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寻河灵)
这是一种能减低初级线包分布电容的方法,对于单端或者推挽输出变压器都是有效的,
其原理我就不多说了。
在初级线圈排线绕的时候,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是一层,习惯上我们在绕第二
层时,通常是把底边做为另一个起始边又顺着绕回来,形成“S”字型。
而这种绕法是,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时,把线直接拉回原来的起始边,再按原
来的方向绕第二层,如此循环,形成“Z”字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这种工艺的实质
是,通过“Z”型的绕法,把线包的线间和相邻层间的电位差降下来,从而得以减低有效分
布电容,但是对于其静电分布电容是无改善作用的。
一般的输出变压器采用这种绕法后,在整机的表现上是可以“听”出来的(可闻),要
精确的话也可通过有关计算得出其有效分布电容的减低程度,当然也可以通过成品实测得
到数据。
我曾经在工艺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普通方法“S”和这种方法“Z”分别各绕了
一只KT88的推挽输出变压器,测量0db时40KHz的衰落,“S”法是-7.6db,"Z”法是
-3.1db。用“低扫”得出的波特图上看,“Z”的高端曲线明显的比“S”要平缓,无“震
铃”现象。
laoly:看来Z+蜂房绕法是个很好的办法
fu32:那S和Z这两种绕法如何一块绕在一个牛上呢?
JBL4344:其实这两种绕法大部分一样的,只不过是“S”是绕过来又绕过去,“Z”
是绕过来后把线拉回去又绕过来。我想一般的初级线包可以用“Z”,而次级线包用“S”
就可以了。
laoly:好象是不同的,蜂房绕法是不同层线不平行,有一夹角(不知对否?),Z却没此要
求,看上去前者主要使线间的距离大一些,后者是使电容的"跨"小一些,目的当然一样.
钝钝 :很怀疑?这种绕法可以降低分布电容么?两层线还是平行走向,好像不会降低
多少吧。效果应该还不如蜂窝绕法。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绕法上下两层的电压要明显
大于层绕和蜂巢。而且拉回的那条线和上下两层间你垫不垫绝缘纸?垫多了绝缘纸可能窗
口容纳不下,而且整个线包的耦合性能会不会降低?总之俺觉得蜂巢应该好一些
摘自台湾音响论坛,作者LKKAUDIO
前言 : 过年前在下以”一指神功” 打了一篇 “浅谈变压器的秘密”
得到众网友热烈回响 在此十分感谢.
但由于 论坛 网站出了问题造成文章毁损 (依个人担任10多年信息部门
主管经验判断这种毁损一定是疏于定期备份以致一旦发生问题时,只好找出
数周或甚至数月前的老资料予以回复, 因此才会产生遗失近期资料的现象).
现在应多位网有友的要求将文章精简后再次刊登于网络 希望大家
共同讨论切磋.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寻河灵)
这是一种能减低初级线包分布电容的方法,对于单端或者推挽输出变压器都是有效的,
其原理我就不多说了。
在初级线圈排线绕的时候,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是一层,习惯上我们在绕第二
层时,通常是把底边做为另一个起始边又顺着绕回来,形成“S”字型。
而这种绕法是,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时,把线直接拉回原来的起始边,再按原
来的方向绕第二层,如此循环,形成“Z”字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这种工艺的实质
是,通过“Z”型的绕法,把线包的线间和相邻层间的电位差降下来,从而得以减低有效分
布电容,但是对于其静电分布电容是无改善作用的。
一般的输出变压器采用这种绕法后,在整机的表现上是可以“听”出来的(可闻),要
精确的话也可通过有关计算得出其有效分布电容的减低程度,当然也可以通过成品实测得
到数据。
我曾经在工艺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普通方法“S”和这种方法“Z”分别各绕了
一只KT88的推挽输出变压器,测量0db时40KHz的衰落,“S”法是-7.6db,"Z”法是
-3.1db。用“低扫”得出的波特图上看,“Z”的高端曲线明显的比“S”要平缓,无“震
铃”现象。
laoly:看来Z+蜂房绕法是个很好的办法
fu32:那S和Z这两种绕法如何一块绕在一个牛上呢?
JBL4344:其实这两种绕法大部分一样的,只不过是“S”是绕过来又绕过去,“Z”
是绕过来后把线拉回去又绕过来。我想一般的初级线包可以用“Z”,而次级线包用“S”
就可以了。
laoly:好象是不同的,蜂房绕法是不同层线不平行,有一夹角(不知对否?),Z却没此要
求,看上去前者主要使线间的距离大一些,后者是使电容的"跨"小一些,目的当然一样.
钝钝 :很怀疑?这种绕法可以降低分布电容么?两层线还是平行走向,好像不会降低
多少吧。效果应该还不如蜂窝绕法。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绕法上下两层的电压要明显
大于层绕和蜂巢。而且拉回的那条线和上下两层间你垫不垫绝缘纸?垫多了绝缘纸可能窗
口容纳不下,而且整个线包的耦合性能会不会降低?总之俺觉得蜂巢应该好一些
摘自台湾音响论坛,作者LKKAUDIO
前言 : 过年前在下以”一指神功” 打了一篇 “浅谈变压器的秘密”
得到众网友热烈回响 在此十分感谢.
但由于 论坛 网站出了问题造成文章毁损 (依个人担任10多年信息部门
主管经验判断这种毁损一定是疏于定期备份以致一旦发生问题时,只好找出
数周或甚至数月前的老资料予以回复, 因此才会产生遗失近期资料的现象).
现在应多位网有友的要求将文章精简后再次刊登于网络 希望大家
共同讨论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