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虞翰飞)
认知构jIc语法视角下‘‘v他个 ’构jIc的形成探究
口韦诗婷
摘要: “V他个x”是-xeq,常见的结构,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视角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究。 “V他个x”产生于现
实表达的需求,在双宾构式、动补构式、数量构式、双音构式和语气构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传承了这些构式部分突显的句
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压制作用下将这些特征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了“V他个x”这一特殊构式。
关键词:V他个x形成机制多重传承压制整合
一
、
引言 论,或对该结构的某个成分进行探究(张龙,2012)。
已有研究对该构式的性质缺乏统一的合理认识,并且鲜有
学者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对其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根据认
知构式语法理论,新构式的形成是多个与之相关的构式组
配调变的结果,构式如何互动是新构式产生的关键。基于
此,本文运用构式语法中多重传承、压制和整合的观点对
“V他个x”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特殊表达式,如
(文中例句均出自CCL语料库):
(1)问他个明白。
(2)玩他个爽快。
(3)吃他个痛快。
(4)战他个无怨无悔。
在上述结构中,“他个”为不变项,“V”为动词,
与“X”一起受整个结构义的制约, “X”通常为动词、
形容词或谓词短语。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该结构进行研究
“V他个x”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以期对这一构式有更详
尽的了解。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赵元任,1979;丁声树,2002:李剑影,2007;雷冬
……………………
对于“V他个x”应划分为何种句式,学界有三种观
………………一
平,2012),但多集中于对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讨 点:1.赵元任(1979)、朱德熙(1999)等认为是双宾结
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自行评估,这种评估就会投射到他所 充当定语。 (朱德熙,1982)
使用的语言上,也就是一定的语法表现。而副词“真”就
具有这种传信功能。因而,“真+形容词”是一种主观判
参考文献;
断,并且“真”与动态的句子相关,而很少与静态的词组
发生关系。所以,“真+形容词”只能用于表述性的谓语
和补语,不能用于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
[1】Langackcr,R.Foundation of Cognitivc Grammar:Thcoretical
Prerequi site s【M】.Standford:St andf0rd Uni ve r SitY
Press,1987.
综上所述,“真”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明说话人
【2】李琳.“ ̄gcAdj”“真Adj”及“从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
论丛,2005,(3).
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并且对这种评价持肯定态度。
“真+形容词”是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的,而不是客观事
[3】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
实。因而,“真+形容词”可以用作表述性成分(谓语和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6).
补语),但却不能充当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以“真
[4】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
好”为例,假如去掉“真”,则“好”可以当定语,如
真好人”(与表示是非判断句的“他是个真好人,不是假
好人”不同)。以“真爽快”为例,假如去掉“真”,
则“爽快”可以作状语,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
“他是个好人”:而加上“真”,则不行,如“木他是个
【5】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
科版),2008,(5).
【6】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6.
求”;但若加上“真”,则不行,如“木他真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的请求”。究其原因,在于“真”是个传信副词,多
出现在动态句子中,而极少与静态词组搭配。所以,形容
词性的“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定语和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缪梦洁罗思明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状语,而“真+形容词+的”则为名词性结构,可以自由
315212)
构, “x”部分为直接宾语,而“他”指代人是间接宾语;
2.丁声树(2002)、游汝杰(1983)等认为是动补结构,
认为该结构是“V+个+补”的扩展式,“个”是补语标记,
Y ̄lNf
。
”
。
此处的“X”通常为表示动作结果的形容词性词
语,如“吃他个痛快”中的“痛快”表示玩的结果或状
态,赵元任(1979)认为可将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理。
引出动作的孙语;3.雷冬平(2012)称该类句式为强调语
因此,“他”相当于N.,“痛快”为N , 个”为宾语标
气构式,“他 和“个”发生虚化并有凝固的趋势,功能 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的双宾结构中,如“给他三
接近于语气词。可见从不同角度分析,“V他个X”与双宾 个苹果/送他三本书”,“他”具有指称性。而在“吃他
构式、动补构式、语气构式均有关联。
个痛快”中,由语感可知,“吃”由于与“他”不能形成
关于该构式的其他研究则多集中对其形式特征和构式
正常的动宾关系,此处的“他”并没有指称性,语义上会
义的探讨。张爱玲(2008)从认知角度阐述了该结构的语 发生冲突。当构式中的词义组配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词
义特征、词汇特征及构式义的生成;李剑影(2007)则运 汇压制(coercion)进行调解:构式整体迫使中心词(尤
用“旬式理论”,从与者、给予物、受者和结构中的动词
等角度进行探究,但他并未将该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
究,未论述其形成过程。
综合前人的研究可知,对于该构式形成过程的研究为
数不多,仅有雷冬平(2012)基于该构式义的分析——认
为其形成于双及物构式的类推拓展,张龙(2012)则认为
该构式来源于“V个VP”和“V他NP”两个表达式的类推糅
合。但两者文中均未对该结构具体的形成机制进行详尽描
写。基于此,本文拟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论述这一构式
的形成过程。
(二)理论基础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是语素、词或小句等独立
的意义结构。构式语法认为,新构式产生于多个构式的传
承压制。“传承”描述了构式之间的抽象关系,Goldberg
(1995:72)认为“当且仅当构式B从构式A传承其特征,A
就为B提供了理据”。根据Goldberg的多重传承观,一个新
构式可从多个上层构式中传承句法和语义特征。但对于不
同构式的形式或意义发生冲突时如何组配信息,Goldberg
没有做出解释。刘玉梅(2013)阐述的“多重压传观”有
力地解释了这一问题:“传承”是“多重压制”下的动
态传承,在不同类型构式的组配中,构式之间形式或语
义的矛盾通过互相压制得到处理,以此达成协同,从而
成功地使突显的部分信息传承至下层构式以组建新构式。
所谓“整合”,则指构式单位在组配运用时,其整体意义
不是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心智中通过整合获得,
Langacker(2000)也曾提出语言组配通常遵循整合原则。
结合以上学者观点,本文认为“传承”为新构式特征
的来源提供了理据, “多重压传”解释了组配过程中构式
间意义和结构如何相互调解和转化的问题,“整合”则解
释了特征重组和新构式产生的方式。因此本文认为,“V他
个x”构式是在与之相关的构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传承了其
部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信息,并在压制作用下将这些信
息整合而形成的。
三、“V他个X”的形成过程
本文认为“V他个x”构式的形成过程如下:根据构式
语法中原型范畴观“所见即所得”的观点,“V他个X”构
式首先传承了双宾构式和动补构式的部分特征。从结构上
58. 看,该构式与双宾构式确实相似,动词后接两个短语“N
圄
其是动词)改变跟随其后词语的句法或语义特征(王寅,
2006)。此时动词“吃”发生词汇压制,迫使“他”的语
法功能改变,降低其指称性,虚化为语气助词,与双宾结
构中的“他”语法功能不同。可见,“V他个x”并不能分
析为双宾构式。同样,将“V他个x”分析为动补结构的学
者(游汝杰,1983)认为“个”与引出补语的“得”作用
相似,“x”则是其引出的补语。但如此一来,“他”的存
在便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笔者认为“V他个X”构
式传承了双宾构式和动补构式部分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但
由于并不是完全地传承,所以,前者虽与后两者在结构上
有相似之处,但句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v他个x”构式还受到了双音构式和语气构式的
压制。根据先前学者的考察(刘玉梅,2013:冯胜利,
2000),双音节音步是基本的标准音步,其他音步都是
双音步的“变体”。因此,“双音构式”是汉语构词中
使用次数最多、最具原型性的词法构式,在构词法中有着
“绝对先用权”。组配新构式时,竞争力较强的构式能对
其他构式进行压制,在与其他构式的相互压制中将突显的
句法、语用、语义或音律等信息传承于下位构式。双音构
式具有较高的认知突显度,因其绝对先用权具有较强的压
制力,压制其他构式发生改变。在“V他个x”构式中,
“v”和“他个”都受到了双音构式的压制。经语料库的
检索,“V”虽有94%为单音动词,如“喝、干、打、赚、
闹、哭、搞、骂、杀、逛”等,但在使用时人们通常念成
“V——他个”。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受到双音构式的压
制,读音上拉长“v”,填充了双音节音步中的空槽,满
足音韵需求的同时又起到强调动词的作用。此外,双音构
式的压制促使了“他个”的合并。雷冬平(2006)曾论述
“他个”的形成,认为它是从“V+他(间接宾语)+个(量
词)+(NP)(直接宾语)”结构虚化而来。本文认为,
能够促使虚化后的“他”与“个”合并的动因是双音构式
的压制。在“v他个X”形成过程中,双音构式压制这~新
构式,使其具有双音节特征。由前文分析可知,“他”不
能与前面的动词建立正常的动宾关系,并被虚化为语气助
词,两者不再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只能朝其后,找能与
之合并为双音步的成分,如: “他”的后面正是虚化后的
“个”。两个虚化成分在读音上都作轻声处理,因此,两
个形成线性序列的弱读成分由于双音构式的压制联合构成
了一个音步,符合了音律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i:
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分析方法独具慧眼。本文认为,构式
语法中“传承”“压制”与“整合”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解
释力,为特殊构式的形成增添了理据性。因此,本文尝试
利用这些观点对“V他个X”构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认
为该构式传承了动补构式、双宾构式、数量构式的部分特
征,因此,其结构和语义上有这三者的特征;同时因受到
▲
……
;I ●
双音构式的压制,使“v”拉长读音,促使“他”与“个”
合并后的“他个”受到汉语语气构式的影响,具有口
合并,并受到语气构式的压制,使“他个”带有口语化、
语化、随意性的特点,在各种语境中表示不同的语气。有 随意性的语气特点,具有多种语用功能。此外,这五个同
时表示“宣泄”,体现了施事者要将事情做得尽兴、酣畅 层构式间也发生相互压制作用, “V他个x”内部的分歧则
淋漓的感觉。由于“他个”没表示实际的量,这种无定性
源于所传承的构式之间相互压制力的不同。所传承的句
还给话语增添了“随意”“漫不经心”的语气:
(5)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想玩就玩个痛快!
(6)“摄影真有趣!放假了买他个相机玩玩I”
在很多情况下,用来加强语气,体现说话者想做成某
事的决心:
(7)派一支队伍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8)我要一本本看下去,把五千年历史读他个明白!
此外,由于“个”来源于数量词“一个”的脱落(李
剑影,2007;雷冬平,2006;张谊生,2008),并从量词
向虚化的助词转变,所以“个”是从量词到助词的连续
统,残存了一定的量词特性。因此,笔者认为“V他个X”
传承了数量构式的部分特征。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V他个x”的形成过程图示如
下(图2:箭头表示传承方向,虚线表示传承部分信息,双
箭头表示相互压制):
图2:“V他个X”的形成过程
王寅(2006)曾提出,现实、认知与语言之间为线
性序列,前者对后者有决定作用:认知以现实感受和需求
为基础,同时,它也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反之对现实和认
知具有反作用。因此,语用因素是“V他个X”存在的现实
因素,即该构式产生的初始动因。然后,多个储存于网络
中的构式参与新构式的组配,这些构式相互作用形成压制
力,共同决定新构式的面貌。由上文分析可知,“v他个
x”在双宾构式、动补构式、数量构式、双音构式和语气构
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多重传承了这些构式部分的句法、
语义、语音和语用特征。最后,所传承的信息在心智中得
以整合,在语言形式上则以新构式“v他个x”的形式体现
出来。
四、结语
构式语法作为语言学新兴的理论,被用于解释许多
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最后在压制作用下进行整合后,形成
了这一新构式。最后,期望本文的探讨能对该构式的研究
和学习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 s,1995.
【2】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I izat ion[M】.
Bet1 in:Mouton de Gruyter,2000.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丁声树.5]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1刘玉梅.语式形成的多重压传机制—— 知构式语法研究系列之
十一[J】.中国外语,201 3,(4).
f8】游汝杰.补语的标志“个”和“得[门.汉语学习,1983,(2).
[9】雷冬平.“喝他个痛快”类构式的形成及其语义研究【J】.语言科
学,2012,(2).
【i0】李剑影.再论“玩它个痛快”[J】.汉语学习,2007,(2).
[1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
当代语言学,2003,(3).
[12】王寅,王天冀.“吃他三个苹果 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J】.
中国外语,2009,(4).
【I 3】雷冬平,胡丽珍.“他个”的形成 性质及其功能研究[J].语
言科学,2006,(7).
[14】张爱玲.“V他个C”句式的认知阐释…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中文版),2008,(6).
[15】张龙.“V他个VP',中“他”的语法性质[J】.南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2,(4).
[16】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M】
(韦诗婷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虞翰飞)
认知构jIc语法视角下‘‘v他个 ’构jIc的形成探究
口韦诗婷
摘要: “V他个x”是-xeq,常见的结构,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视角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究。 “V他个x”产生于现
实表达的需求,在双宾构式、动补构式、数量构式、双音构式和语气构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传承了这些构式部分突显的句
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压制作用下将这些特征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了“V他个x”这一特殊构式。
关键词:V他个x形成机制多重传承压制整合
一
、
引言 论,或对该结构的某个成分进行探究(张龙,2012)。
已有研究对该构式的性质缺乏统一的合理认识,并且鲜有
学者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对其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根据认
知构式语法理论,新构式的形成是多个与之相关的构式组
配调变的结果,构式如何互动是新构式产生的关键。基于
此,本文运用构式语法中多重传承、压制和整合的观点对
“V他个x”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特殊表达式,如
(文中例句均出自CCL语料库):
(1)问他个明白。
(2)玩他个爽快。
(3)吃他个痛快。
(4)战他个无怨无悔。
在上述结构中,“他个”为不变项,“V”为动词,
与“X”一起受整个结构义的制约, “X”通常为动词、
形容词或谓词短语。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该结构进行研究
“V他个x”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以期对这一构式有更详
尽的了解。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赵元任,1979;丁声树,2002:李剑影,2007;雷冬
……………………
对于“V他个x”应划分为何种句式,学界有三种观
………………一
平,2012),但多集中于对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讨 点:1.赵元任(1979)、朱德熙(1999)等认为是双宾结
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自行评估,这种评估就会投射到他所 充当定语。 (朱德熙,1982)
使用的语言上,也就是一定的语法表现。而副词“真”就
具有这种传信功能。因而,“真+形容词”是一种主观判
参考文献;
断,并且“真”与动态的句子相关,而很少与静态的词组
发生关系。所以,“真+形容词”只能用于表述性的谓语
和补语,不能用于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
[1】Langackcr,R.Foundation of Cognitivc Grammar:Thcoretical
Prerequi site s【M】.Standford:St andf0rd Uni ve r SitY
Press,1987.
综上所述,“真”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明说话人
【2】李琳.“ ̄gcAdj”“真Adj”及“从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
论丛,2005,(3).
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并且对这种评价持肯定态度。
“真+形容词”是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的,而不是客观事
[3】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
实。因而,“真+形容词”可以用作表述性成分(谓语和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6).
补语),但却不能充当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以“真
[4】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
好”为例,假如去掉“真”,则“好”可以当定语,如
真好人”(与表示是非判断句的“他是个真好人,不是假
好人”不同)。以“真爽快”为例,假如去掉“真”,
则“爽快”可以作状语,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
“他是个好人”:而加上“真”,则不行,如“木他是个
【5】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
科版),2008,(5).
【6】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6.
求”;但若加上“真”,则不行,如“木他真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的请求”。究其原因,在于“真”是个传信副词,多
出现在动态句子中,而极少与静态词组搭配。所以,形容
词性的“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定语和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缪梦洁罗思明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状语,而“真+形容词+的”则为名词性结构,可以自由
315212)
构, “x”部分为直接宾语,而“他”指代人是间接宾语;
2.丁声树(2002)、游汝杰(1983)等认为是动补结构,
认为该结构是“V+个+补”的扩展式,“个”是补语标记,
Y ̄lNf
。
”
。
此处的“X”通常为表示动作结果的形容词性词
语,如“吃他个痛快”中的“痛快”表示玩的结果或状
态,赵元任(1979)认为可将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理。
引出动作的孙语;3.雷冬平(2012)称该类句式为强调语
因此,“他”相当于N.,“痛快”为N , 个”为宾语标
气构式,“他 和“个”发生虚化并有凝固的趋势,功能 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的双宾结构中,如“给他三
接近于语气词。可见从不同角度分析,“V他个X”与双宾 个苹果/送他三本书”,“他”具有指称性。而在“吃他
构式、动补构式、语气构式均有关联。
个痛快”中,由语感可知,“吃”由于与“他”不能形成
关于该构式的其他研究则多集中对其形式特征和构式
正常的动宾关系,此处的“他”并没有指称性,语义上会
义的探讨。张爱玲(2008)从认知角度阐述了该结构的语 发生冲突。当构式中的词义组配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词
义特征、词汇特征及构式义的生成;李剑影(2007)则运 汇压制(coercion)进行调解:构式整体迫使中心词(尤
用“旬式理论”,从与者、给予物、受者和结构中的动词
等角度进行探究,但他并未将该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
究,未论述其形成过程。
综合前人的研究可知,对于该构式形成过程的研究为
数不多,仅有雷冬平(2012)基于该构式义的分析——认
为其形成于双及物构式的类推拓展,张龙(2012)则认为
该构式来源于“V个VP”和“V他NP”两个表达式的类推糅
合。但两者文中均未对该结构具体的形成机制进行详尽描
写。基于此,本文拟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论述这一构式
的形成过程。
(二)理论基础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是语素、词或小句等独立
的意义结构。构式语法认为,新构式产生于多个构式的传
承压制。“传承”描述了构式之间的抽象关系,Goldberg
(1995:72)认为“当且仅当构式B从构式A传承其特征,A
就为B提供了理据”。根据Goldberg的多重传承观,一个新
构式可从多个上层构式中传承句法和语义特征。但对于不
同构式的形式或意义发生冲突时如何组配信息,Goldberg
没有做出解释。刘玉梅(2013)阐述的“多重压传观”有
力地解释了这一问题:“传承”是“多重压制”下的动
态传承,在不同类型构式的组配中,构式之间形式或语
义的矛盾通过互相压制得到处理,以此达成协同,从而
成功地使突显的部分信息传承至下层构式以组建新构式。
所谓“整合”,则指构式单位在组配运用时,其整体意义
不是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心智中通过整合获得,
Langacker(2000)也曾提出语言组配通常遵循整合原则。
结合以上学者观点,本文认为“传承”为新构式特征
的来源提供了理据, “多重压传”解释了组配过程中构式
间意义和结构如何相互调解和转化的问题,“整合”则解
释了特征重组和新构式产生的方式。因此本文认为,“V他
个x”构式是在与之相关的构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传承了其
部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信息,并在压制作用下将这些信
息整合而形成的。
三、“V他个X”的形成过程
本文认为“V他个x”构式的形成过程如下:根据构式
语法中原型范畴观“所见即所得”的观点,“V他个X”构
式首先传承了双宾构式和动补构式的部分特征。从结构上
58. 看,该构式与双宾构式确实相似,动词后接两个短语“N
圄
其是动词)改变跟随其后词语的句法或语义特征(王寅,
2006)。此时动词“吃”发生词汇压制,迫使“他”的语
法功能改变,降低其指称性,虚化为语气助词,与双宾结
构中的“他”语法功能不同。可见,“V他个x”并不能分
析为双宾构式。同样,将“V他个x”分析为动补结构的学
者(游汝杰,1983)认为“个”与引出补语的“得”作用
相似,“x”则是其引出的补语。但如此一来,“他”的存
在便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笔者认为“V他个X”构
式传承了双宾构式和动补构式部分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但
由于并不是完全地传承,所以,前者虽与后两者在结构上
有相似之处,但句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v他个x”构式还受到了双音构式和语气构式的
压制。根据先前学者的考察(刘玉梅,2013:冯胜利,
2000),双音节音步是基本的标准音步,其他音步都是
双音步的“变体”。因此,“双音构式”是汉语构词中
使用次数最多、最具原型性的词法构式,在构词法中有着
“绝对先用权”。组配新构式时,竞争力较强的构式能对
其他构式进行压制,在与其他构式的相互压制中将突显的
句法、语用、语义或音律等信息传承于下位构式。双音构
式具有较高的认知突显度,因其绝对先用权具有较强的压
制力,压制其他构式发生改变。在“V他个x”构式中,
“v”和“他个”都受到了双音构式的压制。经语料库的
检索,“V”虽有94%为单音动词,如“喝、干、打、赚、
闹、哭、搞、骂、杀、逛”等,但在使用时人们通常念成
“V——他个”。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受到双音构式的压
制,读音上拉长“v”,填充了双音节音步中的空槽,满
足音韵需求的同时又起到强调动词的作用。此外,双音构
式的压制促使了“他个”的合并。雷冬平(2006)曾论述
“他个”的形成,认为它是从“V+他(间接宾语)+个(量
词)+(NP)(直接宾语)”结构虚化而来。本文认为,
能够促使虚化后的“他”与“个”合并的动因是双音构式
的压制。在“v他个X”形成过程中,双音构式压制这~新
构式,使其具有双音节特征。由前文分析可知,“他”不
能与前面的动词建立正常的动宾关系,并被虚化为语气助
词,两者不再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只能朝其后,找能与
之合并为双音步的成分,如: “他”的后面正是虚化后的
“个”。两个虚化成分在读音上都作轻声处理,因此,两
个形成线性序列的弱读成分由于双音构式的压制联合构成
了一个音步,符合了音律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i:
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分析方法独具慧眼。本文认为,构式
语法中“传承”“压制”与“整合”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解
释力,为特殊构式的形成增添了理据性。因此,本文尝试
利用这些观点对“V他个X”构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认
为该构式传承了动补构式、双宾构式、数量构式的部分特
征,因此,其结构和语义上有这三者的特征;同时因受到
▲
……
;I ●
双音构式的压制,使“v”拉长读音,促使“他”与“个”
合并后的“他个”受到汉语语气构式的影响,具有口
合并,并受到语气构式的压制,使“他个”带有口语化、
语化、随意性的特点,在各种语境中表示不同的语气。有 随意性的语气特点,具有多种语用功能。此外,这五个同
时表示“宣泄”,体现了施事者要将事情做得尽兴、酣畅 层构式间也发生相互压制作用, “V他个x”内部的分歧则
淋漓的感觉。由于“他个”没表示实际的量,这种无定性
源于所传承的构式之间相互压制力的不同。所传承的句
还给话语增添了“随意”“漫不经心”的语气:
(5)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想玩就玩个痛快!
(6)“摄影真有趣!放假了买他个相机玩玩I”
在很多情况下,用来加强语气,体现说话者想做成某
事的决心:
(7)派一支队伍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8)我要一本本看下去,把五千年历史读他个明白!
此外,由于“个”来源于数量词“一个”的脱落(李
剑影,2007;雷冬平,2006;张谊生,2008),并从量词
向虚化的助词转变,所以“个”是从量词到助词的连续
统,残存了一定的量词特性。因此,笔者认为“V他个X”
传承了数量构式的部分特征。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V他个x”的形成过程图示如
下(图2:箭头表示传承方向,虚线表示传承部分信息,双
箭头表示相互压制):
图2:“V他个X”的形成过程
王寅(2006)曾提出,现实、认知与语言之间为线
性序列,前者对后者有决定作用:认知以现实感受和需求
为基础,同时,它也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反之对现实和认
知具有反作用。因此,语用因素是“V他个X”存在的现实
因素,即该构式产生的初始动因。然后,多个储存于网络
中的构式参与新构式的组配,这些构式相互作用形成压制
力,共同决定新构式的面貌。由上文分析可知,“v他个
x”在双宾构式、动补构式、数量构式、双音构式和语气构
式的相互压制作用下,多重传承了这些构式部分的句法、
语义、语音和语用特征。最后,所传承的信息在心智中得
以整合,在语言形式上则以新构式“v他个x”的形式体现
出来。
四、结语
构式语法作为语言学新兴的理论,被用于解释许多
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最后在压制作用下进行整合后,形成
了这一新构式。最后,期望本文的探讨能对该构式的研究
和学习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 s,1995.
【2】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I izat ion[M】.
Bet1 in:Mouton de Gruyter,2000.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丁声树.5]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1刘玉梅.语式形成的多重压传机制—— 知构式语法研究系列之
十一[J】.中国外语,201 3,(4).
f8】游汝杰.补语的标志“个”和“得[门.汉语学习,1983,(2).
[9】雷冬平.“喝他个痛快”类构式的形成及其语义研究【J】.语言科
学,2012,(2).
【i0】李剑影.再论“玩它个痛快”[J】.汉语学习,2007,(2).
[1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
当代语言学,2003,(3).
[12】王寅,王天冀.“吃他三个苹果 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J】.
中国外语,2009,(4).
【I 3】雷冬平,胡丽珍.“他个”的形成 性质及其功能研究[J].语
言科学,2006,(7).
[14】张爱玲.“V他个C”句式的认知阐释…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中文版),2008,(6).
[15】张龙.“V他个VP',中“他”的语法性质[J】.南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2,(4).
[16】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M】
(韦诗婷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