所大中专院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三是考核激
励机制。把农民增收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性检查与
集中检查相结合,按季度评估、公布各县区农民增收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率
先垂范,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县区和镇村检查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
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
三、存在问题
从近期情况看,农民增收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生产积极性较高、农民工就业
形势趋好、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但还存在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不定影响、不确定
性天气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增收也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是来自农业的增收压力增大。前三季度,粮食丰收、粮价上涨为农民增
收贡献不小。但灾害天气频发,蔬菜、生猪等市场波动较大,农业经济运行的不
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特别是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猪、鸡蛋价格虽然在前期
低谷的基础上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扬,但幅度有限,目前大多数生猪、家禽养殖户
的继续经受着亏损的考验。另外,年初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核桃、花椒等受灾
严重;进入汛期以来,部分县区受洪涝灾害影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二是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增长缓慢。由于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二、三产业
从业人数少、起步晚、规模小,且增长缓慢。农民限于技术、资金短缺等原因,
所从事行业不是很固定,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增
长空间未打开。
三是扩大农民就业面临新挑战。“工地招工难”与“农民找工作难”的现
象并存,劳动力“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蓄水池”
作用正在衰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结构转型期,我市外出农民工由于劳动文化
程度偏低,外出从事行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流动性大且报酬较低,缺乏长期持
续稳定收入的保证。增加工资性收入由主要依靠扩大转移数量转向主要依靠提升
劳动者素质阶段,劳务工作亟待纵深发展。
四是惠农政策增收空间减小。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补贴农业
生产,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民获得的政策性转移性收入增加。但随着这些政策的
陆续出台和实施,我市政策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
五是在全省保位次、晋位次的任务艰巨。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
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24元,比全省高242元,与省内各地市比,收入增速
居第7位(榆林增长%;西安%;渭南%;商洛%;铜川16%;延安%)。尽管我们在
农民增收上下了很大气力,但增收效果还不够好。
最后两个月里,我们将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
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的思路目标,积极顺应农民增收规律,切实发挥好职
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指导督促,携手各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科学促进农民增
收,确保实现农民持续大幅增收新突破。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堵涵)
第一季度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按照市考核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就全市第三季度农民增收及我室促进
农民增收工作有关情况主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4407元,同比增加675
元,增长%。分析增收成因,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增长的主导因素。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
入为1943元,同比增加355元,增长%。一方面,本地劳务收入持续增长,增长%。
今年以来,市、县各类投资项目纷纷上马,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村一品”
特色农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本地就业,农民务工形式由过去的以外出为主逐步转
变为本地劳务与外出劳务并重的态势。1—9月,农民在本乡内劳动收入人763
元,同比增加68元,增长%,占到工资性收入的%。;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数的
增加及月平均工资的增长,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的有力保证,外出务工
收入增长%。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
入稳定增长,二、三产业也得到的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家庭经
营性现金收入人均1946元,同比增加301元,增长%,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
上升了个百分点。出售产品收入增长推动了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农民来自第一
产业的收入持平略增。同时,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有所改善,
农民进城经营批零贸易、餐饮等个体私营加快发展,从业收入多元化,农民来自
二、三产业的收入加速增长。
三是转移性和财产性现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持续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
策,保证了这两项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得到的财产性和转
移性收入分别为214元、304元,增长%和3%。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实施“三增一创”工程,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
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抓载体添措施,抓机制促落实,科学
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
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
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
今年全市夏粮总产万吨,其中小麦万吨,较去年都分别增产了4%。奶牛存栏万
头,肉牛万头,生猪万头,羊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8%、11%和%。新建果园
万亩,全市果品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苹果万亩,猕猴桃万亩,时令杂果万亩。
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设施蔬菜万亩,同比增长%。目前, 万亩玉米和万亩豆
类等秋杂粮作物正在抓紧收获中。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
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
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
道。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转移任务。其
中,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181691人。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
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达到7万多
户,免费创业培训728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同时,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
制,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二)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
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
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
收举措到户工程。一是逐户填卡。组织乡村干部逐户与群众面对面填写《农民增
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万份,摸清农户基本情况,村村建立了增收台账。二是
因户施策。根据明细卡,帮助农户研究分析增收的路径、潜力和举措,提出增收
对策建议,并确定帮扶政策措施。三是政策到户。把市以上支持政策措施归纳为
7大类31项,用挂历、手册等形式印发农户,并告知落实政策的执行机构人、
方式。四是分类指导。依据收入来源,将全市万农户划分为五类:①创业户667
户,约占%;②劳务户260890户,约占%;③种养户195837户,约占%;④兼业
户105782户,约占%;⑤扶贫户55356户,约占%。填写分类花名册,建立增收
台帐,分类实施帮扶。
本文: :s:////qingkuangbaogao/
(三)打造特色载体,加快增收步伐。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新
农村晋星创建、县乡村“争先进位”、“项目到村”、“乡村在线”等五大助农
增收工作载体。①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
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②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
XX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
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陈仓区阳平镇、凤翔县城关镇、岐山县蔡家坡
镇等10个十强乡镇,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高新区马营镇永清村、陈仓区xx
镇杜赵村等100个百强村。③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
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④认真总结
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
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作出全面
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站
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
有序进行。
(四)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坚持召开季度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出台相应举措,
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增收工作的力度。二是包抓帮扶机制。在全市党政机关、和大
专院校部署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由市领导带队,市、县、乡XX多名干
部驻村开展包抓工作,26户和10所大中专院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三是考核激
励机制。把农民增收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性检查与
集中检查相结合,按季度评估、公布各县区农民增收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率
先垂范,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县区和镇村检查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
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
三、存在问题
从近期情况看,农民增收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生产积极性较高、农民工就业
形势趋好、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但还存在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不定影响、不确定
性天气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增收也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是来自农业的增收压力增大。前三季度,粮食丰收、粮价上涨为农民增
收贡献不小。但灾害天气频发,蔬菜、生猪等市场波动较大,农业经济运行的不
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特别是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猪、鸡蛋价格虽然在前期
低谷的基础上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扬,但幅度有限,目前大多数生猪、家禽养殖户
的继续经受着亏损的考验。另外,年初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核桃、花椒等受灾
严重;进入汛期以来,部分县区受洪涝灾害影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二是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增长缓慢。由于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二、三产业
从业人数少、起步晚、规模小,且增长缓慢。农民限于技术、资金短缺等原因,
所从事行业不是很固定,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增
长空间未打开。
三是扩大农民就业面临新挑战。“工地招工难”与“农民找工作难”的现
象并存,劳动力“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蓄水池”
作用正在衰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结构转型期,我市外出农民工由于劳动文化
程度偏低,外出从事行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流动性大且报酬较低,缺乏长期持
续稳定收入的保证。增加工资性收入由主要依靠扩大转移数量转向主要依靠提升
劳动者素质阶段,劳务工作亟待纵深发展。
四是惠农政策增收空间减小。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补贴农业
生产,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民获得的政策性转移性收入增加。但随着这些政策的
陆续出台和实施,我市政策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
五是在全省保位次、晋位次的任务艰巨。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
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24元,比全省高242元,与省内各地市比,收入增速
居第7位(榆林增长%;西安%;渭南%;商洛%;铜川16%;延安%)。尽管我们在
农民增收上下了很大气力,但增收效果还不够好。
最后两个月里,我们将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
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的思路目标,积极顺应农民增收规律,切实发挥好职
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指导督促,携手各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科学促进农民增
收,确保实现农民持续大幅增收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