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被推倒的价格骨牌:06年闪存卡市场洗牌前奏曲

IT圈 admin 48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亓南风)

一一— —————一 

堑阊 

I 

维普资讯

被推伺的价格骨牌: 

O 6年闪存卡市场洗牌前奏曲 

文/图PConline・约兴&美坤 

数码闪存卡市场的两个领导厂商——Sa nDi sk和金士顿分别在春节前后调低了大容量闪存卡的售价——标志性 

的1GB容量SD卡公开售价只有5 9 9元。尽管这两家厂商的闪存卡总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中却很 

少有其他品牌的闪存卡继续跟进大规模降价。他们为何降价?数码闪存卡市场在今年又会有哪些变化? 

●闪存卡市场格局在去年成形 

翻阅大陆闪存卡近两年的市场历史,我们可以发 

闪存卡价格开始迅速下降。2004年第4季度,256MB以 

下闪存卡的价格已经接近l元1MB的心理价位,而lGB 

容量的SanDisk SD卡售价滑落到680元左右,这个价 

现,整个市场就是一部寡头争夺史,连弱肉强食的时间 

也没留下多少,而在此起彼伏的价格追逐战后面,又是 

部国际NAND型闪存巨头的暗战实录。 

2004年前,国内闪存卡市场品牌林立,但由于当时 

钱在一年前仅能购买一张256MB的二线品牌SD卡。 

在所有种类的闪存卡中,C F的出货量最大。它的 

特点是制造成本较低,而且作为闪存卡的代表品牌 

——

数码相机市场刚启动不久,手机的扩展卡功能尚未引 

起广泛应用,三星等国际巨头的NAND型闪存产能也 

Sandisk同时也是CF卡标准的制订者,因此力推成 

尚未打开,因此闪存卡价格居高不下,2 5 6MB容量即 

为高阶产品,价格不菲。以256MB SD卡为例,2003年 

为必然。在众多品牌中,无论是高速卡还是低速卡, 

Sandisk的占有率一直领先。而凭借宏衢、捷和以及丽 

达三家总代的推广,Sandisk更是逐渐显现出大者恒大 

的迹象。 

年底国内的售价在620元左右,其目标用户群体为中高 

端数码相机用户。 

同年,金士顿凭借著名的渠道商联强和赞禾作为 

总代抢滩,也开始实现从D I Y领域扩展到数码领域的 

战略,凭借其性能较好的产品以及品牌拉力在国内闪 

存卡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加上老牌的通路厂商Eagletec 

以及诸如Kingmax之类的新锐进入者,闪存卡市场“两 

大众小”的品牌格局初步形成。 

2005年,金士顿在上海建厂后产能提升,运输以及 

人力成本下降,价格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在加入恒 

盈以后,金士顿在中国已经有三家强力总代。其中,联 

强首先发动价格战,用低价位抢夺渠道支持。随后赞禾 

以及恒盈马上跟进,一时间金士顿闪存的价格降得热 

盯2005的新闻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证 cF卡价格屠ll趺,1千美元4GB 

2004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开始红火,大量低价入 

门级相机迅速开始普及。以佳能A60和A70为例,售 

价在2000元上下,能够基本满足大部分基础用户的需 

求,入门级用户开始对闪存卡消费产生快速增长的需 

求。随着三星以及以东芝为首的日系厂商逐渐扩张其 

NAND型闪存的产能,以CF、SD,SM为代表的各类 

热闹闹,比很多二线品牌还要低。以1GB的SD卡为例, 

到2005年年底,金士顿的产品报价为390多元,与2004 

年年底同比,价差接近一半。高速而稳定的读写速度加 

上绝对低价,以及品牌拉力,让金士顿成为2005年闪 

存卡市场的大赢家。反观Sandisk,跟金士顿一样,也 

是向东芝采购闪存芯片,从采购上并无优势可言。为 

此,尽管Sandisk在2005年全年不断暗降,价格始终紧 

维普资讯

-塑 广—————— L—一 

iQmzyc@gmQil.corn 

贴金士顿的报价,但是始终无法抢夺金士顿的风头。 不多的市场空间由威刚.雷克沙以及东芝瓜分;在江 

南,Eagletec以及威刚等通路商抢夺所剩不多的空间。 

在金士顿和Sandisk展开价格战甚至内部较劲的同 

时,闪存卡市场也发生了逆转一一在2005年,大量具 

备扩展卡功能的手机上市,这些手机配备s D卡后能够 

极大扩张存储容量,便于消费者随身携带资料以及 

MP3。同时,轻薄型的卡片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成为消 

费者追逐的消费潮流,小巧的s D卡已经成为大部分主 

流相机的存储介质。在诸多因素的带动下,sD卡已经 

代替CF卡,成为中国闪存卡市场的头号卡种。在这交 

替之际,Sandisk维持了在效能上的领先地位,但是金 

士顿也迎头赶上,与Sandisk一起抛离其他对手。两大 

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改观。在江北,剩下 

2005年大量具备扩展-f--s ̄能的手机的上市极大地推动T 卡的消费 

●SLC和MLC之争是关键 

在Sandisk和金士顿两强争霸之际,一场背后的上游芯 

片商暗战也在悄悄展开,其结果也逐渐反映到终端市场上。 

这就是韩系半导体巨头和日系厂商的NAND型闪存标准和 

产能争霸战。 

【参考消息l闪存卡价格大降有玄机 

春节前后,SanDisk.金士顿两个 

闪存重头厂商的产品相继降价。但 

是,却并未带动整个闪存卡市场其他品牌的降价。市 

场中其他品牌厂商持何态度?我们就此采访T部分业 

内资深人士。 

虽然NAND的闪存芯片是由东芝在十多年前发明,但 

三星公司凭借低廉的价格牢牢占据着市场头把交椅。根据 

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去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三星在全球 

NAND型闪存的销售中占有5O.2%的份额,销售额为29.7 

亿美金,而东芝仅占有22.8%。 

“我们的价格也会有一定的下调吧,但是下调幅 

度肯定不大,并且我们一定会此San[)isk和金士顿贵一 

些。”威刚电子市场部的程元培先生这样向记者表示。 

程元培解释到,目前的闪存卡市场中,%.nDisk和金 

士顿的市场占有率确实非常的高,但是SanDisk和金士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中的闪存卡主要采用 

MLC型(Multi Level Cel1)和SLC型(Single Level Cel1)两 

种NAND闪存颗粒。对于使用不同颗粒类型的产品,从外 

观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性能差别还是显而 

易见的。从性能上讲应该是SLC优于MLC。甚至有业内人 

士表示,只有在亚洲市场MLC产品才比较流行,欧美市场 

顿目前降价的闪存卡都是采用MLC架构的NAND闪存颗 

粒,而威刚的卡目前都采用SLC架构的NAND闪存颗粒。 

SLC架构和MLC架构相比,标称速度高于后者不少,并 

且寿命是后者的1 0倍,因此对应到最后的产品上,SLC 

产品的价格一般会高出MLC大约1 5%左右。 

程元培指出,目前SanDisk和金士顿的卡都是分为 

高速和低速两种产品,而他们降价的相关产品都是低 

几乎清一色的都是SLC产品。 

MLC型NAND闪存颗粒采用多层单元技术,以日系厂 

商东芝为代表,主要采用0.1 3微米的制造工艺。相比SLC 

而言,使用多层单元技术的ML C闪存芯片存储密度较高, 

价格更有竞争力。但MLC读写速度较慢、能耗也比SLC高, 

在相同使用条件下比SLC要多l 5%左右的电能消耗,因此 

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稳定存取次数在l万次左右。ML C型 

闪存芯片的优势还是在于它的成本,可以很方便地提高产 

品的存储密度,而无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 

而sLC单层单元技术由韩系厂商三星推出,主要采用 

0.09微米制造工艺,目前已经有更高的0.06微米的产品推 

速产品——也就是采用了MLC的产品。而威刚的产品 

如果和他们相比,就只有一种高速卡——威刚的产品 

都是采用了SLC的产品。 

而KinS ̄x国内办事处的负责人钟任轩先生也向我 

们证实了上述说法。钟任轩还表示,KingMzx的存储卡 

除了选用SLC的闪存芯片外,还采用了独有的PIP封装 

技术,因此 

成本此其 

它SLC闪存 

芯片还要 

责8%左 

右,所以 

KingMax在 

出。单层单元技术的单元存取时间在25u S,在能耗上也要 

低于MLC。SLC闪存芯片更能节能,同时也延长了使用寿 

价格上也 

不太会过 

分跟进。 闪存卡价格在今年还有小幅下调的空间 

命,可以保证l0万次左右的稳定存取。 

—— 一 

iamzyc@gmail.COB —————

塑 ————一 阊 

● 

维普资讯

SLC和MLC相比有个较大的缺陷在于,SLC在制作超过lGB的闪存芯片时良率太低,而在对移动存储容量 

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要求下,更大容量的4GB、8GB甚至16GB闪存芯片目前只有采用MLC技术制作。正因为如 

此,三星也开始投产MLC的NAND生产线,预计在今年Q2即将量产。而此次采用MLC的闪存卡之所以大规模 

降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东芝大幅调低MLC闪存芯片售价——给三星MLC芯片进入市场设置更大的障碍。 

●价格战从上游蔓延到终端 

面对三星咄咄逼人地攻入ML C架构闪存市场,东 支持,维持市场的能见度。 

芝在产能规模并无优势以及业界重新评估闪存市场前 

由于三星已经逐步量产MLC架构闪存,有模组厂 

商认为,最乐观的估计是今年第三季度会有接近一半 

的NAND闪存将会采用MLC工艺生产。这对于一直跟 

景的环境下,于去年年底祭出了降价的杀招,希望稳住 

以Sandisk和金士顿为首的大客户。有了成本下调的环 

境,Sandisk的大陆代理从2006年1月开始积极调价,反 

击金士顿的进攻。 

1月中旬,Sandisk把1GB记忆短棒和5l2MB以及 

着三星脚步的台系厂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2006年 

闪存价格战的先机已经不属于他们,随着闪存产能在 

今年的持续扩大,以及东芝对三星的围堵战的持续进 

行,今年各大厂商全系列闪存卡之间的雪崩战,正在一 lGB的SD卡分别调至488元、268元。紧接着在下旬, 

Sandisk的SD卡1GB大跌30元,从399元杀到了369元。 

步一步地上演。 

或许现在对消费者来说是购买闪存卡最好的时机, 

因为寡头们的吆喝和动作此起彼伏,或许对厂商来说 

是最坏的时机,因为寡头之间尚且要牺牲毛利抢夺市 

场,下面的厂商更要为不多的利润空间而奋斗。 

然而,或许现在对消费者来说不是最好的时机,因 

为上游的大头三星还没有行动,或许对厂商来说并不 

是最坏的时机,因为闪存卡还持续为他们贡献利润 

——

接连的调价让渠道商根本不敢承接其他牌子的货源, 

生怕Sandisk再度出招。其他牌子因入伙价太高而形成 

积压和亏损。2月,金士顿总代作出回应,基本都是紧 

贴Sandisk的报价体系。当一线品牌把价格杀到全行业 

最低,其他的二线品牌产品的出货犹如断线风筝,无论 

是渠道推力还是消费者点名率都马上蒸发。 

在两大寡头凭借手上资源你来我往的争夺战中, 

其他的闪存卡品牌厂商显得非常被动,特别是采购三 

星的sL C颗粒的厂商。据一家采用三星货源的台系品 

尽管已经有些品牌商,例如全景早已淡出,但雪崩 

以后普及的价格可能还会让真正的强者和机会主义者 

在混乱中从别人口里把肉抢过来。 

2006年的闪存卡市场,已经开始变得耐人寻味。 

糍 ■'I镕替 睫¥ § 鞯# §嘲 精 糖%瓣 g鞲绋鹳 -一 啦船 *} 

牌厂商负责人称,目前大家能够做的就是等待三星降 

价,保持广告曝光,并且降低自己的毛利率来争取渠道 

峨 自 I霸■■噼 # §’《糍 々0巴 % i群‘一ll0一 堪 目咧 雠 } 

(上接第1 6页) 

●Napa平台的基石——Calistoga芯片组 

代号为Calistoga的i945GM芯片组虽然是基于桌面版本的i945G芯片组设计,但却特别为笔笔记本电脑的使 

用环境作出不少改良,例如首次加入Display Power Saving 2.0技术,其中的Intel Automatic Display Brightness 

功能可自动因应桌面的色调光暗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以减少功耗。同样新加入的Intel Dual—Frequency Graphics技 

术让Intel GMA950绘图核心在2D模式下只以200MHz运行,但当进入3D模式就会提升至250MHz。低电压的667 

MHz FSB以及更有效率的内存管理技术,令i945GM的平均功耗低至0.5w,有效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Napa平台的“翼”——Gaston无线模块 

相对于处理器和芯片组的诸多改进,Napa的Gaston无线模块改进不多,由Mini—PCI接口改为PCI Express 

x l接口,让无线网络模块做得更小、功耗更低。 

Yonah处理器不单为Intel继续了其在移动平台的强势,而且还向我们表明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趋势——更先 

进的工艺制程,双核心共享缓存、乃至多核心的设计,更先进且智能化的节电技术,PCI Express接口的全面应 

用……我们期待手头上的Napa笔记本之余,更期待Intel的下一代迅驰处理器——Merom。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亓南风)

一一— —————一 

堑阊 

I 

维普资讯

被推伺的价格骨牌: 

O 6年闪存卡市场洗牌前奏曲 

文/图PConline・约兴&美坤 

数码闪存卡市场的两个领导厂商——Sa nDi sk和金士顿分别在春节前后调低了大容量闪存卡的售价——标志性 

的1GB容量SD卡公开售价只有5 9 9元。尽管这两家厂商的闪存卡总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中却很 

少有其他品牌的闪存卡继续跟进大规模降价。他们为何降价?数码闪存卡市场在今年又会有哪些变化? 

●闪存卡市场格局在去年成形 

翻阅大陆闪存卡近两年的市场历史,我们可以发 

闪存卡价格开始迅速下降。2004年第4季度,256MB以 

下闪存卡的价格已经接近l元1MB的心理价位,而lGB 

容量的SanDisk SD卡售价滑落到680元左右,这个价 

现,整个市场就是一部寡头争夺史,连弱肉强食的时间 

也没留下多少,而在此起彼伏的价格追逐战后面,又是 

部国际NAND型闪存巨头的暗战实录。 

2004年前,国内闪存卡市场品牌林立,但由于当时 

钱在一年前仅能购买一张256MB的二线品牌SD卡。 

在所有种类的闪存卡中,C F的出货量最大。它的 

特点是制造成本较低,而且作为闪存卡的代表品牌 

——

数码相机市场刚启动不久,手机的扩展卡功能尚未引 

起广泛应用,三星等国际巨头的NAND型闪存产能也 

Sandisk同时也是CF卡标准的制订者,因此力推成 

尚未打开,因此闪存卡价格居高不下,2 5 6MB容量即 

为高阶产品,价格不菲。以256MB SD卡为例,2003年 

为必然。在众多品牌中,无论是高速卡还是低速卡, 

Sandisk的占有率一直领先。而凭借宏衢、捷和以及丽 

达三家总代的推广,Sandisk更是逐渐显现出大者恒大 

的迹象。 

年底国内的售价在620元左右,其目标用户群体为中高 

端数码相机用户。 

同年,金士顿凭借著名的渠道商联强和赞禾作为 

总代抢滩,也开始实现从D I Y领域扩展到数码领域的 

战略,凭借其性能较好的产品以及品牌拉力在国内闪 

存卡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加上老牌的通路厂商Eagletec 

以及诸如Kingmax之类的新锐进入者,闪存卡市场“两 

大众小”的品牌格局初步形成。 

2005年,金士顿在上海建厂后产能提升,运输以及 

人力成本下降,价格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在加入恒 

盈以后,金士顿在中国已经有三家强力总代。其中,联 

强首先发动价格战,用低价位抢夺渠道支持。随后赞禾 

以及恒盈马上跟进,一时间金士顿闪存的价格降得热 

盯2005的新闻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证 cF卡价格屠ll趺,1千美元4GB 

2004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开始红火,大量低价入 

门级相机迅速开始普及。以佳能A60和A70为例,售 

价在2000元上下,能够基本满足大部分基础用户的需 

求,入门级用户开始对闪存卡消费产生快速增长的需 

求。随着三星以及以东芝为首的日系厂商逐渐扩张其 

NAND型闪存的产能,以CF、SD,SM为代表的各类 

热闹闹,比很多二线品牌还要低。以1GB的SD卡为例, 

到2005年年底,金士顿的产品报价为390多元,与2004 

年年底同比,价差接近一半。高速而稳定的读写速度加 

上绝对低价,以及品牌拉力,让金士顿成为2005年闪 

存卡市场的大赢家。反观Sandisk,跟金士顿一样,也 

是向东芝采购闪存芯片,从采购上并无优势可言。为 

此,尽管Sandisk在2005年全年不断暗降,价格始终紧 

维普资讯

-塑 广—————— L—一 

iQmzyc@gmQil.corn 

贴金士顿的报价,但是始终无法抢夺金士顿的风头。 不多的市场空间由威刚.雷克沙以及东芝瓜分;在江 

南,Eagletec以及威刚等通路商抢夺所剩不多的空间。 

在金士顿和Sandisk展开价格战甚至内部较劲的同 

时,闪存卡市场也发生了逆转一一在2005年,大量具 

备扩展卡功能的手机上市,这些手机配备s D卡后能够 

极大扩张存储容量,便于消费者随身携带资料以及 

MP3。同时,轻薄型的卡片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成为消 

费者追逐的消费潮流,小巧的s D卡已经成为大部分主 

流相机的存储介质。在诸多因素的带动下,sD卡已经 

代替CF卡,成为中国闪存卡市场的头号卡种。在这交 

替之际,Sandisk维持了在效能上的领先地位,但是金 

士顿也迎头赶上,与Sandisk一起抛离其他对手。两大 

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改观。在江北,剩下 

2005年大量具备扩展-f--s ̄能的手机的上市极大地推动T 卡的消费 

●SLC和MLC之争是关键 

在Sandisk和金士顿两强争霸之际,一场背后的上游芯 

片商暗战也在悄悄展开,其结果也逐渐反映到终端市场上。 

这就是韩系半导体巨头和日系厂商的NAND型闪存标准和 

产能争霸战。 

【参考消息l闪存卡价格大降有玄机 

春节前后,SanDisk.金士顿两个 

闪存重头厂商的产品相继降价。但 

是,却并未带动整个闪存卡市场其他品牌的降价。市 

场中其他品牌厂商持何态度?我们就此采访T部分业 

内资深人士。 

虽然NAND的闪存芯片是由东芝在十多年前发明,但 

三星公司凭借低廉的价格牢牢占据着市场头把交椅。根据 

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去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三星在全球 

NAND型闪存的销售中占有5O.2%的份额,销售额为29.7 

亿美金,而东芝仅占有22.8%。 

“我们的价格也会有一定的下调吧,但是下调幅 

度肯定不大,并且我们一定会此San[)isk和金士顿贵一 

些。”威刚电子市场部的程元培先生这样向记者表示。 

程元培解释到,目前的闪存卡市场中,%.nDisk和金 

士顿的市场占有率确实非常的高,但是SanDisk和金士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中的闪存卡主要采用 

MLC型(Multi Level Cel1)和SLC型(Single Level Cel1)两 

种NAND闪存颗粒。对于使用不同颗粒类型的产品,从外 

观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性能差别还是显而 

易见的。从性能上讲应该是SLC优于MLC。甚至有业内人 

士表示,只有在亚洲市场MLC产品才比较流行,欧美市场 

顿目前降价的闪存卡都是采用MLC架构的NAND闪存颗 

粒,而威刚的卡目前都采用SLC架构的NAND闪存颗粒。 

SLC架构和MLC架构相比,标称速度高于后者不少,并 

且寿命是后者的1 0倍,因此对应到最后的产品上,SLC 

产品的价格一般会高出MLC大约1 5%左右。 

程元培指出,目前SanDisk和金士顿的卡都是分为 

高速和低速两种产品,而他们降价的相关产品都是低 

几乎清一色的都是SLC产品。 

MLC型NAND闪存颗粒采用多层单元技术,以日系厂 

商东芝为代表,主要采用0.1 3微米的制造工艺。相比SLC 

而言,使用多层单元技术的ML C闪存芯片存储密度较高, 

价格更有竞争力。但MLC读写速度较慢、能耗也比SLC高, 

在相同使用条件下比SLC要多l 5%左右的电能消耗,因此 

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稳定存取次数在l万次左右。ML C型 

闪存芯片的优势还是在于它的成本,可以很方便地提高产 

品的存储密度,而无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 

而sLC单层单元技术由韩系厂商三星推出,主要采用 

0.09微米制造工艺,目前已经有更高的0.06微米的产品推 

速产品——也就是采用了MLC的产品。而威刚的产品 

如果和他们相比,就只有一种高速卡——威刚的产品 

都是采用了SLC的产品。 

而KinS ̄x国内办事处的负责人钟任轩先生也向我 

们证实了上述说法。钟任轩还表示,KingMzx的存储卡 

除了选用SLC的闪存芯片外,还采用了独有的PIP封装 

技术,因此 

成本此其 

它SLC闪存 

芯片还要 

责8%左 

右,所以 

KingMax在 

出。单层单元技术的单元存取时间在25u S,在能耗上也要 

低于MLC。SLC闪存芯片更能节能,同时也延长了使用寿 

价格上也 

不太会过 

分跟进。 闪存卡价格在今年还有小幅下调的空间 

命,可以保证l0万次左右的稳定存取。 

—— 一 

iamzyc@gmail.COB —————

塑 ————一 阊 

● 

维普资讯

SLC和MLC相比有个较大的缺陷在于,SLC在制作超过lGB的闪存芯片时良率太低,而在对移动存储容量 

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要求下,更大容量的4GB、8GB甚至16GB闪存芯片目前只有采用MLC技术制作。正因为如 

此,三星也开始投产MLC的NAND生产线,预计在今年Q2即将量产。而此次采用MLC的闪存卡之所以大规模 

降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东芝大幅调低MLC闪存芯片售价——给三星MLC芯片进入市场设置更大的障碍。 

●价格战从上游蔓延到终端 

面对三星咄咄逼人地攻入ML C架构闪存市场,东 支持,维持市场的能见度。 

芝在产能规模并无优势以及业界重新评估闪存市场前 

由于三星已经逐步量产MLC架构闪存,有模组厂 

商认为,最乐观的估计是今年第三季度会有接近一半 

的NAND闪存将会采用MLC工艺生产。这对于一直跟 

景的环境下,于去年年底祭出了降价的杀招,希望稳住 

以Sandisk和金士顿为首的大客户。有了成本下调的环 

境,Sandisk的大陆代理从2006年1月开始积极调价,反 

击金士顿的进攻。 

1月中旬,Sandisk把1GB记忆短棒和5l2MB以及 

着三星脚步的台系厂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2006年 

闪存价格战的先机已经不属于他们,随着闪存产能在 

今年的持续扩大,以及东芝对三星的围堵战的持续进 

行,今年各大厂商全系列闪存卡之间的雪崩战,正在一 lGB的SD卡分别调至488元、268元。紧接着在下旬, 

Sandisk的SD卡1GB大跌30元,从399元杀到了369元。 

步一步地上演。 

或许现在对消费者来说是购买闪存卡最好的时机, 

因为寡头们的吆喝和动作此起彼伏,或许对厂商来说 

是最坏的时机,因为寡头之间尚且要牺牲毛利抢夺市 

场,下面的厂商更要为不多的利润空间而奋斗。 

然而,或许现在对消费者来说不是最好的时机,因 

为上游的大头三星还没有行动,或许对厂商来说并不 

是最坏的时机,因为闪存卡还持续为他们贡献利润 

——

接连的调价让渠道商根本不敢承接其他牌子的货源, 

生怕Sandisk再度出招。其他牌子因入伙价太高而形成 

积压和亏损。2月,金士顿总代作出回应,基本都是紧 

贴Sandisk的报价体系。当一线品牌把价格杀到全行业 

最低,其他的二线品牌产品的出货犹如断线风筝,无论 

是渠道推力还是消费者点名率都马上蒸发。 

在两大寡头凭借手上资源你来我往的争夺战中, 

其他的闪存卡品牌厂商显得非常被动,特别是采购三 

星的sL C颗粒的厂商。据一家采用三星货源的台系品 

尽管已经有些品牌商,例如全景早已淡出,但雪崩 

以后普及的价格可能还会让真正的强者和机会主义者 

在混乱中从别人口里把肉抢过来。 

2006年的闪存卡市场,已经开始变得耐人寻味。 

糍 ■'I镕替 睫¥ § 鞯# §嘲 精 糖%瓣 g鞲绋鹳 -一 啦船 *} 

牌厂商负责人称,目前大家能够做的就是等待三星降 

价,保持广告曝光,并且降低自己的毛利率来争取渠道 

峨 自 I霸■■噼 # §’《糍 々0巴 % i群‘一ll0一 堪 目咧 雠 } 

(上接第1 6页) 

●Napa平台的基石——Calistoga芯片组 

代号为Calistoga的i945GM芯片组虽然是基于桌面版本的i945G芯片组设计,但却特别为笔笔记本电脑的使 

用环境作出不少改良,例如首次加入Display Power Saving 2.0技术,其中的Intel Automatic Display Brightness 

功能可自动因应桌面的色调光暗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以减少功耗。同样新加入的Intel Dual—Frequency Graphics技 

术让Intel GMA950绘图核心在2D模式下只以200MHz运行,但当进入3D模式就会提升至250MHz。低电压的667 

MHz FSB以及更有效率的内存管理技术,令i945GM的平均功耗低至0.5w,有效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Napa平台的“翼”——Gaston无线模块 

相对于处理器和芯片组的诸多改进,Napa的Gaston无线模块改进不多,由Mini—PCI接口改为PCI Express 

x l接口,让无线网络模块做得更小、功耗更低。 

Yonah处理器不单为Intel继续了其在移动平台的强势,而且还向我们表明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趋势——更先 

进的工艺制程,双核心共享缓存、乃至多核心的设计,更先进且智能化的节电技术,PCI Express接口的全面应 

用……我们期待手头上的Napa笔记本之余,更期待Intel的下一代迅驰处理器——Merom。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